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起明末-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即使是变革并没有触及到那些士绅阶层的经济利益,大明内部对这次的改革的反对声音还是此起彼伏,他们极大的牵制了大明投入变革的力量。使得提高工匠身份地位,几乎成了一句空话,虽然有些效果,但是根本不足以改善大明的状况。

    倒是吴荣堂所负责的建立装备新式火枪的军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其后的数年时间里,大明总计建立了装备新式火枪的部队多达二十多万。在对内镇压反抗和对外抵抗台湾的过程中,起到了不俗的效果。

    不过,这种无法变革大明腐朽根本的变革注定只能对社会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对打破儒家的思想统治有一定的作用,并不能实现崇祯皇帝的希望。

    所有的这些只是大明针对台湾的威胁而不得不做出的改变,但是这对于身在山海关的洪承畴和被台湾大军团团围住的三十多万大明军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此时的大凌河堡内,军队的士气已经跌到了最低点。长达十八天的围困,使得大凌河堡内的粮草已经出现了短缺,普通士兵一天只能吃一顿用绿豆煮成的饭了。这种军粮淡而无味,如果是让台湾士兵去吃,他们根本咽不下去。

    但即使是这种东西,对于大凌河堡内的明军来说,现在也已经成为了最后的企盼了。每每站在城墙上,闻到台湾大军营地里飘出来的饭菜的香味,大部分士兵都觉得,似乎投降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不是有孙承宗的强力弹压,大凌河堡早就崩溃了。

    不过,被围了十八天之后,情况还是出现了些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大凌河堡的崩溃和孙承宗的死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3UWW…提供下载)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四百九十六章大凌河堡,最终崩溃!

    收费章节(8点)

    四百九十六章大凌河堡,最终崩溃!(第三更)

    “少将军,已经联络了好几个总兵,他们都答应一起向台湾人投降。只要我们一打开南门,他们便会率领麾下士兵一起冲出大凌河堡。”

    一名参将对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恭敬的汇报道。

    “那台湾人那边怎么样”那个少年阴沉着脸问道。

    “台湾人接受我们的投降,但是他们言明,到了那边之后,任何人要想进入军队,都需要经过考核和批准。”那么参将低着头汇报道。

    “也就是说,我们到了那边就没有了带兵的权力了这台湾人可真是吝啬,如果不是孙老匹夫杀了我父,我才不会向他们投降呢”

    没错,这个少年就是吴三桂。自从吴襄被孙承宗给杀了以后,吴三桂就一直寻找机会报仇。

    大凌河堡被围之后,还有不少人抱有突围的希望,但是经过这十八天之后,这种希望彻底的消失了。

    现在全城都人心思动,于是吴三桂积极联合众多辽东的官兵,说服他们离城投降。不管怎样,台湾人至少没有虐杀他们在辽东的家室,所以很多人都对这个提议动了心。

    “有没有办法杀了那个老匹夫?”吴三桂一脸阴狠的问道。

    那位参将一脸为难的看着吴三桂,孙承宗一直处于满桂等大同宣府兵的保护之下,想要杀他,简直难如登天。这也是孙承宗能够压服整个大凌河堡如此长时间的原因。

    其实,这个时候的辽东边军除了战斗力还在以外,早已经结成了一个非(提供下载…3uww)常顽固的利益团体。这个团体根本就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袁崇焕被捕,辽东各军便放弃各自的防线这件事情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次大凌河堡中的辽东军只有十几万,而其他地区的兵力则接近二十万。在这种情况之下,拧不成一股绳的辽东军自然被孙承宗所压服。

    不过,这十几天来,在吴三桂不懈的努力下,已经有近七成的辽东军准备投降了。但是这只限于投降,没几个人会跟着吴三桂一起疯,去杀孙承宗。

    “既然没办法,那就算了。我想这老匹夫自命清高,他是不会投降的。到了台湾人的手上,他也会不得好死。”见到手下露出这样的表情,吴三桂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秦师长,你说对方会不会是在诈降?”

    接到吴三桂派人送来的请降书,不少人觉得有些不确定是不是孙承宗的计策。

    “没关系,即使是诈降。在数万支步枪的瞄准之下,对方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而且,这个吴三桂是吴襄的儿子。在吴襄死在孙承宗手上的情况之下,他的确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秦可仁倒认为这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过他对吴三桂的印象却因此而大跌。

    吴襄丢下数万大军逃离,导致锦州守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不管放在那里,这都是个严重违反军法的事情。孙承宗杀吴襄并不是没道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吴三桂还是坚持着放弃国家大义,转而向敌方投降。足以说明这个人是个人利益至上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没有一个掌权者会喜(3UWW…提供下载)欢。

    “不过我们的人毕竟不多,面对三十多万俘虏,还是要小心处理。一个不好,就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给挑起那些心理本就不问的士卒的暴动,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待会,一定要将那些投降的将领集中起来,单独安置。那些普通的士卒,也要按照一千人一组分成数百个小组,防止出现暴动现象。”秦可仁非(提供下载…3uww)常严肃的对其他师的师长交代道。

    虽然击败这三十多万人,对于这八万大军来说,是件非(提供下载…3uww)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处理好他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个时代的士兵普遍不识字,他们都是盲从的跟随着他们的将领。将领说什么就是什么,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处理这样的战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月十六凌晨时分,沉寂了十几天的大凌河堡的南门突然间喧闹无比,期间还夹杂着一些惨叫声。然后只见越来越多的人疯狂的向着城外跑去,而且台湾大军在见到这些跑出来的明军,竟然没有开枪,而是排除一些人,将这些跑出去的明军引向不同的地方。

    这一现象一开始就引起了其他地方的守军的注意,但是没有上司的命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要突围。但是其后台湾大军的举动,让他们明白了,这是有人开城投降了。

    如果是在以往,见到这种现象,肯定会有不少低级军官率领手下前往南门去阻止这种叛逃现象。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们犹豫了,特别是那些从小兵升上来的低级军官。以至于在人心不稳之下,竟然有人将西门也给开了。

    南门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而西门的打开则充分的反映出,大凌河堡中的守军的士气已经跌到了什么程度。

    “大人,吴少将军已经带人出了南门,东门也被人给打开了我们怎么办?”

    这个时候,真在休息的祖大寿突然被外面的喧闹声给吵醒了。起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吴三桂竟然已经叛逃了。而且还没通知他这个舅舅。

    “哼,小畜生,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和我说”

    祖大寿当真是被气着了,吴三桂这么做,明显已经不把他这个舅舅当自己人了。

    “大人,现在不是追究这种事情的时候。已经有至少十万人逃了出去,还请大人早做决断。”

    祖大寿如何听不出,这些属下话里面的意思,但是他祖大寿实在放不下自己这么多年的经营。在没有同台湾联络的情况下投降,他将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这让他怎么想都不甘心。

    但是他同样知道,如果他现在拒绝手下的请求的话,那他的头很可能会成为他们邀功的筹码。

    “出东门,投降”

    再不甘心,祖大寿也不能拿自己的头开玩笑,最终决定放弃孙承宗,放弃在大明的一切,投降台湾。(未完待续。如果您喜(3UWW…提供下载)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最新章节 四百九十七章孙承宗之死,噩耗连连

    收费章节(8点)

    四百九十七章孙承宗之死,噩耗连连(第一更)

    混乱,前所未有的混乱。三十多万当中原本只有七八万人是经过吴三桂串联而投降的。但是在看到这些人安全的被台湾大军收降之后,其余的人心中也活泛了开来。

    而祖大寿率领大队人马冲出东门,向城外台湾大军投降成为了引起城内的明军投降大潮的导火索。

    虽然有孙承宗声嘶力竭的呼喊,虽然有数个始终忠于大明的总兵们的极力阻止,但是在这种投降大潮中,显得那么的无力。甚至出现了数万大军同前来阻止的满桂大军拼杀在一起的事情。

    完了,一切都完了。军心丧尽,有人开个头,便彻底阻止不了士兵们投降的念头了。

    站在高处,看着到处混乱一片的大凌河堡,孙承宗心中是悲哀一片。其实他早就知道,这大凌河堡根本守不住,他只是期望能够在大凌河堡给台湾大军以极大的杀伤而已。

    但是这么一点的期望都被无情的打破了。他没有想到城外的台湾大军这么有耐性,在能够轻易攻破大凌河堡的情况之下,不惜耗费大量的粮草来围困大凌河堡。

    而且在围困期间,不停的以各种方式劝降,使得孙承宗有了楚霸王四面楚歌的绝望之感。

    终于在今天,发生了这种集体投降的事情。为了投降,那些明军甚至同自己往日的同袍杀在了一起。

    孙承宗是心丧若死,他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更不明白一个小小的荒岛之上,为何会走出如此强大的势力。

    他为大明感到绝望。作为一个为了大明鞠躬尽瘁大半生的老人,作为一个深深的了解大明症结所在的有识之人,他已经看不到大明能够躲过灭亡之灾的可能了。

    “皇上,老臣尽力了”

    说完,孙承宗猛然间从高楼之上跳了下去,他旁边的众多军将想要阻止都来不及。一代名臣,一个为了守护大明而奋斗一生的忠贞之士,就这样带着无尽的失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死,使得那些还听从他调动,坚持抵抗的军将也有了投降的想法。虽然满桂等少数几个将领坚决抵抗,但那已经不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了。

    大凌河堡混乱了数个小时,直到凌晨才逐渐的平静了下来。

    在这数个小时里,上演了无数的人性或丑陋,或挣扎,或忠贞不二的大戏,让人看得是眼花缭乱。

    三十多万大军,坚持抵抗的只有三万多人,其他的人即使刚开始有抵抗的想法,但是最终还是投降了。孙承宗,满桂,黑云龙等六名明将死了,其他的大部分投降,少数几个被活捉。

    那些投降的明军,最终被分成了数百个小部分分别看押,而那些军官,秦可仁以自己没有权利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决定为由,好吃好喝的将他们供了起来。

    看着那些因为吃上了大米饭和肉之后,露出了满意幸福的笑容的明军士卒,秦可仁并没有因此而对他们报以蔑视的态度。因为政权都不能奢求百姓们能够在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还为他卖命。

    或许在这个政权的初期,百姓还能够因为未来的希望而暂时的为它拼死奋斗,但是在数百年的奴役之后,百姓会对这样的政权彻底的失去期盼,从而将它在心目中的地位降低到连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都不如的地步。

    这些东西,在台湾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大明君臣依然认为,百姓是可以随意盘剥的,只要喊一喊口号,就能有万民为大明江山效死。

    事实却是,百姓已经对他们的口号彻底的麻木了。只要有那个势力能够给他们一碗饭,他们便能够为那个势力效力,就算是那些造反的势力。

    待一切初定之后,秦可仁等人进入城中,搜寻孙承宗的身影,最终在投降的军将的指引下,得到了孙承宗的尸体。

    对于这位老将军,秦可仁等人心中是敬佩万分的,当即命人以极高的规格将其尸体收敛,连同满桂等人的尸体一起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忠烈堂,将他们供奉在了大凌河堡。

    这不是政客的作秀,是台湾军队上下对这些忠贞之士的敬重。虽然他们是处在台湾对立面的,但是他们的忠烈是能够征服所有人的。

    更何况,台湾上下也是华夏儿女,对他们在此之前的为护卫华夏大地而做出的牺牲更是钦佩无比。

    在忙活了一整天之后,沈阳来的指示终于送来了。萧明乾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