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滑头"处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滑头"处世-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窦公买到水塘,又凑借了些钱,请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
通了进出水道,种上莲藕,放养上金鱼,围上篱笆,种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权要宦官休假在家,逛后花园时闻到花
香,到花园后一看,直馋得他流口水。窦公知道鱼儿上钩了,立
第 319 页
即将此地奉送。
这样一来,两人成了朋友。一天,窦公装作无意地谈起想
到江南走走,宦官忙说“:我给您写上几封信,让地方官吏多加
照应。”
窦公带了这几封信,往来于几个州县,贱买贵卖,又有官
府撑腰,不几年便赚了大钱。而后又回到京师。
他久已看中了皇宫东南处一大片低洼地。那里因地势低
洼,地价并不贵。窦公买到手之后,雇人从邻近高地取土填
平,然后在上面建造馆驿,专门接待外国商人,并极力模仿不
同国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经建成,便顾客
盈门,连那些遣唐使们也乐意来往。同时又辟出一条街来,多
建妓馆、赌场甚至杂技场,把这条街建成“长安第一游乐街”,
日夜游人暴满。不出几年,窦公挣的钱数也数不清,成了海内
首富。
窦公为了钓到宦官不惜血本作钓饵,又耐性极好,鱼儿上
了钩竟然浑不知觉。他的这种技巧乃“放长线,钓大鱼”。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总是不急
着收钱扬竿,把鱼甩到岸上。他会按捺下心头的喜悦,不慌不
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便又放松
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又慢慢收钓。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
鱼精疲力尽,无力挣扎,才将它拉近岸边,用提网兜拽上岸。
人情操纵也是一样,如果追得太紧,别人反而会一口回绝你的
请求,只有耐心等待,才会有成功的喜讯来临。
第 320 页
雪中送炭千金难买,锦上添花一文不值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两者之价值却有天
壤之别。如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只萝卜和富贵的人送一座金
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有某种爱好的人遇到兴趣
相同的人则兴奋不已,以为人生一大快乐。两个人脾气相投,
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应洞察此中三味。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
官,被袁术任命当过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
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既坏,兵乱间又损失不
少,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
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
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
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问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喧完,周瑜就直接
说“:不瞒老 兄,小弟 此次造 访,是想借 点粮 食。”
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
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
第 321 页
说“:此乃区区 小事,我 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
三千担,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
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
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
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
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
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
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或上班迟到时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
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
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电
话给他拜个年。”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
体的帮助,使其度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
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农民做生
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
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
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度过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
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
照 。
这种方法,有几点技巧与各位分享:
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
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
第 322 页
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老板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
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命。
对人的恩情过重,会使对方自卑乃至讨厌你,因为他
一来无法报答;二来感到自己的低能。
第 323 页
用“物质利”换取“人情利”
“物质利”是一时的“,人情利”是长远的。
人在 社会上 辛“苦 ”地做 地,为的就 是“利 ”,这 并不可 耻,
做事不求利,这个人大概是圣人了;你我都是凡夫俗子,上有
高 堂,下有 妻儿“,圣人 ”,让别 人 去当 吧!不求 利,一家 老小 要
饿肚子哩!
因此,利是要算、要求也要争的,像会计把你的薪水少算
了,人事室把你的休假天数多计了,这些都是要争,而且一毫
一分也不让的,你若不争,主办人员不但不会感谢你,反而会
笑你是傻瓜哩!
但在某种情况下,你可以不要争这种利,譬如说,主办人
员因为疏忽而少算了你的薪水,如果立刻补足给你,他可能要
因工作疏失而被记过;在不影响你太大利益的情况下,你可以
放他一马,给他行个方便,甚至你牺牲一点也无妨。你若非争
不可,可能会害了他,而你也不过拿回了一两千元(或数百元)
而已!但是你的不争,看似损失了“物质利”,其实却得到了
“人情利”,这“人情利”是会利上加利,利上滚利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你也应该以“物质利”来换取“人情
利”。譬如上司要求你做额外的工作,你千万不要开口就问代
第 324 页
价多少,若有代价,也不必非坚持自己的要求不可,你当然也
可拒绝,但我认为,若力能胜任,最好不要拒绝,应高高兴兴地
接下来做,甚至放弃酬劳也没关系。你这么做,表面上是损失
了“物质利”,但却换取了上司的“人情利”,他绝对不会忘记你
的。
如果你凡事计利,表面上看起来你是个精明的人,而且也
得到了该得的,但这是杀鸡取卵,你的“利”绝不长远,像我以
前的一位女同事,她做的是美工,总编辑要她画一张海报,她
狮子大开口,非多少钱不画。总编辑是因为一时无人可找才找
她,可是看了她对利的坚持之后,便不再找她画了,结果那位
同事也只能做做社内的工作,再也没有外快可拿!
所以做事除了要考量“物质利”之外,也要考量“人情
利”。也就是说,一件事情若掺杂了人情的因素,你就要考虑到
“人情 利”,宁可以“物质利”来换取“人情利”,而不是要为了
“物质利”牺牲了“人情利”,因为“物质利”是一时的,而“人情
利”才是长远的。说得更白一些,你带着“帮忙、协助”的心态来
做事,受你帮助的人能不心存感激,欠你一份情吗?
会以“物质利”来换取“人情利”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这
一点你应谨记!
第 325 页
赢取充足的“人情效应”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
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
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
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永远不懂得“人情效应”这一微
妙的人情关系术的。比如说,给人帮助不能过于“挑明”,以免
伤人自尊;帮助人不可过多,否则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双方再
难维持关系。这种人只会用“互相利用,互相抛弃,彼此心照
不宜”来推挡,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奥秘之处,所以无法达
到人情操纵自如的境界。
周恩来在人际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长征途中,当时任
民运部部长兼政委的杨立三,坚持亲自给重病的周恩来抬担
架,他和同志们在饥寒交加中,抬着周恩来走出沼泽泥潭的草
地后就
年后,杨立三去世,身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累病了。
来,坚持要亲自给他抬棺送葬。
年月,周恩来在峡山遇险,护卫他的十多名警卫
战士光荣牺牲。事后,周恩来和另外三个虎口脱险的同志合
影留念,周恩来在照片背后写上“峻山遇险,仅余四人”。这张
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贴身的衬衣口袋里,直至病逝才被人发
第 326 页
现。
“滴 水之 恩,当 涌泉 相报 ”。这就 是 周恩 来的 人格 魅 力。难
怪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围绕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周恩来的
遗体,群众的泪水把地毯洒湿了一米多宽的一圈。难怪会出现
十里长街送总理,长夜无言,天地同悲的动人一幕。
要让人觉得有人情味,应注意以下几点:
与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泡苦水”。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
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
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
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
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
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
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
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山南海北,做了什么工
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段交情。
共事时间长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时相处时间并
不长,但只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彼此关照,能引起对方的好
感,同样可以建立难忘的交情。有这样两个军人,一个在司令
部当参谋,另一个在政治部当干事,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有
一次 部队拉练 ,他们 两人作为 工作组 成员被 分到了一 个连
队。部队每天走百里路,行军路上,他们互通情况,收集材料,
一起帮助连队组织好行军,为解除战士行军的疲劳,还轮流作
宣传鼓动;脚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帮助对方挑泡,买了吃
的一起分享。就这样,行程千里,圆满完成任务,两个人也结下
第 327 页
了深
年后,当了部长的参谋到外地开会,还专门深的交情。
绕道到某陆军学院去看战友。两人见面,忆起当年一起行军,
分吃一只苹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不消说多么高兴。你
看,十天的交情,记了一辈子。
培养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以达“趣味相投”的高度。
有时候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
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
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
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
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
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
走边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
不了交流体会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是一种信息和
思想观点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觉得受益匪浅。
时间长了,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不
约而同准时到这里会合。后来,老王调到北京还经常打电话
来问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杜绝“一次性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勿庸置疑,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
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块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
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
无奈。诚然,受助者也许在短时间内不愿再次开口求助,而实
施援助行为的一方其实也没有必要固守“事不过三”的古训,
当人家确实有困难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帮助过他,
尽管他不好向你开口,但作为知情者,你不应无动于衷,而不
第 328 页
妨再次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事实上这种“后继有人”的交际行
为能够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