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争开始时,英国参谋部和政界许多人都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参谋部估计只有4 个战役,每次历时3 天。有的人估计至多延续一年。只有新任陆军大臣和陆军元帅基钦纳勋爵头脑冷静一些,他预言大战要拖3 年,英国需要动员百万计的人力投入战场。英国对战争的准备是很不充分的,法国和德国在开战时各投入了70 个师的兵力,而英国只能派出6 个师的远征军,而且要到8 月22 日晚才能赶赴前线,这使法军统帅部深感失望。
8 月23 日,英国远征军在比利时的蒙斯迎战向前推进的德军,德军地形不熟悉,又是仓促应战,一开始便陷于被动,很快被英军击溃,伤亡不少。这是滑铁卢战役后,英军在欧陆进行的第一次战役。
战争开始后,德军很快击退比利时的抵抗,分五路向法国推进,法军作战不力,全线败退,德军打到离巴黎仅有15 公里的地方,形势非常危急。幸好法军主力并未损失。8 月底,英法联军重新布置兵力,在马恩河一线设置阻击阵地,并于9 月5~10 日与德军在此激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 余万人。联军在这次战役中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使敌人后撤50 英里,此役阻挡了开战以来德军一路顺利推进的势头,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年底,双方军队沿着从瑞士至北海的一条战线掘壕自守,战线相对稳定下来。
1915 年,英法联军发动了3 次反攻战役,伤亡几十万人,但未取得什么进展。这年春天,海军大臣丘吉尔力主派海军远征达达尼尔海峡,以切断站在同盟国一边的土耳其与其欧洲部分的联系,保证援俄物资的运输,更重要的是抢占海峡的战略要地。2 月19 日,由18 艘英国主力舰、4 艘法国战列舰及一些辅助船、共8 万人组成的远征队开到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处。土耳其占据海峡两岸的有利地形,用海防炮轰击敌舰,又在水面布设了大量水雷。英法舰队未能有效排除水雷,以致登陆的企图失败,多艘主力舰被击沉击伤,损失非常惨重。4 月25 日,英法军队改变进攻方向,在加利波利半岛几个滩头登陆,德国将军指挥的土耳其军队早已壁垒森严,占据着易守难攻的制高点,联军占领的滩头阵地暴露在敌人的火力网之下。经过3 天激战,协约国军队死伤三分之一。稍后,英军又有3 艘战列舰被击沉。英军随即增调浅水重炮舰和潜艇,驶进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给土耳其守军造成重大损失,但英国也损失潜艇8 艘。进入11 月后,先是倾盆大雨,洪水成灾,数百人被淹死在堑壕里,随后又是暴风雪,积雪深达2 英尺,冻伤冻死者无数,协约国军被迫于12 月19 日开始撤退。此次战役中,协约国军队动用兵力50 万人,其中英军41 万,战役结束时,英法军队伤亡26.4 万人,其中英军21.4万人,损失极为惨重。对这次失败负有责任的丘吉尔被迫辞去海军大臣之职,有关的军事负责人和战地司令也被撤职或调离。
1916 年2 月21 日,德国调集27 万兵力,在凡尔登发动大规模进攻。凡尔登是整个战线的中央支撑点,又是通向巴黎的门户。敌人选择凡尔登作为进攻点,意在攻其必守,借以消耗协约国军,特别是法军有生力量。所以进攻时德军使用了毒瓦斯和大量重炮,由皇太子亲自指挥,一连突破法军3 道防线。法国忙把贝当调到凡尔登指挥防御,并向凡尔登紧急增援。双方各自调兵遣将,先后投入兵力共计100 多万。后来法军得到英军增援,在秋季转入反攻,挫败了德军的战略计划。此战一直持续到年底,双方伤亡共达70多万人,因其惨烈异常,此役史称“凡尔登绞肉机”。
还在凡尔登战役进行当中,为了牵制和分散德军力量,侧援凡尔登,英法联军动用30 多个师于7 月1 日在索姆河开辟新战场。德军在此处建有坚固的防御阵地:深达40 英尺的地下坑道网、无数的防御堡垒、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重炮炮台、地堡和交通壕,储备了充足的弹药和食品。进攻开始前,英法军队做了充分的炮火准备,连续轰击7 天,发射炮弹150 万发,但因德军工事坚固,收效不大。等到协约国军队发起进攻时,德军炮弹在联军密集的队形中爆炸,机枪和其他武器一齐向联军进攻部队扫射。仅7 月1 日一天,英国即死伤6 万余人,真是尸横遍野。英军迫不得已,在9 月15 日的进攻中,第一次动用最新研制的新型武器装备——坦克。英国在制造坦克时,严加保密,以“桶子”为代号,因此后来就以桶子为这种新式武器命名(英语的“坦克”意为桶子)。坦克出现在战场时,像个怪物,发出隆隆的吼叫声,堑壕、铁丝网都挡不住它,德国人从未见过这种家伙,顿时惊惶失措,纷纷败退。但当时坦克还比较简单,时速只有6 公里,驾驶员也不熟练,容易抛锚。等德军清醒过来后,立即用大炮对付,坦克的威力未能充分发挥。
索姆河大战,英法军队夺回了180 平方公里土地,但损失62 万人,其中英军损失42 万人。德军也损失65 万人。对协约国军来说,凡尔登和索姆河两大战役都未取得多大进展,但德军也没占到便宜,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在这次战争中,飞机和飞艇第一次用于战争目的,在空中侦察、空战、投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海军方面,开战以来,由于英国占有海军优势,德国不敢在海上与英军较量,一直龟缩在港口内。英国海军则严密封锁德国外海,防止德国海军出动。到1916 年年中,德军陆上攻势被遏制,国内物资出现匮乏,急于让海军打通海上运输通路,同时还希望海军能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止英国给欧洲协约国军队运送物资和增援军队。是年5 月31 日,德国海军主力舰队从基尔军港强行出发,但是立即就在日德兰半岛附近遭遇英国海军拦截,于是一战中最大的一场海战打响了,史称“日德兰大海战”。英军参战军舰151 艘,其中主力舰37 艘,德国军舰101 艘。会战结果,英国损失船舰14 艘,德国损失11 艘。英国虽然损失较大,但因英军后备力量强,并未伤及海军元气。而德国海军此战后又被迫龟缩回港,未能达到开辟海上航线和封锁英吉利海峡的战略目的。所以说此战还是对德国更为不利些。德国在水面上打不过,就钻到水下,让潜艇偷偷潜出港口,袭击英国船只,给英国海上运输造成巨大损失。后来英国发明声纳装置和深水炸弹,能有效搜寻和击沉敌方潜艇,这才使德国的“潜艇战”降低了效力。
却说英国政府为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战争,于1915 年5 月组成联合政府,阿斯奎斯留任首相,工党领袖亨德森第一次被延揽入阁,这是为了迷惑和笼络工人阶级。后因作战不力,阿斯奎斯于1916 年7 月引咎辞职,由自由党领袖劳合·乔治组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战时内阁”指挥战争。战争中英国政府实行战时经济动员,全面控制经济,放弃自由贸易,对奢侈品征收高额关税。1915 年7 月通过军需品法后停止实行职工会章程,限制雇主利润,禁止私人利益危害国家公务和安全。对与军需供应有关的工厂实行管制,对关键行业实行强制仲裁,对罢工工人和停工雇主都实行制裁。这些政策和措施使政府能够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资源为前线服务。
战争期间,议会至少通过了25 项拨款,总数达87 亿多镑,政府用征税和发行战时公债来筹集所需款项。此外,还大量发行战争债券、国库券、财政部债券、储蓄券,增发纸币,大量从美国贷款等。英国在战争期间军费开支高达112 亿多镑。
由于在战场上伤亡极大,兵源日渐不足。1916 年初,英国开始实行半强制性征兵,同年5 月,议会通过普遍兵役法,规定18~41 岁(后延长至51岁)的男子必须应征入伍。
由于大量男子应征入伍,国内普遍感到劳动力不足,于是政府号召妇女顶替男人的工作岗位。到1918 年7 月,共有166 万妇女承担了过去男子汉的工作,她们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医疗、邮政、交通运输、军队后勤和战地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为战后争得妇女选举权打下了基础。
工党和工会领袖在战时放弃阶级斗争原则,宣布“产业和平”,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但因战争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战争后期,工人罢工斗争还是不断发生,特别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工人斗争更走向高潮,1918 年英国因罢工损失了576 万个工作日,工人们还提出争取生产资料国有化的口号。
再说1917 年战场并未发生决定性变化,但有两件事对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二是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战争进入1918 年,双方都精疲力竭,后方政局又不稳,都想早日结束战争,于是双方都将全部兵力投入战场,孤注一掷,企图一举战胜对方,结束战争。德军最高统帅鲁登道夫在3 月调集几十个师的兵力向亚眠方向的英军发起进攻,但未能奏效。4 月又在伊珀尔附近发动攻势,仍未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8 月,英军统帅黑格将军在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军队的支持下,调集600 辆新式坦克、800 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在亚眠一带对德军发动突然进攻。8 月8 日凌晨,英军一反常态,没有用炮火轰击,而是用几百辆坦克和步兵纵队发起冲击,成群的坦克黑压压一片,轰鸣声震天动地,吓得敌军心惊肉跳,丧失了士气,进攻开始2 小时就俘敌15000 人。鲁登道夫称:“8 月8 日是世界大战历史中最黑暗的日子。”德军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从伊珀尔东北海滨到瑞士的“兴登堡防线”。德国花了几年时间修筑这条防线,工事坚固异常。但德军兵力损失惨重,军需品已经枯竭。9 月,协约国军队发动猛烈攻击,一举突破“兴登堡防线”。德军丧失抵抗能力,鲁登道夫请求德国政府议和。
1918 年11 月11 日,德国正式投降。受降仪式在巴黎东北部康边森林、协约国军统帅福煦将军的专列上举行。协约国各方代表站立在车厢两侧,德国代表躬身走到桌前,用颤抖的手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正是:一撮狂人燃战火,普通百姓遭祸殃。
大战刚刚结束,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而来,新的战争危险又将来临。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八回 慕尼黑 绥靖伏后患 爱德华 逊位为美人男女平权得实现,全国战时多贡献。
和平言辞犹在耳,纳粹屠刀启新衅。
话说拖延4 年多的世界大战终于偃旗息鼓,但人们盼望已久的和平却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欢乐。在战争中,大英帝国死亡近百万人,另外还有200 多万人伤残或失踪。那些失去儿子的父母痛不欲生,在欢庆胜利的欢呼声中夹杂着千千万万母亲的哀泣。即使那些幸存者,心情也很复杂,既有失去战友的感伤,又有对前途的担忧。
就是在上层人物的交谈和新闻媒体中,也很少见到乐观论调。战争使英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四分之一的海外投资,大约70%的商船队,维持了几百年的海上霸权已一去不复返。战争期间,因原材料供应受阻,人力不足,加上许多部门都转为战争服务,出口商品生产下降,外贸逆差上升。战时,英国从美国大量贷款,战争结束时欠了一屁股债,英国从债权国一变而为债务国,而原来的债务国美国摇身一变倒成了债权国,两国的国际地位开始发生变化。纽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动摇。美国本来早已在工业总产值方面超过英国,现在又在国际金融、船运、军事实力等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大英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只得让位于美国。
战争结束后,几百万军人复员,使失业问题变得空前尖锐,居民食品供应困难,社会动荡不安,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种焦灼躁动的情绪之中。
自治领和殖民地在战争中派出300 多万人参战,为战胜同盟国作出了贡献,战后自然不愿继续作英帝国的奴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殖民地人民以巨大鼓舞,战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进入新的高潮。
1919 年1 月,人们在烦燥不安的心情中迎来了巴黎和会。新当选的英国自由党首相劳合·乔治带着英国绅士特有的矜持和傲慢出现在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他带来一个600 多人的代表团,决心与其他与会者一争高低,捍卫英帝国的特殊利益。英、美、法是协约国集团的主要支柱,因此在战后和会上,这三国代表的声音就成了和会的主旋律。
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忙活了半年,完成了对战败国领土的瓜分,英、法、日等国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