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金雀台的营造,耗时近半年,动用了河南郡五万多民夫,耗资颇为不菲。
金雀台成,无论是其规模,还是富丽精致程度,都远胜于应天的铜雀台。
颜良的那些美姬们,凡没有资格成为嫔妃者,悉数被移居在了这金雀台上,以供颜良随时临幸享用。
那一间华丽的阁台间,伏寿正凭栏远望,目光之中,流露着几分怅然。
此刻的伏寿,已经卸去了皇后的穿着,却穿着一件半隐半露,相当“清爽”的薄衣。
这般“羞耻”的衣服,乃是金丝台上每一个女人的标准着装。
因为,伏寿和这金丝台上的其他女人一样,都已经沦为颜良休闲时的享乐之物,颜良就喜欢让她们穿成这般,这样才够刺激。
“听说他被送往了河北,不知道他现在已经过河了么,若是刘备还顾念几分叔侄之情,他好歹也算脱离苦海了吧……”
伏寿口中喃喃自语,神思悠远。
正神思间,阁外有人唱道:“陛下驾到~~”
陛下?颜良来了么?
伏寿从神游中苏醒,顿了一顿,忙是移步阁外,前去迎接颜良。
步入门外时,颜良已在数步之外,伏寿和一众宫女齐齐跪地,恭声道:“臣妾拜见陛下。”
说出“拜见陛下”四个字时,伏寿的语气在颤抖,显得颇有些不自然。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能享受这四个字的,还是刘协。
如今,短短时间内,物换星移,她口称陛下的人,已经变成了颜良。
这个卑微出身的武夫,这个强行霸占了自己的狂傲男人,这个夺去了大汉帝位的乱臣贼子。
也正是这个男人,把她从高贵的皇后,变成了没名没份,只能为他肆意玩弄的一只金丝雀。
明知如此,伏寿却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颜良的残暴与威严,已彻底的征服了她,伏寿知道,自己如果不从,不但会死的很难看,而且,她伏氏一族,也会跟着完蛋。
伏寿只有承认残酷的现实,放下自己皇后高贵的尊严,卑贱的来迎逢颜良。
“起来吧。”颜良伸手将伏寿扶起,顺势便揽住了她的腰,拥着他步入阁台之中。
阁中的宫女们,纷纷忙碌了起来,有的去传膳,有的则去铺设锦床玉被,焚香燃烛。
楼阁之中,很快便营造出一副靡靡的气氛。
所有人都明白,天子今日驾临此间,当然是要来临幸伏寿的,她们把气氛营造好,天子享受的舒服了,一高兴赏赐下来,她们也人人获利。
酒菜奉上,原本鲜有端茶倒水的伏寿,此时也只能放下身段,眉目含笑的奉酒把盏,伺候着颜良。
几巡酒过,颜良忽然道:“朕今日前来,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消息?”伏寿一怔,“陛下请说?”
“刘协已经死了。”
伏寿那举杯的手儿,蓦的凝住了,眼眸之中,瞬间闪过惊色。
那惊骇的目光,不禁望向颜良,似乎是以为,是颜良杀了刘协颜良淡淡道:“朕向来言出必行,说了饶刘协一命,就不会杀他。”
“那,那他是怎么死的?”伏寿颤声道。
颜良饮下一杯酒,缓缓道:“刘协是在去往河北的途中,被刘备用沉船溺死,刘备不仅杀了刘协,还杀了他一家老小。”
惊人的消息,瞬间令伏寿娇躯一震,眼眸中闪过一抹不可思议的惊异。
“刘……刘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伏寿难以置信的问道。
颜良冷哼一声:“你也是聪明人,这点还想不通么,大耳贼那厮想要称帝,不杀了刘协,他如何顺顺利利实现他的皇帝梦。”
一语惊醒梦中人,霎时间,伏寿恍然大悟。
震动了半晌,伏寿贝齿轻咬着朱唇,喃喃道:“没想到,这个刘备,竟是这般人面兽心的伪君子!”
第七百六十四章颜良,我恨你!
你们这些人啊,总是为刘备的演技蒙蔽了双眼,直到付出惨痛的代价,才会真清他的真面目。
所幸的是,我颜良熟知历史,从一开始就认清了他的嘴脸。
“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此事?”伏寿问道,那般期盼的眼神,似乎是希望颜良出兵替刘协复仇。
颜良却不以为然道:“朕当初可是问过刘协,是他自愿前往河北,他自己信错了人,要去送死,关得朕什么事。”
伏寿一怔,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由,心中不禁暗骂刘协愚蠢。
“可是,刘备毕竟与陛下达到了协议,如今却公然违背,这岂非是在公然挑衅大王的威严。”伏寿试图煽动颜良。
颜良却道:“朕确是答应把刘协送给刘备,刘备也确实接收了,至于刘备怎么处置刘协,朕管不着。”
伏寿默然无语。
她当然不会知道,其实颜良也恨不得除掉刘协这个隐患,如今借刘备之手,除掉刘协,反而正中颜良下怀。
“朕要扫平天下,自然早晚会出兵灭了刘备这个大耳贼,刘协这小子也算走运了,朕顺道可以替他报个仇。”
颜良一番傲然之词说得明白,杀刘备是必然之事,但老子杀刘备,却不是给刘协那个废物报仇。
伏寿听得此言,娇艳的脸庞上,顿时浮现几分欣慰。
此时,颜良却又冷冷道:“朕今日告诉你这件事,已算是朕对你的仁慈,如今刘协已死,你可要想想清楚,今后是全心全意伺候朕,还是继续留恋过去,生与死,全看你一念之间。”
伏寿娇躯一震,一丝寒意袭遍全身。
她知,颜良这是在公然的威胁于她,倘若她不能乖乖的识相,一心的服侍颜良,还另有他想,那么,颜良绝不会对她手软。
刘协已死,大势已定,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牵挂的呢。
为了自己,为了伏氏一族,能够存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这一刻,伏寿终于想通了,无管出于畏惧也好,或是释然也罢,总之她心中的包袱,已就此放下。
“臣妾既为陛下的女人,自当全身全意的伺候陛下了。”伏寿盈盈堆笑,扭动着娇躯,盈盈的骑坐在了颜良的腿上。
接着,她纤臂伸出来,玉做的手儿,几下便将自己的薄衣,从肩膀褪到了腰间。
那汹涌的两座山峰,陡然间便撞入了颜良的眼帘。
霎时间,颜良便是血脉贲张,烈火焚身而起。
“哈哈~~”
颜良放声狂笑着,眼眸充血的他,如饥饿的雄狮一般,疯生的便扑向了怀中的猎物。
狂妄的颜良无所顾忌,在这阁台的大堂中,便要行云雨之事。
伏寿虽觉是羞耻,但她却知颜良就喜欢这肆无忌惮,充满刺激感的风情。
于是她便只得按下羞耻,娇哼涟涟,面红耳赤的迎逢起颜良的征伐。
大堂中侍奉的那些宫女,个个都瞧得脸红如霞,不得颜良之命,却均不敢退去,只能羞红满面的站在那里。
片刻间,大堂之中,已是云雨骤起,狂暴如澜。
金雀台上,颜良在肆意的放纵。
千里之外的邺城中,刘备却愁眉苦脸,心情甚是郁闷。
几乎在一夜之间,河北三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传言四起。
传言称他刘备害怕天子抵达河北后,会威胁到他刘备的地位,影响到他自立为帝的野心,所以他刘备才下毒手,将天子一家老小,残忍的沉溺黄河杀害。
一时间,刘协的死,成了上至达官贵人,下抵平头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谈资。
不少人都对这传闻信以为真,对他刘备是颇为失望,私下皆对刘备的仁义之名,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刘备当然知道,这些流言必定是颜良干的好事,那个匹夫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想借此来抵毁自己的名誉,扰乱河北的心。
而且,刘备还隐隐觉得,颜良似乎料定自己会除掉刘协,所以才故意将刘协送往河北。
颜良这么做,不仅是想给自己称帝使绊子,更是算计好了要借此来打击他的名声。
“可恨,本王又中了那颜贼的诡计了!”刘备暗暗咬牙切齿。
正自愤恨时,殿外亲兵来报,言是诸葛军师在外求见,刘备遂命传入。
未几,诸葛亮轻摇着羽扇,还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款款而入。
“军师,你看看你现的好计,现在河北各地,可是谣言四起,到处都在议论,说是本王沉溺了刘协。”
一见面,刘备就张口抱怨,那般样子,好似他自己真是无辜的一般。
诸葛亮俊朗的脸上,浮现一丝尴尬。
当日君臣密会时,诸葛亮确实曾向刘备献上,在交接之时,将刘协沉溺于黄河中的计策。
诸葛亮原以为,这般溺杀了刘协,既可除去刘协称帝的阻碍,又可嫁祸给颜良,激起河北军民对颜良的愤慨。
但诸葛亮却未曾料到,颜良人家早有所料,本来就是要借着你刘备的手,除掉刘协这个潜在的隐患。
正因如此,颜良的反应才那么快,竟在刘协被杀后的数天内,就发动细作在河北境内大肆的散布谣言。
“这是臣的失策,臣没想到颜良的动作这么快,我们应当先在河北散布消息,把刘协之死推在颜良身上,不然就不会被颜良抢了先手,落得眼下的被动。”
诸葛亮也不敢推脱责任,在刘备面前承认了自己的失策。
“那现在,现在本王该怎么办?”刘备心中怪诸葛亮,却还得向诸葛亮求计。
诸葛亮沉吟半晌,嘴角又掠起了几分自信的笑意。
“此事易也。”诸葛摇扇道:“大王可密下诏书,在各地发动舆论反击,反称刘协乃是颜良所害,此外,陛下不可以称,刘协临死之前下遗诏,请大王继承帝位,延续汉统。”
听着诸葛亮的献计,刘备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这才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颜良在河北虽然有细作,但他的细作再多,还能多得过本王的爪牙吗。
那些平民百姓,不过是人云亦云的愚蠢之徒,只要本王的宣传攻势,压倒颜贼细作的谣言,那些愚蠢的平民百姓,自然便会倾向于相信本王。
那个时候,本王再趁机搬出刘协遗诏之说,便可借着这所谓的“遗诏”,更加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妙啊,此计当真是妙。
刘备想着想着,渐渐的眉开眼笑,脸上重露得意之色。
忽然间,刘备却又意识到什么,便收敛了得意,叹道:“刘协好歹乃是本王的侄儿,就这般牺牲了他,说起来,本王一想到这此,心里边就有些痛呢。”
说话间,刘备脸上已换上了悲痛,还有几分自责的表情。
“大王也是为了大局,为了大汉的社稷,不得已而出此下策,臣想刘协在天有灵,也会体谅大王的难处。”
诸葛亮深知刘备心思,当即搬出大义来劝慰,给刘备台阶下。
“再者,大王出此下策,归根结底,乃是因为颜贼篡汉所致,如果没有颜良这个乱臣贼子,大王自然会忠心的效忠于刘协,又岂会出此下策。”
听得诸葛亮一连串的劝慰,刘备脸上的自责之色,便是越来越淡。
最后,诸葛亮又正色道:“大王为了兴复汉室,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甚至不惜冒着背负上弑君之名的风险,此等牺牲的精神,实令臣敬佩之致,试问一句,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有大王这般必为天下先的勇气。”
诸葛亮洋洋洒洒一番话,竟将刘备杀害刘协,自立为帝之举,冠以了慷慨激昂的大义之名。
甚至,刘备竟然成了为大汉社稷,敢于牺牲的勇士。
刘备是越听越舒服,越听越激昂,胸中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蓦然间,刘备腾的站了起来,毅然道:“军师所言极是,为了兴复汉室,本王就算背负再多,又有何惧!”
“大王有此念,臣等就放心了。”诸葛亮拱手而拜,一副放心的样子。
接下来,诸葛亮在刘备的授意之下,便在燕国范围在,展开了强有力的舆论反击。
燕国各级的官吏,纷纷张贴榜问,反击“谣言”,声称天子乃是为颜良所害,他们的燕王,乃是为奸贼诬陷。
官方辟谣的同时,各地郡县还用钱收买了不少平民,让他们混迹在坊间,附合官府的公开告示,不动声色的暗中支持官府的言论。
诸葛亮这一招动用国家力量的计策,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三州之地的舆论风潮,渐渐的被诸葛亮扭转了过来。
那些缺乏思考能力的平头百姓们,在官府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之下,观点很快就开始倾向于舆论强大的一方,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暗自报怨着他们燕王的残忍,几天后,他们便开始痛斥起颜良的残暴。
舆论的战场上,刘备利用他的国家机器,渐已占据了上风。
诸葛亮见形势有利,便不失时机的抛出了“天子遗诏”说,宣称天子临被害之前,口头传有遗诏,命燕王刘备继承帝位,延续汉室社稷。
当然,为了使“遗诏说”显得不太有官方色彩,诸葛亮并没有让各级官府公开宣扬,而是让他们得利用大批的“水军”,在坊间营造风潮。
经过水军们的努力,遗诏说很快遍传三州之地,平头百姓们再次演绎了什么叫作“人云亦云”,他们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