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鼎- 第5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东道、山南西道任职,对这里的山区道路非常的熟悉,他列举的例子也很有说服力,让艾飞雨陷入了沉思。

几个人初步分析了一下,觉得覃睿的建言书是有道理的,鹰扬军从东向西进攻,的确事倍功半,最后可能白白付出了代价,却什么成果都捞不到。事实上,谁都知道,从襄州出发进攻长安。的确没有从潼关直接进入长安来的方便快捷。但是,要从潼关进入长安,前提是打败秦宗权和朱温,这个任务太重了。

覃睿这个建议本来也没有什么,他对鹰扬军的战略是一次修正,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一次脱颖而出地机会,然而,覃睿的最后一句话,才是最要命的,也是引发刘鼎等人闭关的基本原因。

“则九五之尊远矣。”

这是建言书的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等于是完全剥夺了之前的伪装,赤裸裸地表明了刘鼎的目的。覃睿也明确的表示。他是从一统天下的角度来建言的,而不是从“奉天子”的方向来阐述地。如果刘鼎要做大唐的“忠臣”,根本不要考虑他的建议,如果刘鼎想要重新开创一个皇朝,就应该听从他的建议。不得不说。如此赤裸裸的语句,实在是太直接,太大胆了。

一直以来,鹰扬军地高层都心照不宣,从来没有提及到一统天下这样的目标,“奉天子”的策略实行的是很好的,至少在表面上,鹰扬军是遵从朝廷的诏令的。例如这次朝廷的诏令,激起了鹰扬军全军上下无比地怒火,但是他们还是比较委婉的拒绝的,而且针对的都是杨复恭,而不是皇帝李俨。

但是覃睿的这份建言。撕破了最后地一层窗户纸。直接命中了要害。他完全将李俨抛弃了,直言不讳地将刘鼎推到了九五之尊的地位。如果说之前鹰扬军是从“奉天子。修耕植,贮军资”地角度考虑问题。可能还有些顾忌的话,覃睿则纯粹是从一统天下地角度考虑问题,赤裸裸的再也没有丝毫的掩饰了。

这两个战略当然存在分歧,尤其是在是否进攻长安的问题上,分歧是很大的。“奉天子”,就要进攻长安,起码要做作样子,让在兴元府的李俨看到鹰扬军是听话的。但是覃睿认为,进攻长安纯粹是自找麻烦,长安乃是四战之地,李昌符、朱玫、李克用、王重荣,都直接可以攻击长安,他们的地理位置要比鹰扬军好得多,鹰扬军从襄州出发,进攻长安,很容易陷入混战的泥潭,到时候是否能够安全抽身都是问题。

要是这条道路行得通,长安就不用修建潼关天险了。古往今来的战例都表明,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独立特行的机会的,刘鼎也要遵从地理上的规律,集中所有的力量,先将淮南拿下来,然后全力以赴和朱温争夺中原地区。只要控制了河南、山东等地,进入长安的困难就小多了。

由于影响实在太大,这份建言书暂时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只有极少数的鹰扬军高层参谋知道,原件一直都在刘鼎那里亲自保管。为了进一步了解覃睿的想法,覃睿本人,也被请到了襄阳城。在这之前,刘鼎等人都着重了解覃睿的背景。

三眼都的情报对覃睿的了解不多,全部加起来的资料,还不到覃睿的这份建言书字数多。事实上,按照郭禹的描述,覃睿此人一直默默无闻,在山南东道并不显眼。他管辖的房州,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乱灾荒,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民众对他的评价也是一般般,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鹰扬军这次大规模调整地方官员,他属于无功无过的一类,继续担任房州刺史的职务。因为房州刺史紧靠着金商都防,随时可能发生战事,鹰扬军其实在这里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少的,换句话来说,房州暂时是被忽略的区域,覃睿在这里主政,鹰扬军也不指望他能够做出多大的功绩来。

然而,就是这份建言书,将他从平凡中一下子突兀出来,吸引了鹰扬军高层的注意力。有关覃睿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送来。不久之后,刘鼎等人发现,在覃睿默默无名的背后,其实有着一股相当大的实力,只是这股实力平时比较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的,才会被之前的人们忽视。

覃睿有个朋友叫做荆颂,是均州武当山上的隐士,据说已经辟谷三年有余。均州素来有修道的传统,武当山更是修道的天堂,均州刺史冯行袭也为均州的修道提供了方便,使得修道之人在此聚集。荆颂在这里有相当的名气,门下弟子据说有百人之多,其中出色者不下十人。

在荆颂的门下弟子中,有个叫做叶慕风的,很得荆颂的真传,此人在江汉一带是大大有名的侠义道人物,传说有当年李靖的风范,打家劫舍,锄强扶弱,甚至连以前的赵德湮都吃过他的亏。只是民间传说往往言过其实,又从未和叶慕风会面,刘鼎等人都不太相信。

光启三年三月初,覃睿到达襄阳,随即被刘鼎请来,在节度使衙门后面的凉亭商议。因为事关紧密,参与商议的只有刘鼎、艾飞雨、李怡禾、崔绾、张铎、高郁、史光璧等少数人。凉亭的周围,都是鬼雨都战士在把守,令狐翼担任警戒队长,无关人员都被撵得远远的。

覃睿没有随从,只带了一个小道童。这个道童叫做陈抟,只有十二三岁,眉清目秀的,机灵好动,很得人喜欢。覃睿进去凉亭以后,陈抟闲得无聊,就坐在石头上默念经书。艾飞雨身边的顺治小和尚这些天正纳闷,因为艾飞雨没有时间和他下棋。他将艾飞雨送入凉亭以后,也闲得无聊。刚好陈抟来了,一问之下,陈抟居然也懂得下双陆,两人立刻捉对厮杀起来。

正文第344章回首向东(1)

令狐翼刚好无事,就在旁边观战,顺便做裁判。

两个小家伙才下第一盘,水平马上就表现出来了。平时虐待艾飞雨的小和尚,居然片刻就输了。小和尚不服,要求再来,陈抟欣然答应,于是摆开棋盘再战。这一次,小和尚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下子的时候十分谨慎,每每下子之前都要反复推敲陈抟可能的反应,看他的紧张和谨慎,那是务必要扳回一盘。

和他的紧张、谨慎形成鲜明的对比,陈抟却是神态轻松,好整以暇,在等待对方下子的时候,他还在喃喃自语的背诵道家的经义,仿佛面前的棋盘根本吸引不了他的注意力。可是事情实在有点古怪,小和尚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又紧张又谨慎,每每下子都要反复思量,陈抟似乎是在闭目养神,不太专心,下子也是随意为之,根本不用思考,可是下子却绝对准确,一会儿的功夫,和尚又输了。

小和尚不服气的说道:“再来。”

小道童好整以暇的说到:“来就来!”

小和尚使出了百般解数,无论如何也要赢回一盘,但是他的手气的确不好,居然又输了。令狐翼在旁边看着,也搞不懂为什么他就输了,但是看小和尚的脸色,就知道小道童没有作弊。幸好,小和尚有股不服输的念头,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无论如何也要赢回一盘。小道童的耐心确实很好,奉陪到底。谁知道一十九盘下来,小和尚居然无一胜绩。

小和尚指着小道童,半天才憋出几个字:“你,不是人啊!”

陈抟傲然一笑,伸手指了指上天。

小和尚彻底屈服了。

陈抟肃容说道:“双陆其实不好玩。我教你玩最新的。”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副象棋来。

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象棋。这副象棋完全是陈抟自己根据前人地棋盘。改善出来地。因此小和尚也没有见过。但是等陈抟摆开了棋盘以后。他很快意识到。这个象棋要比双陆复杂多了。居然还有“帅”、“车”、“马”、“炮”、“卒”、“士”、“相”等。有关地规则也相当地有趣。很快就将小和尚完全吸引了。

陈抟慢悠悠地说道:“我从现在教你下象棋。如果你能够在三十年内赢我。就算你有本事。”

顺治小和尚倔强地说道:“就算我不能赢你。我地子子孙孙。也要赢你!”

陈抟不以为然地说道:“你是出家人。何来地子嗣?”

顺治小和尚坚定地说道:“我自然会还俗!”

陈抟惊讶的说道:“你倒是有志气啊!不知道你地俗家姓什么?”

顺治小和尚不假思索的说道:“我俗家姓赵,我已经想好了。如果我有子,就叫赵弘殷,如果我有孙,就叫赵匡胤!如果我不能赢你,我的儿子赵弘殷就会来找你。如果我的儿子也不能赢你,我的孙子赵匡胤也会来找你。如果我的孙子赵匡胤不能赢你,那他的儿子、孙子同样会来找你!”

陈抟点头说道:“好,到时候我就等着你的子孙来找我!”

令狐翼忍不住说道:“你能活那么长么?”

陈抟自信的说道:“那就要看我地本事了。”

正在这时候,从凉亭里面传来一句语调很高的话:“大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正是覃睿地声音。

原来。从覃睿进入凉亭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个人表演。

他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刘鼎本人。

在覃睿的面前,刘鼎感觉自己好像是被脱光了衣服,所有见不得人的事情,都在太阳的下面全部曝光了。

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是鹰扬军目前的处境。鹰扬军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真正拥护现在的朝廷,刘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屈人之下。但是鹰扬军的策略却是“奉天子”,这显然是太虚伪了。但是生活在这种乱世,想要不虚伪是不可能生存地,鹰扬军也是依靠这样的虚伪,捞到了不少的好处。

然而,覃睿的到来,一下子将这个虚伪的面具,从刘鼎的脸上剥了下来。他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刘鼎不肯屈人之下的基础上的。如果刘鼎还要立牌坊地话。多说无益。最终,刘鼎点头承认了覃睿的询问:他是不准备奉天子的。

点明了刘鼎的目标以后。覃睿详细的叙述了自己的观点。

他阐述的内容有五个:

第一个,是古往今来的战例。

秦朝统一全国,是首先攻占巴蜀,然后再攻占楚国的。汉朝刘邦也是首先攻占关中,然后再控制巴蜀地区地。本朝开国地时候,也是首先攻占关中,然后从兴元府进入成都,最后顺流而下,统一广大的江南地区。这三个王朝都是历史上最强大地王朝,他们的行军路线对于后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刘鼎如果有意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就必须借鉴古人的智慧。

事实上,川中一直都是易守难攻的区域,只有汉中附近的道路是比较容易通行的。山南西道的各个州,都是崇山峻岭,羊肠小道在山谷中蜿蜒曲折前进,时不时还被突如其来的山涧截断。山野间又有猛兽出没,甚至还有传说中的厉鬼。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猎人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也要小心翼翼的,何况是全副武装的军队?自古入川,只有走汉中才是最便捷的,三国时期的邓艾,就是从这条道路入蜀。

提起三国时代的故事,刘鼎马上醒悟过来了。覃睿阐述的没错,西蜀本来就是天险,只有从关中攻克了汉中以后,才能进一步的攻打成都,在攻克了成都以后。顺江而下,那就事半功倍了,相反的,如果逆转过来,难度将相当的大。三国时期地吴国,就从来没有主动的进攻过蜀国。不是不想,是不能也。

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刘裕,北伐虽然没有最后全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刘裕本人急于当皇帝,其实刘裕执行的北伐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他进入长安地路线,同样是首先攻占淮南、山东、河南,最后经过潼关进入长安。在和汉人王朝隔离了整整一百年之后,长安的居民终于迎来了刘裕。可惜刘裕急于回去健康当皇帝。急匆匆的撤离了长安,最终使得这次北伐功亏一篑。可见,这是最稳妥的路线。鹰扬军完全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

第二个,是后勤运输的方便程度。

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山南东道、山南西道、东川、西川的地势,都要被江淮高上很多,这从河流的走向就可以看出来。鹰扬军地主要后勤供应基地,是舒州和镇海,在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主要的物资都必须从这两个地方起运。而刘鼎目前所在地山南东道,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军需物资,就算是日常的居民生活,也需要从舒州和镇海地区运送物资接济。

鹰扬军运输物资的主要途径,当然是长江,还有就是汉水。如果鹰扬军从襄州出发,大量的物资需要从舒州和镇海地区运来,运载物资的船只逆流而上,速度很慢。效率低下。相反的,如果鹰扬军从舒州或者金陵府出发,则船只是顺流而下,速度就快了很多,效率也高了很多。

覃睿自己做过粗略的计算,这中间的运输效率,至少相差了五倍以上。也就是说,从金陵运输一船物资到襄州地时间,可以从襄州运输五船物资到金陵。不得不说。这个观点对于整个鹰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