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员们乘胜前进,对林梦镇来了个彻底搜查,最后找到了14名人质。包括受伤的在内,这些人质被迅速转移到船上,突击队员们也随后上船,两艘交通艇开足马力向文莱城返回。
这次袭击战成为“哥曼德”突击队营救人质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战斗中,“哥曼德”L突击连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只有5人身亡,5人受伤,人质全部得救;而印尼北加里曼丹国民军,据后来统计,有350多人参战,却抵挡不住“哥曼德”突击队勇猛顽强的进攻,最终败下阵来。
“狠咬行动”:纳粹雷达揭谜
一份来自东方间谍的情报
1941年岁末的一天,英国情报部门从潜伏在柏林的中国间谍那里获取了一张重要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柏林动物园的高射炮台上,安装了一个碟型装置。电子技术专家一看就知道,那是一种雷达天线。后来经过进一步查证,终于辨认出那正是德军刚开始服役的新型的伍兹伯格雷达!
皇家空军对此如获至宝是不无道理的。自从二次大战开战以来,皇家空军就绞尽脑汁地想把战争带到德国本土。尤其是在法国沦陷后,英国在欧洲更显得势单力孤,而且被迫采取守势,于是更急于将战火烧到德国本土。然而,1941年至1942年之间,英国要想集结一支规模大的部队对欧洲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反攻,简直比登天还难。此时,英国惟一能采取的进攻行动,显然只有空中轰炸了。
显而易见,要想对德军实施有效的战略轰炸,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皇家空军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付德国精密而强大的防空警戒系统。而此时德国的防空网,由于部署了一种新型雷达而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希特勒深知拥有高精度的先进防空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何在,也深知保守此项军事秘密的意义何在,因此,德军始终对其装备的新型雷达系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尽管英军想尽千方百计想探寻德军雷达的秘密,但始终未能如愿。德军雷达始终笼罩在神秘色彩之中。
德军的雷达站沿欧洲大陆战领区的海岸线零星分布。到1941年10月,皇家空军的喷火战斗机已发现并辨别出大约27处德军雷达站的位置。以往,皇家空军的飞机在飞越德军占领区时,曾侦测到其雷达的电讯号,并且想尽办法企图确定它的频率,然而直到1941年底仍无法取得结果。
时间已经愈来愈紧迫了,如果要使预定在1942年春实施的轰炸行动取得成功,并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事情显然就是尽快获取德军第一线的防空雷达的详细资料,以便找到对付的办法。
正当皇家空军一筹莫展、手足无措的时候,东方间谍雪中送炭,提供了他们一直可望而不可即的第一手情报——德军防空警戒系统的新型装备:伍兹伯格雷达。
绝妙的超低空侦察
早在1941年11月,英国电子技术专家查尔斯。法兰克博士在检查一张从中高度拍摄到的航空照片,那是德军设置在圣布宜诺佛附近的佛瑞亚雷达站的照片。此张照片只是皇家空军驻在牛津郡班森基地的照像侦察大队在例行的侦照飞行中所拍摄到的一系列照片中的一张。由于拍照高度太高,很难从其中明确地看出德军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但是这位细心的科学家突然发现,在一栋独立的房子附近有一个特别可疑的建筑物,他认为那很可能就是一座雷达天线的一部分。于是他立刻打电话报告联合作战总部,建议对当地再进行一次特别的低空拍照,以取得更多的详细资料。
皇家空军一见事情非同小可,决定派遣班森基地中经验最丰富的侦察照 像飞行员来完成这一特别任务。中尉飞行员东尼希尔受命驾驶着他的飞机悄然来到佛瑞亚。一天,他驾驶飞机低低地掠过峭壁,不偏不倚地从雷达站的正上方通过。但是,正当他调转机头,准备再度进入并开始拍照时,却突然发现那该死的照像机竟在这一紧要关头出故障了!尽管他又急又气,但也毫无办法。他只好对那个被称为“电碗”的东西匆匆看了几眼之后就悻悻然返航。“我非要把它拍下来不可!”归途中,他暗自狼狠下定了决心要进一步揭开伍兹伯格雷达之谜。
第二天一大早,东尼希尔打破不成文的惯例,单枪匹马又对当地德军的雷达站进行了一次一模一样的侦察。这一次,他成功地拍摄了二次大战中最著名、并足以使他本人及整个皇家引以为荣的绝妙的超低空侦察摄影照片。
这张斜角度照片,清楚地显示出那座伍兹伯格雷达天线、独立房屋以及附近的地形与道路。这帧照片为英国情报部门进一步了解伍兹伯格雷达提供了丰富详细的资料数据,并且为后来的空袭行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运筹帷幄
1942年1月的一天,在英军联合作战总部的办公室里,英国皇家海军大臣路易斯。蒙特贝登爵士正在召开一次非常机密的会议。会议气氛紧张而热烈,出席会议的是他的高级助手及参谋人员,会议内容是拟订夺取布宜诺佛德军雷达的方案。
在仔细查看航空照片和有关资料后,参谋们大都主张发动一次空降突袭,而不要采用当时惯用的海上登陆突击。“这是由于虽然伍兹伯格雷达站距海岸只有不到100米,但是海岸陡峭的悬崖和德军配置在那里的强大防御兵力,使得海上突击完全不可能。”一位来自特空团的有经验的参谋十分肯定他说。
“是的,我也认为是这样。”联合作战总部的首脑蒙特贝登点点头。他还提请大家注意,从东尼希尔中尉的照片来看,虽然不难推测出德军的指挥所就在那栋独立房屋中,但还驻扎着大约100名德国兵,里面包括一个海防连的一部分,他们控制着当地的海防哨;另外还包括一部分未执勤的信号手和雷达操作员。此外还有更危险的,那就是在距雷达站大约3公里的南面的圣布宜诺佛村里,驻扎有一个连的预备队,并且配备有装甲车辆。该村既有便道可通农庄,又有便道可通海岸。而在南方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预备步兵团,负责当地的防务。
面对如此强大的防御力量,这次行动势必采用‘打了就跑’的作战战术。而这种战术要想成功,就得靠事前周密的策划与异常明快的决断力。“根据海军大臣的这一意见,会议决定挑选一支技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来执行这次任务,并计划进行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联合作战总部将此次突击行动的代号秘密命名为”狠咬“。不言而喻,英军准备去”狠咬“纳粹的伍兹伯格雷达这块硬骨头。
由于这次行动的目的十分特殊,因此一群英国科学家在琼斯博士的率领下,就如何夺取雷达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特别列出了一些必须弄到手的最重要的零部件来。当然,最理想的做法,莫过于把整个雷达站拆掉,完完整整地带回英国。但是从开始这种做法就被否决了,因为德国雷达又大又重。要在那么仓促的时间里用人力搬上海岸根本是不可能的。最后, 琼斯博士又建议说:“为了确保这次行动能带回足够有用的情报,还必须要有一位专家随行。”
联合作战总部采纳了这一意见,而且皇家空军的一位雷达专家、年轻的柯克斯自告奋勇要求前往。作为袭击部队的一员,他立即熟悉了有关情况,并在凌威训练中心接受特殊跳伞训练。在顺利进行了5次跳伞后,他正式取得了人人羡慕的英国伞兵的蓝色伞徽,并在即将实施的夺取纳粹雷达突袭战斗中立下了汗马之功。
c连整装待发
对于谁将去啃希特勒的这块硬骨头,联合作战总部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最后选定号称“红魔鬼”的特别空勤团第2伞兵大队C连作为执行此次突击任务的主力部队。
领受任务后,C连便开始了与其说是严格,不如说是严酷的战前强化训练,只是此时连里的士兵们不知道眼前这次任务的具体内容。为了掩护这次行动的真正意图,总部对C连士兵们说,要为皇室举行一次御前示范表演。这对英国士兵来说,当然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因此大家训练起来特别认真、特别卖劲,每天花大量时间反复演练同样的课目。负责督导训练的是该连军士长史玉钦,他是从著名的“黑表团”调来的,是个不知疲倦为何物,一旦相识便令人永远忘不了的人物。
训练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后,连队长官终于透露了此行的真正目的。大家在麦德曼亨第一次看见了他们这次行动的目标,因为在皇家空军的侦照部内特地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布宜诺佛的地形模型。这个模型是由在战前当过雕刻师的中尉飞行官乔佛瑞狄莱和一群专家一起精心制作的,与东尼希尔中尉所拍摄的照片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凭借这具模型和航空照片的帮助,担任这次突袭作战指挥官的约翰。佛斯特少校和其他军官们一起拟定出了整个行动的细节部分。
准备参与这次行动的人员,官、兵合计119人,编成3个攻击组,每个组都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水手的名字命名。预定将这支奇兵送到目标区上空的是皇家空军第51轰炸中队,乘坐的是双螺旋桨的“惠特利”型轰炸机。该中队队长为皮卡德少校,他在当时就已经是一个著名的轰炸高手。负责将突击队接回英国本岛的则是皇家海军舰艇部队。海军也要派出一支特别分遣船队直接参与作战。这支船队包括数艘攻击登陆艇和机动炮艇,并由两艘驱逐舰担任后援。此外,登陆艇上还搭载有由所谓的“皇家燧石枪兵”和“南威尔士边民”下来的突击队员。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极为罕见的特种作战。因为它不仅是一次陆、海、空三军的联合行动,要求各参战部队之间必须进行密切配合,而且也是英军自开战以来,第一次以这样大的规模来实施如此困难的突击作战。
佛斯特少校的到来
1942年2月11日,德国袖珍战列舰夏恩霍斯特号和格而斯努号从母港布列斯特起锚出海,根本无视英国皇家海空军的存在,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耀武扬威,堂而皇之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并且还严重干扰了仅仅30公里之外 的英国海岸线上的雷达!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行为严重地挫伤了英国人的自尊心。
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而今却受到如此不堪承受的屈辱,作为首相的丘吉尔得知德国人的行径后,感觉无地自容,难以面见江东父老。盛怒之下,他立即命令英军必须对德军的飞扬跋扈做出反应,并督促英军对纳粹雷达迅速采取突击行动,以牙还牙,以显示不列颠大帝国的存在。
遵照丘吉尔首相的指示,准备执行突击任务的部队,于2月15日在萨斯柏瑞平原完成了最后一次跳伞演习后,便开始了临战前的最后准备。到本月23日,战前准备一切就绪。
负责指挥此次突袭行动主力攻击部队的指挥官是佛斯特少校。他的父亲曾是皇家空军飞行大队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指挥过多次著名战役,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皇家空军功勋卓著的飞行员。耳濡目染的熏陶,使佛斯特从少年起便对飞机、对蓝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长大后要像父亲那样驾机飞上蓝天,成为一名杰出的空战指挥员。大战开战至今,佛斯特一直还没有机会参加能足以使他痛快淋漓的过瘾战斗。如今,机会终于来了,佛斯特欣喜若狂。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空战史上为皇家空军再添光彩。
佛斯特的主力分队由50名成员组成,其下再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攻击雷达站,另一组负责进攻独立房屋。该分队的成员包括雷达专家柯克斯上士及一群来自第1空降野战大队的队员。这些队员由丹尼斯。福伦上尉指挥,主要任务是拆卸柯克斯上士所指定的雷达零部件。这帮埋头苦干的青年人曾经用一套英国炮兵的雷达做过特殊训练。在英国科学家的想象中,这具雷达与德国的伍兹伯格雷达是极相似的。
指挥第2支攻击分队的是查特利中尉,他同他所率领的40名伞兵的主要任务是攻占德军防守的海岸地带,并掩护部队撤离战场。
第3支分队由约翰。蒂摩西中尉率领,成员30人,主要进行迟滞作战,以封锁整个行动地区,并阻滞德军的增援部队。
攻击部队共分成3个部分,但要降落在同一指定地区。着陆区一方面要深入内陆,以使德军不易发现,但同时又不能离目标太远,以使部队能迅速对目标发动袭击。此外,在目标区内要预先设置在夜间也能明显识别的标志。
“狠咬”突击行动
“狠咬”行动计划早已部署,然而,由于天公不作美,这次行动一再延迟。最后,英军终于决定2月27日为出击日期。这天夜晚,满月高挂天际,海水正好是涨潮期,目标区则白雪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