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非常竞争利益关系,更不存在独立性。所以王熙凤管来管去也没能最终治理好荣国府。
5.居安当思危这样进行健康管理
作为一个管理者,还应有超前意识,或者说是居安思危,有远见卓识。《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凤姐时的一段对话: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的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凤姐听了此话,心中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句话问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这段对话足以说明凤姐全然没有对家族、对自己的那种危机感,对即将来临的厄运和积蓄已深的矛盾也毫无对策。
就管理和筹划而言,我们需要两种智慧。一种是就事论事、解决具体事务的智慧,主要把自己作为博弈、行为和互动中的一方,从因应和对策的角度谋求具体的解决方案,在一时、一事、一地的得失上下功夫。这是小智慧,相当于围棋中的局部战术和缠斗技巧。另一种智慧是从上述纷争中跳出来,不仅仅把自己看作对局的一方,而是同时将自己作为旁观者,跳出对局,从局外看对局的双方。这就不再单纯为了一时、一事、一地的因应和对策,而是更多地思考对局的总体趋势,思考对局的总体价值和意义,追求整个对局的总体战略,一时、一事、一地的得失反而不重要了。这是大智慧,相当于围棋中的大局观。小智慧不如大智慧,小智慧必须从属于大智慧,两种智慧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争取一时、一事、一地的得失是小智慧,争取双赢和整体长远发展是大智慧。而王熙凤是属于重视小智慧的管理者。她善于理家,却无法将眼光放远。
其实,荣宁二府家业庞大。外面看上去很热闹,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然而里面亏空却日积月累,终究将注定会崩溃。让人惋惜的是,王熙凤知道这些,却没有考虑挽救的办法。
《红楼梦里面的管理经验启示我们:企业做大了,管理也得跟上去才行。作者就曾利用刚辞世的秦可卿向王熙凤托梦,主张趁富贵之时多置些良田,多设些家塾。既可免自家人纷争和典卖,又可免将来有罪时入狱。即使败落下来,子孙也可以读书务农,有个退步。说到底,就是要居安思危。
王熙凤管理才能的展露是从协理宁国府开始的。小试牛刀后,她便总结出宁国府的诸多弊病:头一件事是人口混杂、遗失财物;第二件是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是需用过度、滥支冒领;第四件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矜束,无脸者不能上进。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可以说王熙凤总结出了当前许多企业的弊端:人浮于事、人员偏多、管理混乱、家长体制;还牵涉到财务管理、腐败、人员素质、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奖惩待遇;以及分工责任、日常管理、创造公平竞争机会与建立约束机制。
面对这五大弊端,王熙凤励精图治、雷厉风行、对症下药。首先是分班管事、明确职责;其次是精细考核、不容混淆;第三是赏罚分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从她协理宁国府的管理行为中也可看出她无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
在管理中,王熙凤看得准、抓得实,所以贾府在她的管理之下,一直都是井井有条平安无事。
当她听得秦可卿的一番警示之言时,居然〃心中大快〃,曹雪芹这力透纸背的犀利笔锋,揭示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绝不是为了匡救时弊,不是为挽狂澜之既倒、大厦之将倾,而是以一种封建末势心态对社会进行破坏性、毁灭性的噬食。
虽然王熙凤在管理上如履薄冰,可敛财却是泼天大胆。〃有机会就捞,没有机会创造机会捞,不捞白不捞〃。这是值得管理者们注意的〃王熙凤现象〃
居安思危是贾府深刻的教训和家政管理的总纲。而现阶段的中国企业之间大都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商战,后来居上者在商战中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以为荣华不绝,稳坐江山,不思日后已成为企业发展之大忌,居安当思危这是进行健康管理的必备良药,女性经理人更要能明白这些。
6.〃一从二令三人木〃说明什么
王熙凤是贾府的当权派,是个当家人,《红楼梦中有一些细节,比如说跟铁槛寺的关系;跟衙门的关系,唯有通过王熙凤这个形象;才能够上升到社会的层面上。别的艺术形象无法承担这一细节。也就是说王熙凤非常善于揣摩对方心理,曹雪芹在这方面可能没少下功夫。
王熙凤在心智上怎么跟别人斗法,这样的例子很多。就好像王熙凤这个人有种〃特异功能〃似的,她几乎就看到对方的心里怎么想,钻到对方的心里去了。在《红楼梦一书中,我们可以注意到有关王熙凤的好多细节。比如在尤二姐死了以后,贾琏曾经表示要为她报仇;其实贾琏很清楚尤二姐是被王熙凤逼死的,却苦于没有把柄。又比如王熙凤放高利贷一事,红学界有不少人都认为,这和后来抄家什么等等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曹雪芹才说王熙凤是〃一从二令三人木〃。最后整个贾府被抄家,王熙凤被休,大家族败落了,她个人的命运也非常悲惨,可能就和王熙凤原先的狠毒有很大关系。
大家对这个〃一从二令三人木〃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多数人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从就是指价,讲的很明确:主妇主谋、愚夫从命,这是琏凤夫妇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凤姐英气、胆大、有心机,贾琏怕老婆,惟命是从,只有从命的份,这是〃一从〃第一个阶段。〃二令〃:凤姐到了后来,落到了冬天扫雪的地步,比丫头还要惨;在扫雪的时候,拾到了贾宝玉失去的那块通灵玉,叫扫雪拾玉。那么这个阶段凤姐已经沦落到了被喝令驱使的这么一个地步,这第二个阶段,〃二令〃。〃三人木〃:〃人木〃是拆字法,〃人〃,单人加上木是个休字,她第三个阶段被贾琏给休弃,哭向金陵事更哀。
所以〃一从二令三人木〃概括了凤姐一生的三个阶段,正好也概括了贾琏夫妇的三个阶段,。所以在当时这样的女性,像王熙凤那样强的一个女领导,在当时这种情况之下,在夫权、在宗法制度这种情况之下,她也只能是走上很悲惨的,哭向金陵这么一条道路。
7.是非成败随人道,管理智慧我自高
贾琏的小厮兴儿在〃演说荣国府〃时,对凤姐作了简明的概括,他评论凤姐道:〃他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得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的把银子钱省下来了,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错了,他就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去;他还在旁边拨火儿。〃
兴儿的这番评论,其特点是形象生动,通俗而有新意,是带有总结性的评论。他为了讨好尤二姐,故意贬低凤姐,里面夸张的成分是有的,但基本上符合事实。总而言之,凤姐就给人这样一个形象:既美丽又有才干,而且贪婪狠毒。她是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
王熙凤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是残酷的;〃弄权铁槛寺〃也一样,为了3000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狡诈狠毒的方法害死的。
她曾对人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着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两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在《读花人论赞中,作者对王熙凤的赞言颇言简意赅:〃凤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向使贾母不老,必能驾驭其才,如高祖之于韩、彭,安知不为贾氏福?无如王夫人、李纨、昏柔愚懦,有如汉献,适以启奸人窥伺之心,英雄之不贞,亦时世使之然也。'骑虎难下',岂欺人语哉!然亦太自喜矣。〃
读花人称王熙凤为奸雄,未免夸张。〃奸雄〃二字,岂能随便用?无曹操、王莽之才略,实难符此称。不过把王熙凤喻为言利之臣,与王安石、张居正相比,还可能恰当一些,但王熙凤有才能有心机,心也够狠,也当不了什么好臣子,要知道,她是以追求功利为第一位的。
王熙凤与贾探春,在十二钗中堪称功利派。这种人与贾探春所批评的虚比浮词的高蹈派相比,自然有其高明之处。但功利观念太重,则败坏人心风俗,致天下于危亡,实有些大逆不道。
《周易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人为非曰义。〃理财即富之,禁人为非即教之。《大学更论生财之方:〃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亨足矣。〃在中国古文化中,富之与教之,求财兴利与崇仁尚义;是和天理与人欲平行的话题。
小说第五十四回元霄节,贾母请两个女先儿(瞎子)说书,有这样一段描写:
贾母便问:〃近来可又添些什么新书?〃两个女先儿回说:〃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回说:〃这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你先说大概,若好再说。〃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是说残唐之时,那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唤王熙凤。〃众人听了,笑将起来。贾母笑道:〃这不重了我们凤丫头了!〃媳妇忙上去推他说:〃是二奶奶的名字,少混说。〃贾母道:〃你只管说罢。〃女先儿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该死了!不知是奶奶的讳。〃凤姐儿笑道:〃怕什么!你说罢。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儿又说道:〃那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了大雨,到了一个庄子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位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做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贾母忙道:〃怪道叫做《凤求鸾。不用说了,我已经猜着了:自然是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了。〃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回书?〃众人都道:〃老太太什么没听见过!就是没听见,也猜着了。〃
王熙凤与《凤求鸾的男主人公同名同乡,一有兄曰王仁;一有父曰王忠。《红楼梦是唤醒记忆之书,运值否塞。汉族士大夫功名、娇妻、金银、子孙都忘不了。只有仁义忠孝,民族大义,丢到爪哇国去了!《红楼梦之末世,亦即《凤求鸾之残唐五代,沧桑颠倒,世代嬗替之时。《红楼梦以儿女律士大夫,夫妇之道为人伦之本,《凤求鸾之王熙凤,能苟于男女,其于君臣与民族大义;亦必能便宜行事。什么乱邦不入,危邦不仕,道废则隐,不仕无义,洁其身以存大伦之诫命。贾母对《凤求鸾王熙凤的批评,与乾隆皇帝批评文坛泰斗钱歉益老先生的诗异曲同工:〃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第一百零一回写凤姐到散花寺求签,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才摇了三下,只听〃唰〃的一声,筒中撺出一支签来。于是叩头拾起一看,只见写着〃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大了忙查签薄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王熙凤衣锦还乡。〃凤姐一见这几个字,吃一大惊,忙问大了道:〃古人也有叫王熙凤的么?〃大了笑道:〃奶奶最是通今博古的,难道汉朝的王熙凤求官的这一段事也不晓得?〃周瑞家的在旁笑道:〃前年李先儿还说这一回书来着,我们还告诉他重着奶奶的名字,不许叫呢。〃凤姐笑道:〃可是呢,我倒忘了〃说着,又瞧底下的。
下面写的是:〃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