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桥文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桥文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区,深入敌后,打得鬼子投了降,后来又进行解放战争,农民们实行土改闹生产,翻身作主人,一直唱到 〃 军民团结消灭贼老蒋,全中国解放,幸福永无疆 〃 ,总共七段词中,感情的描写极少,很不生动。另一词更是平板地写着: 〃 毛泽东你真好,共产党你呀领导,你的呀队伍能呀打仗,你的呀同志本呀领高,爱人民真周到,打败蒋匪立呀功劳,咱们呀有你毛呀泽东,日子呀越过越呀是好! 〃 像这样句子,简直不能算做歌词,怎么能感动人呢?另一种不好的倾向是用一种非常肤浅的与不庄重的情调来歌颂人民的领袖,如:魏风作词,贵彬作曲的《西北农民歌颂毛主席》一歌,整个情调也是不热烈的和无力的。开头几句和陕北民歌揽工歌相似,情绪很沉闷,特别是:(曲谱图略) 
等句,更显得轻浮与滑稽。用这样的乐曲来歌颂毛主席是不相称的。又如吕呐作的《人民四唱》里,每段歌词,加了五个 〃 龙格龙 〃 ,有的竟长到二十拍, 
如:(曲谱图略) 
听起来觉得油腔滑调,十分不庄严。 
还有《歌唱毛主席》一歌,每段词中有五个 〃 那个 〃〃 太阳那个出来哎照四方,中国那个有了共产党。哎,共产党啊,像太阳。那个毛主席那个像爹娘。哎,他给人民出主张,那个辛苦日夜忙。哎有了毛泽东中国就有了希望。 〃 作曲者似乎为了求得曲调活泼,竟没考虑到加了这许多 〃 那个 〃 ,对一个庄严的颂词起着怎样坏的影响! 
我想,颂歌的情绪应该热烈也可以写得活泼,具有群众风格,但绝不是要用油腔滑调的口吻,用一些旧的趣味来代替人民歌颂自己领袖的情感,在人民群众中传布这种不健康的,肤浅的情调。上述不适当的表现方法虽不一定都是由于创作态度不严肃所造成,但至少在情感掌握与创作方法上是值得加以检讨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对民歌曲调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在民歌中有时加了一些 〃 哎嗨哟 〃 的语助词(有些是作感叹词)以及 〃 那个 〃 一类的虚字,有的是为了表现劳动的呼声,或者是由于民歌的语言趣味与补助曲调的不足而产生;在今天我们写歌颂领袖的歌词,也搬用这些东西,那就错了。过去甚至有人用山西的一种很坏的小调配上 〃 毛主席是太阳 〃 来唱,听起来使人十分难受。民歌中虽有不少健康的、明快的曲调,在集体劳动中还产生许多雄壮有力的歌声,但是一般民歌既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农村,思想情感无论如何都和新的生活有很大距离。用它来表现新的人民对自己领袖的情感,它的局限性是很大的。因此当我们采用民歌的旋律,来表现新的思想情感,如果不加以选择和发展,将无法达到我们的创作目的。特别是写群众唱的歌颂领袖的歌曲时,需要更大的发展。就是写抒情的独唱、对唱时,如果选用旧的民歌,也要根据新的感情,加以改造。对于那些不合适的、落后的、不健康的民歌曲调,绝不能无原则地搬用。 
创作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本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好地去理解人民对领袖的情感,善于选择某一侧面,某一角落来描绘领袖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热爱领袖的情绪。本来在一首短短的歌词与乐曲不可能装进很多的东西去,我们不必写到许多事物,详述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要求是深刻的思想与饱满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与有力的曲调。我们不一定都写大合唱,大器乐曲,也可以写成齐唱、对唱、与小的独唱,小型器乐曲等,不必强求一律。目前特别需要的是广大群众能唱的歌颂毛主席的齐唱歌曲。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日,多写些更好的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正是献给伟大的人民政党与人民领袖的好礼物。我想我们应当勇敢担负起这一任务,更多地学习,更多地思索,更多地写作,一定能够产生有力量、富有思想性,能够充分表达群众与领袖间诚挚深厚的情感的歌曲。* 03) 我所领会的 〃 真理报 〃 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张春桥 (1954。04。19) 《人民日报》 
报刊工作的一个不可破坏的原则 
以 〃 真理报 〃 为首的苏联报刊的几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苏联报刊的一个不可破坏的原则。报纸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帮助党把人民教育成坚强的忠诚的战士。 
苏联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的各次代表大会,对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问题都作了明确坚定的指示。一九一九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所作的关于报刊的著名决议,一方面强调指出了党和苏维埃的报刊是宣传、鼓动、组织的最有力的工具,是不可代替的影响最广大群众的手段;另方面号召党的报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 党和苏维埃报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揭露在职人员和机关的各种犯罪行为,指出党和苏维埃组织的错误和缺点。所有这些,必须以实事求是的和同志的态度来做。被报纸说到他的行为的人员和机关,必须在最短期间内在同一报纸上加以实事求是的更正,或指明关于错误的改正,如果没有这种更正和承认,革命法庭即控诉被指明的人员和机关。 〃 这些规定到今天仍然是被遵守着的。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发展,随着几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报纸上更显著地开展起来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期,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一九二八年六月三日发表了告全体党员、全体工人书,提出了不问对象、不顾情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著名口号,成为党和苏维埃报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方针。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又一次指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意义。 
为什么党要作出这么多的决议,并且要不断地反复地提出这个问题呢? 
〃 真理报 〃 编辑部的同志们告诉我们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不是没有遇到阻碍的。一个人受到批评时,绝不会唤起他受表扬时的那种感觉,也不会得到象小孩子被母亲抚摸着脑袋时的那种愉快,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做到今天这样,使被批评的人员和机关在看到报纸以后都自觉地给报纸编辑部写检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十多年前就有一些负责干部因为在对待批评的态度上犯错误而受到了处分。直到今天,苏联共产党和党的报刊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斗争,来保证党员和劳动人民毫无顾虑地批评党和政府的缺点和错误,来保证他们的批评得到切实的效果,这也是苏联共产党为巩固党和人民的联系,为消灭资本主义思想残余,为建设共产主义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真理报 〃 编辑部同志曾向我们介绍了许多例子,说明党曾经怎样展开斗争,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开辟道路。 
〃 真理报 〃 上有一次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题目是: 〃 安娜·瓦西利亚的事件 〃 。讲的是一件发生在莫斯科的事情:安娜·瓦西利亚是一个积极的女党员,因为在党的会议上批评了区委,区委很不高兴,开始时是打击她,最后撤销了她的工作。她到 〃 真理报 〃 去申诉,要求 〃 真理报 〃 帮助她。 〃 真理报 〃 编辑部派记者柯洛索夫同志作了调查,证明她的反映是真实的,就由柯洛索夫同志写成这篇小品文发表了。这个问题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并且被提到中央的会议上去讨论。会议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进行检查,参加委员会的有党中央书记、苏联最高检察署和最高法院的负责人,小品文的作者柯洛索夫。他们对发生这一事件的区委会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和许多党员谈了话,发现这个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不好。委员会在中央会议上作了报告。会议决定恢复安娜·瓦西利亚的工作,撤销区委书记的职务,并指示莫斯科市委要注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工作。 
〃 真理报 〃 为支持地方报纸的批评作过许多斗争。曾经有一个州报批评州贸易部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办了一个食品展览会,在结束时工作人员把展览品都吃光了。州报在批评中曾提到他们在喝酒时唱了一支名为 〃 芦苇响起来了 〃 的歌子。被批评者看了不服,反驳说虽然吃光了东西,但是没有唱这个歌,所以 〃 批评与事实不符 〃 。 〃 真理报 〃 写了一篇题目叫作 〃 芦苇响起来了 〃 的小品文,讽刺他们对待批评的态度。 
有一些干部强调工作中的困难,说他们那里这也有困难,那也有困难,记者又来了,写了他们的许多缺点,弄得他们很被动,很麻烦。党就告诉他们:报纸上的批评正是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这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离开了它便不能克服困难,不能前进一步。 
批评和自我批评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了生活习惯 
我们在苏联访问中,深深地感觉到: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这里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人们需要它,真象需要空气和水一样。在报纸上经常地可以看到对各方面工作的批评,而且主要是批评对事物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部门和重要干部。举例来说: 〃 真理报 〃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五日批评了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十一月十二日批评了木材和造纸工业部部长,十一月十六日用将近半版的篇幅批评了高尔基州委(包括几位党委书记),十二月十四日批评了苏联煤矿工业部部长,十六日批评了苏联农业部部长和副部长,十八日批评了苏联建筑材料工业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四日批评了莫洛托夫州委的领导人。 〃 真理报 〃 去年一年发表的小品文就有一百二十五篇。每天的社论,凡是谈国内问题的,都是有批评、有表扬的。 
〃 真理报 〃 的批评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因为党领导一切工作,党的机关报应当反映出党对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深切的关怀。 
最近时期,党特别注意农业问题, 〃 真理报 〃 的批评也着重在农业方面,对苏联农业部部长和几个州委的批评都是关于农业问题的。 
党提出了发展轻工业的任务, 〃 真理报 〃 曾经批评了苏联轻工业部门的领导人。但是由于轻工业也常常受到其他工业部门的影响,所以也批评有关各部。如去年八月十三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 〃 是时候了,化学工业部应供给纺织员工好的染料! 〃 是由三个学者和两个工程师写的;九月三日又发表了一篇论文 〃 机器制造工业部应为轻工业扩大生产装备 〃 ,是三个技术科学博士、两个硕士和一个工程师合写的。 
思想工作的各个领域是 〃 真理报 〃 经常关心的方面。最近几个月中对文学艺术问题发表的评论有:为创作的多样性而斗争、文艺杂志上的现代农村生活、为什么我们的诗落后了、对诗的技巧要求更严格些、是什么在妨碍电影艺术的发展、发展群众歌曲的困难在那里、苏联画家协会缺乏创造的气氛、上演的节日要多样些、为农村音乐上演节日服务问题、要更关心农村的观众、在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之前,等等。 
报刊和书籍的评论在 〃 真理报 〃 占着重要地位,每月要发表六、七篇报刊述评;去年发表的书评有一百六十篇。 
总之, 〃 真理报 〃 的批评的主题是多样的,并不限于当前的中心工作。生活本身是那样的丰富多采,新与旧的斗争是那样生动尖锐,报纸不应当只关心生活的这个方面或那个方面,它应当给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明确的回答。当然,生活本身也表现出那些问题是主要的,那些问题是次要的,报纸应当反映出生活和斗争的真实面貌。 
主题的来源 
批评的主要根据是党的决议和政策。报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党的机关报,就在于它坚持党性的原则。 〃 真理报 〃 最近时期的批评就是为动员群众胜利地完成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一九五三年九月中央全会的决议而斗争。党中央经常地给编辑部以具体指示,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人也经常向 〃 真理报 〃 的地方记者指出批评的主题和对象。 
广大劳动人民的来信成为选择批评的主题和对象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九五三年 〃 真理报 〃 编辑部收到四十万封来信,劳动者来信部把来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登记在主题卡片上,使编辑部使用来信很方便。许多社论和论文一开头就引证了劳动者的来信。去年发表的一百二十五篇小品文就有九十多篇是根据劳动者来信写的。有些来信经过调查证实后就原信发表了,如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发表的 〃 为什么沿海矿山落后? 〃 这篇批评苏联煤矿工业部部长的信就是由矿山的工人、党委书记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三人联名写的。十二月十八日批评苏联建筑材料工业部的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