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王溥虽然是宰臣,但都是一介书生,刀架在脖子上,哪敢说半个不字,战战兢兢地说,愿意效劳,接着准备去安排受禅仪式。
赵匡胤也对他们允诺,只要他们办好了事,绝不会薄待他们。
当天下午,范质、王溥将文武百官召集到朝堂,分左右站立。过了一会儿,石守信、王审琦等簇拥着赵匡胤从容登殿。
禅位仪式开始了,赵普突然发现,竟然没有禅位诏书。
禅位仪式,没有禅位诏书,这可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不知是范质、王溥二人故意要看赵匡胤闹笑话呢,还是慌中出乱,出了差错。好在有一个人及时弥补了这个过失,这个人就是翰林承旨官陶谷,只见他从袖中取出禅位诏书,递与兵部侍郎窦仪。窦仪接过诏书,展开当众宣诏: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0节:不服我?去死吧!
天命所归,推公禅位。有归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兼检校太尉赵匡胤,禀天纵之姿,有神武之表,辅佐世宗,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居功至伟。仁德归于天地,天下绋已归心。应天顺人,效法尧舜,禅位于赵匡胤。
窦仪宣读完毕,宣徽使引赵匡胤退至北面,拜受禅位诏书。
马上有人上前替赵匡胤戴上皇冠,穿上衮龙袍,拥至崇元殿,坐上了只有皇帝才能坐的那把龙椅,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赵匡胤正式登基做了皇帝,从此,天下换了主人。
赵匡胤做了皇帝后,做了天下的主人,天下的事,自然得由他做主,他当了皇帝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国号。天下换了主人,国号当然也要改一改了。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归德军节度使,属地在宋州,故取宋州的“宋”字,称新朝国号为“宋”,年号定为建隆。
宋朝开国第一年为建隆元年,也就是公元960年。
第二件事是取消恭帝称号,改封为郑王,符太后改称周太后;并安排人将他们从皇宫中迁出,搬到西宫去住。不做皇帝了,当然不能还住在皇宫里。孤儿寡母从皇宫中搬出,免不了哭哭啼啼的,看起来有些凄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江山都是别人的了,还能赖在皇宫里不走吗?即使想赖也不成呀!好在赵匡胤并无虐待他们的意思,还是好酒好肉地供着他们。
周室宗庙,仍然派人守护,按时祭祀。
然后是大封拥戴他成为皇帝功臣:石守信,归德军节度使;高怀德,义成军节度使,兼任副都点检;张令铎,镇安军节度使;王审琦,泰宁军节度使;张光翰,江宁军节度使;赵彦徽,武信军节度使、掌侍卫亲军;提拔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赐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因避赵匡胤匡字之讳,改名光义;赵普,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范质,仍然是新朝的司徒兼侍中;王溥,仍然任新朝的司空兼门下侍中。其余一众攀龙附凤的人员,大大小小,都论功行赏,给他们一个相应的官做,表示不忘功臣。
到这个时候,空空和尚的四句偈语:“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全都应验。从此以后,赵匡胤,穿上衮龙袍,住进皇宫,走入金銮殿,坐上龙椅,安安稳稳地做了宋朝的开基皇帝,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太祖皇帝。
传说有一个华山隐士陈抟老祖,骑一头驴子经过汴梁,听说赵匡胤这天受禅代周做了皇帝,高兴得从驴背上摔下来,拍掌大笑道:“天下从此太平了!”说罢,从地上爬起来,翻身上驴,扬长而去。百姓听了他这一句话,更加相信赵匡胤是真命天子,大家心里都很高兴,企盼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
二不服我?去死吧!
1。尊祖崇母
按照惯例,新皇帝登基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尊祖崇母。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坐上金銮殿的龙椅是一回事,能否坐稳又是一回事。为了使龙椅坐得稳一些,他特地将尊祖崇母的工作推后一步,先安抚那些拥戴他做皇帝的功臣,他要让那些功臣知道,新皇上不忘你们这些人的功劳,说话算数,赏罚分明。
尊祖:
尊祖就是从他的父亲开始,将他的祖宗一个一个地列出来,逐一追封。一人做了皇帝,祖上全都追尊为皇帝;并建庙,建立祭祀制度。
崇母:
崇母就是尊他的母亲杜氏为皇太后。扶掖至御殿,接受做皇帝的儿子的跪拜之礼。文武大臣也要朝拜皇太后,这也是一个要履行的工作程序。
赵匡胤兵变之时,就派楚昭辅先赶回点检府,防止有人乘机谋害赵匡胤的家人。楚昭辅赶到点检府后,向杜老夫人报告了众将士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的事情,当时,杜氏曾惊喜地说,我的儿子从小就有大志,今天果然成功了。但登朝受拜之后,杜老夫人脸上却并无喜色,反而还带有淡淡的忧愁。
群臣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赵普因与杜太后比较熟,凑上前轻声问道:“微臣常听说,母以子贵。今太后之子已贵为天子,这是天大的喜事,太后为何怫然不乐呢?”
杜太后并未回答,只是看了一眼赵匡胤,吓得赵匡胤慌忙跪拜道:“母后有什么话尽管说,臣儿定当遵从,请母后不要为臣儿担心。”
杜氏道:“古之圣贤有言:‘为君难’,天子位在万民之上,如统御有方,治国有道,能造福百姓,便可博得万民拥戴,做这样的皇帝,自然是尊贵无比;如是稍有不慎,不能够治理好国家,将难以驾驭天下,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富贵至尊,就是想回头做个普通的庶民也难了,我之忧虑,就在于此。”
赵匡胤再拜道:“臣儿谨遵母后教训,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为天下百姓造福,母后可宽心了吧!”
皇太后不再多言,起身退殿。
封后:
赵匡胤的元配贺氏,生有一子二女,子名德昭。显德五年,贺氏病逝。后来续娶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女儿为继室。周世宗曾赐予凤冠霞帔,封琅琊郡夫人。赵匡胤做了皇帝,册立王氏为皇后。
赵匡胤本有两个妹妹,一个早年夭折,另一个曾嫁给米福德,不幸丈夫早已归天,这个妹妹也就成了寡妇。赵匡胤封这个寡居的妹妹为燕国长公主,赐居宫中。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1节:怨女再嫁
2。怨女再嫁
燕国长公主生得兰心蕙质,明眸皓齿,算得上是一位美貌佳人。只是命运不济,正在青春年华、享受人生快乐的时候,死了丈夫,成了寡妇。寂寞兰闺,时有伤感,面对那春花秋月,常常独自一人暗自落泪。哥哥做了皇帝,尊母、册后,隆重的仪式一个接着一个,好不热闹,后宫也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从宫女到太监,人人都是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唯独燕国长公主高兴不起来,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一脸的不高兴。
燕国长公主为什么不高兴呢?一看就明白,思春。
杜太后知道女儿的心情,但也爱莫能助。
赵匡胤同他妹妹的感情很好,看到妹妹成天郁郁寡欢,心里也不好受。他在暗暗留意,等待机会,替妹妹再物色一个老公,为自己寻找一个妹夫。
殿前副点检高怀德死了老婆,因悼念亡妻,每天上朝总是哭丧着脸,叫人看了好不同情。
高怀德是真定人,父名行周,周朝时曾任天平节度使。高怀德出身将门,自小膂力过人,生得一副好身材,虎背熊腰,豹头燕颔,算得上是一个伟男子、大丈夫。中年丧妻,是人生之大不幸,但就他这个年纪死了老婆,肯定还是要再找一个,凭他的条件,只要他开口,这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罢了。
高怀德死了老婆,赵匡胤看到了机会,他觉得高怀德的人品、条件都不错,如果能将寡居在家的妹妹嫁给高怀德,使这一对孤男怨女重新组成一个家庭,一定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赵匡胤找母亲商量,欲将燕国长公主嫁给高怀德。杜太后虽然很心疼女儿,但这件事情涉及到礼数,她还是很犹豫。因为在古代,只有男子重婚之事,没有女子再嫁之说,女子嫁人后就要从一而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赵匡胤虽然做了皇帝,但并不墨守成规,他说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有些事情还是可以从权。妹妹青春年少,刚过及笄之年,叫她就此独守空房,岂不是毁了一生的幸福。并说现在自己是万民之主,就是黎民百姓有忧患之事,也要想办法替他们解决,使他们得到欢乐,自己的妹子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怎么能漠不关心呢?
杜太后本来很疼爱自己的女儿,由于怕碍了礼数才说了这番话,听赵匡胤说了一大堆的话,也就不再坚持,立即传召燕国长公主,征求她的意见。
公主自从死了丈夫,一直是郁郁寡欢,心里想再嫁,受礼数的约束,开不了口。现在,明达事理的皇兄不拘礼数,允许她再嫁,她高兴都来不及,哪还能不同意呢?当听说男方是高怀德时,更是喜上眉梢,为什么呢?因为她见过高怀德,知道高怀德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是那种女人见了就心动的伟男子,暗地里羡慕得不得了,梦中不知同他相会过多少次。今天听到母后讲,欲将她嫁给高怀德,心里的高兴简直就没法形容。只是女儿家脸皮薄,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
杜太后见女儿低着头没有表态,轻声说道:“做母亲的也不便教你变节再嫁,只是你哥哥见你一个人独守空房,郁郁寡欢,实在是放心不下,故此有这个想法,肯与不肯,你自己拿主意,为娘也不强迫你。”
公主红着脸,慌忙说道:“哥哥贵为天子,家国大事都是他说了算,做妹妹的也不例外,怎能违抗皇上的旨意呢?”
好一个会说话的公主,明明是她春心已动,急着想嫁人,却要说成不敢违抗兄长、皇上之命。不过,当她说完之后,到底还是觉得不好意思,起身告辞了皇太后,跑进里间去了。
赵匡胤见妹妹答应了,连忙召见赵普、窦仪,请他们两个人作伐玉成此事。两人当然是满口答应。
高怀德死了老婆,一直是郁郁寡欢,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赵普、窦仪这两个皇上的近臣竟然亲自上门来替他做媒,而女方竟是燕国长公主。燕国长公主他是见过的,貌美如花、秀色可餐,是男人见了就想同她厮守的那种女人。更为难得的是,娶了燕国长公主,不但娶得一位娇妻,而且还成了当朝驸马爷,正宗的皇亲国戚,如此好事,他能不答应吗?
赵普、窦仪见这个媒一说就成,也是非常高兴,即刻入朝复旨。
赵匡胤令太史择定吉日,为燕国长公主举行婚礼,并将兴宁坊的一座宅院赐给高怀德。
吉期一到,高怀德准备了全副仪仗,拥着大轿,乘着高头大马迎亲。到了宫门口,下马入内,由司礼官将他引到别馆,当时就有诏书颁下:拜高怀德为驸马都尉。
高怀德面北谢恩,司仪引高怀德出馆,鞠躬西向,迎候燕国长公主。
燕国长公主在宫女们的簇拥下,从宫内走出来,但见她相貌娇媚,装束非凡,犹如天仙下凡一般。在宫女的搀扶下,上了花轿。高怀德再拜谢恩,司仪将花轿引出宫门,看着高怀德上马,这才退去。
高怀德先回宅第,站在门口恭候,待花轿到来,上前一揖,迎公主下轿,然后三揖,将公主引进宅第,升阶登堂。公主东向,怀德西向,行相见之礼。彼此再换位,行交拜之礼。然后引入寝室,洞房合卺。
高怀德娶亲,文武百官免不了前来祝贺,高怀德将公主迎入洞房之后,出来陪客。娶亲喜宴,宾客满堂,鼓乐喧天,菜肴丰盛,说不尽的荣华,描不尽的热闹。待到宾客走尽,撤了酒席之后,高怀德才回到洞房。
公主已经改了淡妆,笑容满面地迎接高怀德进入洞房,二人在灯下,彼此对看,一个是面含羞涩,倍增艳容;一个是广颐方额,绰有丰神。都是过来人,少了一些羞态,二人立即携手,进入帏帐之内,同圆好梦。
这一夜的枕席风光,比那第一次婚嫁,少了一些匆忙,多了一些温柔,彼此间的快感,更是添了几倍。干柴遇到烈火,尽情地燃烧。
自此以后,燕国长公主重逢如意郎君,忧愁顿消,高怀德喜得娇妻,燕居有偶。可说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了。夫妻二人,守在一起,过着甜美的日子。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32节:有人不服(1)
正当两人甜甜蜜密享受新婚快乐的时候,一件突发的事情将高怀德拖出了温柔乡。
什么事如此急迫呢?潞州节度使李筠反了,皇上下了圣旨,命驸马爷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