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金大人还不歇息?”见是金纯,瞻基笑着起身招呼。金纯却是一脸凝重,走到瞻基跟前作了一揖,随即道:“臣有一事,想与殿下一叙!”
见金纯说得郑重,瞻基纳闷之余,遂也将笑容收起,先请他到椅子上坐了,又觉得有些闷热,遂打开窗户,让外面的凉风吹进来,觉得清爽了些,才回头对金纯道:“金大人有何事,但说无妨!”
金纯面上浮出一丝犹豫,然立刻敛去,转而阴郁地问道:“恕臣斗胆,请问殿下对那位唐赛儿姑娘有何打算!”
瞻基的心一抖,不自然地笑道:“金大人这是何意?”
金纯不依不饶地继续道:“臣是想说,殿下是否要将唐赛儿带回京城?”
被金纯直言不讳地戳穿心思,瞻基脸色一红,但旋又坦然道:“不错,我已下定决心,收赛儿入宫!这次回京,我便向皇爷爷和父亲殿下奏明,请他们恩准!”
金纯的眼中布满了焦虑。本来,他对瞻基和赛儿之间的种种一无察觉。直到五天前,蔺芳偷偷跟他提起,这才引起他的注意。这几天,金纯着意观察了二人,果然从中瞧得了些端倪,而正是这些,让他感到深深不安。今天,会通河已经正式建成,瞻基也将在三天后启程回京。金纯生怕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时冲动,平白生出个晴天霹雳。
作为太子精心挑选的重臣,金纯在协助瞻基办好河工差事外,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他要为瞻基成功当上太孙保驾护航,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故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前来探根问底,不想怕什么来什么,自己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殿下糊涂啊!”金纯摇摇头,一脸忧色地道,“您可知您此举的后果吗?”
“我当然有分寸!”其实瞻基心中也有些忐忑,不过对赛儿的好感最终让他下定了决心。想到这里,瞻基强振精神,佯作自信地一笑道:“我知你心意。婚姻之事,即便是民间,亦都是由父母做主,何况皇家!不过皇爷爷气度非凡,做事从来不拘一格,此事虽有违常理,但亦非背离纲常,想来他老人家不会太过责难!至于父亲殿下,他一向宽仁,应也不难说服!”
瞻基这话倒不完全是强词夺理。毕竟他是永乐最宠爱的皇孙,凭着这份优势,没准儿真能说服这位皇爷爷。至于父亲高炽,倒与他话里说的不一样。依照瞻基对自己父亲的认识,他十有八九会勃然大怒。不过瞻基也有自己的算计:父亲从来都不敢忤逆皇爷爷之意。只要皇爷爷准了,父亲就是有天大的不满也只能咽肚子里,顶多也就关上门痛骂自己一顿,剩下的也只有无可奈何了。
瞻基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金纯却是苦笑连连,道:“殿下,你可有想清楚,这个唐赛儿出自民间,还混迹于江湖。这等人物,岂能带入宫中?”
“出自民间又如何?我母亲也是小户人家出来的。各位叔王之妃,也大都出自民间!至于江湖……”瞻基哈哈一笑道,“当年曾祖母不也算是江湖中人吗?太祖爷爷不照样与她相濡以沫,相伴终生!”
“这岂能相提并论!”金纯有些发急,“孝慈高皇后是滁阳王故人之女,虽非名门闺秀,但毕竟出自良家!岂是这个唐赛儿比得了的?”
“尔这是什么话?”听金纯话中有辱赛儿之意,瞻基顿时怒道,“难道唐赛儿非良家女子?”
金纯一愣,这才明白自己言语有些不谨慎,触怒了瞻基。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由不得他退缩。金纯横下心,道:“殿下莫忘了,这唐赛儿可是在戏班子里待过的人!”
“那是迫于无奈!”
“不管是不是被迫,既然干了这下九流的营生,那她这名声无论如何都好不到哪去!就是寻常百姓,还不肯与贱民结亲,殿下乃大明堂堂皇孙,收个唱戏的戏子入室,这要传出去,皇室颜面何存?”
“这……”瞻基面露犹豫,不过仍道,“可她毕竟未入贱籍!”
“世人岂管她有没有入贱籍?何况……”金忠话锋一转,幽幽道,“眼下正是成败攸关之际。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是殿下谨言慎行,还免不了遭明枪暗箭,若再惹出这等事,正好落人以口实。一旦汉王那边借此兴风作浪,殿下名声大毁不说,立储一事也有折戟沉沙之忧!江山美人,孰轻孰重,殿下岂能不掂量清楚?”
瞻基打了个寒噤。不错,现在正是最为关键的时刻,这时候传出个私纳戏子的名声,没准儿真会给自己招来天大麻烦。要真是因此错失太孙大位,那自己可真就欲哭无泪了!何况不说别的,就连最起码的说服皇爷爷永乐,他其实都并无把握。想到这里,瞻基终于冷静了下来。半晌,他方苦笑着对金纯道:“赛儿不过是唱了两年戏,又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何以会如此不堪?”
金纯面如死水,微微摇头道:“臣亦知这唐姑娘乃纯良之人。然世风如此,殿下纵贵为天潢,也敌不过天下悠悠之口!”
“唉……”瞻基颓然长叹,心中充满了苦涩与凄凉。良久,他方起身,艰难地对金纯摆摆手道:“我累了,金大人还是先回吧!”
金纯是程朱门徒,素对男女之情嗤之以鼻,但此时此刻,看着这个情窦初开的少年难过至此,饶是他铁石心肠,也不免心有戚戚。不过他更多的感觉仍是庆幸,庆幸这位皇孙终究还是没有少年轻狂,庆幸自己最终将他拉回了正轨。金纯不再作声,只默默向瞻基作了一揖,便悄然离去。他走后,瞻基呆呆地站了一会,便如烂泥般瘫倒在床上。而就在这时,窗外的树丛传出一阵细细的抽泣声……
第二天日上三竿,瞻基才从房中出来。他愁肠满腹地在后花园走了一阵,不知不觉竟来到赛儿居住的厢房前。犹豫再三,瞻基终于推门而入,但展现在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大吃一惊:整个房间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所有赛儿的衣饰器物皆已不在。瞻基猛地意识到什么,忙又跑到紧挨着的白英所住厢房内,里面同样是空空荡荡。这时,李谦走了过来,瞻基愤怒地抓住他的肩膀,叫道:“他们人呢?”
李谦有些胆怯地看了看瞻基,嗫嚅道:“回殿下,他们一早就已离开了!”
“为何不叫醒我?”
“金大人有交待,不许打扰殿下,任由他二人自便!”说完,李谦又拿出一枝金凤簪,哆哆嗦嗦地递给瞻基,道:“这是在唐小姐房中发现的!”
瞻基的心猛地一抖。这支金凤簪是宫中之物,瞻基在一个月前悄悄送给了赛儿。赛儿十分喜欢,一直仔细珍藏,而如今却又退回到了他手中。瞻基接过簪子,两行热泪再也憋将不住,终于簌簌流了下来……
两天后,瞻基黯然告别山东,返回南京复命。当他返回京城时,策立太孙的呼声已经响彻朝堂。而有了这次疏浚运河的大功,瞻基面前已经没有任何障碍。终于,在经过四个月的准备后,永乐九年十月初十,朝廷举行大典,永乐亲自册封皇长孙朱瞻基为皇太孙。至此,东宫一扫缠绕多年的阴霾,大明王朝曾经摇摆不定的前途命运,也从这一天开始,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章 外患内忧
一
朱高煦有一种幻灭的感觉。
长久以来,朱高煦一直沉醉在一种美好的憧憬中,他希望通过邀获圣眷,兼以倾陷东宫,进而使得自己和大哥在父皇心目中的地位发生颠转,并最终促使永乐下定决心废储另立。应该说,这是一条最常见,也是最稳妥的易储路子,高煦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曾取得过不错的效果,甚至几度将东宫逼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无奈天不遂人愿。尽管高炽屡次遇险,但最终都化险为夷。而到现在,朱瞻基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孙,东宫的地位已经坚如磐石。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让高煦清醒过来,他悲哀地意识道,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已经彻头彻尾地沦为竹篮打水般的闹剧。
认清这一切后,朱高煦顿时陷入癫狂。其后的几个月里,汉王府的内官都人动辄惨遭暴打,每及入夜,后宫自王妃韦氏以下,十余妻妾被轮番折磨得死去活来,整个煦园笼罩在惊恐不安当中。
见高煦如此,汉藩僚属出于各种目的,不约而同地群起劝谏,高煦一概不理。史复、纪纲这样的心腹还好些,其余像那些本就不招他喜欢的长史司官吏,话一开口,便被高煦一碗酒给泼了回来,落得个狼狈不堪、斯文扫地。就这么闹了上百日,这一天傍晚,当高煦又嚷嚷着要安排戏班时,史复实在忍耐不住,拉上纪纲直冲到高煦面前,将他手中的酒壶夺下,重重摔到地上,恨恨地道:“使长真就想这般自暴自弃下去?”
高煦斜着眼望着史复,不屑地冷笑道:“你能扭转乾坤?既然大势已去,那本王不戏酒自娱又当怎的?”
史复胸堵气闷,半晌方咬牙讥讽道:“也是,您也没几年好活了,再不及时行乐,将来怕就只有到阴曹地府中受罪了!”
“混账!”高煦将手中酒杯猛掷于地,怒发冲冠地指着史复的脸道:“尔这厮好大的胆子,尔活腻了吗?”
“怕是使长您活腻了才对!”史复毫不畏惧地反唇相讥,“使长或许以为,就算当不成太子,至少还可以做个太平王爷!可您也不想想,就凭您这些年对东宫干的那些事,一旦太子登基,果然就能大度地一笔勾销?何况……”史复话锋一转,语音阴冷地道,“就算以往种种果可不咎。可您还派人在山东行刺皇太孙!仅此一事,他们也绝无可能让您安度余生!”
“放他娘的屁!”史复刚一说完,高煦就劈头盖脸地骂道,“别人不知,难道你还不晓得?我哪有派人杀瞻基那崽子?凭什么就把这屎盆子扣本王头上?”
瞻基遇刺一事,尽管永乐和东宫都讳莫如深,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个消息便传遍了京城官场。而对行刺的幕后主谋,众人理所当然地猜测是他汉王朱高煦。高煦得知此说,气得暴跳如雷,可偏偏又无以置辩,差点活生生憋出病来。
史复皮笑肉不笑地道:“臣当然知此为污蔑!但百姓却不这么想,朝臣、东宫乃至陛下亦都不这么想。正所谓三人成虎,殿下纵问心无愧,但千夫所指之下,也终究免不了步庞葱后尘。”
一股凉气从高煦的脊梁骨中冒了出来。他呆立半晌,方将先前的狂妄之气一敛而尽,转而有些惊惶地道:“那我当如何?”
“鱼死网破!”史复眼中寒光一闪口中迸出四个字,顿了一顿,又冷笑一声道,“谁说太子一定要皇帝来立?今上的位子,不就是强抢来的么?”
高煦的脸色有些发灰。他知道史复指的是什么。在之前史复的通盘谋划中,曾有一招最后的杀手锏,便是在争储失败后积蓄实力,待永乐一朝大行,便重演一次靖难之役。如今自己一败涂地,想通过朝堂文斗来夺储已经没有可能,那接下来就是要为这拼死一搏做准备。
高煦重新坐回椅子上,垂头想了许久,方有些沮丧地摇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我兵微将寡,就是想学父皇当年,也没那本钱了!”
高煦说的是实话。这几年下来,他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对北军的影响。现在的行在后府左都督张信,是不折不扣的东宫干将。其余的军将,也有一多半是丘福兵败后擢升起来的,高煦对他们并无太多恩惠。没有了北军的拥护,高煦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手下的三护卫亲军而已。仅凭此就想重演靖难,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史复却不以为意,继续鼓劲道:“要想靖难,王爷确实力有不逮。但若仅是玄武门之变,则就不好说了!”
“逼宫?”高煦的心思活络起来。宫廷政变不同于通常的扯旗造反,并不需要太多兵马,只要自己能在京中一举鼎定胜局,到那时即便天下文武心有不服,但大局已定之下,也唯有俯首听命。当年的李世民便是靠这一手爬上皇帝大位的。就是自己的父亲永乐,其靖难中最后的孤军南下,直接攻破金陵,进而慑服天下的壮举,说白了也是这擒贼先擒王的路子。而且要行逼宫,高煦还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由于他并未就藩,所以汉藩的三护卫亲军也随其一直驻扎在南京;其二,则是锦衣卫由纪纲把持,这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从这个角度说,虽然放眼天下自己已经日薄西山,但仅就南京城中而言,自己还有着相当实力——这也是他可以重演唐太宗故事的最大保证。
高煦正心有所动,一直没说话的纪纲却先摇头道:“京中守卫严密,仅靠咱们这点子人马,怕也成不了事!”
“缇帅说得不错!以京卫之力,绝非我等现有兵马可以压制。”史复点点头,但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京卫亦非长年驻京。四方一有大变,其便可能被抽调,像之前南征交趾和御驾亲征漠北,京卫都曾大举出动。所以咱们完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