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原神武左军的老兵!
可惜的是,事情没按照这个规律去走,邵宏渊在如此优势之下把仗打得一塌糊涂,一连攻击了好几天,虹县居然巍然不动。
消息传来,李显忠沉默。刚开始就这样,还能期待以后吗?可北伐需要群策群力,单兵团作战哪怕强如当年的岳家军,也一样无功而返,何况是他?
形势要求西路军必须去拉一把,不然会影响围攻宿州的大计。李显忠同意了,却没有分兵支援,他只是把灵壁城投降的金军降卒派去了一些,在他来看,这就足够了。
李显忠目光如炬,一眼看穿了虹县的本质。那里的金军能顶住邵宏渊,凭的就是一口气。邵宏渊的刀把子太软,砍不断这口气,而他李显忠则不一样,根本不必动手,只需要带个口信过去,一切就会了结。
事实也的确就是这样,灵壁降卒一到,虹县金军立即就垮了。这帮人出城投降,放弃了抵抗。
终于过关了……邵宏渊气得要死。打不下城来已经很丢脸了,被人帮忙更是没有脸,而帮的方式居然是降卒劝降,这简直就是在打脸!
他的脸被李显忠抽得啪啪响,整个军营;都能听到。
人是丢大发了,可事情还是要办。东、西两路北伐军得统一行动,两位主将少不得勾通,结果见面就出事了。
还是女真人,有个降卒似乎觉得李显忠很亲切,抽空汇报了个情况,说邵宏渊的手下抢了他的一把佩刀。这个事要怎样理解呢?抢了一把佩刀,这个在国际惯例上似乎不算犯错,战场收缴武器,很正常的啊。有人会说,有区别,因为虹县的金军是主动投降的。
缴枪不杀好吧。
问题是也没杀啊,就是变缴为抢,难道还得允许这帮世仇、死敌投降之后还保留随身武器?以上,是我对这件事的分析,可以说,我是想不明白这个金军降卒为什么要告状,为了什么觉得自己受到了冤屈。
重要的是李显忠的反应。
李显忠大怒,他立即派人去问邵宏渊,这事有吗,如果有,马上把人交出来!
邵宏渊就把人交出来了。
按说这样很给面子了,军队都是护短的,不护短哪个大兵愿意给你卖命?或许是邵宏渊觉得自己最近很矬吧,在李显忠面子抬不起头来,所以很听话地交人了事,连护短原则都扔到了一边。
却没料到李显忠把那人一刀砍掉了事。
经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件事连是不是错误都不好定性,何至于杀头?而李显忠处理灵壁降卒时非常理解,甚至仁慈,那么他为什么对邵宏渊的部下这样苛刻狠辣?
很多前人的解读是为了军纪。
东路军之所以迟迟打不开局面,在小小的虹县外被拖延,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军纪士气的低下。邵宏渊无法整顿,那么李显忠必须代劳。
不然北伐大业注定成空。
这有道理,可除此之外可以想得更深一层。邵宏渊战前提条件,不甘屈居于他之下,非得搞到平级不可。这是挑衅,是军队里最犯忌的事,要解决的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压服,只有彰显出个人权威之后,才能令行禁止,号令如一。
李显忠不屑于权谋算计,他用的是战将之间的办事方法,派降卒破城,以实力去羞辱;再杀人立威,就杀了你的部下,怎么着?!
邵宏渊沉默。
他没法反抗,两者对比,李显忠的名望他比不了,实力更是天差地远,实战效果脸被打得啪啪响,论到哪一步都是个屈辱。
那就索性闭嘴吧。
邵宏渊从此不说话。李显忠问他下一步怎么做,他不说;问他什么时候行动,还是不说;告诉他西路军要按原计划进攻宿州,邵宏渊仍然不说。
这不犯法吧,你管天管地再凶再狠,老子沉默还不行啊?况且说到底,你没法命令我,因为俺俩官职一样大。
至此李显忠才看清楚了邵宏渊的真面目。这人不是硬汉,只是块滚刀肉,是个兵痞子!军队里谁强服谁,或者像当年岳飞向韩世忠示好,立即可以得到回应,从此英雄爱好汉,好汉重英雄之类的事根本和邵宏渊不搭边。
奸狡粘牙,滚刀不烂。
李显忠只好单独行动。他率军从灵壁城出发,挥师向北,进击宿州。宿州是安徽境内金军最重要的据点,由于它地处淮北,临近河南,更是金国军事政治中心的边境线,一但突破这里,立即可以威胁到一大片要害地段。
向西北,是河南;向东北,是山东,哪边都够金国紧张。
西路军迅速抵近宿州,宿州之战展开。金军一如既往地骄横,这是特质,从金兀术时代就这样了,别管面对的是谁,曾经输成啥样,他们总是会在开战之前默念“我最强”,然后出战接战。
很少会躲在城墙后面纯防守。
这正中李显忠下怀,他巴不得战斗就在野外解决才好。当天两军在宿州城下绝战,李显忠先是毫无例外地击溃了守军,可接着就遇到了大麻烦。
宿州城宁死不降。
这里是安徽的重镇,河南的前沿,城里女真人多汉人少,已经彻底地金国化了,李显忠要冒着枪林箭雨去爬城墙,才有可能征服它。而这还只是第一步,当李显忠的西路军既城外野战之后攻破城墙,才发现面对的是满城的刀枪!
……巷战开始。
这真是全套的战争三步曲了,截止到这时,战斗全由西路军单独负担,邵宏渊在哪里,东路军在哪里?据可靠情报,他们还在虹县休息。
李显忠就当他们不存在,就当北伐只有自己这一路人马好了。可是事到临头时,他发觉邵宏渊真是有才,这人干出的事,比一直躲在后边看热闹还可恨。
一直不出现,偏偏在宿州城门被攻破,西路军冲进城去时,这帮人神奇般地现身了,尾随着李显忠的部队毫不费力地冲了进去。
谁说没参战,这不是来了吗?
这就是邵宏渊的胆子,赤裸裸地摘桃子又怎样,士兵夺降卒的佩刀你敢砍头,老子当面夺你的战功,你试试把老子也砍了?!
一样高的军职,一个嫡系,一个杂牌,今天你敢砍我的头,哪怕你北伐成功了,也别想有好结果。你比岳飞怎样,啥错没犯还一样处死了呢。
李显忠只能忍了这口气,全身心投入到战争里去。当天的巷战极其惨烈,宋军方面的阵亡名单里包括了统领级军官王珙,而金军的伤亡更大,死数千,擒八千,也就是说参与了巷战的金军至少接近了两万。
战后在尸山血海里的宿州城里,沉默的邵宏渊终于说话了,他向李显忠笑了笑,貌似恭维地——“真关西将军也。”
关西将军,这是一个极其推荐,带有巨大荣耀甚至是传承的称呼。于当时的宋军而言,中兴大将们除岳飞以外,全部是关西将军!
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吴璘,每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都深深烙印着陕西、西军的字样。于后世而言,关西将军更是变成了一种传说,哪怕国破家亡,全境沦丧之后,仍然承载着汉人的希望。
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关西大汉;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的鲁智深等等等等,在文艺作品中被不断地传唱。
可此时此刻,李显忠大出风头之后,邵宏渊以“关西将军”赞叹他,味道却很不单纯。关西将军神勇,嗯,您真神勇;关西将军很威风,对,您威风极了……可这是赞叹还是怨恨呢,并且仔细深究的话,一丝埋得很深的异样也会浮出水面。
邵宏渊是韩世忠的人,韩世忠是关西将军,而邵宏渊本人却是河北大名人,他的冤家李显忠偏偏是否关西人。
这些叠加起来,邵宏渊还能淡定地赞颂了一下,内容还就是关西将军四字。这里蕴藏的嫉妒可见有多么的强烈。
邵宏渊的本性是多么的阴暗小我,更是呼之欲出。
这些李显忠应该能够感到,可是他管不了了,战争在进行中,海量的任务、才刚刚开始的征途都摆在他的面前,他根本没有余暇去理会这些阴秽的小心思。
更何况巨大的胜利之后,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从后方迅速传来嘉奖令,把整个事件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看细节,此次宿州大胜,是南宋近20年以来主动出击所获得的空前胜利,朝野上下一片欢腾,自赵眘以下振奋欢悦不可自制。
传令重赏前线将士。升李显忠为开府仪同三司,淮南、京东、河北三路招讨使;邵宏渊为检校少保,宁远军节度使兼招讨副使。所夺州县全部战利品可以随意处置。
连张浚都得了彩头,赵眘亲笔写信给他,赞美此次大胜,肯定了张浚识人之明。
这些都是好事吧,可惜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坏种有搞砸任何好事的天赋,比如邵宏渊。
面对升赏,邵宏渊大怒。凭什么又要让我当李显忠的副手?!凭什么,凭什么啊?!!
每个人都会瞄准他的脑袋砸去一块砖头,告诉他清醒点。你打仗没水平,心灵不尿性,做人很胃疼,看看你干那点事,虹县是你打下来的?宿州是你攻下来的?北伐以来你干过什么?居然升官发财了,居然还耻于当副手,你以为你是赵构的私生子啊?
这些疑问没有哪怕一条出现在邵宏渊的脑子里。这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和李显忠死磕到底。
职务方面他继续向直属上级张浚提出抗议,一定要把他的级别调到与李显忠等高的位置,尤其是独立职权这一块,他绝不忍受任何人的管辖。
张浚郁闷地思考中,到底同不同意。
那边邵宏渊已经开始做实事了。先是住房问题,尽管宿州不是北伐的终点站,可是打了半天跑了很久,既然城已经攻破,里边有大批的宅院,那么郑重地休息一下,是非常必要的吧。
邵宏渊决定把自己的东路军拉进宿州城。
李显忠反对,北伐刚刚开始,怎么可以骄奢起来,城里有各种诱惑,铁血的军纪立即会散乱,到时想重新收拾起来,会非常麻烦。
这等同于出战时不带家属,驻地旁不许谈恋爱。
大家都是老军务,邵宏渊知道自己有些理亏,进而转入下一个议题。他说要打赏,临安远在江南,车船劳顿,费时费力,没法及时把奖金运到淮北。所以赵眘的命令很灵活,说的是前线所夺战利品可以随意处置。这让邵宏渊很高兴。
宿州是金军在两淮地区最大的据点,军资重地所在,钱粮金帛堆积如山,油水多得不可思议,如果来个前线分赃的话,相信会非常幸福。而且事后有圣旨垫底,朝廷也拿他们没辙。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一条提出时,邵宏渊还真的觉得心安理得。
没想到李显忠再一次反对。他的建议居然是前线官兵一视同仁,每三人平分一千文钱。也就是说,每人只得330文左右。
命令传出,全军失望。
宋朝军队的惯例是有胜即赏,小胜大赏,大胜……有危险,很可能丢官罢职吃牢饭,例子参见韩世忠、岳飞。
北伐到了这步,说实话怎么赏都够了,尤其是不用朝廷花钱,东西都是战利品,为什么不给呢,难道是李显忠想独吞吗?!
这个念头在北伐军内部迅速生成,由邵宏渊火上浇油,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西路军还差些,东路军的军官们拿着赏钱站到了路边,当众把钱扔到了路边的水沟里,老子不差这几吊钱,老子不受这个赏!
这是严重挑衅主帅的威信,李显忠怒了,换到从前他在陕西时,这种部下除了立即砍了之外没有别的处理办法。
而在之前的那些由中兴名将所组织的北伐中,也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情。这个该死的邵宏渊,他到底想干什么?!
怒火中,李显忠决定强硬,无论是进城还是赏钱,他都命令邵宏渊必须听令。因为现在他是招讨使,邵宏渊是副职,必须听他的!
两人大吵一架,邵宏渊不得不听令,这表面上是李显忠赢了,可是一个兵痞子有足够的手段让胜利变质霉烂,李显忠的命令被执行了,换来的是所有大兵都对他充满了怨气。与之对立的是,大家都觉得邵副帅是个好人,充满了人情味,是大兵的贴心人。
至此,西路军浴血奋战,斩关夺隘,北伐以来所有功勋都出自于率领他们的李显忠,可扯后腿的邵宏渊却飘飘然脱颖而出,主导了士兵的情绪。很多人会说,这是李显忠的领导艺术不够,为了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把队伍带得离心离德了。
事情不能这样看。
近的例子,岳飞的军队贪图赏钱吗,之所以能纵横千里,所向无敌,军纪的严明,战士的操守,是先决条件。至于是否进城休整,更是不必探讨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是宋代战神的治军名言,李显忠以此要求,并不是过分。
远的例子,李自成为什么会有一片石大败,他的军队攻破明朝都城之后,带着巨款财富重上战场,几乎每个士兵都带着金饼子,试问谁还会再玩命拼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