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答道:“太后如果不顾念刘家,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如果你还对刘家有一丝香火情谊的话,就应该厚葬那名宫人。”刘娥有所醒悟,也懒得遮掩了:“对李宸妃的丧事,宰相有什么主张?”吕夷简便提出,要以一品的礼仪将李宸妃殡殓,并在皇仪殿治丧。
刘娥虽然答应了吕夷简的要求,但是心里终归有些不情愿。承办此事的人便想趁机讨刘娥的欢心,借口说时辰不利丧葬,不能让棺木从宫门通过,只能从宫墙上凿个洞运送。
吕夷简听到这个消息后据理力争:“凿墙不合礼制,一定要让棺木从西华门正大光明地送出。”来回说了三次,刘娥仍然心有不甘,不愿答应。
吕夷简于是冒火了,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太后,正言厉色地道:“李宸妃乃是皇帝的生身之母,如今居然丧不成礼,将来一定有人要因此而受罪,到那个时候,可别怪我吕夷简事先没给你们说明白!”
刘娥虽然有些自私,但还是个明理之人。她没有动怒,并最终接受了吕夷简的劝诫,按一品礼仪安葬了李宸妃,还给李氏穿上了皇后的冠服、在棺中灌满水银养护李氏遗体,李宸妃的父母都得到追封,弟弟李用和也再一次推恩晋升。
八、天子衮衣
(“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刘娥也越发恋栈权力,不愿意还政于仁宗,群臣眼看皇帝已经成婚多年,尚且不能独自理政,便纷纷上书,刘娥一律装聋作哑。而一个一个叫林献可的人是其中态度最激烈的,则被她流放。
有一些想要通过刘娥捞取好处的马屁精,则抓住刘娥这一心理,鼓动她称帝。刘娥虽然有些动心,但是她并不心狠手辣,不愿为当皇帝而大动干戈,于是她决定试探一下朝臣的看法再做打算。
于是她向参知政事鲁宗道发问:“武则天这人怎么样?”鲁宗道毫不含糊地回答道:“唐之罪人!”刘娥明白了朝臣的心思,放弃了称帝的念头。但是不死心的大有人在。方仲弓向刘娥上书,请她依武则天立武氏宗庙的例子,也给刘氏建立宗庙;还有个程琳也献上一幅《武后临朝图》。刘娥断然将这些书册当众掷在地上,对众人说:“我绝不会做这样对不起祖宗的事情!”
刘娥的表态使群臣如释重负,对赵桢更是一种抚慰,他打心里对母亲感服。此后他恪尽孝道,每逢新年或刘娥生辰,他都要率百官跪拜恭贺,并在天圣七年(公元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范仲淹表示反对,赵桢压根不听。
明道二年(公元1033)二月,宋王朝要举行祭太庙的大典。刘娥也许是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
主意一出,朝臣哗然。不过最后他们还是拗不过这位老太太,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
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一个月后,六十五岁的刘娥的病情渐趋沉重。
为了祈求刘娥病愈,赵桢召回被刘娥贬谪的官员,大赦天下,还四处征召名医,自己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床前。然而回天无力,刘娥仍然在几天后病逝于宝慈殿。
刘娥去世的第二天,赵桢在皇仪殿召见宰辅重臣,号啕大哭地向众人询问:“太后临终时几次扯动身上的衣服,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却已经是口不能言。不知道她究竟有什么心愿未了?”
参知政事薛奎立即明白了原由,对仁宗说:“太后是不愿穿着天子冠服入葬,不想被先帝看见她这个样子。”
仁宗恍然大悟,遂下令给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以完她回侍真宗的心愿。
九、三位皇太后
(养母、生母、继母的尊号分别是:章献明肃刘娥,庄懿李氏、章惠杨氏。)
正当仁宗为刘娥辞世悲痛欲绝的时候,群臣却纷纷向他进言,说他完全不必如此伤感,刘太后并非他的生母,燕王更说仁宗生母李宸妃是被刘太后毒死的。
仁宗闻讯极度震惊,立即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
开棺之后,被水银保护起来的李宸妃遗体面色如生,而且穿戴着皇后的服饰。随葬器物也是一品夫人的档次。
李用和性情与他姐姐一样厚道谨慎,何况他也为刘娥让自己姐弟团聚不施辣手而心存感激,因此他如实向仁宗汇报了开棺验看的结果。
亲舅舅的一番话打消了仁宗的惊疑,他叹道:“人言岂可尽信。”随后来到刘娥牌位前焚香拜谢、自责轻信谣言为不孝,哭着说:“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或许是为了赔罪,他为刘娥上谥号为“章献明肃”,而生母李宸妃的谥号则仍为两个字:“庄懿”。
九月,赵桢下诏,刘娥和李宸妃同时迁葬真宗的安息之地永定陵。
灵柩起驾这天,赵桢首先为刘娥发引,他不但执孝子礼,并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行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说:“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作为儿子,赵桢等于同时并丧生养二母,确实够惨的。
此后,在刘娥当权时被贬谪的官员纷纷还朝,他们都向仁宗控诉刘娥的失当举措。赵桢虽然一一予以昭雪抚慰,仍然忍不住说:“我不忍心听人讲母亲的坏话。”时间长了不胜其烦,他干脆下诏要求众人都不得再说刘娥的是非。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的程度比刘娥在世时还要加厚。刘美的幼子刘从广十七岁便担任滁州防御使,仁宗还为他作主迎娶了荆王赵元俨的郡主为妻,交结士大夫为友。死后追赠昭庆军节度使,谥良惠。刘从德的儿子刘永年智勇过人,应对寻衅的外国使臣态度刚毅,契丹人目之为神,他在英宗年间去世,追赠崇信军节度使,谥庄恪。
刘娥曾经留下遗诏,要赵桢尊自己的姐妹、一同承担抚养之职的杨淑妃为皇太后。赵桢遵照刘娥的旨意,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虽然不再让杨氏临朝垂帘,但也克尽了儿子的孝道。杨氏做了三年皇太后之后,以五十二岁的年龄无疾而终,谥章惠太后。
断腕太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妻述律平
辽国也称契丹。
契丹族的源流传说是这样的: 很久之前,有一位乘白马的神人与一位驾青牛的天女,他们分别顺一条河流往下而行,在木叶山地方两河(土河、辽河)交汇,他们也相遇了。于是神人与天女结为夫妻,生下了八个儿子,形成契丹八部。契丹人将源流始祖合称为“二圣”,乘白马的男子为奇首可汗,乘青牛的女子为可敦(即皇后)。
从此,契丹人将青牛白马视为祭祀的圣物。同时,他们认为天神会化做乘白马的男子,地祗会化做乘青牛的女子。
据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曾经在两河交汇处出行,远远地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乘青牛而来,可是一转眼的工夫,女子和青牛却忽然都消失不见了。
人们都认为是因为述律平地位尊崇,因此就连地祗神女都要给她让路。因此童谣唱道:“青牛妪,曾避路。”
虽说述律平佐辽太祖开基,功业不凡,但是当真有这么了不起吗?
与其说是地祗在她面前自惭形秽,还不如说是鬼神也怕恶人,看见她赶紧躲开些。
一、 创立大辽基业
契丹部落联盟中所有的阿保机反对者,在述律平导演的一场契丹版鸿门宴之后,几乎荡然无存。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
述律平小字“月理朵”,“平”是她的汉名。她的父亲是回鹘人的后代,她的母亲则是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按照氏族传统,耶律和述律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彼此都在对方部落寻找配偶。算起来,述律平与自己的丈夫阿保机是姑表兄妹,亲上加亲。
述律平生于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十四岁的时候她按照氏族的习俗,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小字啜里只,汉名耶律亿)。
这不但是一桩门当户对的联姻,更是一桩富贵双全的婚姻。因为阿保机的七世祖曾经受封为唐朝的松漠都都督,形成了一个世袭的“夷离堇”家族,担任着契丹最强大的迭剌部的酋长。年青的阿保机更是天赋异禀,他身高九尺(两米六出头?!),能开三百斤的弓,而且从少年时就能智勇双全屡立战功,他的酋长伯父遇到疑难都要向他讨主意。在所有人的心目中他就是勿庸置疑的未来酋长。
公元901年,也就是述律平婚后第九年,她的丈夫阿保机终于成为了本部酋长。有了权力的阿保机开始东征西讨,掳掠周围部族,获取了大量的奴隶和牛羊财富。而述律平也紧紧地跟随在阿保机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四处征战。
随着阿保机夫妇的战功越来越大,他们也成为契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公元907年,契丹各部联盟的可汗痕德堇去世,契丹八部首领共同推举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
按照氏族的规矩,可汗三年选拨一次,由八部酋长共议。由于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持续地为契丹开疆拓土,功勋卓越,因此他一连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保机的谋士中汉人越来越多,受他们的影响,阿保机有了要用汉法将选举可汗的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
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述律平的强烈支持。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而暗中准备。
阿保机西征室韦(古蒙古人)、东征女真、南讨奚族,往东则与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盟。在开拓契丹领地之余,他着手将部落联盟中的官员推选制度逐步改为由自己直接任命。
契丹部落联盟原本除可汗之外,以下的“管理阶层”都同掌军政民大权于一手。阿保机将他们的权力分散,分为北、南两院。北院(北大王)分管军机、武铨、群牧(军马)之政;南院(也称汉儿院,南大王)则分管文铨、丁赋,统管契丹属民。两院之下各设有宰相——不用说,做为重视军事的游牧民族,北院是主要的权力机构。——而阿保机如愿以偿地将自己的“国舅爷”、述律平之兄敌鲁任命做了北府宰相。这不但使契丹部落联盟的主要权力握在了阿保机夫妇手里,更开始了契丹(辽国)皇后家族世代为主相的历史。
同时,阿保机开始培养只听命于自己个人的精锐亲军。这支由契丹勇士组成的“皮室军”共计三万骑。述律平也趁此机会培养自己的亲军,共计两万骑,名“属珊军”。这两支军队互为主辅,待遇极高,装备也极精良。
此外,述律平非常重视人材,只要她认为确有才华又能够忠心的人,不论民族和出身她都向阿保机推荐并加以重用。
阿保机夫妇试图集权并世袭地位的作法渐渐引起了周围契丹贵族的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并且态度最坚决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堂兄弟们。这不光是为了维护契丹的传统,更当然是因为作为迭剌部的高层人物,他们及后人都可能因推选制而登上可汗宝座,假如成了阿保机的世袭,那他们就没了指望。何况阿保机的南北院制度首先就把“迭剌部夷离堇”的大权给分散了。
兄弟们的叛乱共有三次,前后数年,史称“诸弟之乱”。
诸弟之乱在公元913年进入高潮。这年3月,阿保机的大弟剌葛趁阿保机外出之机,让二弟迭剌、四弟安图带兵去攻打路途中的阿保机;又派三弟寅底石攻打留在宫帐中的述律平。这两支叛军都很不走运,在阿保机和述律平的沉着应对之下,他们被实力雄厚的“皮室”“属珊”亲军击溃,统率叛军的兄弟们也多被生擒活捉。阿保机刚开始倒还有点香火情,曾经想要释放卷入叛乱中的一部份亲戚。然而述律平却帮他下定了斩草除根的决心。
随后,迭剌部进行了一场针对“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皇亲国戚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余卢者见姑公主夫妇也未能幸免,这位曾经担任过部落祭司的公主死时大约刚刚三十出头。
迭剌部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然而这仅仅是摆平了契丹八部中的一部,另七部贵族仍然在暗中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