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几十块钱了,然后,他就去找赞助,他告诉别人:“只要你给我投资十万块钱,我保证在一年之内把这些钱还给你,同时,我还会把公司股份的10%拿出来送给你,不管任何时候,你都拥有这10%的股份!”当然,他碰了很多壁,几乎没有人相信他,有谁会相信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人呢!但是他没有气馁,他不停地在北京各大写字楼奔波。
后来,身上的钱花完了,他甚至都没有钱吃饭,于是,每天到吃饭的时候,他就找一个饭馆,告诉饭馆的主人说:“我可以给你刷两个小时的盘子,只要你能让我吃顿饭就可以!”当然,很多人都愿意。没有钱坐车,他就到垃圾桶里拣饮料瓶,卖了钱后,他继续去找赞助商。
工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为他投资的人,那个人说:“小伙子,就冲你这股拼劲,我决定给你投资,而且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想当年,我也是和你一样的道路走过来的。我相信你。”听完投资者的话,他顿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眼泪像喷涌的泉水一样流了下来。
25岁生日那天,他给自己放了个假,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他一分钟也没有放松过,他时刻警告自己:时间不等人,错过了,就永远不再回来。那天,他查看了自己的银行户头,发现里面已经有二十万了。于是他拿出了十二万,给了自己的投资者,然后告诉他说:“十万是你的本金,剩下的两万是你应该得到的股份,以后每年你都会得到我公司利润的10%”
四年过去了,29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一千多万的资产,那个曾经给他投资的人也得到了两百多万的分红。
这是我一个朋友的故事,我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了。他的一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本来我就一无所有,大不了也就是一无所有,我并没有失去什么;但是,如果我不去拼搏,我将永远一无所有。我曾经受了那么多的苦,但是我不后悔,我成功是必然的。我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苦,如果我不能成功,那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能成功的人了……”
是的,付出一分汗水,就能得到一分收获。吃苦是好事,它可以让你在困境中学会如何生存,如何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一个奋斗的人。
第一部分:百万富翁成功的秘密愿以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1)
韦伯斯特英语大辞典把“胆量”定义为“冒险、坚持以及抵御危险、恐惧或困难的心理力量或精神力量”。
冒险者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他们把冒险行动的所有不利因素列在一边,把不利因素列在另一边。首先,他们考察不利因素,然后利用有利因素克服恐惧,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冒经济风险者只是冒那种有利因素大大超过不利因素的风险。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冒险者还必须能够想象成功——想象冒险行动可能带来的全部好处。
愿以冒具有合理经济风险是所有白手起家的人具有的特征之一。
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并以此获得高收入,显然需要有某种程度的勇气,以及克服恐惧的能力。然而,百万富翁所需要的这种胆量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像我们大多数人所说的从祖宗和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一种遗传特征吗?令人吃惊的是,百万富翁们说,不。实际上,我们都觉得他们的胆量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培养并有意识地发展起来的。
冒经济风险,那就需要有胆量。百万富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他们通常拥有自己的生意,并亲自管理。所以,他们要有胆量为自己打工,要有胆量投资自己的生意。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都包含着高风险,而风险就意味着会给人带来恐惧与危险。
你必须学会如何不断地激励自己用胆量去克服恐惧。在对你的事业、生意、投资等作出重大决定时会出现恐惧,它是成为经济上成功者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那些为自己打工的人,或对某些不能肯定有回报的领域进行投资的那些人,尤其是这样。
许多人认为,生活中应当避免冒大风险。许多人认为自己创业太冒险了,如果失败了将如何面对负债累累的困境。他们总是从这个方面去想,似乎创业就意味着失败似的。于是,接受大公司的职位成为了许多人的上上之选,似乎其中不存在某天被解雇的风险。
很多人一心只想着干活拿工资,花钱,要“公司”关心他们的生活。那就是理想的低风险的工作。但是,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这门职业,有朝一日,大多数人会从他们的中层职位上消失掉。很多大学里的好学生总能在毕业的时候找一个好工作,成为其他人羡慕的对象,但是再过个几年,当同学们再次聚会的时候,他可能已经下岗了,或许正在一个曾经样样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手下打工。
那些勉强毕业的学生,有许多后来都成了老板。他们把自己看作是经济领域中的冒险者,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是什么呢?把惟一的收入来源和惟一的生活之路交给为别人打工其实是一件十分有风险的事,但是很多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那些勉强毕业的学生中,有更多的人具有百万富翁的智慧——他们敢于面对恐惧,敢于冒险。他们不断地用简单的事实鼓励自己成为为自己打工的业主。最后,那些长期的、真正容易使人受到伤害的大风险转嫁给了他人。
任何人开始某项尝试的时候,实际上他就已经开始冒某种程度的风险了。因为天下没有在做之前就已经能肯定百分之百成功的事。在你追寻的过程中,任何些小的差迟都会使你的成果大打折扣。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事,很多认为有百分之百把掘的事最终也可能失利。商界更是没有万无一失的致富门道,但这不该是你不去做的理由,因为不动手做的人,虽然不会失败,但也绝对不会有成功。
有人说,美国之所以如此发达,就因为它集中了世界各地富于冒险精神的移民者。
一位百老汇的歌剧团经理,明知道自己的演出大部分都是会失败的,但他希望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足以补偿所有的失败,让事情重新再轮流一遍。一位探测油井的人也明白,他所挖的油井绝大多数会是干的,但只要几口油井出油,就足够报答他的辛苦。
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都知道,他不会总是赢钱。房地产开发者明白,他会遭到某些失败。这类行业里的人,都预期自己有时会亏本。对他们来说,所遵奉的信条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致富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在遨游,就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甚至有人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做人必须学会正视冒险的正面意义,并把它视为致富的重要心理条件。
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者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
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努力后失败的人是不受谴责的,真正需要谴责的该是那些只想坐享其成的空想者。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生产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解雇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
数年之后,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冒险,有时还是对常规的一种否定。常规是曾经被验证过的,确实可行的东西,常规之外,可能还有许多确实可行的东西,只是从未有人尝试,不知道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能。这种尝试一旦成功,便会因为独树一帜,而领先于所有的人,也就更容易接近成功。
美国工商巨子保罗·盖蒂认为生意人不能作墨守陈规的人,而应具有叛逆精神。保罗曾经说过:“真正成功的商人,在本质上是一个持异议的叛徒,也极少满足于维持现状。他不断去寻找成功的最佳方法,开拓最新的领域,因此创造了他的成功和财富。”可以说,保罗便是具有此种意义上的“叛逆”精神的典型代表。
第一部分:百万富翁成功的秘密愿以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2)
保罗认为,那种柔弱的、人云亦云的、墨守成规的人很少能够在商业界获得成功。他始终按照自己的意志我行我素。在30年代的美国,大多数人都疯狂地抛售股票,而保罗的信念则是“众卖我买”。他决定趁危机的机会大量收购某一大型综合石油公司的股票,以达到控制这家公司从而最终创建一家自己的石油企业的目的。然而,保罗的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保罗的竞争对手,都认为保罗一定是疯了。特别是在那个时候,买一家大型综合石油公司,那简直是不合情理,是“异端”,是违反商场上的规律和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
但是,保罗就是保罗,他对这些肤浅之见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不仅先动用个人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还充分展开外交攻势,说服其父的乔治·盖蒂公司的董事们也来购买,还克服了母亲的阻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随着股票的复苏,保罗在30年代中期购买的股票成了保罗家族财富兴旺的基础。保罗家族的财富增长了好几倍。
勇于冒险不同于赌博,不等于碰运气,它是积极主动的进取,而非不管结果如何,先这么傲起来再说!怕树叶掉下来砸破脑袋的人做不成事,而下着冰雹到露天地里溜达的人也会被砸得鼻青脸肿。真正创富的人不避风险,却绝对不蛮干,他们有自己的风险法规。
真正的冒险不是头脑发热后的产物,而是谨慎的人进行的大胆尝试。
谈到乔治·索罗斯和量子基金,我们都会以为索罗斯是个疯狂的赌徒,而实际上,索罗斯是个非常谨慎的人,他敢于冒险,却从不碰运气。
索罗斯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渴望生存,不愿冒毁灭性的危险。”
索罗斯是匈牙利犹太人,小时候饱受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跟随父母东躲西藏、朝不保夕。1947年,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祖国,来到英国伦敦。生活对他来说,只有艰辛。为了生活他干过无数苦力,当过侍者、油漆工、收过苹果。19岁那年,索罗斯考取了著名的伦敦经济学院。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由于贫困,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次,他到火车站当搬运工,不幸摔伤了腿,他只能拄着拐杖,一次次地去慈善机构申请救济,每当回忆起这段日子,他总是说:“我害怕再次跌人和触及那样的生活谷底。”
索罗斯在经济学院毕业后,进入一家证券公司当见习生,他的才华此时开始显露出来。同时他也迷上了充满刺激的证券交易。很快,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
1956年,索罗斯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前往美国纽约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他以证券分析家的身份,专门给美国的金融投资机构提供欧洲市场的信息和建议。不久便因为成功地做成了几笔大交易,声名鹊起……
索罗斯从不孤注一掷冒风险。他认为好的投资者从不玩走钢丝的游戏。
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商业报刊,从中寻找那些可能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内容。他和海内外1000多家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每天都要和他们沟通,以便获取重要信息。他每天都要读几十份公司年度报告。索罗斯也关心具体的股票,但不是关注其近期内的动态,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因素会怎样改变产业的未来,从而改变具体股票的命运。
70年代初,银行的信誉很糟糕,并且人们认为还会继续糟下去,银行类的股票无人问津。但索罗斯却发现,银行业已悄然出现变化,很多大学毕业生已经在银行里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新一代银行家正在解剖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