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和用功,本来就是一个人成才最重要的条件。大人每次劝他们。说辞几乎如出一辙,脑子要放聪明点,要舍得下工夫。可见,这两样,对于每一个人学每一件事都是最重要的。
“你需要有一颗仁心。一颗医者仁心。”李半夏无意识地摸着她的头,眼神仿佛投到了远方。
每经历一件事,她的感受便越深。也许是自己也从鬼门关走过一回,也许是江州的经历让她感慨颇深,她已不仅仅是当初那个只怀有一腔热忱的小姑娘。心里的责任和压力又多了一重。一个行医者,无时无刻不该缺少的谨慎还有仁者心怀。
甜甜不知何时偎在她的怀里,枕在李半夏的大腿上,感受着从李半夏身上传来的平和的温度,明媚的朝阳从云间洒露,照在她的面上。那阳光太过明媚,也太过温暖,暖得她这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那一天清晨的朝阳,还有回荡在耳边李半夏的话语。
一个医者,最重要的不是聪明和用功。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者,你首先需要的是一颗仁心,一颗医者仁心。
细心,谨慎,这些都是一个医者必须具备的。但一个人,首先还是要具有一颗医者仁心。
也只有具备这样一颗医者仁心的人,才配学李半夏最高超的医术。
几年后,当刘银翘更大一点的时候,细细回味李半夏当时的话,一时间,自己却读出了许多李半夏未出口的潜台词。
…………
李半夏甫一到家,前来治病的人几乎踏破了刘家的门槛。
也不知消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只知道坊间传言,江州大杨村出了个闻名的女神医,妙手仁心,不畏危险,力救知州大人于旦夕间!
李半夏神医之名,也有些时日了,许多外地人也都曾听过她的名号。然而她名气再响,因居住在乡野村间,毕竟是有限。那些远方的病人,也是有熟知传闻之人,方来此地求医。
然而这一次,医治江州知州张凤无的事情,可是举国皆知。更遑论,这之后,还牵扯了一桩惊动朝野的大案。
谁都知道,江州知州张凤无乃当朝俊杰,更是上官将军的乘龙快婿,文武双全,举朝称赞。一日间,却形如痴傻,生命垂危,群医束手无策。
而这位大杨村走出的女大夫,不但因此涉险,最终还医治好了知州大人,让她恢复如常。单凭这一点,已足够让人津津乐道这位女神医的英勇事迹,还有她那一手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了。
其实,若只是因为此,还不至造成这么大的轰动。
一开始,李半夏为江州知州张凤无医治,虽不说多么机密,知道的却也不是特别多。后来那三皇子谋反一案,也因为诸多考量,没有过多透露。
这一切,都是在李半夏走之后发生的事情。
皇上虽然痛心三皇子所为,却也有心偏袒三皇子,又或许预感到这事牵扯重大,想将这事给压下来。
鲍大人不想让三皇子之徒逍遥法外,虽说这件案子可能案中有案,但三皇子谋反是事实,岂容他逃脱?遂自摘头顶乌纱,不畏生死,与皇上争辩。恳请皇上交予他,让他继续查察此案,并将三皇子依法论处。
鲍大人言之利利,说到激动处,更是与皇上据理力争,纵使他是天子,该言之言还是要说。
皇上大怒,将鲍大人压到天牢,若再口不择言,提起此事,就以藐视君威论处。鲍大人又岂是退缩之人,皇上越是袒护,他就越是敢于争辩。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哪怕拼着一死,也要维护他心中的正义和公道!
皇上面上难看,他是天子,他说的话便是圣旨,谁敢违抗?一怒之下,以抗旨和辱君之名,判处鲍大人斩首示众。
圣旨一下,孙丞相一干人,长跪殿外,求陛下从轻发落。而另外一批与鲍大人素有嫌隙的,则趁此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欲送鲍大人于死路。
事发之后,公孙先生和詹护卫忧急,公孙先生苦思对策无果,詹扬竟然挟剑独闯大内。他不是一个冲动之人,但现在却也无法。他自跟随鲍大人之日起,就已决定要一生追随鲍大人,踏平世间不平事!
詹护卫一身武功,当真是无人能及,即使守卫森严的皇宫大内之中,也任其来去。他先是为鲍大人求情,说明三皇子在江州所行恶事,又言皇上一代明君,万不会保奸佞、诛忠良。
詹扬言辞恳切,眼看劝告无果,不由起了火气,这一来,皇上更是盛怒。只是忌惮他的武功,让他回去,詹扬刚回到府中,便有一支禁卫军来拿人。詹扬恨极,奈何担忧府中其他人,也只有先逃出府内,眼看着公孙先生和府中其他人也一并被捉拿了去。
詹扬万万想不到,因为自己的冲动,还害了府中其他人。若是依着他以前的脾气,定要用手中之剑将这个不明是非、枉杀忠良的昏君给解决掉。只是跟着鲍大人这么多年,他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是万万不能做。
更何况,皇帝并非真的是一个糊涂皇帝,需得承认,很多时候他还是一个明君。要不然,以鲍大人耿直的性子,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是这次关乎到他最宠爱的皇子,就让他变得护短起来了。
上官将军出征凯旋归来,得知此事后也向皇上求情。
皇上毕竟不是一个昏君,当时在气头上,鲍大人说话又真的不怎么好听,他一怒之下才将他治了罪。后来也是后悔,想从轻发落,不过是缺了一个台阶。
上官将军的求情,正好给了他这样一个台阶。
皇上放了鲍大人和府里所有人,想让此事就这么过去。可是,他愿意放鲍大人出去,鲍大人自己还不乐意出去了。
不将三皇子给治罪,他便一辈子呆在牢中。若不如此,他也无面目再面对一方百姓,还有那些因三皇子而遭到迫害的无辜之人以及家属。
事情僵持不下,眼看着皇上又要动怒,上官将军和一干德高望重的老臣请出了上打昏君、下打馋臣的先皇御赐黄金锏,终于将三皇子治了罪。
即便如此,皇上也要留三皇子一命,事情争执在于三皇子是死罪,还是保住一命永远幽禁。上官将军和一干老臣也不能太拂绝皇上的威严,认为这样处置也无不可。鲍大人一再坚持,认定三皇子就该判死。
却不知,在争执无果之后,三皇子被刺死,为这件三皇子谋反案又添了诡异的一笔。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还牵扯到了朝中几位重臣,自然是人尽皆知。
然而事情到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432 温馨一家亲(2)呆娃甜妞
432温馨一家亲(2)呆娃甜妞
李半夏名声大造,除了她参与了一件谋反大案,更是因为,背后有人积极为她造势。
而且为她造势的人,显然还不只一个。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于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是不该籍籍无名的。对于大夫这个职业,淡泊名利未必是好事。
这件事,李半夏是绝对不知道的。
几乎几日时间,这个消息就散播到了各个临近州镇,甚至更远的地方。
所以,她自然也就不会理解为何一日之间,刘家门外会来那么多上门求医的人了。
人家大老远地跑了过来,也是相信你看得起你。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过来,这些病人又一定病得很严重,即便再不愿,也没有将病人赶出家门的道理。
一时这么多人,马氏也有些发愣。
她一向待人热情,这些人又都是来找她儿媳看病的,自然热心招待。将一班人迎到堂屋去了,又把刘申姜给喊了回来,让他帮忙招呼人。自己则和甜甜回到厨房,烧水炒瓜子,给他们送去。
李半夏的清静日子算是没了。
不过这么多人,总不能全部在家里看诊。且不说家里地方有限,没有那么多的药材,便是赵大哥,也该跟他打个招呼。
李半夏看诊的速度,也是一绝。一屋子的病人,不到两个时辰便看完了,写好了药方,让他们到村前赵郎中的药铺去抓药。她断症,总是能从根源看起,几句话一说,便让人心服口服。赞叹女神医之名果然不虚。
中午,刘家也很热闹,前前后后开了三桌。马氏还特地到村头买了菜。这些人中不乏有大富之家,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村里的饭菜对于他们也着实简陋了一些。不过刘家一片盛情,他们又欣喜于大病即将痊愈,这个时候别说是山中小菜,就算是单单一碗咸菜一碗淡饭也能吃得下去了。
路途近些,随行有车马的,治了病连夜还能赶回镇上。有些路途远,当日离去又不便的。当夜便留在了村子里。
村子里很和气,只要说一声,谁家留个宿、住个人都好说,人数虽然不少。一家住上一两个、两三个,也住下了。
一天两天还好,长期这么下去,别说村子其他人家,就连刘家自个儿都受不了。李半夏看诊的收入十分可观。每个看病的人病情痊愈,一定要塞上大把银子。李半夏和马氏不收,刘东山和刘申姜不收,这些人有时还把银子银票往孩子身上塞。以为孩子年纪小,一定不讲究这些。会乖乖收下。殊不知,这刘家的孩子,就连最小的那个,对于人家塞到手里的元宝都是不愿意收下的。
想必刘家的大人在孩子们面前提过很多次,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金银钱财不收,他们会带些地方特色吃食还有小孩子喜欢玩的玩具。有时实在推脱不过,又不能老是辜负别人一片好心,也便收下了。每次,马氏也会做些家乡的糕点和农村独有的吃食,还有她腌制的小菜,别人说喜欢,她就在村里买来多腌上个几坛子,便可以让他们带回去。
这一下子,不只是李半夏的医术更为出名,就连马氏亲手做的糕点和腌制的小菜,也都跟着一道出名了。有些病人,回程时还央求马氏给他们一点小菜尝尝。
刘家也不少那些“回头客”,他们回头,却不是为了给自己看病。更多的是过来表达感谢之意,又或者带着其他生病的亲戚朋友过来。这种状况,即便李半夏搬回了赵郎中的药庐,重新在那儿坐堂都没有改变。
来求医的病人一拨接着一拨,大杨村求医之人络绎不绝,赵郎中的药庐每天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挤得人转个身都困难。
这样一来,不但刘家和赵郎中的药庐,连带着整个大杨村,都发展起来。一些有生意头脑的,在村口地方,支起茶寮开起客店摆起摊子来。也因此有不少人赚了钱,对于村子里的这种状况也是乐见其成。
当然,也有情形比较凄惨,甚至可以说惨不忍睹的。譬如李半夏,又如赵郎中和川乌,虽然有不少人光顾药庐,也赚了不少,但作为一个大夫,哪有希望每天有不少人生病的道理?
更何况,赚钱是好,如果一天忙到晚,没有半点歇的,累到头晕眼花外加手抽筋,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每天等在药庐外的病人,都快将大杨村进村的路都给堵上了。
对于李半夏的回归,赵郎中是很高兴,但是他却认为,凭李半夏的本事本该有一番更大的作为,不该困在她小小的药庐里。
他知道,妹纸这是看重他这位大哥,不想在自己成名之后自己单干,这是她够意思,他却不能因此而限制了她的发展。
或许,赵郎中有一个更好的考虑。
他们虽说不是亲兄妹,但彼此关系亲厚,不是亲兄妹胜似亲兄妹,他这个做兄长的自当为她这个妹妹多多着想。就连他家里的那口子,也觉得李半夏一直呆在他的小药庐里,是埋没了,而且也多有不便。
地方就那么大,病人又那么多,药庐就三个人,哪怕一人有十双手怕也是忙不过来的。
思来想去,赵郎中倒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天黑的时候,提着一锅甜汤赶到了刘家。
“赵伯伯?”甜甜正趴在院子里,为李半夏收拾草药,看到赵郎中过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跑过来叫人。
“嗳!是甜甜哪,你在干啥呢,帮你娘收草药?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比我家的那俩个勤快多了。”
赵郎中很喜欢小孩子,刘家这几个孩子也很得他欢喜,每次见着总会逗上一逗、夸上一夸。
“呵呵!我也没多勤快啦,就帮点小忙。对了,赵伯伯,你是不是来找……嗯,大舌头的?”
“大舌头?”赵郎中笑着摇摇头,可真是固执的小鬼,明明那么喜欢她,却是不肯开口叫她一声娘。不过大家伙儿也都习惯了,李家妹纸似乎也全不在意,照样打心眼里疼这些孩子,也就不劳他费心了。
“嗯,对,我就是来找……大舌头的。大舌头呢?怎么没见着人 ?”赵郎中那表情颇为有趣,又是缩脖子又是挤眼睛的,似乎这个称呼好玩极了。
甜甜呵呵笑开怀,领着赵郎中进屋,“大舌头正在帮小弟洗澡呢,一会儿就出来了,你先进去坐会儿喝杯茶,我去喊她去。”
正说着,李半夏抱着刚洗完澡的刘灵芝出来了。刘灵芝跺着两只脚丫子,相当不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