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这里说的周昌是前朝的御史大夫,以为人廉洁刚直,敢于直言力谏著名;而曾子、闵子都是孔子的学生,非常讲究仁义孝道。
刘庄对阴兴的评价虽然明显带有外甥对娘舅的浓浓私情,但也基本公允,也是对阴兴的盖棺论定。
这就是阴兴,一个接近完美的干部,在当时看是这样,现在看也差不多。
总而言之吧,阴丽华这兄妹三人,在刘秀登基初期,凭着自己的秉性、才华和品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好评,也取得了刘秀的真正宠信和绝对信任,是很不容易的。
这个时期的刘秀,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一哥大位,对外四出征伐,削平割据,对内则抑制外戚贵族,架空功臣元勋,提拔年轻干部。所以,对皇亲国戚,刘秀基本上是功名利禄要什么给什么,就是不给你实际的公共权力。而阴家哥俩儿,是少有的例外。
第二十六章 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
由于很多种原因,我们无法看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实真相,真正的事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当我们试图拂去浮躁的烟尘,深入探究一些问题的时候,虽然常常有所收获,但更多的时候是难以如愿的。
更可怕的是,我们千辛万苦所得到的往往是被扭曲的事实、被矫饰的真相和错综复杂的结论。
但只要用心,我们完全能够看穿事实、借鉴历史、把握自己。
我把这种解读历史的方法叫做“平民历史观”,用这种方法解读历史,屡试不爽。
郭圣通背后的那一长串名单
回头说说刘秀的首位皇后郭圣通,郭圣通也是比较优秀的,刘秀对她还是有感情的。
刘秀登基前后,也就是她被立为皇后的前后,她接连为刘秀生了五个儿子。刘秀也对她投桃报李,不仅立她的儿子刘彊为太子,还大力提拔重用她的弟弟郭况。
应该说,刘秀登基称帝以后的十几年,对郭圣通及她们老郭家还是非常宠爱的。
但是,也就这么平安和谐了才几年,郭、阴两家矛盾由星火而燎原,一系列深刻影响政局走向的事发生了。有的史家说刘秀登基不久,他的两个老婆郭圣通、阴丽华就开始争风吃醋,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从表面来看,郭圣通对刘秀宠爱阴丽华,冷落自己越来越不满,由不满而至于嫉恨,由嫉恨而至于其他,最后搞得局面不可收拾。
仔细琢磨郭、阴两家的有关史料,就可以断定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事情的真相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由于很多种原因,我们无法看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实真相,真正的事实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
当我们试图拂去浮躁的烟尘,深入探究一些问题的时候,虽然常常有所收获,但更多的时候是难以如愿的。
更可怕的是,我们千辛万苦所得到的往往是被扭曲的事实、被矫饰的真相和错综复杂的结论。
但只要用心,我们完全能够看穿事实、借鉴历史、把握自己。
我把这种解读历史的方法叫做“平民历史观”,用这种方法解读历史,屡试不爽。
这种方法有几个要害的环节:
其一,以人们的利益为起点和主线来厘清各种人物关系和事件。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利益史。过去,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往往认为谈“利益”是很庸俗的事,甚至把“重利”看得有点肮脏。比如有句很著名的诗就借怨妇之口抱怨道:“商人重利轻别离。”
但是,我国历史上这种源远流长的“不好意思谈利”,其实只是一块不太干净的遮羞布,丝毫不影响某些人争权夺利,追名逐利,甚至不择手段地攫取公共利益和他人之利。
谁都是有自己的利益的。乞丐想在墙角多占一点地方,小职员想涨工资,家庭主妇想跟菜贩把价钱杀下来,刘秀想当皇帝,这都是利益。
从人们的切身利益出发容易抓住人的本性,也就容易抓住历史的本质。
其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是伟大的马克思教给我们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解读历史同样很有用。
由于多种原因,对于很多现象,我们很难把握真相。拿不到真相,我们情愿不去相信靠不住的所谓“真相”。
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要摈弃浮躁,拒绝作秀,要拿出沙里淘金、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耐心和工夫,去探究被层层包裹的被反复扭曲的事实真相。
其三,把历史交给老百姓来评说。
历史其实是由无数老百姓创造的,是鲜活的,生动的,精彩的,感人至深的。如果把历史仅仅交给少数人解说,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历史被少数人控制,那肯定是非常危险的。
真正的历史本来就是老百姓的历史。
好好拿捏这样几个环节,再加上我们的聪明才智,大家完全可以成为善于把握历史的人。
好了,再来看看刘秀的家庭琐事吧。
眼看刘秀宠爱阴丽华,而对自己的关怀减少,郭圣通很不满,很不爽,很想找机会发泄。
本来,大凡哪个男人有一个以上的老婆,恩恩怨怨就会纠缠不清。在皇帝家里,更是说不清。
刘秀对郭圣通,对老郭家做到了仁至义尽,但郭圣通却很不满足。她的怨气除了有对刘秀宠爱阴丽华的醋意外,还另有文章。
郭圣通并没有阴丽华的心胸,她认为小阴根本就不配跟自己争宠,自己背后有河北集团,刘秀的天下就是我们帮助打下来的!自己当皇后是天经地义,谁跟自己争宠都是不能允许的!
河北集团是刘秀建立和巩固东汉王朝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权力集团之一。
河北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是来自刘秀帝业初创的河北地区,核心人物有郭圣通的老郭家,她的娘舅、真定王刘扬家族。
这个名单很长:寇恂、耿况、耿弇、耿纯、盖延、邳彤、任光、王梁、冯勤等等。
上述朋友都在刘秀君临天下的途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都是高干。
拣其中比较没有名气的冯勤说一下吧。
冯勤是魏郡繁阳(今河南临颍)人,曾祖父冯扬曾任西汉宣帝时的弘农太守,所生儿子兄弟八个曾经都是两千石的高干,老太爷时称“万石君”。
冯勤本人早年做本郡太守铫期的副官(功曹),被铫太守推荐给刘秀。
冯勤长于政务,明辨是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刘秀的中直机关一般干部(郎中),一直做到丞相(大司徒)。
刘秀对冯勤十分信任,宠及他的老母亲。冯老太太以八十高龄,还能得到刘秀的召见。
每到这个时候,刘秀都要免了老太太的跪叩之礼,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搀扶她。
冯勤去世时,刘秀惋惜不已,亲自安排丧事。
但是,这么优秀、这么得宠的冯大司徒,在河北集团里不过是个小兄弟。
刘秀当年正是娶了郭圣通,得到真定王刘扬的十几万兵马,得到河北地区王族势力和地方豪强的支持,才拿下王郎,占据河北,进而问鼎天下。所以郭圣通觉得,刘秀的天下是她娘家人帮着搞定的!
出于这样的背景和心态,郭圣通觉得自己应该而且能够专宠后宫。她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没必要对谁谦和;背景强硬,不必对人太客气;儿子已经是皇太子,完全可以有恃无恐;自己作为皇后,就当然应该居高临下。
这样,在后宫里郭圣通专横霸道,唯我独尊,处处都必须自己说了算。而对于朝廷大政,她也处处说话,打招呼。
恰恰这个时候,刘秀经常出差。让郭圣通非常恼火的是,刘秀每次出差,都是带着阴丽华贵人,而不是带着她这个郭皇后。
郭圣通对于刘秀的东汉王朝,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她前廷后宫的事都想过问,而且带着很大的情绪,满怀嫉妒之火,见谁都想训,特别是阴丽华和其他妃嫔。
后宫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妃嫔宫女们明里不敢顶撞皇后,背后添枝加叶还是很容易的。
宫廷本来就是名利场,各级干部们各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思,明里不敢对后宫之事妄加评论,私下里议论议论还是很容易的。
这样,郭圣通的脾气越来越大,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坏。
人们看看她,再想想阴丽华的雍容大度,对她的评价也就直线走低。
郭圣通,一个背后有强大的河北官僚集团的支持,儿子被立为太子的皇后,一个骄横霸道、睚眦必报的皇后,逐渐成为刘秀不能容忍的皇后。
由刘秀的这两个老婆引起的家庭纠纷,及其不可避免带来的朝野权力斗争,是非常复杂激烈的。
阴家一直在谦让,郭家一直在咄咄逼人,但是,阴家也不是吃素的,除了阴识、阴兴兄弟手握禁兵,掌管朝廷机要,成为皇族、外戚中很少这样把握重权的高干,而且还得到刘秀的绝对信任,阴家背后也有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南阳集团。
“公元33年的老阴家入室盗窃杀人案”
南阳集团作为刘秀王朝最重要的权力集团,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谁都不敢正式地跟它玩花招。
第一,这个集团的成员多是出身南阳地区,故名。
第二,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刘汉宗室贵族,二是跟王莽王朝联系较少的地方豪强贵族。
第三,这个集团的老大是刘秀。
第四,这个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极为紧密。他们之间或是直系旁系血亲,或是姻亲,或是同学故旧,这些关系都是拆不开、砸不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第五,这个集团的成员大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地方上的人脉关系,或者说,都曾经在地方上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刘秀王朝开张了,他们更是如鱼得水。
看看他们的名单,除了阴家兄弟,还有:刘秀,刘秀的娘舅樊宏,刘秀的叔叔刘良,本家叔叔刘歙、刘庆,堂兄刘祉、刘赐、刘嘉,姑表兄弟来歙,刘秀的二姐夫邓晨、妹夫李通。
还有:邓禹、马武、卓茂、朱祐、韩歆、冯鲂、樊晔、杜茂、赵熹等等。
再看看技术统计数据吧。
在刘秀当一哥的32年间,共封了28个刘姓王侯,除了有10个名额给了自己的10个儿子外,其余18人都在本集团。
此间,共有28人先后担任朝廷“三公”以上的职务,如太傅、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等,本集团占了11人,超过了三分之一。
南阳集团成员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担任文臣武将和封疆大吏的,多如牛毛。
自从刘秀登基,这个集团就牢牢地占据了东汉王朝的主导地位。
郭圣通企图专宠后宫,背后显然有着河北集团与南阳集团的激烈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公元33年发生的老阴家入室盗窃杀人案,绝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这时候刘秀登基已经九年了,老阴家女儿阴丽华是皇帝的贵人,两个儿子阴识、阴兴在朝廷位居机要,手握重兵,而刘秀对老阴家的宠爱和眷顾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而且,京城洛阳、帝乡南阳一带作为老根据地,治安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凶手是小毛贼,不知道自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当局破案应该不成问题。即使破不了案,认真破案的态度应该是很坚决的,动作应该是很大的。
如果凶手是大毛贼,或者有大人物在背后策划,问题就复杂了,但问题再复杂,当局破案的态度和力度都是应该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的。
事实上,当局是怎么组织力量破案的,没有谁知道,也没见记录。
史家连刘秀登基后衣锦还乡跟谁吃了饭说了话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对破案工作不见只言片语,只能说这个工作要么没做,要么低调做了,不想让人知道。
不做太不正常,而低调则耐人寻味。
总之,这起案件不了了之,只能说明当局想冷处理,而冷处理的原因又不能说得太直白。
刘秀本人对这个案件的态度是低调破案,高调悼念。
所谓高调悼念,刘秀做得很到位,不,是极端到位。刘秀亲自对大司空下诏,满怀深情地回顾自己跟阴贵人的感情,以及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自己的悲伤之情,表示一定要好好地追封阴贵人早逝的父亲和可爱的弟弟。
诏书说:我还是一个穷光蛋的时候娶了阴丽华,由于要带兵东征西讨,我们两个人聚少离多,历尽沧桑变化,我们才脱离危险,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阴贵人有母仪天下的美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坚决推辞,甘愿委身做个媵妾。朕非常欣赏和敬仰她的谦让美德,准备有机会封赏她的几个弟弟。谁知朕的心愿未了,他们就遭遇这样的横祸,母子同命,实在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随即,刘秀安排追封阴丽华早逝的老爸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阴丽华另一个小弟阴就承嗣老爸的哀侯爵位。
这还不算,刘秀还安排由太中大夫亲自出面操办,为阴家的亡者举行隆重的葬礼。
这里可以看出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