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有四、五回的短篇海战记,接着,又继而将它扩展到长达80回的长篇海战记——这与其说是我个人的意念,倒不如说是读者的希望更为恰当。 
对联合舰队的憧憬与回顾,似乎深深地埋藏在国民的心灵深处…… 
1905年,在决定对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即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出击之前( 即日本海海战,世界上又称之为对马海战) ,东乡司令长官从镇海湾停泊地向大本营拍发了电报,电文如下: 
“接到发现敌舰的情报,联合舰队立即出动,决心全歼敌舰。今天天气晴朗,但海浪很高。”——此电文后来成了国民所喜爱的名句。 
东乡司令长官在自己的旗舰“三笠”号的桅杆顶部高高地升起了“Z ”字信号旗,该旗的含意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我全军将士务须全力奋战”——这“Z”字旗的含意和上述电文一样,成为国民难以忘怀的激昂的文字。 
回忆也曾唤起了我担任海军记者时的欢悦。为了纪念“死”去的但没有举行葬礼的联合舰队,10年之后,我站在新的祭坛上,被好友们寄来的吊唁信深深地打动了。信的大意如下: 
当我们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恰好收到了挚友小泉信三感情洋溢的信,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青年人对海军的怀念之情。小泉在任庆应私塾塾长时,曾兼任过网球部部长。在小泉60岁寿辰时,网球老友数十名聚集在小泉家中。此时正是昭和22年,换言之,正是战败的心灵创伤还隐隐作痛,美国的占领政策更加严酷的时刻。三杯酒下肚后,有人提议:“为了庆贺生辰并解除愁闷,大家一起唱支歌好吗?”于是,在一片赞同声中,全体高声唱起了《军舰进行曲》。这是对美国占领日本最大的反抗,也表现了国民对海军的怀念之情。雄壮的《军舰进行曲》,使热爱海军的小泉先生热泪盈眶。   
(二)秘密建造“不沉战舰”——世界第一流的三大巨舰的由来 
在世界上,有着关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传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关于超级战舰“大和”、“武藏”、“信浓”3 舰的建造。英美两国所拥有的最大战舰充其量不过3。5 万吨,而这3 艘战舰却大出世人意料之外,令海内外震惊——满载排水量都是7。2 万吨。伴随着这3 艘巨舰的建造,人们经历了若干悲伤和喜悦。 
当时,日本国民对建造战舰一事全然不知,海军当局能够背着国民建造如此巨大的军舰,足见用心之良苦,胆略之宏大。 
对战舰的诞生和倾覆一无所知的日本国民曾向执笔中的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回忆海军密切相关。他们的观点和疑问大体概括如下: 
“建造世界上最大战舰的伟绩必定和日本民族的名字一起被永远载入世界历史的史册。对惨败仅仅仰天长叹是无济于事的。虽说7。2 万吨的大战舰已经永远不会重新再去建造了,但是,日本具有建造这种巨型战舰的能力却是千真万确的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将是日本民族复兴的一大精神力量。然而,从战略战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制造如此巨大的战舰呢?几乎等于英美主力舰两倍的巨型战舰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不沉战舰’为什么终于葬身海底了呢?这确实是难以想象的。难道巨舰存在某种缺陷吗?或者,它象相扑大力士一样,因为有某些闪失而招致失败?也许,是由于战术运用上的失误而被敌舰击沉的吧?总之,我们很想知道事件的真相。” 
上述疑问也正是日本海军官兵的疑问。 
秘密建造超级大型战舰“大和”、“武藏”和超级巨型航空母舰“信浓”的本身就能说明海军战略的真情,我们从中也能得到不少深刻的启迪。 
三艘巨舰是在意欲废弃华盛顿裁军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划分远东及太平洋势力范围,于1921年11月12日到1922年2 月6 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全称为“关于限制海军军备和远东及太平洋区域问题的华盛顿会议”,也称“太平洋会议”。参加者有美、英、法、意、日、葡、比、荷、中等9 国。会议上,曾于1922年2 月6 日签订了美、英、日、法、意的《五国公约》,规定了5 国海军比例为5:5:3:1。75:1。75 ,并规定了主力舰的吨位,军舰的最大排水量( 不能超过3。5 万吨) 、大炮的最大口径等等。本书的“华盛顿裁军条约”即指此条约。的企图下着手建造的。当时,恐怕只有上帝才能知道它们注定要沉没的命运。 
1936年以后,3 艘超级巨型战舰相继在长崎、吴港、横须贺的那围着大围墙的船台上装上了龙骨( “信浓”、“大和”开始时是在船坞内建造的) 。用围墙把实情隐瞒起来,说明海军当局为了达到秘密造舰的目的,确实是绞尽了脑汁,但是,“和平之神”的眼睛早就识破了日本企图废弃裁军条约的用心。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当时,华盛顿裁军条约还仍然有效,根据这一条约,日英美三大海军国必须限制建造军舰。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家们深知,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建舰竞争曾为这一战争的爆发埋下了火种,因此,他们十分担心日美海军之间的竞争将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是,便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巧妙地制定了裁军条约,这是历史上的一次成功之举。日本全权代表、元帅加藤友三郎( 日本海军中最受尊重的铁腕人物,后成为日本首相) 在缔结这一协定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来自英美新闻界的赞颂之词雨点似地向他扑来,从而也提高了日本海军的声望。 
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华丽风采名列“世界三大国”之一的日本,无疑主要是依靠国力的强大和大海军的威容。但是,加藤与英国的鲍尔弗、美国的休斯等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还曾多次掌握了打开会议僵局的主导权,因而,这与世界对日本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关系的。笔者当时在华盛顿目睹的事实就证实了这一点。 
加藤元帅回国后,一举把日本海军裁掉了一半,他忠实地恪守华盛顿裁军条约,甘心于世界第三位的海军力量,并期望在和平的日子里继续加强国家力量。当时,在掌握了这种战略领导权的加藤面前,无论是海军中的强硬派还是陆军中的少壮派,始终都是保持沉默的。 
不幸的是,加藤在未彻底消除对华盛顿5:5:3 的海军比例的不满情绪之前就与世长辞了,日本海军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铁腕人物,于是,强硬派开始抬头了,他们主张修订三国海军比例,如不能兑现,则干脆废除这一条约。1930年在召开伦敦裁军会议时,加藤元帅的影响仍然存在。冈田( 后为日本首相) 、财部彪、野村、山梨、堀等一些足智多谋的将官们解决了协定的关键条款。米内( 后成为日本国首相)、山本五十六等也成了他们的继承人。 
但是,在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2年5月15 日,少数陆海军“少壮派”军人闯入首相住宅,杀死首相犬养毅,同时还袭击了警视厅等机关,企图迫使政府发布戒严令,成立军人内阁,强化军国主义体制。暴乱平息后,成立了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军部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加强。和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军人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冈田内阁执政时,2 月26日,在军国主义势力的策划和指挥下,少数“少壮派”军官率领1400名士兵举行政变,占领政府重要机关,袭击高级官吏住宅,杀死了内政大臣、财政大臣和教育总监等人,并向陆军大臣提出“兵谏”,要求成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由于军阀集团内讧,政变未能得逞。2 月29日,暴乱被平息。但其后执政的广田内阁却更为反动,标志着日本进一步法西斯化。以后,强硬派掌握了左右政局的权力。 
在这之前,原订在1935年召开的第二次伦敦会议,是决定华盛顿裁军条约命运的一次会议。鉴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协议国于1934年在伦敦召开了预备会。日本方面,山本五十六以海军少将的身份被选为代表,出席了预备会议。当时,不论是“条约派”还是“反对派”,都对山本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山本从会议返回后曾坦率地对笔者说:“明年是没有希望了( 指会议) ,必须考虑下一个良策。我和英国首相麦克唐纳进行了接触,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同他对话,就好象与一位亲切的老人在交谈一样。” 
很清楚,山本是继承了加藤友三郎思想的一位将官。然而,那时他的身份还太低( 少将) ,他只能随和“强硬派”,并暗暗地思索着将其拖住的对策。 
1935年的伦敦会议果然决裂了,对这一结局,可以说早就在日本海军的预料之中了。剩下的仅有一件事,就是把原定的到1936年12月31日期满的限制建造军舰条约向后延期5 年。在这期间,各方进行了几次妥协性的会谈,英美方面将此看作是唯一可以指望的措施,并企图以此维持住和平的局面。他们认为,只要不再重新建造战舰,海军竞争基本上是可以防止的。 
1936年来到了。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日本的态度。这年秋天,日本单方面声明延长华盛顿条约无效,并发出通告说日本决定退出这一协定。当时,这一决定在世界引起的哄动是非笔墨所能描写的。总之,在世界政局布满阴云的时刻,如果日本同意延长停止建造军舰协定,此举必将成为照亮东方的一道曙光,人们希望以此驱散笼罩世界的阴云,争取光明的到来。但是,这一光明的憧憬被打入了失望的深渊。 
如此重大的决策对日本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海军内部的“稳健派”很早就倾注了努力,元老政治家们也因世界局势对日本不利而忧虑。然而,已经掌握了海军权柄的“建舰竞争派”的怒涛之猛已经势不可挡了。 
战舰“大和”在吴港造船厂安装龙骨的时间和日本退出条约的通告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华盛顿,就象奇袭珍珠港的消息同日本公布宣战诏书几乎也在同一时间到达华盛顿一样。   
(三)建造战舰但不参战——米内海军大臣在会议上的断言 
退出华盛顿条约的通告和开始建造“大和”战舰在时间上不谋而合,这真是神仙也难以办到的事情。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是有其根源的: 
1。  早在两年前日本就下了建舰的决心。 
2。  各种设计图纸早已准备就绪。 
3。  早在一年前,就已着手船台的准备和材料的集结工作。 
如果没有上述的准备工作,建造巨舰与废弃条约在同一时刻发生是决不可能的事情。更何况日本也同英美一样,停止建舰已达15年之久了,再说,日本方面也缺乏建造3。5 万吨级以上军舰的经验。英美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华盛顿条约把军舰的吨位限制在3。5 万吨( 唯一的例外是英国的战列舰“胡德”号,公认为是4。2 万吨。遗憾的是“胡德”号被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于大西洋海底) 。 
可是,相隔15年之后,日本海军居然从3。5 万吨级一跃而能够建造7 万吨的大战舰了。在过去,连英美的专家们也都认为,5 万吨级以上的军舰的建造是不可想象的,可见,日本的造舰技术和胆量是出乎世人意料之外的。日本建造巨型战舰的目的在于,一旦建舰竞争的局面再次出现,日本虽不能在数量上压倒英美,也要在质量上高过他们一筹,因而决定建造英美完全想象不到的大型战舰。另一个重要考虑是,7 万吨级的大型战舰是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所以,一旦将来美国仿造成功,舰队要想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运动也将困难重重。 
1936年11月,在退出条约的同时开工的“大和”战舰,实际上在条约有效期间就已经设计完毕,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够延长限制建舰条约的呼声中安装上了龙骨。我在前面所说的上帝的“眼睛”早就注视着企图撕毁条约的日本,即指此而言。史无前例的巨型战舰终于建造成功了,但是,如前所述,它终究未能摆脱其命中注定的悲惨下场。 
在此,为不使读者产生误解,我还想再补充一句,即,巨型战舰的建造纵然违反华盛顿裁军条约的精神,但其目的决不是为了挑起战争。真正的用意在于借助大海军的威力,来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加藤友三郎的重大战略思想依然从根本上统治着海军。7 万吨的巨舰宛如一座钢铁的屏障,指望其在和英美的交涉中发挥作用。建立任何一个国家也不敢轻视日本的实力地位,这就是日本建造巨舰的指导思想。 
昭和12年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在议会回答质问时说:“帝国海军不具备与英美相抗衡的兵力,将来也不想这样做。” 
米内这一明确的极为重要的发言表达了海军的信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