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想了一想,金忠扭头对朱棣道,“臣心中有几个疙瘩,还请王爷开解!”
“世忠且说!”朱棣勒了勒马缰,将速度放慢了些,对金忠一笑道。
“王爷!臣所疑者有二。其一,我军扫荡鲁南,实为引诱德州出兵。盛庸非等闲之辈,他真就看不出来?其既知晓,又为何如此轻易便上套?”
“这不是在北平时就已算计好了的么?”朱棣有点莫名其妙地道,“纵然盛庸明白,可朝廷未必清楚。我军一旦突入淮北,朝廷惊慌之下,必然会逼盛庸回师南下!”
“话虽如此,但我军尚未抵直隶境内,盛庸何以匆忙至此?且据京师谍报,朝中尚未有命盛庸回援的旨意!”
“这不难解释!”朱棣一笑道,“若我军突入直隶,京城舆论必然大哗。盛庸身为北伐主帅,届时必遭非议。盛庸不过一新晋总兵,资望甚浅,如何应付得了这些物议?故其明知挡不住我军南下,索性便提早出兵,迫我回师与其交战,如此便可将战事控制在山东境内。只要我军不入淮北,朝中便对他无可指责,若其侥幸得胜,将来论起功来也光彩些!”
“倒也是这个理!”其实金忠心中仍有疑惑,但却苦无根据,只得权按下不表,又换个话题道,“其二,盛庸岂会不知一旦出了德州,必然不是我军对手?他即便不得不出兵,但至少也应该聚集全部兵力与我军决战,如此方有胜算!可眼下东昌只有德州大营的十万之众,人数与我军大致相当。如此决战,盛庸焉能不败?按道理,他应召真定大营倾力来援才是!可王爷前几日已命二郡王率两万铁骑迂回至威县、清河一带,此乃真定至东昌的必经之路。据二郡王回报,并未见真定大军的踪影!如此岂不稀奇?”风遗尘整理校对。
“这个嘛……”朱棣眨眨眼,忽然不无得意地一笑道,“真定大营不会出兵了!”
“啊?”金忠不由一阵愕然。
“本王忘记和你说了!”朱棣呵呵一笑,解释道,“本王命煦儿出征时,特地命纪纲随从。当时你正和先锋部攻略滑口,没在本王身边,故而不知。到清河后,纪纲携本王亲书孤身潜入真定,见到了吴杰!”
“见到了吴杰?”金忠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王爷信中怎么说的?”
“信倒无甚稀奇,无非是晓以大义,劝其归降罢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吴杰不会降的!”金忠大摇其头道,“他是侯爵贵胄,一家上百口子都在金陵。要是这么平白无故的投降,得不偿失不说,皇帝也定诛了他九族!”
“他自然会不降!”朱棣阴冷一笑道,“那封信只不过是存个侥幸之念,吴杰不从也无所谓。要紧的是下面,本王还叫纪纲带给他一个口信!”
“王爷跟他怎么说?”
“本王劝他暂不出兵,并承诺只要他按兵不动,将来靖难功成,本王绝不计其抗拒天命之过,并另有重赏!”
话说到这里,金忠已经完全明白了:勋戚本就和藩王说不清道不明,加之朝廷改制抑武,故这帮贵胄对建文的忠心实在是有限的紧。如今天下大势扑朔迷离,朱棣捎给吴杰的这句话,实际上是个他吃了颗定心丸——只要他不出兵,将来自己获胜,他吴杰也不会因此获罪,照样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且,盛庸骤然显贵,并顶下了吴杰的总兵位置,这位老牌子勋戚自然也是一肚子火。拒不出兵,不但可给自己的将来留个地步,还能整死盛庸,出一口鸟气;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吴杰就是傻子也知道如何抉择。
朱棣对勋戚的心理一向把握得十分精准,这在对付耿炳文和李景隆时都有充分体现。他既然这么笃定,那金忠也不好再说什么。接下来,众人埋头赶路,终于在晌午时分赶到了东昌城外。此时,盛庸已得到消息,全部十万大军出营五里,在一片城郊的旷野上布开阵势。
东昌城建于旷野之上。先前燕军曾攻下该地。当时朱棣命部下拆城填壕,把东昌城墙毁了个七零八落。盛庸在城内立不住脚,只能选择城外扎营,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可当朱棣与金忠登上一座小丘,眺目看见南军阵型时,却不禁都微微一愣——远方南军大阵绵延六七里,虽因尘土飞扬,旌旗遮挡,朱棣他们瞧不清内中布置,但仅就轮廓看,却是一个大方阵!
方阵本身是偏重于进攻之阵型,当初耿炳文、李景隆出战,皆以此类阵型迎敌。可盛庸不是耿、李,他手下不过十万兵马,与燕军人数大致相当,论战力更是远逊。如此劣势,他应该是摆利于防御的圆阵方符情理。
“世忠,本王远远看来,盛庸所布,应是李卫公《阵纪》中所载之六花方阵。莫非其心存妄想,欲在此处击败我军?”朱棣疑惑地道。
“也不一定!”金忠也十分迷惑,他想了一想,小心说道,“阵无定型,六花阵势亦可随时变化,由方阵演变为圆、曲、直、锐阵。故其虚张声势亦未可知。且王爷请看,南军士卒,皆跪坐于地,此乃先秦兵法所载之‘坐阵’。‘坐阵’通常为取守势时所用,在秦汉后已不多见,盛庸布阵为方,却又摆成坐阵之势,臣亦不知其意图究竟为何。”
金忠说完,一旁侍立的燕王亲军统领火真瓮声瓮气地插话道:“先生,该不会是姓盛的故弄玄虚吧?”
“没个准!”金忠微微摇头道,“我就怕他摆出如此怪阵,是另有所图!若我军贸然进击,恐落入了他的圈套!”
“我看火真说得有理!”朱棣略一沉吟,抬头坚毅地道,“坐阵早已落伍,后代征战大多不用。盛庸敢如此,无非是仗着我军此次乃轻装出征,未携火炮。否则一通炮子打过去,看他坐也不坐?”说到这里,朱棣想想又道,“六花阵虽然奥妙无穷,但需将士操练娴熟,战场上方能变幻自如。南军皆屡败弱卒,盛庸又上任未久,怎能练出此等强兵?且若我军大举压上,其抵御尚且不及,又如何有变阵之机?故依本王看来,盛庸此举就是故布疑阵。他既打不过我燕军,又不敢不出兵,所以故布疑阵,虚张声势罢了!退一步说,即便他果真另有所图又如何?南军实力远在我军之下,如今堂堂对阵,就算他再耍花样,也不是咱们对手!”
金忠微微摇了摇头,此时的他已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对:盛庸贸然南下、真定拒不增援,再加上眼前的这个怪阵,这些都是不合常理之事。纵然每样朱棣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这么多怪事凑到一起,却不能不让人怀疑——总不能都是巧合吧?金忠不无担心地想到。
“王爷,不如先等上一两日,将二郡王的铁骑也召到东昌来,届时咱们再战如何?”斟酌再三,金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眼下燕山铁骑有大半被高煦带去了威县,使燕军的野战实力大受影响。若能让高煦的二万铁骑归队,那即便盛庸真有什么阴谋诡计,金忠自忖也足以应付。
“不行!”金忠刚一说完,朱棣毫不犹豫地立刻否决道,“战机稍纵即逝,怎能拖延?何况二万铁骑横于东昌、真定之间,亦是为了防备吴杰毁诺出师,岂能轻调?且即便没有那二万铁骑,我军仍有九万之众。以燕山健儿的战力,何愁打不垮盛庸的十万弱军?”说到这里,朱棣脸上浮出一丝不悦道:“世忠熟读兵书,岂不知《六韬》有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眼下大战一触即发,尔怎就瞻前顾后起来了呢?”
金忠一阵默然。确实,他无凭无据,仅靠这直觉猜测,便想说服朱棣息兵,实在是有些底气不足。而且金忠还隐隐感觉到:燕王似乎已铁了心要打这一仗。济南一战,十万燕军竟被盛庸逼得铩羽而归,这对战无不胜的燕王来说无疑十分丢脸,故他急欲打败盛庸,以洗刷济南失利的耻辱;而且白沟河大捷后两军实力对比的巨大变化,更让朱棣信心暴涨,用兵时乾纲独断的势头也较往日大增。有这些因素摆在这里,要想劝得燕王收心,无疑是自讨苦吃。
就在这时,张玉与丘福、朱能等几个五军主将也从丘下爬了上来。张玉身披铁甲,外边套着一件鲜红大氅,花白的胡子顺风飘扬,显得十分潇洒。走到近前,张玉带头一拱手,用雄健的嗓音说道:“五军已列阵完毕,是否开战,还请王爷示下!”
“好!”朱棣眼中寒光一闪,“今日便是盛庸的死期!传令朵颜三卫攻阵!”朱棣交待完一句,随即匆匆下山,向军中走去。
望着朱棣远去的背影,金忠眼中浮过一丝忧色。
一阵号角响起,燕军中的兀良哈鞑骑开始出击。鞑子骑术精湛,来去如风,南军阵中的稀疏箭雨对他们的伤害微乎其微。一转眼功夫过去,鞑骑已距南军大阵仅二百步距离。
此时的十万南军,按照六花阵的七分法,共分为前、左、右、后、左虞侯、右虞侯以及中军共七个部分,其中中军主阵四万,六小军各一万。与六花圆阵不同,这六花方阵是让六支小军各自列成矩形,将盛庸的中军围在中间。而矩形的布阵,使直面敌人的前军、右虞侯军两部战线较为扁长,阵型也略显单薄,眼见鞑骑如狼似虎般杀至,一些南军将士出现了骚动,有些坐不住的也开始惊跳起来。
“不要起身!都给老子趴下!”指挥前军和右虞侯军的将军分别是庄得和盛庸的心腹大将葛进。见己部骚乱,他们不约而同的在阵中大喊。与此同时,早有准备的亲兵们已掏出手弩,谁敢起身便要一箭射去。在两人的弹压下,南军的骚动很快停止。
“点火!”当鞑骑冲到阵前约百步时,庄得与葛进几乎同时大喊。见主将发令,两军中各有一队步卒迅速趴到地上,拿起火石使劲地擦着什么。
“轰隆!”很快,一连串雷鸣声震天响起。燕军将士惊奇地发现,在离南军阵前百余步远的地上,竟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的爆炸。
“地雷炮!”眼见前方人仰马翻,朱棣在短暂的惊骇过后,已第一时刻反应过来。尽管火器在大明军队中已不稀奇,但地雷炮的使用倒真不多见,朱棣也只是昔日与一众兄弟在凤阳练兵时见人演示过一次。而这么大规模的地雷炮爆炸更是第一次见到。一时之间,他几乎有些不敢相信。
朱棣的判断没错,这确实是地雷炮。利用守方优势,盛庸花了两天时间,在预设阵地的前方埋下了数百颗地雷炮。这些地雷炮都是陶罐制成,里面填有火药,并用竹竿套上火线,一直埋到南军阵前。当鞑骑冲近时,南军点燃火线,随即将各个陶罐炸个粉碎。被炸碎的陶片飞溅而出,直接打到鞑骑身上。而鞑骑身上最多只有一件皮甲,根本挡不住飞速溅开的陶片的锋芒。待硝烟散尽,上百名鞑骑已倒在了血泊当中。
“呜噢……”南军阵中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批地雷炮,是盛庸和铁铉将济南、德州的所有火器工匠集到一起,不分昼夜地花了七日功夫做成。此时果然建得奇功。
朵颜鞑骑长年居于塞外,平日里只知游牧骑射,连手铳火炮都很少见到,对这种能使地面直接炸开的地雷炮就更是闻所未闻了!一时间,本还凶神恶煞般的勇士们个个面露惊骇之色,生生在南军阵前停了下来。叽里呱啦的一阵鞑语后,鞑骑们竟拨转马头侧后方逃去。
“唉……”眼见鞑军败下阵来,朱棣脸色一沉,随即对身后的旗官道:“传令,推弩车上去!”交待完军令,朱棣又对身旁的金忠道,“世忠代本王坐纛指挥,本王亲率亲军冲阵,待局面打开,尔便挥大军压上!”说完,朱棣马鞭一挥,带着一众亲军向前方奔去。
旗兵挥舞令旗,很快,二十架弩车便从燕军阵中冲出,向南军战线的中央推进,在他们后方百步外,是朱棣亲自统率的三千亲军。此次燕军出征虽没带炮,但弩车却还是准备了好些的。见南军摆出坐阵,朱棣便拿定了主意,用强弩对付这帮敌人。南军坐在地上,无疑就是活靶子,眼见弩箭射来,他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慌乱。纵然弩箭直接杀死的敌军有限,但其他人受此威胁,再想保持镇定坐姿可就难了,接下来肯定就是下意识的起身躲避。只要南军不遵军纪乱哄哄地起身,朱棣便可率亲军趁机杀上。
南军没有弩车。白沟河大败和德州失守后,一切器械都已被李景隆丢弃一空,眼下的南军不光技不如人,就是器械也落后许多。弩箭射程远较一般弓箭为远,所以燕军很安全地推进到了弩车射程之内。
“停住,准备发箭!”指挥弩车的是中军右副将何寿。待已逼近到距南军约莫两百步时,何寿下达了命令。士兵们得令,纷纷把弩车停好,操纵车上的床子弩向敌军瞄准。在他们身后,朱棣和他的亲军已是厉兵秣马。只待南军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