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军总部,”以最快速度“在地中海部署6 艘潜艇,并紧接着再增派15 艘。同时,命令空军第10 军将保卫德国通往北非的运输线作为其新的主要任务,以取代迄今为止的“攻击敌舰。。和英国在埃及的供给”的任务。而戈林却将希特勒下达给空军的关于保卫“由意大利向的黎波里的重要运输线“的任命擅自纳入意大利的护航任务。
此外,他还补充说,空军第10 军向西西里岛转移,目的是由此攻击英国的海军和空军重要基地马耳他岛这是“不成问题”的。直到人们从认为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的胜利就是俄垮台的误解中醒悟过来,而且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几乎完全断行时,国防处才紧迫地越过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与凯特尔直接联系,终于通过他促使希特勒于1941 年10 月底发布预先命令,12 月初下达最终命令,命令凯塞林的航空队司令部和一个强大的航空军(第2 军)飞往地中海。但是,希特勒对于在攻占莫斯科的进攻前,从东方抽走强大的空军力量犹豫不决。
与地中海和北非不同,希特勒在西方处于主动地位。1941 年10 月20 日,他以统帅部的名义,下达了一项关于“在英属海峡群岛进行扩建和实施防御”的命令。命令一开头便提出,、如同过去一样,英国对我们西部占领区。。采取大规模行动的可能性不大”;接着指出,但“迫于东方态势的压力,以及出于政治和宣传原因,英国随时有可能采取个别行动,特别是要考虑到英国人为对付我们的护航而重新占领重要的海峡群岛的企图”。
随着这一命令的发布,希特勒没有在命令中加以特别说明。就将对西部占领区的领导权,从陆军总司令转到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手中。在加强海峡群
岛防御方面,命令中连海岸炮兵连的数量和编制,以及防坦克混凝土工事及其厚度——甚至多少毫米都作了详细规定,并要求每月报告一次海峡群岛工事扩建进展情况。后来有了最小比例尺的地图,这样希特勒对海峡群岛的扩建情况就亲自审查。后来在大西洋壁垒的问题上也是如此。有一天,根据他的指示,处罚了一名值班军官,因为他标绘在海峡群岛的一个高炮连的数量有出入。
正当这一任务的繁杂工作——即使加强了国防处的“陆军组”——使指挥参谋部处于焦头烂额之时,又接受了另一项任务:根据希特勒个人的决定,于1941 年12 月即东方战局转折前,拟制一份命令。据此命令将在国防军“所控制的北冰洋、北海和大西洋沿海地区,构筑一个新的‘西壁工事,”。该工事的战略目的是,“以尽量少的固定的野战部队,可靠地抵御敌人任何形式的,仍至以强大兵力实施的登陆行动”。工事构筑的依次顺序,首先是挪威,其次是比利时——法国海岸。对于后者,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国防处在与三军总司令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斯海尔德河和塞纳河河口,布雷斯特南部,以及从基伯龙湾到吉伦特河为第一段,“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突出部”为第二段,第三段是与德国海湾毗连的荷兰海岸和丹麦“西海岸及北海岸”。而波罗的海沿岸的防御工事只要能保证封锁大、小两个海峡通道即可。
希特勒后来提出的“欧洲要塞”,从这里已经可以看见其雏形。当时建造第一批工事的计划,是建筑在短时间内消灭苏俄的设想之上,比如对波罗的海的处理就能说明这一点。但一种似乎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构筑海岸工事,是为了给将来德国空军和潜艇进攻英国,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然而,由于人们对战争的下一步和出路认识的巨大转变,在西方海岸构筑的工事,在后来的日子里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和更为深远作用。用后来的眼光看,这项命令是在德国战争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从总体上看,不管是否意识到——的初期阶段产生的。
注释
参阅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6 月14 日的日记和1941 年6 月9 日“元首副官”的命令。下面是这次“与会者名单”
Ⅰ。上午和下午:1、陆军:冯·布劳希奇元帅哈尔德大将保卢斯中将(第一军需部长)豪辛格上校(作战处长)冯·居尔登费尔德中校(陆军总司令副官)2、海军:瓦格纳海军上校(作战处长)3、空军:戈休帝国元帅米尔希元帅耶顺内克空军上将(空军总参谋长)博登沙茨中将(部长办公厅主任,联络官)冯·瓦尔道少将(作战处长)4、国防军统帅部:凯特尔元帅约德尔炮兵上将瓦利蒙特少将克里斯蒂安少校(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副官)
5、国防军副官:施蒙特总参谋部上校冯·普特长默尔海军上校恩格尔少校(陆军)冯·贝洛少校(空军)Ⅱ上午1、白狐(芬兰北部作战行动代号)陆军:冯·法尔肯霍斯特大将,挪威集团军司令空军:施通普夫大将,第5 航空队司令2、南、集团军群陆军冯·尼德施泰特元帅,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冯·赖歇瑙元帅,第6 集团军司令冯·施蒂尔普纳格尔步兵上将,第17 集团军司令冯·朔贝特大将,第11 集团军司令冯·克莱斯特大将,第1 装甲集群司令空军:勒尔大将,第4 航空队司令Ⅲ除全体与会者外、共进午餐的还有:陆军:费罗姆大将(预备军司令)空军:乌德特大将(技术局局长)Ⅳ下午1、海军总司令部:雷德尔海军元帅弗里克海军中将(海军总部参谋长)舒尔特一默廷海军上校(海军总司令副官)2、波罗的海:卡尔斯海军大将,北部集群司令施蒙特海军中将,波罗的海司令3、北方集团军群:陆军:黑特尔,冯·勒布元帅,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布施大将,第16 集团军司令冯·屈希勒尔大将,第18 集团军司令赫普纳大将,第4 装甲集群司令空军:克勒尔大将,第1 航空队司令4、中央集团军群:陆军:冯·博克元帅,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克卢格元帅,第4 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大将,第9 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大将,第2 装甲集群司令霍特大将,第3 装甲集群司令空军:凯塞林元帅,第2 航空队司令
例如:a)哈尔德在1941 年的日记中写道4 月7 日:“清晨有人报告。。俄国的编制使我们有理由表示担心。如果被俄国想和平、不想发动战争这样的陈词滥调解除思想武装。那么你就必须承认,俄国军队的编制极有可能迅速过渡为战时编制,对此我们感到极为不适。”
4 月26 日:“从总体上讲,自4 月1 日以来未发生变化。但自此,俄国在西部增加了10 个师。这样一支庞大的常备军(约170 个师)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种战时体制。。列车为补充物资不停地运转。。似乎是在补充兵员”。。5 月5 日:“克雷布斯上校从莫斯科返回。他报告说:俄国将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爆发。。远程轰炸机似乎已在德国边界集结。运载构筑阵地付料的车队正来往于边界地区。未看到。。部队集结。”6 月22 日:“进攻第一天的总态势如下:敌人材德国的进攻感到异常突然,从战术上看,它的部队编制不是处于防御状态的。边境地区的守军住所十分分散。边境哨所的兵力一般都很弱。”b)1941 年6 月22 日红军展开情况如下(这个文件发表在《国防科学评比》杂志1961 年第6 期上):北方方面军司令:波波夫中将参谋长:尼基谢夫少将第14 集团军(司令:弗罗洛夫中将)第7 集团军(司令:戈列连科中将)第23 集团军(司令:普申尼科夫中将)西北方面军司令:Ф·И·库兹涅佐夫上将参谋长:克伦诺夫少将第8 集团军(司令:索别尼科夫少将)第11 集团军(司令:莫罗佐夫中将)第27 集团军(司令:别尔扎林少将)西方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第3 集团军(司令:B·H·库兹涅佐夫中将)第10 集团军(司令:戈卢别夫少将)第4 集团军(司令:科罗勃科夫少将)第3 集团军下辖:第6 骑兵军(军长:尼基京少将)第11 摩托化军(军长:莫斯托文科少将)第13 摩托化军(军长:阿什柳斯廷少将)第10 集团军下辖:笔6 摩托化军(军长:恰兹凯莱维奇少将)第4 集团军下辖:第14 摩托化军(军长:奥鲍林少将)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中将第5 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少将)第6 集团军(司令:穆布琴科中将)第26 集团军(司令:科斯坚科中将)第12 集团军(司令:波涅杰林少将)第5 摩托化国(军长:阿莱克泽英科夫少将)第5 集团军下辖:第9 摩托化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少将)第6 集团军下辖:第4 摩托化军(军长:弗拉索夫中将)南方方面军(1941 年6 月24 日组建)司令:秋列涅夫大将第9 集团军(司令:切列维琴科中将)第2 骑兵军第2 摩托化军
第四部突变时期(1941 年12 月——1942 年11 月)第一章概况
1941 年12 月上旬,苏俄红军在罗斯托夫取得胜利后,一夜之间在其他战线也取得了主动权,东方形势急转直下,德国人本营陷入从未有过的震惊之中。甚至在同一时期,隆美尔将军从北非向1941 年3 月的出发阵地后撤一事,都很少引起大本营的注意。然而,希特勒对东方发生的威胁性灾难却视而不见,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才于12 月11 日对美宣战。
这样,希特勒又一次未与国防军进行任何协商,个人独断专行,开始了两线作战。如果按希特勒的战争计划——数个月内,将俄国的“军事力量”摧垮再集中国防军的兵力解决西——那么现在只能是首先解决在战争潜力上占压倒优势的东方敌人,克服目前东线的严重危机。而重要和迫切的任务是要使战争计划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然而,希特勒依然习惯于“即兴发作”,仓促定下决心,致使德国第6 集团军于1942 年11 月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在同一时间,隆美尔军在北非失利。
这一年,希特勒不仅在战略战役指挥领域已经明目张胆地独揽大权,而且战争形势骤然恶化的迹象越是明显可靠,希特勒越是在内部将注意力集中在从形式和人员上,进一步削弱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使其完全顺从他一个人,经希特勒这一摧残,国防军最高指挥机构变得支离破碎,所剩无儿,希特勒却将其集中在自己手中,为其无止境的权欲服务,德国国防军指挥上的混乱不堪也在所难免。
第二章冬季危机(1941 年——1942 年)突然转折
正当国防军最高司令于1941 年12 月2 日匆匆飞往南方集团军群,追究从罗斯托夫撤退下来的第1 装甲集团军的责任时,各种闻所未闻的情报和报告象雪片似地飞到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已精疲力竭;担任进攻莫斯科任务的中央集团军群,现已无力在全线采取统一行动;零下30°—35℃的气温,已使部队和武器处于瘫痪状态;“遭重挫的危险”已近在眼前,其后果难以预料;甚至古德里安装甲集团军的精锐师都对希特勒存有“信任危机”,而博克元帅也同时与“集团军将领之间关系紧张”,要求陆军总司令从中调解。
陆军总司令部通过电话从各集团军群司令和他们的总参谋长得到的这些情报。并不是一字不漏地转给了大本营。但是可以肯定,冯·布劳希奇元帅及其总参谋长会不加掩饰地将形势的真实情况报告给希特勒。然而,对于12月6 日的“元首报告”,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却典型地说:“他(希特勒)没有从数量上权衡力量的对比”,还坚持从“敌人的俘虏数字上证实自己的优势”。在哈尔德同一天的日记里还表明,希特勒拒绝考虑形势的发展,只承认部队需要“重振精神”,继续执行他的既定方针,即在俄国南部占领顿涅茨盆地,准备夺取迈科普油田;在俄国北部与芬兰取得联系。第二天、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夫所望地在他的日记里开诚布公地写道:
“又是令人沮丧和羞耻的一天。陆军总司令几乎不再是信息传递者。元首越过他,直接与集团军群司令联系。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最高领导不了解自己部队的状况,象一个修鞋匠修修补补,只能靠下决断过日子。”
直到1941 年12 月8 日,希特勒的大本营才对当前的形势变化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国防军统帅部第39 号指令指出,”立即停止一切较大的进攻作战行动,并转入防御“,因为“冬天突然过早降临。。给供应造成困难”。指令还确队了前不久敌人造成的威胁。希特勒还命令陆军总司令部,根据自己的处境建立一条“节省兵力”的防线。但希特勒又以附加条件对陆军的这种行动自由加以限制:对敌人作战或军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必须加以固守;其他战线不是为敌所迫而后撤时,只能在后方阵地状况允许时才可实施。必须保持为1942 年恢复大规模进攻作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