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讨论会的速记稿,可能比作者的描述更能如实全面地反映大本营里所发生的事情和情绪。
第二章从斯大林格勒到突尼斯
斯大林格勒和突尼斯的惨败,标志着这一时期开始的失败的原因和责任,首先应当归咎于立于德国最高领导层之首的希特勒。从整个战略角度看,这两次灾难的根由,约德尔将军早就在他的“指导原则”中有过阐述。他在1942 年11 月29 日,根据南线和东线形势的重大变化,要求他的参谋部“从三个方面”对“整个形势做出新的判断”,同时提出他自己的“指导原则”:
“北非必须作为欧洲的前沿阵地无条件地坚守。一旦失去北非,英国便会越过佐泽卡厄索斯群岛、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厄撒半岛,向东南欧发动进攻。因此,必须保障巴尔干的安定和安全”。
他接着指出,“在西线和北部地区,在最近的将来不会有重大行动;而一在东线,必须建立几道坚固防线,以便在明春能至少从某处转入进攻。”
在北非这个同意大利人共同分担的“同防军统帅部战场”,约德尔的方针中如果在“无条件固守”之后,又出现“可以放弃”这样完全相反的命令,那么这与其说是总参谋部的话,倒不如说是希特勒的语言。希特勒的“直观”中会产生许多新鲜的、似乎是确定无疑的想法:突然间,巴尔干成了英国的最大战略目标,可同时意大利不会遭到入侵。这样,又将一个幅员广阔的地区,辟为一个新的消耗兵力的战场完全背离了节省兵力的原则。
在能说明许多重要问题的指令中,关于东线问题,根本没有提到过斯大林格勒的名字。约德尔所说的“坚固阵线”是指东线的全部事情,当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还被“允许“将其作为自己的事看待。但是,针对战后某些另外的解释,还值得强调的是,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无疑是想缩短“坚固战线”,即将战线后移。而绝没有想过沿伏尔加何设防,并将斯大林格勒也包括在内。综上所述,已很清楚地表明,并非国防军统帅部要急于坚守斯大林格勒。
约德尔提到的“三个方面”——他要求他的参谋部和他的副参谋长从这“三方面”陈述自己的意见。最终清楚地说明,他根本不是着眼于形势作出真实的判断,而意在建议对兵力进行另外一种分配,或是动员新的兵力,他的参谋部并没有以此为满足,而是竭尽全力实现其放弃西线和北线,转向东线的企图,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与希特勒相对抗。这些事实是对指责国防军统帅部在它自己的战场上贮备过剩的兵力的一种驳斥。
如同约德尔将军在“指导原则”中所作的判断那样,据他后来回忆,他本人,以及他的参谋部都没有进一步提到斯大林格勒的事。这不排除他曾在某种场合下同意过希特勒的要求。他的表白可能只是基于他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基于他作为旁听者参加希特勒和蔡茨勒之间的谈话后所得来的印象。由于蔡茨勒的“情报封锁”,陆军总参谋长部对形势的独立判断,约德尔和他的参谋部都是无法得知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战时日志对斯大林格勒战事的经过,记载得极少。但在1942 年12 月21 日的日记中写道:
“在形势报告中。。元首与陆军和空军总参谋长就东线南部的形势进行了长时间谈话”。
如果说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不在场——这极不可能——或者一言未发,那么上述这段记载无论如何也能清楚地说明,在希特勒决定斯大体格勒的命运时,他和“国防军统帅部、没有发挥重大影响。至今还保存着的形势讨论会的速记稿,也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些1942 年12 月1 日和12 日,以及在斯大林格勒失守后的1943 年2 月1 日的几篇速记稿片断,将在下文全文引用。同时,这些速记稿的片断也进一步证明——是从70 天的3 天中得出这样的判断,在大本营,希特勒与其高参之间在东线问题上的尖锐冲突和对立,还没有张扬出去。可以肯定,蔡茨勒将军正是在那些日子里,比过去更多地单独同希特勒谈论他对斯大体格勒的忧虑和计划。只是没有他们之间的谈话记录。作者还清楚地记得,蔡茨勒对斯大林格勒日渐危机的形势坐卧不安,比如他连续数日要求他自己和他的亲密同僚们,也象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们一样,只能得到一份最低限度的口粮但另一方面还应指出,据国防军指挥参谋部11 月25 日的战时日志记载,只有里希特霍芬航空兵上将提出过第6集团军应“首先向西撤退”,即放弃斯大林格勒,突破合围的建议。战时日志还记载,在曼施泰因元帅接管“顿河集团军群”的指挥权后两天,希特勒又一次谈到前景“非常有利”。据12 月2 日的战时日志称,希特勒对于“霍特装甲集群”从科捷科尼科沃地区对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的计划,怀有充分“信心”。希特勒终于在12 月12 日这一天,发起了进攻。他再次要求自己和他的手下,为他的立论承担如下义务:
“我们决不能放弃它——指斯大体格勒,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复得,”
并将“重大物质”损失作为论据。
对此,只有蔡茨勒随声附和地说:“在斯大林格勒,我们拥有强大的炮兵”。希特勒立即以铿锵有力的语调,重申了他的决心:“那里的一切,我们都无法替换。如果我们放弃了斯大林格勒,就等于放弃了战局的全部含义。”
12 月18 日传来了意大利第8 集团军崩溃的消息,它对斯大林格勒的形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几乎不到一个月,就在1 月15 日那天,匈牙利的第2 集团军也土崩瓦解。失败接踵而来。同一天,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也被突破。这给大本营增加了新的忧虑。然而,当时就有些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天似乎还有人这样发问:在迅速变化了的形势下,为什么不从新的角度考虑斯大林格勒以及几十万士兵的命运?当1943 年1 月15 日,德国全线已大大后撤,当俄军逐渐缩小对这个城市的包围圈的时候,希特勒还委托航空部国务秘书米尔希元帅,“要竭尽全力地保证第6 集团军的给养”,这不是故作姿态又是什么?
人们一再地为这场灾难寻找托词,说什么正是由于在斯大林格勒牵制了强大的俄国军队,才使东线南翼部队的撤退成为可能。如果是这样,那么希特勒在几周前和数月前所犯的严重指挥错误,也不能因此而被一笔抹掉。同样不能为他的错误解脱的是,在战争的最后时刻,他还顽固地凭借手中的大权,通过高加索北部的来信部队和第6 集团军,剥夺了他刚刚任命的统帅的权力,力图左右形势。就是这个人,在1 月22 日晚回绝了蔡茨勒将军受曼施泰因之托“提出的问题:现在是否可批准第6 集团军投降?”与此相反,他却提出新的要求:“第6 集团军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1 月28 日他甚至象抛弃尸体一样,将第6 集团军的幸存者和尚在战斗者一脚踢开,开始“重新组建第6 集团军”。还是这个人,当1 月31 日斯大林格勒的战事结束之时,还用污秽的语言辱骂他的高级军官。他自己早已放弃的尔西,绝不允许另外一个人按照他的观点放弃!
下面的这份2 月1 日的部分记录稿,可以引起读者在某些方面的特别兴趣。这里,首先应该指出希特勒在以后的时间里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态度。他早在2 月1 日就再次强调,“无论如何要保住”顿涅茨盆地,并进而声称,不拥有这个地区,“他就无法继续这场战争。”
第29 号记录稿片断
1942 年12 月1 日傍晚,“狼穴”
。。
蔡茨勒:曼施泰因集群在科捷利尼科沃,没有发生异常情况。今天奇尔一线遭到猛烈攻击。从曲克上校防守的奇尔火车站经亚伯拉罕集群,施密特集群,直至菲比希集群均遭攻击。在曲志上校防守的整个地段敌人的全部攻击均被击溃,俘获敌人100 名。据昨天报告,附近一地段被敌人突破一个小缺口。今天,这个突破口遭到攻击,但敌人未能取得进展,因为敌人要远程向这里开进。我摧毁敌人数辆坦克。明天将投入第336 师一部,将敌人击退。另一地段也遭到攻击。。他们击毁敌人3 辆坦克,保住了阵地由施密特上将指挥的另一地段,击毁敌人6 辆坦克,保住了阵地。菲比希集群防守一个名叫吉尔耶夫的小地方,敌人大约1000 名骑兵蜂拥而至。有趣的是,他们都成了第40 近卫师和第321 师的俘虏。这两个师至今仍驻扎在第6 集团军的西北角。据俘虏说:他们是经过3 个夜间的急行军赶到这里的。由此人们可以推断出,他们想削弱第6 集团军,给奇尔的前锋以压力。然而,第6 集团军今天只遭到轻微的攻击,同时得到约100 吨的空投给养。北部战线的情况:第22 装甲师和霍利特集群,均未遭攻击。可是今天下午,敌人向霍利特集群、后方的通信联络及其司令部投掷了大量炮弹。这一贯是他们为尔后的进攻所做的准备。
意大利人基本上安然无恙。“帕苏比奥师”遭到强大突击部队——2 至3个连——的进攻。结果却成了意大利人的俘虏。敌人扬言,明天还要进攻帕苏比奥师,并将整个阵地摧毁,准备投入一至两个师的兵力和200 辆坦克。我已命令集团军群注意那里的动向。在罗马尼亚防守的地段,敌人也开始发动进攻。集团军群已派第298 师的一个反坦克连和第298 师的一个工兵营,增援帕苏比奥师,第298 师的第1 旅第3 团已开到帕苏比奥师左翼后方,处于待命状态。此外,空军的一个高炮群也开到帕苏比奥师后方。这就是我们眼下所能做的。
5 天前,我给意大利人派去一名防空专家,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仓库,存有9000 发空心装药弹药。现在,他与德国工兵教导队一起,把弹药带给意大利人。这样,意大利人就有了用穿甲弹和炸药装备起来的德国工兵突击队。
约德尔:法国军事指挥官报告说:昨天异常平静。市民的态度没有明显变化。被遣散的法国士兵中没有闹事。在塞纳一卢瓦尔行政区长官邸,发生了一起抢劫事件,当时法国警察干得不错,逮捕了一个恐怖集团的6 名武装肇事者。
元首:好!警察干的好!我们要抓住他们不放,而且只能和警察一块儿干。希姆莱很了解他的警察。他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慢慢地与他们拉关系。这将是一个与警察结成的联盟!
约德尔:警察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元首:在这个国家,警察比任何人都可憎,他们寻求比他们国家更高的权威做自己的后台,那就是我们。他们一再急迫地请求我们不要离开他们的国家。
约德尔:几天前,在帝国从事义务劳动的法国工人己超过20 万。
元首:不会增加。他们主要是一无所有。可另一方面他们会说:至少对我们来说没有战争危险。当然,他们不要战争。战争究竟为了什么?但是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有同感,即整个战争是一场疯狂。
约德尔:请允许我谈谈非洲的领袖问题。当然这是个组织问题。它是意大利人的敏感区。不会很久,他们就会说:当然我们在战场上也必须有指挥。直到今天,他们还没有触及这个问题。
元首:第一,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丰功伟绩。第二,如果敌人真的在那里发起了攻势,那就不会有一个意大利人为胜利作出担保。
约德尔:正因为如此,意大利人完全没有说到我们在这个战场上悄悄地进行着指挥。他们对此没有说过一句话。
元首:他们也不能说什么。那里至少有我们4 个摩托化帅。如果把伞兵算在内,那么就是5 个师,再加上2 个步兵师,就是7 个帅。不管怎么说,我们是单独以7 个师的兵力进行着这场战争。他们却打不了。从物质上讲,也必须是我们自己进行这场战争。因为,他们要横渡大洋。当我们制服法国人后,我们也可以在海上运输方面支援他们。假如我们治服不了法国人,我们也就没有舰船。如果我们解决了那里的问题克兰科:我们就可以将突尼斯送给他们,然后我们取下阿尔及尔。
元首:他们可以全部接管过去。
博登沙茨:防空任务必须由我们自己担负。
凯特尔:还有运输!我们要提一提剿匪斗争。昨天恰好有这样一份命令。元首:我认为有一个前提很重要,这就是剿匪必须有成效,这是一条原则,要时刻提醒人们。如果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命令的要求,但其行动确实取得了成果;或者一个人处在危险境地,他只能以残忍的手段来应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能取得成效的手段都是合理的。其目标必须是,消灭匪徒,恢复安定。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在国内采取正当防卫法那样的境地;就会导致德国警察名存实亡,就会导致没有一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