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的流通加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
流通加工布局是否合理是流通加工能否有效的根本性因素。
(1)一般而言 ;为衔接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 ;加工地应该设置在需求地区 ;
才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如果将流通加工地设置在生产地区;其不合理之处在于:
①多样化需求要求的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由产地向需求地的长距离运输会出现体积、重量增加的
不合理。
②在生产地增加了一个流通加工环节;同时增加了近距离运输、装卸、储存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在这
种情况下;不如由原生产单位完成这种加工而无需另外设置专门的流通加工环节,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会
更好。
(2)一般而言 ;为方便物流的流通加工应设在产出地。如果将其设置在消费地 ;则不但不能解决物流
问题;又在流通中增加了一个中转环节;因而也是不合理的。
(3)即使是产地或需求地设置流通加工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流通加工在小地域范围的正确选址问
题;如果处理不善 ;仍然会出现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交通不便 ;流通加工与生产企业或客户之间
距离较远;流通加工点的投资过高(如受选址的地价影响);加工点周围社会、环境条件不良等。
2。流通加工作用不大 ;形成多余环节
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对生产及消费者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流通加工盲目 ;同样未能解决品种、
规格、质量、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实际增加了环节与成本 ;这也是流通加工设置(无论设置在何地)不合
理而容易被忽视的一种形式。
3。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流通加工方式
的确定,实际上是与 :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分工不合理 ;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 ;却错误地由流通加工
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流通加工不是对生产加工的代替 ;而是一种补充;所以,一般而言 ;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 ;
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轻易解决者 ;都应由生产加工完成。如果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 ;就会出现
与生产加工争夺市场、争夺利益的恶果。
4。流通加工成本过高 ;效益不好
8…7
流通加工之所以能够有生命力 ;重要优势之一是有较大的产出投入比 ;因而有效起着补充完善的作
用。如果流通加工成本过高,则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除了一些必须的、从政
策要求进行的加工外;都应看成是不合理的流通加工。
8。3。4流通加工的技术经济指标
衡量流通加工的可行性,对流通加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可考虑采用以下两类指标:
1。流通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指标。流通加工仅是一种补充性加工,规模、投资都必须远低于一般生
产性企业,其投资特点是:投资额较低、投资时间短、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速度快且投资收益较大。
因此,投资可行性可采用静态分析法。
2。流通加工环节日常管理指标。由于流通加工的特殊性,不能全部搬用考核一般企业的指标。例如,
八项技术经济指标中,对流通加工较为重要的是劳动生产率、成本及利润指标,此外,还有反映流通加
工特殊性的指标:
(1)增值指标:反映经流通加工后;单位产品的增值程度,以百分率计:
产品加工后价值。产品加工前价值
增值率=
产品加工前价值
×100%
增值率指标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判断投产后流通加工环节的价值变化情况,并以此观察该流通加工的
寿命周期位置,为决策人提供是否继续实行流通加工的依据。
(2)品种规格增加额及增加率:反映某些流通加工方式在满足用户、衔接产需方面的成就,增加额以
加工后品种、规格数量与加工前之差决定。增加率计算公式如下:
品种、规格增加率=
品种规格增加额×100%
加工前品种规格
(3)资源增加量指标:反映某些类型流通加工在增加材料利用率、出材率方面的效果指标。这个指标
不但可提供证实流通加工的重要性数据,而且可具体用于计算微观及宏观经济效益。其具体指标分新增
出材率和新增利用率两项:
新增出材率=加工后出材率…原出材率
新增利用率=加工后利用率…原利用率
本章小结
流通加工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高附加值活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本章介绍了流通加工产生的原
因、作用、10种常见的流通加工形式;详细阐述了如输送水泥的熟料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等 8种典型的流通加工方法以及
流通加工的生产、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 4种不合理形式以及实现流通加工
合理化的 5个途径。
思考题
1.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是什么?
2.流通加工的作用是什么?
3.流通加工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4.输送水泥熟料在使用地磨制水泥的流通加工的优点是什么?
5.钢板剪板及下料加工有何优点?
6.实现流通加工合理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通常哪些情况的流通加工认为是不合理的?
8.流通加工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8…8
第9章物流信息系统
本章学习目的: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物流信息采集与跟踪、物流信
息传输与交换、物流数据库、物流信息安全等主要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
结构、主要类型、设计和开发方法,了解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开发应用方法等。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数据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使物流信息随之可以及时地、
大批量得获得,并能安全地存储和飞速地处理、传输。发展物流业的关键是实现物流信息化。只有实现
了物流信息化,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以客户为中心,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度统一,完成物流资
源的整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快速响应物流客户的需求,提供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发展的具体实现,它涉及到物流信息、信息技术、信
息系统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等各项技术和理论,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物流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促进物流
业务的自动化,其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实现对物流管理的辅助决策,实现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
9。1 物流信息及管理
9。1。1。信息及其属性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即信息是对世界一切事物及其事物运动变化
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表征。从狭义上讲,信
息是指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差异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可以被理解的、被接收的新的情报、消息的总称,
即信息是信息资源客观性与信息接收源主观认识的统一,又是人类对事物认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消除和
减少,同时又是具有较强时效性和有用性的消息内容。信息又可定义为“对数据的解释”,即数据经过
某种处理并经过人的进一步解释而形成信息。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认识过程中,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相互交流的一种客观存
在,它和材料、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把信息看作是“第二类
资源”(第一类资源是物质资源)、“无形的财富”的“资源论”认为,在相同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的前
提下,信息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决定作用”,信息的收集和掌握是发展最有效益的手段的“经济作用”。
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的社会,对信息的掌握与开发程度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谁
掌握并利用了更多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信息具有以下属性:
1。普遍性。既然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的反映,那么,信息将伴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以至人
类思维而普遍存在,并随事物的运动而运动,即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无信息的真空存在。
2。中介性。信息首先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状态的表征,但它又不是物质本身。信息同时又来源于精
神世界,如人的思维状况就是一种信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思想、意志、情绪等,都是各种各样的
信息,但信息有不限于精神领域,同时精神世界产生的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保持、复制或
9…1
重现。信息普遍存在与物质世界和精神之中,具有中介性,是沟通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和工
具。
3。知识性。信息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社会资源为人类所用,就在于它具有知识性。信息的有用性使得
人类不断接收信息,增长知识,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信息所含知识量的多少直接决定
了它对人类社会价值的大小。
4。时效性。信息既然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信息必然也会
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才有存在的价值。
5。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信息不能单独存在于某种物质外壳之外,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存
在、存储和传递。
6。可传递性。信息一方面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借助于一定的信道进行传递;另一方面人们要获
得、感受或接收信息,也必须依赖于信息的传递。
7。可处理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但有时可能是错误的或表象的反映,人类要
正确利用它,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加工整理、抽象概括,通过整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对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从而为人类所用。
8。可共享性。信息通过传递扩散后可供人们共同享用。
9。1。2 物流信息特点及作用
物流信息首先是反映物流领域各种活动状态、特征的信息,是对物流活动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的真实反映,包含知识、资料、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各种形式,它随着从
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的产生而产生,与物流的各种活动如运输、保管、装卸、包装、配送等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运输活动要根据供需数量和运输条件等信息
确定合理运输线路、选择合适运输工具、确定经济运送批量等,装卸活动要根据运送货数量、种类、到
货方式以及包装情况等信息才能确定合理的组织方式、装卸设备、装卸次序等。同时,物流信息还是物
流活动与其他活动联系的有关情况的消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市场信息等,这些信息在整个物流供应链
上流动,反映供应链上的生产厂家、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供应链协调一致、有
效控制、快速反应市场的重要条件。
9。1。2。1 物流信息的特点
物流信息除了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还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如下:
1。广泛性。由于物流是一个大范围内的活动,物流信息源也分布于一个大范围内,信息源点多、信
息量大,涉及从生产到消费、从国民经济到财政信贷各个方面。物流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影响
也是广泛的,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物流活动各环节等。
2。联系性。物流活动是多环节、多因素、多角色共同参与的活动,目的就是实现产品从产地到消费
地的顺利移动,因此在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物流信息必然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如生产信息、运输信
息、储存信息、装卸信息间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联系的特性是保证物流各子系统、供
应链各环节以及物流内部系统与物流外部系统相互协调运作的重要因素。
9…2
3。多样性。物流信息种类繁多,从其作用的范围来看,本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种类的信息,如
流转信息、作业信息、控制信息、管理信息等,物流系统外也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信息,如市场信息、
政策信息、区域信息等;从其稳定程度来看,又有固定信息、流动信息与偶然信息等;从其加工程度看,
又有原始信息与加工信息等;从其发生时间来看,又有滞后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等。在进行物流
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