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进”与“北进”之争中,东条英机极力鼓吹“南进”。随着侵略战争的升级,东条英机被推上权力的巅峰,出面组阁的他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挑起太 平洋战争,做着称霸世界的“美梦” 
1938年初,鼓吹对华扩大侵略,炮制“满洲国”傀儡政权的板垣征四郎取代杉山 元,被任命为新陆相。此时,日本已成为一部庞大的侵略战争机器,它一面向国民灌输称 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八肱一宇”侵略思想,进行“国民精神总动员”,一面积极促成与德意 法西斯国家结成侵略联盟。而军部中,自板垣征四郎担任陆相后,更是加快推进“军政一体 化”和对陆军的统制,不断强化作为侵略工具的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控制力。极力鼓吹侵略扩 张的东条英机被召回陆军权力中枢,1938年5月30日,他奉命调回东京担任陆军省次官,成 为板垣征四郎的左膀右臂,主要负责陆军省的日常工作。 
1938年11月初,近卫文首相提出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口号,这实际就是日军独霸东亚的宣言。升任陆军省次官的东条英机“废寝忘食”地为日本对外侵略出 谋划策,甚至连假日都不肯休息。 
随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展开,日本侵略中国的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此时大本营的高 层就“北进”还是“南进”的侵略策略发生了分歧。在7月份召开的五相会议上,陆相力主 与法西斯盟国德国保持步调一致,“南进”的同时,以英美作为未来战争的对象;海相和外 相则认为盟国德国的实力不一定胜于英美,暂时不应以英美为作战对象,应该继续坚持“北 进”方针,以苏联为进攻对象。双方分歧巨大,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东条英机自然支持陆相的观点,要求“南进”,并且主张与德国签署一个针对苏 、美、英、法的军事盟约,这种主张遭到外务省和海军的强烈反对。不过“剃刀”东条英机 才不顾忌这些。他在11月28日军人会馆召开的军需产业界代表的恳谈会上,大放厥词,宣称 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同英、美、法开战”。此言一出,立即引起日 本国内巨大震动。 
许多人认为与苏、美、英、法同时开战的计划太过冒险,而纷纷反对。陆相板垣 征四郎不得不挽回局势,声称东条英机目的只是想鼓励日本军需生产,这只是一种宣传的手 段而已。从后来日军的行动来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宣传手段”,而是东条英机提前把日本 陆军的计划公诸于众罢了。 
不过,由于深陷侵华战场,已使日本深感兵员、财力的匮乏而力不从心了,因而 推动扩大战争规模、与英美为敌的“南进”派在内部权力斗争中暂处下风。东条英机于1938 年6月18日被降调为航空本部部长,不久兼任航空总监部部长。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苏、 中两国同时正面作战”并展开“南进”计划的主张。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6)   
1939年5月11日,日军在中蒙边境制造了“诺门坎事件”,遭到苏联军队的有力 反击,惨败而归。8月,希特勒为了专心征服欧洲大陆而与斯大林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 
苏德的“友好”加之苏军的威力,日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北进”的野心。1940年7月17日,经历了平诏、阿部、米内几任走马灯似的内阁更迭之后,近卫 文再次出山组阁。在近卫的这次组阁中,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 相。 
7月19日,近卫召集陆相东条、外相松冈洋右等,确立了新内阁执政方针,包括 :强化日、德、意三国轴心;日、苏缔结互不侵犯条约;要将“东亚新秩序”扩展到英、法 、葡、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即准备“南进”;尽全力排除美国的实力干涉。27日,大本营 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军部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该纲要规定,“关于对 南方的施策,应利用形势的转变,抓住良机努力推进之”;“如果内外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 ,也可以使用武力(南进)”。29日,日本迫使法国维希政府驻印度支那殖民当局签订了《日 法共同防卫印度支那协定》。 
日本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展开“南进”第一步,这极大地损害了英、美等国 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美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冻结日方在美资产和要求日本放弃对中国和太 平洋领土的野心。而日本暂时不想与美国起正面冲突,并且由于深陷中国战场,不敢贸然起 事,因而选择了与美国进行谈判。但实际上,“谈判”只是像东条这样狂热鼓吹“南进”扩 大侵略的好战分子们拖延时局、进行备战的幌子而已。谈判桌上的日方根本没有“诚意”, 他们要求美国承认“满洲国”,同意日本可以从东南亚获取资源。双方各不相让,矛盾分歧 越来越大。 
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公开宣称“我们当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据皇道的 崇高精神,建设以日、“满”、华集团为链环之一的‘大东亚共荣圈’”。此时日本的侵略 野心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要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 
为了配合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日本政府极力在国内煽动战争狂热。首相近卫文组织起“大政翼赞运动”,而陆相东条英机则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1941年初, 东条英机以陆相身份签发了《战阵训》,鼓吹全军和全体“皇国臣民”应向天皇效忠,每个 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与美谈判不成的日本决定 发动太平洋战争。7月2日,东条英机参加御前会议,在其鼓动之下,最终商讨确定了《适应 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准备为“南进”不惜与英美开战。因为东条英机认为“在中国 驻军对陆军是生死攸关的问题”,绝对“不能妥协”;“如果完全屈从于美国的主张,中国 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于危机”。 
在他的极力鼓动之下,军部和内阁于9月3日做出决定:“为保卫和维护帝国的生 存,以10月上旬为初步截止时间,在此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到那时,如果有必要,就决心 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10月初,日美仍未达成协议,5日,大本营下令联合舰队准备 作战。次日,又下达命令,组成南方军战斗序列,准备入侵南洋。 
此时,首相近卫文仍不想直接与美国冲突,而要求陆相东条对重大决策应“谨慎”行事。东条英机则颇为不屑地说:“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 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东条英机这个战争狂人,把 发动侵略战争竟视为“轻松”地闭眼一跳。不仅如此,东条英机还叫嚣:“关于撤军,我半 点让步也不做!”如果撤军就意味着“美国把日本打败了——这是日本帝国历史上的耻辱”! 近卫文不想冒发动对美战争的风险,因而于10月16日宣布内阁总辞职。处在战争边缘的日本选择了东条英机,近卫内阁总辞职的第二天,重臣会议提名 东条组阁获得通过。17日下午,天皇召见东条英机,晋升其为大将,诰命他以现役军官身份 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18日,东条内阁正式成立,这是一个发动战争的集权“内 阁”,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以及陆军的参谋 长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在就职声明中,这个战争狂人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 东亚共荣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皇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乎与此同 时,日军开始向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及东南亚诸岛发动进攻,全面实施蓄谋已久的“南进 ”计划。不久,新加坡、马来西亚先后陷于日军之手,菲律宾也全境沦陷。次年3月,日军 已占领荷属东印度,控制了当地石油及其他矿藏物产,美、英、荷等国驻守东南亚各地的军 队节节败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日本侵占了东南亚近38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沦陷 地区的人口达1。5亿之众。   
战争狂人东条英机(7)   
侵略的“得逞”使东条英机开始疯狂叫嚣:“大东亚战争的关键,一方面在于确 保大东亚的战略据点,一方面在于把重要资源地区收归我方管理和控制之下。由此 扩充我方的战斗力量,同德、意两国密切合作,互相呼应,更积极地展开作战,一直打到使 英、美两国屈服为止。” 
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终将遭到正义力量的坚决反击。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 建立,以及盟军逐渐组织起来的反攻,东条英机所指挥的法西斯侵略战车一步步走向覆灭。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太平洋战场局势逆转,日军从此进入不可 遏止的败退颓势之中,东条英机的战争内阁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继中途岛海战惨败之后,1943年初,侵入东南亚的日军再遭瓜岛战役重创。而此 时,随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世界战局已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联 盟的方向发展。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开罗宣言》,规定“日本 必须将所占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并“使朝鲜自由独立”。11月底,苏、美、英三国在德黑 兰召开会议,商定将在法国北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希特勒的末日就要到了。国际形势的扭 转对东条英机形成巨大打击,他的末日也不远了。 
日本这个已被战争耗空的国家内部的形势变化也使东条英机处于政治破产边缘。 刚上台时,东条英机身兼首相、陆相和内相三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为了钳制人民思想, 东条英机实行了恐怖的宪兵政治,这种肆意镇压、专制独裁使他的政治名声日益败坏。同时 ,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使资源本来就十分贫乏的日本雪上加霜,人民日益不满,上层势力也开 始纷纷倒戈,抛弃东条英机。 
为了摆脱被动,东条英机于1944年1月孤注一掷地开始“一号作战”计划,命令 在华日军打通纵贯大陆的平汉、粤汉和湘桂铁路交通线,企图摆脱美国海军的封锁,使困于 南洋的日军获得补给。豫湘桂战役自4月打响历时8个月,国民党的正规部队50多万被日军击 溃,140多座城市失陷。这是日本法西斯溃亡之前的最后一搏,也被称为“最后一跳”。虽 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日军已无力巩固这条线路。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顺利 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联也展开反攻。在太平洋战场,美军6月16日开始攻击马里 亚纳群岛。 
在海战中,日本舰队遭到惨败,陆军飞机损失殆尽。7月9日,美军占领军事要地 塞班岛。 
战场上的连续失败,加剧了国内反对势力的倒阁风潮。7月18日,无力回天的东 条英机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后,宣布了辞职的决定。这个战争狂人灰溜溜地下台了。 
%%%为逃避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东条英机冲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但没打中。对他这种自杀未遂事件,日本国民认为“只是已经失去了信用,被抛弃 了的家伙的最后耻辱”而已东条内阁总辞职后,小矶国昭内阁成立,继续支持战争路线,“决心团结大和民 族,坚决把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1945年1月20日,大本营决定实行“本土作战计划”。7 月26日,盟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 广岛和长崎空投了原子弹,日本本土受到重创。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兵分三路 突入中国东北,对关东军作战。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 条件投降。 
随着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结束,逮捕和审判战犯势在必行。1945年9月8日,麦克 阿瑟以驻日盟军总司令的身份签署了首批40名被指控为战犯的逮捕令,东条英机就是甲级战 犯中的首犯。东条英机,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鲜血的战争罪犯,在发动 侵略他国战争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必将会有这一天。但是,东条英机心存侥幸,希望自己不 被审判。就在8月12日,他还曾与阿南惟几、俊六等人进行串供,让他们作证,他进行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自卫战争”。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开始活跃在日本侵略战场上,而且 任陆相与首相期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