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听众在现场中不可能有余暇去理解某些生僻
的词语和隐晦的意思,更不可能像阅读文章那样进行多次的反复领会。口头
语言的接受特点就决定了演讲语言的特点既要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同时又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文化层次较高的演讲初学者,往往容易写成很书面化的演讲词。如以下
的两段演讲词摘录:
(一)《朋友》
“朋友”这是一个让人心中油然升起融融暖意的词,一个曾演绎了无数
回肠荡气的故事的词。
当寒风萧萧,长夜漫漫,你独向青灯的时候;当愁绪茫茫,疲惫无助,
你欲说还休的时候;当前路黯黯,凄风冷雨,你独为异客的时候。。
我们是真的需要朋友呵!需要朋友驱走长夜,需要朋友互吐衷肠,需要
朋友伴我天涯,共你风雨。。
可是,让我曾经拥有那份真挚和美好的旧日朋友,你可知道我心依旧的
伤痕?
一个人在行将失去他曾非常亲切的东西的时候,是要经验到一种难言的
感伤的,更何况是友谊,我怎忘得了我的痛苦的颤栗。。
(二)《请珍惜今日》
存在的短促与存在意义的创造,或许也是一种原罪。
百代而下,芸芸众生无法摆脱为之思奇的阴影而苦恼不堪,并且,在现
实的创造中,还得负荷悲剧或荒谬。基督徒用礼拜去赎罪。那么,我们怎样
来减轻这种与生俱来的悲哀或荒谬呢?
珍惜今日,意味着没有背叛昨日。昨日孕育了今日,今日摆脱了昨日,
今日的诞生是以昨日的阵病为代价的。所以,虚度今日就像轻掷生命,首先
是对“十月怀胎”的母亲不尊不敬一样,是对昨日的背叛!虚度今日还意味
着对昨日创造的否定和扼杀。事物的运动总是循序渐进的,生命意义的创造
自然也不例外。今日的空白使这一运动夏然而止,创造天折了,存在的意义
也随之中逝。。
阅读了这两段演讲词后,可以感觉到演讲者确实煞费苦心。《朋友》侧
重于宣泄内心的情感体验;《请珍惜今日》则努力追求对今日哲学的思辩。
但是,这两段演讲词的演讲效果都不好:听众都会因迷失在众多的长句和深
刻的思辨之中去而无暇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抛开其他方面的缺陷不说,这两
段演讲词书卷味很浓,更适合于“看”而不适合于听。
对于初学演讲者来说一定要掌握书面语和口语的分寸。如果不是为了特
别的修辞需要,写演讲同时,须遵循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尽量使用短句,少用长句,以保持语意之间足够的停顿;
第二,尽量使用清晰明快、言简意赅的语词,少用生僻、晦涩的古词、
或专业性强的术语。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简明的例子:
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不能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
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它的
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条件之下。缺乏
一定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毛泽东选用了最通俗易懂的词语,使深奥的哲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体面”与“堂皇”、“驼背”与“佢偻”、“寒冷”与“凛冽”等几
组近义词或同义词,每组的后一个词语更书面化,能体现使用者的文化素养,
但在一般情形的演讲中,使用后一个则不如前一个。而你若面对的是文化素
质极高的听众,那使用后一个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因此演讲语言的使用原
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使演讲语言达到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必须同时具备形象化、个性化、
口语化三个条件,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不是静止孤立的。
任何一个演讲者如果考虑到了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并运用到演讲中,那他
就具备了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说家的先决条件。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讲,切不
可想当然而为之,要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演讲成功的彼
岸。
二、幽默、迂回、悬念
在《演讲入门》中约翰·哈斯灵写道:“幽默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友好
关系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你讲得听众眉开眼笑的时候,他们也就主动地
参与了思想交流的过程。”哈斯灵总结了幽默在演讲中的作用:建立友好关
系和促进思想交流。
幽默的运用很讲究技巧与方法,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构成幽默的方法:
1。故意夸张法
丰富的想象可表现为夸张,夸张就是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以强化语言的表现力,可构成幽默。
美国总统里根在竞选演讲中曾这样抨击物价上涨:
夫人们,你们都知道,最近,当你们站在超级市场卖芦笋的柜台前,你
们就会感到,吃钞票比吃芦笋还便宜一些。
你们还记得当初你们曾经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美元吗?而今天美
元却真的几乎代替不了什么东西了!
里根通过对美元贬值的夸张,激起选民们对物价上涨的强烈不满,对当
政者的不满,从而达到选民们支持他的目的。
2。去“包袱”法
中国相声常用“设包袱”、“抖包袱”来构成幽默。演讲可以借鉴相声
“丢包袱”这一表演手段,通过风趣的解答构成幽默。
50 年代,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与西方记者有如下一段问答:
问:“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
总理正色回答:“有!”(全场骚动)
总理接着说:“在中国的台湾省。”(全场掌声)
问:“请问,在中国银行有多少资金?”
总理回答:“中国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 元8 角8 分。”(全场愕然)
总理接着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值为10 元、5 元、2 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主辅10 种人民币,合计为18 元8 角8
分。”
西方记者的提问,隐含着对新中国政权的怀疑和刁难;周恩来总理的回
答,利用“丢包袱”、“解包袱”的幽默法不卑不亢地反击了对方,真可谓
绵里藏针。
3。移花接木
当甲乙环境互换和甲乙词语互换时,都有令人捧腹的幽默效果。
在《论男子汉》的演讲中,演讲者就大量运用了“大词小用”(移花接
木)幽默法:
我选择了这样一个演讲题目《论男子汉》(掌声)。掌声证明了,这是
一个真正时髦的问题(掌声、笑声)。广大的女同胞和男同胞,都在积极地
做这一时髦的促进派,呼声渐高,浪头一天比一天大,标准一天比一天高,
要求一天比一天严,大有让所有的男性公民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之势。著名
演员刘晓庆说:“作女人难,作一个名女人尤其难。”我说,作男人难,作
一个男子汉尤其难也。(笑声、掌声)。。而要成为一个男子汉,最能立竿
见影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物理方法了:穿一双中跟鞋,增加些“海拔高度”
(笑声);留一撮小胡子,显出些粗扩;着一条牛仔裤,添几分潇洒。。
“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所谓的物理方法”、”海拔高度”等词语,
大大增强了演讲的幽默效果,为演讲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4。如实陈述
对生活中的可笑之事,照原样讲述,就能达到幽默效果。
有一位著名演讲家在一次演讲中,就运用了如实陈述的幽默法:
一个机关请我去讲一讲机关的常用文,即怎样写总结、简报、调查报告
等。上课时,我就当众读了一些文章中的病句。。其中有个表扬老师傅的:
“某某从苦水中长大,对党一直十分热爱,长期的耿耿于怀。”再一个“某
某同志逝世了,我们金厂同志化悲痛为力量,真叫做穿着孝衣拜天地,悲喜
交加”。。
这样的如实陈述,使听众席上的气氛极为活跃,于是演讲也就不难成功
了。
在幽默技巧的运用中,要注意,材料和语言不能庸俗、低级;幽默要紧
扣主题,份量适当,切莫喧宾夺主。
那么迂回法呢?
当然在演讲中通过幽默与听众建立友好关系和促进思想交流的方法远不
止以上四个方面,一个成功的演讲家往往能即兴通过幽默调动听众的思想感
情,而且做得恰到好处。读者必须明确真正的幽默是来源于广博的知识和敏
锐的洞察力,而并非哗众取宠。
有时演讲者并不直接阐明演讲主题而是以说反话、先贬后褒等手法,迂
回达到演讲主题,这就是所谓的迂回法。这种手法往往能达到“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演讲效果。
在小说《选美前后》中作者描写了“香港小姐”半决赛的一个场面。主
持人问:“请问杨小姐,假如你要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一个作你的终生伴侣,
你会选择谁呢?这两个人一个是肖邦、一个是希特勒!”杨小姐毫不犹豫地
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杨小姐的回答引起了听众和记者的骚动,有人
问:“你为什么选择希特勒呢?”杨小姐从容回答:“我希望能感化希特勒。
如果我嫁给希特勒,肯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发生,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嫁给希特勒”,谁也没有想到她有如此令人惊异地回答。正当听众极
为不解之时,杨小姐来了个90 度的大转折,使听众不禁对她机警的回答,敏
捷的思维,雍容的气质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一次婚宴上,新郎的好朋友应邀祝词:“刚才,大家对新郎大加赞赏,
但据我所知,新郎并不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品学兼优。”此言一出,来宾愕然。
紧接着,他又具体指出新郎的一些毛病直到最后,他才将话峰一转,“所幸
新郎并没有对工作掉以轻心,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一旦他决定干一件事情,
必定是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如此坚持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祝词运用先贬后褒的方法,造成了“峰回路转”的说话效果。
还有悬念法。
所谓悬念法就是指在演讲过程中提出一个听众极为关心的问题后,并不
解答,听众又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调动听众的兴趣,让听众参与到
演讲中去。设置悬念是一种有效的演讲方法。
某大学举办写作知识讲座,老师在讲到细节描写时,首先设置了一个悬
念:“请问同学们,男生和女生回到宿舍时,摸钥匙开门的动作有什么不一
样呢?”听讲的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有的小声议论,有的抢着回答,有的干
脆模拟自己回宿舍找钥匙的动作。主讲教师接着说:“据我观察,大多数的
女生在上楼梯时,手就在书包里摸摸索索,走到宿舍门口,凭感觉捏住一大
串钥匙中的那一片钥匙,往锁孔里一塞,门就打开了。而大多数的男生呢?
他们匆匆忙忙地跑到宿舍门口,‘砰’的一脚或一掌,门不开,于是想起找
钥匙,把钥匙片往锁孔里一塞,打不开,原来钥匙片又摸错了。”这一番描
述,引起了同学们会意的笑声。教师于是又总结道:“把男女生回宿舍摸钥
匙开门的动作描述出来就是一处细节描写,而细节描写的生动又来源于对生
活的细致观察。”这位教师先巧设悬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讲课的过程,
然后再利用解答悬念抛出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918 年11 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李大钊先生在北京学生的集
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庶民的胜利》:
我们这几天庆祝胜利,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胜利的究竟是哪一个?我
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取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
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而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
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
德国人庆祝,而是为打败世界的军阀主义庆祝。
李大钊先生利用悬念引起听众的深思,然后再深刻地揭示这场战争胜利
的伟大意义。这比枯燥的说教更能震撼观众。
三、称谓、节奏、简练
1。称谓
“你、你们、我、我们”是最常用的称谓,在演讲中,这些称谓运用得
是否得体对演讲的成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若将“你”与“你们”使用得当,就能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因为它时刻
提醒着听众去维持一种我是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有利于拉近演讲者与听
众的距离,进而使演讲获得成功的机率更高。例如“硫酸”与我们的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的演讲:“如果没有了硫酸,汽车将无法行驶,你必须像古代人
那样骑马或驾驶马车,因为在提炼汽油时,必须使用硫酸。在你还没有和你
的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