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说民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犀利说民国-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慈禧问:“说个理由听听。”

载沣急了:“我家宝宝太小,我弟弟载涛的宝宝大点,请立年长的。”这是什么话,自己儿子不想往火坑里推,也不能推侄儿,做人要厚道。

慈禧也急了:“怎么这么糊涂?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

理由太过牵强,拒绝无效,就是你的儿子啦,别人的儿子想当还当不上。

就这样定下来了,慈禧下了一道谕旨:“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

载沣稍微舒了一口气,好,好得很,大事小事都有老太太训示,看来我还有时间盖章。

没想到第二天,慈禧又倒下了。腹泻,一天几十次的腹泻。虽然有宫廷版的“大内秘制泻立停”,可依然是一泻不停,长泻不止。七十多岁的老人哪禁得起这样拉,拉着拉着眼看着快不行了,又紧急下了一道谕旨:“现予病势危笃,恐将不起,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

载沣的一口气还没舒完又硬生生给憋回去了,他彻底绝望了。婚姻让老佛爷做主了,儿子贡献给全国人民了,现在还要自己负总责。太后你不能走得这么早啊,我只想做无事的神仙,我只想盖我的章。

不管载沣怎么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这个七十三岁的老太太还是走了,留给了二十五岁的载沣一副天大的重担。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让这个忧郁王子治国,国家会跟着一起忧郁吗?

十年了,那个远渡重洋屈辱赔罪的忧郁王子终于成为中国的NO。1。十年前的那些粉丝依然看好他,期待这个年轻人能带领古老破败的老大帝国重新起帆远航,闯出一片蓝天。

不过载沣还是只喜欢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看看书,写写诗(不是原创),盖盖章。他不想出家门,不喜欢大风大浪。远航,对他来说只是一个遥远的梦。

那载沣的眼神还忧郁吗?是的,天生的,没办法。

作为摄政王的他会用犀利的眼神秒杀一切吗?不会,后天的,学不来。

载沣依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忧郁(上朝、回家都忧郁)、盖章(挤出时间盖)、怕老婆(在家全天怕)是固定的三部曲。

那载沣到底有什么资本管理天下?

他秉承了父亲的优点:遇事谦让,不表态;他摒弃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城府深,头脑活。

说来说去,他的资本就是老实。

老实人当然也能从政。不过让一个抑郁、懦弱、心不在焉、不肯负责的老实人搞政治,就好比让李逵泪眼吟诵李清照的词,无论怎样都不合拍。

载沣到底怎么个心不在焉、不负责?举个例子说来听听。

新任驻英公使李经方向载沣辞行,准备就外交政策提一些建议。没想到载沣比他还急:“你哪天来的?你哪天走?好,好好干!”三句话打发了事。

可怜的李经方,熬了大半夜准备讲话材料,一句话愣没说上就莫名其妙地退下了。

这个世界真颠倒,光绪想负责却负不到责,载沣不想负责却偏要负责。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当载沣成为国家的NO。1,性格开始决定国运。让一个不想负责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不会对臣民负责;让一个忧郁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会愁眉苦脸;让一个怕老婆的男人管理天下,天下当然也会阴盛阳衰。从此,怕老婆开始在中国盛行。

不过这也并不表示老实人好欺,载沣也有轰轰烈烈的壮举。

载沣的这次壮举和老婆八妞儿有关。

八妞儿有点不拘小节,常喜欢乔装出去游玩。一次,载沣弟弟载涛做寿,大家都去祝贺看戏,八妞儿有孕在身没去。不过戏还是要看的,她一个人偷偷溜到街上看戏,看完肚子饿了,就去小酒店喝了两杯。

亲王的夫人私自跑出去,还到小酒馆和草民、屁民混在一起喝酒,这成何体统?载沣酝酿着满腔的怒火,却又不敢对着八妞儿发脾气。但不发会憋死,载沣将全部的怨恨发在了东西上。乘车打车窗,乘船打船舱,这一天所上的奏折都被批“著不准行”。

大家都纳闷了,你是让老婆不准行,还是让大臣不准行?

老婆戏看了,酒也喝了,什么都做了,早就应该说不准行,太没魄力;大臣们戏没看,酒没喝,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说不准行,太没道理。

治家,没魄力;治国,没道理,这样的NO。1让人担忧啊。

严格地说,这不叫壮举,只能说是老实人瞎发脾气。真正的壮举是在两个男人之间。

一次军机处讨论责任内阁立宪的事情,载沣要求缓行,袁世凯要求立即办理。双方各执一词,争辩激烈。

突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载沣拔出手枪,对准了袁世凯。

袁世凯倒下了,但是枪没响,袁世凯吓趴在地上了。

枪在手,必须要响了才能收回去。载沣又将枪口朝下,枪还是没响,被随从夺走了。一出好戏差点上演,名字都想好了:醇亲王办公室手刃袁老四(未遂)。

这是袁世凯在写给大哥的家书中描绘的惊心动魄一幕。

满嘴的胡扯八道,一个连老婆都不敢正眼看的人竟敢在公众场合拔枪杀人?杀一个枭雄?合理吗?不合理。可信吗?不可信。为什么要这么写?袁世凯刻意将自己打扮成立宪的勇士。

故事就这样传开了,也太不把载沣当回事了,严重地诽谤、侮辱个人名誉。载沣并未出面澄清,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凶悍的狠角色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一直都想对自己狠一点,却老是下不了决心。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现在,做了摄政王,载沣考虑该是狠一点的时候了,否则太对不起皇帝他爸这个称号。

载沣要让自己狠起来,首先就要对别人狠一点,而且要找个狠人下手。放眼天下,谁最狠?当然是袁世凯。

慈禧、光绪刚死,关于袁世凯的八卦、小道消息在京城已经传得满天飞。天子脚下的老百姓个个都是“砖家”,侃起政治来那是一套一套的,他们说的不一定正确,但侃政治的从来都走在玩政治的前面,内容一定够炫、够酷、够刺激,传得最广的是两条八卦。

其一,袁世凯在光绪帝病危时,上供了一颗药丸,结果光绪就“被死亡了”。

其二,袁世凯联合奕劻,意图拥立奕劻的儿子载振为帝。

这八卦传得不是玄乎,而是邪乎。袁世凯怎么会脑残到进药丸?光绪帝怎么会傻到吃自己最痛恨的人的药丸?

至于立载振为帝,更是玄乎得找不着北,绕着紫禁城兜一圈,皇帝也轮不着他。

但老百姓的嘴就像互联网的微博,传播的速度那可是刷刷地疯长。载沣不由得不信,因为任何一条关于袁世凯的消息,都牵涉到自己和儿子,牵涉到大清的江山。袁世凯的存在就是对大清国的威胁。

如果真是这样,精明的慈禧会看不出来?要动袁世凯也轮不着载沣,慈禧早就会动他。

这是慈禧苦心下的一步棋,自己身后,指望着忧郁的载沣掌舵那是够呛。所以她特意安排了军机处三驾马车。

奕劻领头,虽然贪点,但对朝廷忠心;袁世凯虽然跋扈,但有办事的雄才,且绝不敢有二心;张之洞虽然年纪大点,却是个人精,既能压制袁世凯,又能维持大局。三驾马车,老马拉破车,还能将就着走。再以立宪这块招牌挡着,说不定就能晃晃悠悠迈步进入二十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慢慢融入世界潮流。

老太太给接班人载沣留下了稳定、团结的领导班子。不过看来载沣很难体会了解老太太的一番苦心,也许是忧郁压抑得太久了,他想活动活动身子骨,折腾折腾。

老实人平时不轻易折腾,可是一旦折腾起来,脑子一根筋,那是折腾得没完没了。

载沣,可不要一时脑子发热,轻举妄动,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大好稳定局面啊!

载沣的水平毕竟和慈禧不是一个档次的,他恰恰认为袁世凯是破坏安定团结局面的最重要隐患。

为什么呢?

因为袁世凯人缘好,满朝文武不是他的哥们儿就是门生,处处围绕着他,把他当做核心,什么时候都能一呼百应。

还因为袁世凯有本事,是百年未遇的雄才,当领导的最忌讳下属比自己有才。

最重要的一点,袁世凯手握北洋六镇中国最精锐的军队,士兵们拿着国家的工资,心里却只想着袁宫保一个人。

手里有枪杆子,人缘好,有大才,在载沣看来,袁世凯就是可以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不过载沣还是下不了决心,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不容易啊,就这样和和睦睦地过日子不也很好嘛。可是载沣的贵二代小兄弟们不答应,他们一个个是雄心万丈,整天在嘟囔:老袁不走,国无宁日。

对载沣来说,老袁不走,家无宁日。京城的贵二代们整天跑到摄政王府,在载沣耳边大声或轻声地灌输一个真理:天大地大都不如枪杆子大,爹亲娘亲都不如权力亲,只有做掉袁世凯,才能还京城一个晴朗明净的天空。

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动手吧。

怎样才能做掉袁世凯呢?

中国政坛有个规矩,无论杀你、贬你,玩你,都要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最好的理由是贪,但袁世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贪。

其次是生活作风,袁世凯的肾功能虽然很强大,可数数也不过是几房姨太太而已,其中还有一对朝鲜皇室姐妹花,他亲身躬行传播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论理还要表彰才对。

京城里已经谣言四起,摄政王要对袁宫保动手了,有传说光绪临终时遗诏载沣诛袁世凯。

光绪帝和袁世凯的恩怨大家都知道,因为戊戌变法时的告密,让光绪帝的雄心付之东流。当然,不告密光绪也不会成功。

临终时,光绪流着泪拉着载沣的手:“兄弟,大哥求你了,一定要杀袁世凯。”

“奉先帝遗诏”,这个理由太给力了。

可是载沣却不愿意,老百姓都能超前预测到人事的变动,那也太显示不出皇家用人的神秘莫测和高智商了。

当然也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主子上位了,旧人当然要换成新人,换换更健康嘛。

到底需要理由还是不需要理由?载沣这个纠结啊,袁世凯,看来我是前辈子欠你太多,要做掉你比查清×美美的身世还难!

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恨一个人同样也不需要理由。苦思冥想的载沣突然开窍了,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文艺小青年,没必要为处置一个大臣如此纠结。天下我最大,想怎么玩你就怎么玩你。

忧郁的人一旦脑子开窍了,做起事来比谁都猴急。

载沣马上召开内阁、军机联合办公会议,讨论袁世凯的问题。毕竟是二十世纪了,要和国际接轨,充分体现民主原则,表现一下领导的虚怀若谷,证明对袁世凯的处置是充分民主协商的共识。

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有大学士孙家鼐、荣庆,军机大臣奕劻、世续、张之洞、鹿传霖等。

载沣将早已拟好的谕旨拿给大家看,一看内容,每个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上面写着“跋扈不臣,万难姑容”。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看你不顺眼,明显是将袁世凯往死里整。

看完谕旨,每个人只有一句话:请摄政王慎重处理。

载沣有点纳闷,平时都说袁世凯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怎么关键时刻又替他说话了?载沣想听听张之洞的意见,他知道清流出身的张之洞一向和袁世凯不和,看不起连举人都不是的暴发户袁世凯。

没想到张之洞神情凝重,他现在也是满肚子忧郁。摄政王啊摄政王,看不顺眼那是你的事,但是没必要把人往死里整,要顾全大局啊。一个人忧郁也就罢了,难道要所有人、整个国家一起陪着你玩忧郁吗?

一句话,这个国家没载沣可以,没袁世凯绝对不行。

为了大局,张之洞抛却私人恩怨,提出几点意见:

其一,先皇、先太后尸骨未寒,新君刚立,突然诛杀大臣,朝局不稳。

其二,袁世凯手下北洋将领不服,有可能闹事。

其三,袁世凯是李鸿章之后中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人物,很容易引起国际干涉。

载沣想了想,说的也对,尤其是最后一条,洋人如果很生气,后果那是相当严重,说不定又来一次八国联军。可袁世凯必须要走,可以不杀他,但是不能看见他。那就找个毛病让袁世凯回老家吧,从袁世凯身上找毛病。

男人一到中年,哪能没有毛病,不过袁世凯气很足、肾不虚,只能找些小毛病。想来想去,就让脚有毛病吧,这个毛病可以有,真的可以有。喝凉水都可以塞牙,走路当然可以走出毛病。于是袁世凯一夜之间“被残疾”,成了需要加倍关心呵护的弱势群体。

袁世凯这段时间也一直忧郁着,京城早就风传摄政王要对自己动手。不过他一直心存侥幸,这个国家离了我不行,载沣这个懦弱忧郁的文艺青年一时半会儿没这么大的魄力敢把我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