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残明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浙残明梦-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子龙为松江华亭人,也是江浙名士,与夏允彝、宋征舆、李待问、杜麟征、徐孚远同为几社创始人,并称“几社六君子”。他久慕姚江黄孝子之名,与宗羲一见如故。

另一位新科举子吴昌时得知眼前即为人称“姚江孝子”的黄太冲,便上前见面道:“贵乡陆文虎志行之士,太冲兄何不友之?”

宗羲一听便问道:“惭愧。宗羲孤陋寡闻,不知此人如何?”

吴昌时道:“甬上陆文虎、万履安为我社浙东魁首,此两人均为当世慷慨之士,太冲兄既同为复社中人,日后定能相见。”

陈子龙在旁也道:“陆文虎亦与小可有数面之交。闻说令尊遇难时,文虎闻讯,冒死作悼亡诗二首,传之吴中,至今脍炙人口。”

宗羲听罢,便记在心里。

当下画舫上诗酒流连,觥筹交错。不多时,不胜酒力的宗羲被灌得酩酊大醉。

当夜宗羲宿于张溥之寓所。醒来时,他见张溥仍在读书,于是也起床与他谈论诗文。许久,方才解衣,抵足而眠,继续讨论。

夜已深时,两人都睡不着觉。宗羲借着醉后余劲,突然问道:“天如兄,缔立复社,为何?”

张溥答道:“兴复古学,力斥奸佞。”

宗羲又问:“人多嘈杂,莨莠不齐,兼树大招风。东林旧祸,兄当小心为是。”

张溥笑道:“人多势大,奸人自怯,何惧之有?”

宗羲不禁默然。

 

 

 



宗羲虽然参加了复社金陵大会,并在会上受到了社友们的倚重。但落第的阴影,始终徘徊在他的心头。

他怀着失落的心情,辞别祖母和叔父,郁郁南归。

自幼敏而好学的他,备受父辈称赞,在南京诗社中也常受前辈诗人的褒扬,使他一直很自负,自以为胸怀经天纬地之才,金榜题名之事探手而来。不想初上科场即遇重挫,这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本事。

他带着黄安,一路上无心观赏风景,径直从南京至镇江。

长江重要口岸镇江,旧称京口,历来为南北水陆要冲。两年前,宗羲为父讼冤南归,曾在境内某寺院遇故人洞然大师,如今大师无恙否?科场失利,使他无颜访问昔日故人。他只是催促着黄安快去觅船,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到故乡黄竹浦,将他锁在楼上捧读史书。

镇江的埠头边,舟楫横竖,艄公吆喝声此起彼伏。黄安正在与一位艄公问价。

黄宗羲独立埠头,跟前波澜起伏的长江,丝毫勾不起他的兴趣,他只是望着远处的天边出神。

突然,他听到有一声招呼:“岸上的可是姚江黄太冲?”

宗羲一愣,转头一看,埠头边一艘正待起航的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官员,正朝着他微笑点头。

但见那人,大约五十六七岁光景,方脸大耳,胡子略带灰白。头戴官帽,身穿朝服,胸前绣着一匹麒麟。最奇特的是,他有着一对向上竖着的眉棱,亦即剑眉插鬓,双目威严,目光射人,不怒自威,颇有点像世间流传的文信国公像②。

他看看这双独特的眉毛及这副相貌,颇为眼熟,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一时竟愣在了原地。

那人见他如此,微微一笑,也不介意,道:“太冲,京师一别,近可安好?”

“啊,”宗羲猛然想起此人为谁,他一拍脑袋,慌忙上前见礼道:“宗羲拜见文世伯大人。”

原来,那人便是辞官不做的左谕德文震孟。

文震孟字文起,苏州府长洲县人。据说他是南宋信国公文天祥之后。他出生于世家大族,曾祖父文徵明为明代大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祖父文彭曾为南京国子监博士,为“吴门派”篆刻始创者;父亲文元法为河南卫辉府同知。他本人于天启二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弟文震亨也与他同时为进士,一时邻里誉为“双林”。在朝间,因得罪魏中贤,被廷杖八十贬职调外,复遭削籍。崇祯元年(1628)以侍读召,改左中允,充日讲官。去年进左谕德,掌司经局,直讲如故。因在讲筵中最严正,敢于直颜指出皇帝缺点,被时人誉为“真讲官”。因上疏劾王永光等后,受到奸党陷害,故而辞职罢归。

当下文震孟问宗羲来向,便邀他同舟。

黄宗羲推辞一下,见他热情,便招呼黄安,一同搭乘文震孟往苏州的官船。

二人于是在船上交谈。文震孟问道:“贤侄此次何往?”

宗羲长叹一声道:“惭愧,小侄无能。乡试落第,特赶回家。”

文震孟安慰道:“不必心灰,来日方长哩,何必如此。”

宗羲见说,便将自己的落第试卷呈上,请文震孟指教。

文震孟接过细读一遍,不禁大为惊叹。他读了又读,嗟赏久之,转而和悦颜色地对宗羲道:“贤侄他日定当以古文鸣世。一时得失,勿需劳心。”

宗羲本颓废至极,一听此言,几乎信不过自己的耳朵。

他抬头看时,见文震孟温和而饱含鼓励的眼神,他一时竟感动得眼泪差点滴了出来。

文震孟又问了些他在南京近况,得知他参加诗社、复社甚为得力,也极为赞成。二人就这样在舟中坐了一天时间。

到了苏州,文震孟邀他至文府。

黄宗羲此刻思亲心切,不想再在路上耽搁,便约以下次往访。

文震孟见他如此,只得罢了。两人珍重而别。

 

回到黄竹浦后,恰逢恩师刘宗周辞官回乡。宗羲于是除了读书后,仍旧往蕺山求教。

不久,周镳东渡钱塘,到山阴拜见刘宗周。然后又到宁波拜见慈溪乡绅刘伯渊。

最后,返棹沿姚江至黄竹浦拜访黄宗羲。

黄宗羲见故人到来,特别高兴,与宗炎、宗会等引着周镳畅游化安山。

周镳一路上谈起复社尹山大会、金陵大会盛况,听者无不眉气色舞。

宗炎这时年已十五,便攀着宗羲的手央求下次带他参加。

宗羲抚摸着他的脑袋,笑道:“下次一定携你同往。”

宗会在旁一听,急忙嚷道:“我也要去!”

宗羲连忙答应。他见两位弟弟俱都聪慧过人,酷似自已,而且又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心里很高兴,应试落榜的阴影至此荡然无存。

当晚,周镳与黄宗羲两人同榻,抵足而眠,整整谈了一夜。周镳虽为逆党之侄,但他为人耿直磊落,所以人并不因这一点而稍微轻视他。

次日周镳告辞北上,宗羲再三挽留不住,只得罢了。他一直将他送到郡城方才洒泪而别。

周镳后来因疏论崇祯帝用人不当而被革职为民,与沈寿民一起在镇江茅山读书,务王佐之学,裁量人物,讥议时政。

第二年三月,刘宗周措资重修城南古小学,筑证人书院,创立证人社,立社约,著人谱,建证人堂。大会生徒,发明伊洛之旨。黄宗羲又赶往蕺山,大忙一阵。

不久后,祖父黄曰中病重。

宗羲因匠事未敦,亲自步行四百里,冒着酷暑炎阳至诸暨,花了两百两银子购得美槚归来。

祖父感动地抚着他的头,摩挲久之,道:“你日后封赠及我,也是虚名。今日之孝,实在是做了实事。”

宗羲强忍着眼泪。

五月十八日,黄曰中病故。

临死前,他回忆平生,列数一生事迹,痛陈爱子尊素惨死前后之事,感叹地对宗羲等道:“京师天下奇观。当时我蒙难而入,昼伏夜行,曾不见都邑之盛、宫阙之美,其时我曾对人说,使我得再游其间,无所恐惧,则生平之愿足矣。”

这位倔挺坚执的白发老人,终于在遗憾中走完了他坎坷艰难的一生。

 

 

 

 

————

①经历:官名。明、清时知府衙门内设有经历司,掌出纳文移。设经历一名,正八品;其下有知事,正九品。

②文信国公:即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末帝(赵昺)时被封为信国公。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13·《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二章 复社中流 下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426    更新时间:2008…12…27 


 

陕北民变其实完全是由于天灾人祸。

自万历后期以来,朝廷先后加征什么辽饷、练饷、剿饷等等,农民负担越来越重。天启末年起,水、旱、蝗三灾迭起,尤以陕北一带为重,可苦了老百姓。当时陕北连年旱灾,延安一带连年无雨,草木枯焦。饥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蓬尽就剥树皮为食。待年终,连树皮也被剥尽了,只好掘山石、观音土,吃下不到几天就腹胀下坠而死。或各家易子而食,苟延残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官吏却照样催租逼税,毫不体恤民生。

天启七年三月,澄城知县张斗耀严刑拷打催租逼民。

白水饥民王二忍无可忍,在衙外振臂一呼:“谁敢杀知县?”众饥民大声响应道:“我敢杀!”连叫三遍,众皆响应。于是数百饥民一齐冲入县衙。

张斗耀见势不妙,慌忙避往私宅,被众人追入乱刀剐死。

王二率众饥民反入山中,成为陕北第一股“流寇”。

第二年冬,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王之爵)并起,攻城堡,杀官吏。王嘉胤与王二部众会合,占据延庆黄龙山,有众五六千人。又有王大梁起兵于汉南,称大梁王;高迎祥起兵于安塞,称闯王。自此乱民蜂起,陕晋陇一带骚动。

到了崇祯三年六月,王嘉胤攻陷府谷,称王置官。延安人张献忠起兵于米脂十八寨响应,称西营八大王,与王嘉胤互为声援。官兵来剿,各股义军就推王嘉胤为首,联兵对抗。

崇祯四年夏,延绥巡抚洪承畴败不沾泥张存孟于葭州,不沾泥主动求降。总兵王承恩败金翅鹏王成功于宜川,金翅鹏也投降。延绥副总兵曹文诏追击王嘉胤于山西阳城南山,王嘉胤被叛徒所杀。

王嘉胤一死,各路义军便推其副手王自用(又称王和尚,绰号紫金梁)为首,组成三十六营义军,转战山西,部众已达二十余万。

各股义军中较著名的有紫金梁王自用、点灯子赵胜、横天王王子顺、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老回回马守应、左金王贺锦、改世王许可变、混世王武自强、争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成、射塌天李万庆、闯塌天刘国能、花关索王光恩、兴世王王国宁、小秦王白贵、扫地王张一川、过天星惠登相、一盏灯张有义、混十万马进忠、黑煞神张宠、险道神高嘉计、上天猴刘九思、可天飞何崇谓、混天猴张孟金、张妙手张文耀、蝎子块拓养坤、托天王常国安、整齐王张胖子、十反王杨友贤、一字王拓先灵、大天王高见、整十万黑云祥、满天星高汝利、独行狼苗阳明、二郎神南汝近、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等。此外,还有什么铲平王、平均王、九条龙、薛仁贵、满天飞、八金刚、李晋王、一条龙、飞山虎、紫徽星、滚地龙、抓地虎、活地草、乡下人、独头虎、钻天哨以及郝临庵、红军友、李都司、邢红狼、姬关索、闫正虎等等。这些人有的独领一营,有的数人共领一营。官兵或招或剿,疲于奔命,到后来致使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明末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

内忧外患,交相煎熬,而首辅周延儒与次辅温体仁又明争暗斗,国无宁日。张溥、吴伟业等复社名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崇祯四年二月,吴伟业等新科举人赴京参加会试。

依故例主会试者应为次辅,首辅则以阁务为重。然而周延儒闻听今年会试举子多天下名士,决定亲自出马任主考官,以收罗人才于自己门下。周延儒的违背常规、越俎代疱,令次辅温体仁心生不满。

而此时,主考官周延儒和同考官李明睿则怀着各自的打算。

为了搜罗名士不致遗漏,周延儒暗中做了手脚,密嘱诸分房同考官于呈卷前让他私开拟中式的试卷封号,以默记姓名。

先是同考官李明睿见分房试卷有吴伟业名字在内,他不由勾想起了旧事。当年李明睿曾在太仓乡绅故兵部尚书王在晋家任私塾教师,与当地士人吴琨关系最为相契。而那个吴琨便是吴伟业之父。于是李明睿当即将吴伟业提为分房头卷。

另一边周延儒见到吴伟业名字,也满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