第五章 失败的家庭经营者
倾诉人:黄骏(化名)
年龄:38岁职业:生意人采访时间:1月9日采访地点:南京路某咖啡厅
(黄骏中等身材,背微驼。他告诉我:“我一直以为了解自己的妻子,可这事发生以后,我才明白自己从没有走进她的内心。”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家庭经营者,为此,他非常痛苦。)
拘谨的恋人
18岁我就出去打工了,在东莞我呆了13年。我喜欢工厂里的流水线、大车间、灯光,还有一切整洁的东西。我想:等自己有了家庭,也要搞得和工厂一样,一切井井有条。
每天,我花12小时乃至更多的时间工作。有人笑我是工作狂,说:“你这样干有什么用,还不是个大头工人。”我置之一笑。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工厂挑我参加培训,我还学会了驾驶技术。
当我厌倦了打工生涯时,积攒的钱已足够我回家盖楼房了。但回到家乡后,我发觉自己已经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离开久了,我难以和这里的人沟通,不断有人暗示我不属于这个地方。
父亲对此很担心,他托人给我介绍了个姑娘。记得刚见面时,她特别羞怯,脸红红的,除了通报彼此早已知道的名字外,我们没有别的话说。回去后,她托人捎话说我很实在,同意继续交往下去。媒人告诉我,以前她也谈过不少朋友,不过她都没有看上。她现在选定了我,连介绍人都感到惊讶。
这个羞怯的姑娘就是我后来的妻子郑英(化名)。
一个当副厂长的同学帮忙,把我招到了集体所有制的小水泥厂。做副厂长的同学劝我:“看长远点,不要在意现在厂里的条件,只要努力,将来有一天,你会得到回报的。”没想到,当副厂长的同学和厂长有矛盾,遭到了排挤。这种环境里,我自然有一肚子的苦水。
郑英尽管不太会说话,却是个很好的倾听者,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向她倾诉。她依旧脸红,依旧不置可否,我讲完后,她只是略加安慰,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我的心因此好受了许多。
我的同学和厂长吵了一架,到深圳打工去了。我还没决定自己是否主动离开,就收到了解聘通知。
娶亲
从水泥厂回家后,我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他们说:
“连个泥饭碗都捧不住,真没用!”郑英安慰我:“别理他们,我相信你就够了。”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温暖,我觉得她是可以和我共度一生的人。
我们年纪都不小了,很快我们就结婚了。婚后,我们半年没有红过脸。郑英希望我到工厂里工作,我不想再去求人,我想自己单干。
我终于借到钱买了辆车,起早摸黑地拖货赚钱。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还开了个店。那段时间我收入丰厚,可是每天都很累。妻子也很辛苦,她每天守在店子里。
1997年的秋天,店里生意特别好,我们经常忙到转钟。见到生意红火,妻子很高兴,她说:“只要这样下去,不久我们就可以把借的钱还上了。”
我不擅言辞,不会用语言表达爱意,我只知道勤快地干活,在家里也绝不做甩手掌柜。那些天,我做运输的活一趟接着一趟。回家后,我还抢着帮妻子干点活。有一天,我洗完了衣服上天台去晾晒。下来时,昏头涨脑的我居然找不到楼梯了,差点一脚踩空。
妻子说:“你不要这样拼命,这么疲倦迟早会出事的。”我说:“不要紧,累点怕啥?”
我想快点把家经营得红红火火。一个做生意方面很有头脑的朋友聂明(化名)找到了我,他说:“我们合伙做生意吧,保管你赚钱。”
平时我跑跑车,闲时我和聂明就一起做生意,我们感情好得像亲兄弟。两家人常在一起喝酒。他妻子董妍(化名)很贤惠,但是喝酒喝多了,喜欢瞎说话,爱和我开玩笑。不过,我从不把她的醉话当真,她的丈夫也没为此红过脸。
聂明是个特别会说话的人,我经常被他一句话说得心里暖暖的,郑英有什么话也爱和他说。我常在外边跑,家里有人帮着照应照应也好,对此就没有介意。我父亲死的时候,我在替一个朋友跑长途,后事都是聂明帮着张罗的。
货车运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在外边干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我曾经担心,自己会不会冷落了妻子?不过转念一想,我也是在为这个家奔波,她会理解我的。
背叛
眨眼间,5年过去了。
我一般晚上回去得比较晚。有一天,我提前回去了,郑英不在家。我没多想。但她回来后,脸红红的,说起话来结结巴巴,我起了疑心,问她:“你到哪去了?”她说:“我去外边玩玩都不行吗?”她既不打麻将,也不爱串门,去外面玩什么呢?
那几天,我没动声色,但突然又提前回去了几次。结果她每次都不在家。等她很晚回到家,我问她去哪儿了,她又闪烁其辞。
我开始起疑心了。开车时,我尽力让自己不想这事,但头脑里始终无法安静下来。后来,我装作不经意地向别人打听维护家庭和睦的方法。我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和我产生隔阂?我自认为是千方百计地呵护她,连对她说话都没大声过。
我怀疑妻子有了外遇,那个看不见的第三者,每天都在我头脑里咧开嘴对我狞笑,我想揍他时,他却消失不见了。
后来董妍告诉我,我妻子最近和聂明关系很暧昧,两人经常在外边闲逛。
当天晚上我就找妻子对质,她承认了。可笑的是她居然辩白说:“我和聂明什么事都没做,只是特别谈得来而已。你没时间陪我,难道我连和别人说会话你都要干涉吗?”
我问她:“你们有什么话要每天晚上谈?”郑英哑口无言了。我哀求她:“你即使不为我考虑,也要为两个孩子着想。”郑英不听,她说:“我和聂明是纯真的爱情。”我的肺都快气炸了,她背叛了家庭,却轻描淡写地说什么纯真的爱情。
妻子的荒唐建议
自从知道郑英和聂明的事后,我不再和聂明来往,我们已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他倒好,“朋友妻不客气”。
我仍希望郑英能回心转意。
我和董妍为了维护各自的家庭,常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希望能把我们的爱人劝醒。可试了许多方法都没用,他俩铁了心要在一起。
有天晚上,郑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不如我们对换一下吧!聂明对我更好,董妍和你也谈得来,这样我们大家都好过点。”
我发怒了,这是什么荒唐的建议?!郑英眼神迷离不定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给她肯定的回答。我近乎疯狂地叫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有什么不好?你告诉我!”
我很恐慌,从不抽烟的我点了根烟。可我的手在发抖,烟几次掉在了地上。
这些天,我的心就像团乱麻一样,反复想着妻子为何离我而去。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我的错,还是妻子受了别人的影响。她老家曾有个人娶了自己的嫂子,让亲哥哥处在痛苦之中,他们也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度日。记得在一次无意的闲聊中,妻子却说他们追求爱情没错。我当时就觉得她的人生观有问题,没想到在自己家中也会“重现”这一幕。
我承认把工作看得太重要,冷落了妻子。以前,我常对妻子说:“你对我这么好,跟我吃了不少苦,赚到钱后,我一定好好补偿你。”记得她笑着说:“别傻了你!”
我总把改善关系的希望寄托在将来,却忽视了现在。
我们这么长时间夫妻,我以为自己了解郑英,其实我并不清楚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一直都感到很寂寞,我居然没有觉察到。聂明肯花时间陪她,她就把自己的心交给他了。
我是个愚蠢的人,以为只有物质条件才是重要的。我千方百计想多赚点钱,没想到感情的维系并不仅仅靠这。
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心隔得越来越远。直到妻子背叛我的时候,我才醒悟过来。
我努力工作想摆脱贫困,濒临破裂的家庭却使我做的一切都丧失了意义。
这种挫败感,我不知道该如何表白。一直以来我最想得到的是家庭的安宁,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利。这难道也是奢望吗?
第六章 只想回家的三个男人
为什么要回家?是因为我们离开了家。为什么离开?
因为我们的心渴望更广阔的世界。
心有多大,回家的路就有多长。
“父母在,不远游。”那是过去。现在走四方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出去而见识了世界,因为离家而想家,年节将至,回到家乡阖家团圆就成了我们最温馨的梦。
已有早行者踏上了回家的路。
藏胞杨扎西:返回阿坝过新年采访对象:杨扎西年龄:36岁职业:藏饰品生意人采访时间:1月21日采访地点:武昌火车站候车厅
(候车大厅内,杨扎西和妻子卓玛鲜艳的藏族服饰引人注目,记者走上前去和他们攀谈起来。杨扎西的汉语讲得很流利,卓玛只是依在丈夫身边微笑,她听不懂汉语。)
雄鹰在天上飞翔,到了晚上也会归巢。我的脚步走遍四方,到了过年也想回到故乡。可惜,春运期间火车票不太好买。
(记者告诉杨扎西,火车站的爱心屋或许可以帮助他。杨扎西说朋友已去买票了,实在买不到的话再求助。)
我来自四川阿坝地区,两个月前妻子卓玛离开家乡来到湖北陪我。在这里看不到辽阔的草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糌粑,我特别不习惯。生活方面的巨大差异,让我觉得这三四年像一个世纪那样长。鱼和狗肉、驴肉、马肉,我们是绝对不吃的。有好几次,汉族朋友端来鱼给我们吃,但那是我们的忌讳,我见了简直想呕吐。
还有,喝不到青稞酒,吃不到酥油茶,我馋得都快发疯了,我恨不得立刻“飞”回阿坝,痛饮青稞酒,穿起歌服来和家乡的朋友大声歌唱。
喝酒后,我们喜欢在草原上点起篝火,翩翩起舞。跳舞的时候,我的卓玛美得像天上的云彩。当年,卓玛是我们那儿最美的姑娘,我是靠对歌和跳舞把她追到手的。可是在湖北我不敢轻易喝酒,我怕喝醉后的歌声,会引来别人奇怪的目光。
由于退耕还林,我们牧民的活没那么多了,闲下来后,我特别想出去看看。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我们藏族有句俗话“骏马就应奔向四方,雄鹰就应展翅飞翔”。但老人告诫我,不要随便出去,汉族地区和我们差别太大,你会受不了的。
我不信,我偏要闯一闯。
我在家乡算个能人,认得汉字,普通话也算流利。可卓玛以前没有迈出过家门,连我们的小县城都没去过。她很依恋我,我又是爱闯荡的人,她不得不跟着我,远赴千里之外的湖北,真难为她了。
卓玛不识汉文,因此发生了件好笑的事。有次她方便后,在火车站厕所和我走散了。我们来自阿坝的14个人,一向一起行动,讲究一切行动听指挥。可是在约定碰头的地方,见不到卓玛,我们心急如焚。
我们立刻分头去找,终于见她呆坐在候车室的座位上。一见到我,她就扑到了我怀里,她一边捶我一边哭,还说:“你干什么去了?走了一天都不回来。”实际上我们不过分别了两个多小时。
(卓玛问我们在说什么,杨扎西用藏语告诉了她,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离开家乡后,才发觉外面的世界并没有老人们说的那样可怕。这里的人都不错,没谁来欺负远方的客人。我在湖北的藏饰生意做得也还不错,今年我赚了些钱,家乡人都羡慕我呢!
家乡有许多人一辈子没到过县城,风景如画的九寨沟就在我们旁边,但几乎没人去玩过。我现在一般3个月回一趟家,常把外边的新鲜事讲给朋友们听,他们都非常好奇。有我做榜样,家乡不少人都出来了。家乡的雪很大,有时会封山,过去就是下大雪,我也要出门。我想看看外边的世界,现在我做到了。
卓玛没出门时,常常为我担心。现在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她也放心了。
回家后,我会和卓玛一起喝酒,穿起歌服跳舞,庆祝藏历新年,直到你们的春节那段时间才会结束。
(杨扎西和卓玛的脸上浮现幸福的表情。)
残疾人汤兆敏:我闯出一片天采访对象:汤兆敏年龄:25岁职业:电子工厂工人采访时间:1月21日采访地点:武昌火车站爱心屋
(在武昌火车站候车室,记者看见一个残疾人拄着拐杖从进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