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时空之抗日特种兵-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击全部溃灭。桥本参谋,高桥少尉等指挥卫队奋力迎战,结果全员战死。”

桥本这一路大行李队的日军86人被全部击毙,问题是这个21联队的“大行李”,据某些人考证,大行李是日军一个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日军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编制约100人,主要是后勤文职人员。那这样桥本顺正这一路日军就有近200人而不是86人。但据网友“萨苏”等考证,这个“大行李”的人员日本史料中称为“荷物”,带有污辱性,不应该指日军。我认为,根据日本史料称,在平型关遭到伏击的,除日军外,还有随行的300多名进行后勤运输的朝鲜劳工(二战中日军普遍使用朝鲜劳工作后勤运输工作,在太平洋战争的历次战役中均有提及),日军战史也称桥本这路日军有民夫,且没有配备武器(《滨田联队史》,第97-106页)。还有些人认为该路日军只有15名辎重兵赶70辆大车不可能,疑为150人之误,著名学者杨奎松也持这一观点。但上面已经解释清楚,赶车的应为朝鲜劳工。加上这300多朝鲜劳工,此路日军人员应有400多人,全部被击毙。照朱德、彭德怀次日给南京蒋介石的电报,就是:“另有一部约四五百人,马数十匹均被我完全包围,死不缴枪,故全部打死”(《朱彭关于平型关战役大捷致南京大元帅蒋电》,1937年9月26日,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廿五)3081)。

对于新庄这路从平型关方向前来的日军,显然出乎115师预料。我们也可以从当时指挥作战的八路军115师686团的团长李天佑回忆中得到某些佐证。他提到,被伏击的日军并非只是从灵丘西来的部队,也有从平型关方向东来的车队,在他当时的位置上,他曾看到有“1辆从平型关开过来的汽车中弹起火”(李天佑:《首战平型关》,载《八路军(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新庄淳中佐首当其冲被击毙,但考虑到被袭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的矢岛及中西两个中队长均得逃脱,并有十分详尽的报告讲述了被伏及突围经过,可以相信,日军新庄汽车队人员确有一部从包围圈中冲了出来。据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一书记载:“至下午战事结束,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计损失卡车75辆,指挥官新庄淳以下43人战死,34人负伤。”因为新庄这路日军人数较多,战斗力较强,且出乎八路军意料,故能逃出伏击圈,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

综上所述,在平型关遭到八路军伏击的日军,主要是日军辎重队和汽车队,并非战斗部队。关于此点,参战的115师685团战斗详报即有明确的说法。它指出:“此次敌参加作战部队为第五师团之二十一旅团(十九联队二十联队)输卒队及少数机械车队,均归二十一旅团长指挥”。(《(六八五团)平型关战斗详报》,1937年10月12日)。但是,应当看到的是,八路军此次作战,也进行了相当时间的阻击作战(非歼灭战或伏击战)。其作战对象,是日军的战斗部队,即前来援救的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第21联队第3大队。战斗当天上午11时左右,正在担任平型关正面进攻作战的日军第3大队已得知汽车队遭到伏击,曾立即出动包括机关枪中队主力在内的将近3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但遭到八路军的阻击(参见步21会:《滨田联队史》,日本(未见出版单位)1973年11月版,第97-104页;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第122-125页)。所以八路军此次作战的对象中不仅有日军野战部队,而且有相当强的自动火器部队,说与之作战的日军中有第3大队也并不为过。但笼统地说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第二十一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部队一部”,容易给人以八路军以歼灭日军战斗部队为主的印象,这却并不准确,因为第3大队是解围部队,并不在伏击圈内,遭到伏击的只是日军辎重部队。

平型关战斗,伏击战击毙日军人数为129人(桥本一路86人和新庄一路43人),还有就是解围的日军第3大队,9月25日共伤亡98人(死亡38人,受伤60人,见《滨田联队史》,第115-117页),因当日第3大队并无与GMD军激战,故此数字可全部算入平型关解围战的损失。如此则平型关战斗日军总计死亡167人,受伤94人(共261人),即日军被击毙数不足200人。90年代以来内地的某些著作宣称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为500-600人,是算入了300多名朝鲜劳工,但我认为朝鲜劳工是不应该计入战果的。据解放军权威战史专家宣称,此战八路军系居高临下实行伏击,却伤亡800人,还多是经过万里长征的老骨干。此役八路军伤亡大致为日军伤亡数的3倍,其中干部伤亡的比例尤其大。

所以平型关战斗,八路军击毙的日军不足200人,缴获也不多。战斗发生五年之后,1942年12月18日,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时彭在党内接替杨尚昆出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在太行区营级及县级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华北根据地工作的报告”,他说:“关于群众游击战,是从平型关战斗之后,更加认识到其重要性。平型关是一次完全的伏击战,是敌人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但是结果我们没有能俘获一个活日本兵,只缴到不上一百条的完整步枪。”(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党内刊物《真理》第十四期)。据此,原来所称“缴获步枪千余支”,亦系夸大十倍。



正文  南京保卫战
更新时间:2010…09…13 17:21:04 本章字数:7260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由于GMD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战斗简介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南京进犯。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抵抗作战。GMD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更没有经过参谋作业,致使守军在突围中,自相践踏,争相夺路,损失特别惨重,国军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八个多月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背景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选自江苏古籍出版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图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面对日本方面在上海的不断挑衅,深感位于上海的日本驻军是对于整个东南沿海省份的巨大威胁,为了确保民国政府重要的财税来源和工业基地,决定在上海进行防御作战准备。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开始进攻上海,民国政府随即应战,随后因战局僵持,中日双方均调集大量军队投入这一战场。民国政府前后共计投入70万部队。日本方面亦前后增援30万兵员左右,日军的杭州湾登陆表示战场主动权彻底易手,日本最终取得淞沪会战全面优势。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国民革命军在面临前后夹攻因此下令全线撤退。

1937年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突围、撤退命令,中国军队的抵抗就此瓦解。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星期的南京大屠杀。

战斗过程

简介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南京”,这标志着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南京保卫战打响后,蒋介石先后调集15个师10余万人参与南京守城战。然而此时参与南京作战的国军各部队不管是兵员素质还是士气已与淞沪会战之时不能相提并论,部队战斗力严重下滑。南京保卫战开始后,日军三路进攻势如破竹,南京外围战略要地相继失陷。很快日军就突破南京外围一线防御阵地。12月9日,日军进抵南京城下,并用飞机向城中投撒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致中国守军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对松井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并于当日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作为回答。内容为:“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摇动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2)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企图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1937年12月10日,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较9日更为激烈。特别是城东南方面,因复廓阵地已基本丧失,日军直接进攻城垣,所以形势尤为严峻。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的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的守备,并于城内各要点赶筑准备巷战的预备工事,同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于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准备巷战;另以刚刚由镇江撤入南京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的守备。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的少数日军全部歼灭。雨花台方面,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第二线阵地。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了芜湖。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的中国军队阵地。紫金山及其以南地区,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日“上海派遣军”为使其第16师团进攻容易及适时切断守军的东退道路,又从正在镇江等船渡江的第13师团中调山田支队(第13师团兵步第103旅团长山田指挥的步兵3个大队、山炮兵1个大队),从第16师团右翼加入战斗,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10军的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第88师的第二线阵地又被摧毁,守军被迫据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一度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的部队歼灭。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之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的1个营,占领了水西门外的棉花堤阵地。日军国崎支队在当涂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北进,向浦口运动。占领芜湖的日军第18师团因转用于杭州方面,不再参加进攻南京的作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蒋介石所在的武汉大本营对南京的战况也极为关注,每日均有询问及指示的电报,当蒋介石发现撤至南京部队的战斗力及士气已远不如淞沪作战,南京外围主阵地带仅防守两三天即告失守,而复廓阵地立足未稳即在主要方向上又被敌突破、迫逼城垣时深感形势严峻;当得知当涂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更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1日中午考虑令南京守军撤退,遂令时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顾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由于自己曾力主固守,现在若突然先行撤走,怕今后责任难负,因而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清楚最高统帅的意图后方能撤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