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中海、巴尔干和中东
如果追溯到1940 年底。就会发现,早在那个时候,根据第18 号指令所制定的旨在从外围解决与英国冲突的一切计划,都已宣告失败。这个给1941年头几个月留下阴影的事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战胜法国后,德国的作战已与现实不相符合,似乎被小事所纠缠。毫无目的,处于瘫痪状态。它将一大部分精力花费在挽救其盟国意大利在海洋、希腊和东北非所遭受的严重挫折上。佛朗哥将军之所以拒绝同意向直布罗陀的进攻,并不是因为意大利的这些失败,而是德国未能在英国登陆的结果。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在1940 年8 月对形势判断中就提出,“通过其他途径迫使英国就范”。如果希特勒对其他一切反英计划都给予全力支持,那么约德尔对形势判断本身就可能是不正确的。
从1940 年底发生的一些事情上,“轴心国”的作战就已显露出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的征兆。1940 年11 月中旬,经国防处组织安排,德国统帅部的首领凯特尔和约德尔,与意大利统帅部参谋长巴多里奥元帅,举行了此次战争中的第一次会晤。致词时,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高仰着头颅,一脸傲气。开头他便说:“我们已赢得战争,它不可能再失去,我们必须结束战争。为此,必须使英国认炽到,它已失去这场战争。”相比之下,雷德尔海军大将倒现实一些。1940 年底当谈到对英战争的现状时,他对希特勒说:“想把英国舰队赶出地中海,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虽然海军总部一直将此看成是寻求战争出路的关键,并多次提出。但目前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非洲又出现了一种危害德国和欧洲利益的形势。”
1940 年12 月中旬,德国空军第10 军移防意大利南部:此后,迫于利比亚和希腊的形势,于新年过后,派隆美尔远征军远征北非;同时派精兵进行巴尔干战局。这全部对意大利的支援计划意味着——在两个独裁者看来,是一种勉强达成的妥协。经数月犹豫之后,在一方面希特勒通过与墨索里尼协商,另一方面与陆、空军协商后,这些决定终于付诸实施了。在此期间,指挥参谋部充分扮演了一个希特勒工作班子的角色。它的全部工作主要是协调友好和结盟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利益,尤其是在巴尔干地区;除此之外,还要为希特勒完全根据陆军总司令部的建议所采取的决断,以及为监督准备工作的实施而起草命令。
德国在北非和巴尔干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尽管是针对英国的,但由于俄国战局的迫近,这些措施基本是防御性的。德国空军第10 军所取得了伟大胜利;特别是隆美尔率领的那支力量单薄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提前到达利比亚、埃及边界;与此同时,由于总参谋部和部队表现非凡,在很短的时间里,到达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缘。这样,到1941 年4 月中旬,出现了一种事先未曾预见的战略态势,似乎有使整个战争进程发生转折的希望。在英国,人们一贯将地中海看成桥梁,而不是鸿沟,因此,人们当时只希望通过对克里特岛的强大的空中突击,对亚里山大的英国舰队,以及中地中海和东地中海的基地构成严重的危胁,此外,人们还希望美国海军能占领克里特岛,将英国舰队驱逐出地中海,从而结束战争。这样,德国领率机构最关心的是,不能在巴尔干耽搁太久、以防俄国战局的开始时间拖得太久当时,德国在地中海北岸和南岸,已经开始了统一的战略行动。但现在的一些考虑与1940 年春季想尽快到达英吉利海峡时的想法并不是没有相似之处,它并不完
全是仅带有防御性质,而是为胜利结束东方战局后的形势而安排的。此外,毋庸置疑的是,国防军的活动范围——仅就其有限的向国外和海外输送能力而言,使它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现状,改变作战方向。1941 年5 月和6、7 月间,德国对伊拉克暴动和对叙利亚的法国人的支援,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力证据。尽管如此,如果国防军统帅部是一个反应灵活、对各种可能性都预有准备的指挥机构,如果它的首脑不背上对布尔什维克主义实施十字军东征的包袱,也不是不可能借此机会重新斟酌一下下一步的战争计划。
落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头上的工作,依然毫无意义。值得一提的是,4月22 日,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奉希特勒之命前往伊皮鲁斯,与希腊第二次签订停战协定。因为第一次是德国常胜的第12 军司令、利斯特元帅经希特勒批准同希腊签订的,但它未满足墨索里尼的要求——这在全部战争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此外,国防处在巴尔干战局刚刚开始的日子里,还就占领克里特岛或马耳他是否对地中海的尔后作战具有重要作用,专门进行了一次分析判断。国防处的陆、海、空军官一致同意国防处长关于占领马耳他的意见,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通往北非的海上通道永久畅通。但是,在约德尔将军还没有跟上这一思路之前,他们的判断已经过时了。因为希特勒已经决定,为避免罗马尼亚油田遭敌突袭的危险,绝不能将克里特岛让给英国人;同时,同意空军从克里特岛上的一个德国空军基地起飞,成进攻之势,在地中海东部海域对克里特岛施加广泛的影响。在这事情上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不久,希特勒的副官长施蒙特上校来到国防处,要求国防处将最高指挥层的这一不同意见以及尔后出现的分歧看法都载入战争日志里。此外,在巴尔干战局期间,两列特别列车之间的联系相当松散。战地大本营曾在这里度过三周。两列专车在施泰尔马克一段僻静的铁路线上,附近便有两个铁路隧道入口,一有空袭危险,两列专车便立刻进入隧洞。
德国大本营一回到柏林,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便突然受领了一项出人意外的新任务:“利用一切手段和可能实现希特勒的部署,即通过一切可行的途径,尽速给伊拉克——对英国人——的战斗以支持”。不久就有入提出,要想迅速提供支援,只有从签订停战协定的法国驻叙利亚军队里提取轻型武器。而空军的介入——更不用说在克里特岛登陆——不仅需要法国驻叙利亚行政机构的同意,而且还需要土耳其的友好的忍耐。然而在此期间,伊拉克的暴动到5 月底,在英国的强大压力下已岌岌可危。
此后不久,指挥参谋部面临的是一种完全类似的局面:6 月8 日,英军和从巴勒斯坦开来的法国戴高乐部队,对叙利亚的法国人发动了进攻。根据德、法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德国应当对在叙利亚处于防御地位的法国人给予支援。过去的讨价还价和犹豫不诀都抛在脑后,现在,希特勒允许法国借道德国南部和巴尔干占领区,用铁路将若干个法国营从本上运往萨洛尼卡;同时,允许法国海、空快速部队通过地中海,开向希腊基地。法国部队通过英国海军舰队在塞浦路斯水域设置的障碍,到达叙利亚;德国第10 航空军也在具有效航程内,在贝鲁特前成功地牵制了英国的巡洋舰队。在叙利亚的战争,终于1941 年7 月12 日功亏一箦,前后仅一月有余。
在这场失败即将酿成之时——它清楚地表明,在遥远的异国它乡进行军事行动,需要周密的计划——1941 年6 月,在德国大本营产生了在军事文献上倍受重视的“第32 号指令草案”。这个文件初稿首先分析了欧洲大陆的形势,认为“在摧毁俄国国防力量之后”,“轴心国”将称霸欧洲。其作战争目标是“埃及由利比亚、土耳其由保加利亚、。。以及必要时伊朗由外高加索,集中力量对英国在地中海和近东的地位发动进攻。”在西方,夺取直布罗陀,也被列入该计划之内。
如果追根溯源,德国的这一“长远”战略计划,最早还是由希特勒提出的。1941 年2 月,国防处受命以希特勒的名义,对在阿富汗进军印度一事进行研究。1941 年4 月初,希特勒还认为,东方战局将在数个月内结束,1941年秋有望在“北非展开大规模攻势”。此外,希特勒在与齐亚诺伯爵谈话时,还附带提到巴尔干战局可以通过经由土耳其和叙利亚向前推进以寻求出路的可能性。他的这一占领直布罗陀、紧接着占领法属摩洛哥的设想,在此期间几经推延。因此,根据战争头两年的经验,陆军总参谋部对“澄清俄国战局后的未来作战行动”的倡议作到预有准备,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一设想所涉及的范围,可以从哈尔德1941 年4 月7 日的日记中找到详细依据。其中有“未来编制组织的要求”,以及按兵力和兵种对“作战集群”进行精确的“兵力计算”的一览表,并按区划分为西班牙——摩洛哥,北非——埃及,安纳托利亚——阿富汗。1941 年6 月初,陆军总司令部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国防军统帅部和指挥参谋部将上述内容作为指令发出。此后不久,海军总司令部又提交了一份将全部控制东地中海为作战目的的形势判断,促使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于几天后,即1941 年6 月19 日,经希特勒批准,三军各总司令部下发了这一计划的初稿。
这一全球战略的前景,主要取决于俄国战局的进程,这里无需详加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它首先再次证明,在这些思想的背后,隐藏的并不仅仅是大本营或三军总司令部的狂妄自大——如战后某些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当时的一些敌对国家,如丘吉尔和英国军事领导也曾经严肃地考虑过以与德国相似的计划和可能性进军俄国。之所以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国防军的这一长远计划,是因为一些批评家——他们对这些计划要么不予以承认。要么无所了解——不可能对所谓在各个时期表现出的“国防军统帅部狭隘的大陆观念”给予足够的批判,并将责任归咎到在领导岗位上的陆军军官身上。
在尔后的事态发展中,还有几个可说明其胃口过大,以及片面的大陆设想的事例。国防处长在实施陆军总司令部的倡议过程中,为他的同僚们提出了一条方针,即:“(1)通过夺取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岛和苏伊士运河,解决地中海问题;(2)扩建欧洲——西非阵地,反对英、美联合;(3)在英国登陆,给其致命一刀。”这仍是一种将德国军事力量的重点,致力于西方的思想。然而,在第32 号指令的第二稿中,却企图在俄国取得巨大初步战果后,将中东作为未来作战的主要目标——它主要代表希特勒的观点,同时也是陆、海军总司令部的思想。其中,没有提到马耳他、北非和西非海岸的防御应由法国承担,由德国提供空中保护;经希特勒的批准,准备给法国以必要的支援。
所有的计划最终都要回到英国。东方战局一俟告成,便以全部力量再次对不列颠群岛实施“包围”,与此同时,摧毁大英帝国在地中海的生命线,使不列颠列岛“呈现”“崩溃”迹象,最后,“以登陆结束”全部作战。
第四章东方战局的序幕及其前半局1、准备时期陆军总司令部被置于优先地位
1940 年7 月底至12 月初,在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局中,德国国防军最高参谋部及其最高到今,只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作用,这在德国大本营的历史上也许是最罕见的现象之一。对俄国的战争,既没有按普鲁士——德国总参谋部的工作方式,制定一个基本的、经全面考证的计划,而且在关于作战的指挥问题上,希特勒除了在西方战局即将开始前,寥寥数语,草率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外,再没有任何表示。从一开始,希特勒使将此战局的全部计划——从展开到确定首批进攻目标都听任陆军总司令部安排。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完全被排斥在一边,甚至陆军总参谋部1940 年秋举行东方战局的大型司令部演习时,指挥参谋部的成员都没有作为客人或观察员被邀请参加。约德尔将军也有意识没有采取任何步骤,因为他个想根据参谋部的任务和性质,以倾导者的身份参与事态的发展。但也有一些例外,如1940夏季,他委托国防处长对苏俄作战的基本要素,进行一次研究并拟制一份研究报告。其目的是,熟悉苏俄地理和军事现状,并企图先于陆军向希特勒提出自己的建议。9 月初,国防处长根据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的指示,通知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的谍报局,“东方领域”在最近几周要进驻大量部队,并提出几条采取隐蔽措施的原则。除此之外,国防军指挥参谋部还担负了1940 年秋向罗马尼亚派送陆、空军“军事代表团”的任务。这无疑也是“东方战局”准备工作之一1940 年11 月12 日统帅部“为尔后作战”所制定的第18 号指令中,所多次提到的转变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