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美国第一位总统、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一届总统后便
坚持不再连任。他离任时,坦然地出席告别宴会,坦然地向人
们举杯祝福。次日,他又坦然地参加了新任总统亚当斯的宣
誓就职仪式。然后,他挥动着礼帽,坦然地回到了家乡维农山
庄。这一瞬间,却给历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英国著名科学家
赫肯黎,因其卓越的贡献而享有崇高的声
岁望,然而,到了
时,赫氏不得不考虑放弃解剖工作时,他毅然辞去了所任的教
授、渔业部视察官等职务。最后,他还辞去了一生中最高的荣
誉职务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不难设想,此时赫肯黎的心情
何其沉重、心绪多么难平,他甚至在发表了辞职演说后对友人
这样说:“我刚刚宣读了我去世的官方讣告。”尽管如此,他毕
竟如此“放下”了,在没人强迫的情况下如此“放下”了。一个
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
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华盛顿和赫肯黎都有
“拿”上了自身地位最高的辉煌,可他们又都主动“放”下去
了。一位名人说得好:“重要的并非是你拥有了什么,而在于
你忍受了什么。”以坦然和克制的态度去承受离任或离职之
“放”,人,便活出了一份潇洒与光彩,活出一种落落大方的风
范 来 。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一个人有可能遭遇到这样
一些情形:人生
无论功绩或是职务
并未达到最佳状
态和最高峰,却因为意外地遭受到某种打击,迫使人去直面
“放得下”的窘迫。这时候,最重要的也许是尽快学会如何“爬
起来 ”。有 句老话 说得好“,跌 下去不疼,爬起 来才疼 ”,这 就是
第 242 页
痛定思痛的一种表现了。反思固然必要,可是,如若长久地斤
斤计较于“痛”上面,那就反而作茧自缚、手足无措了。美国南
北战争时期,南军的主将罗伯特在投降仪式上签字以后,心情
十分沉重。他默默地回到弗吉尼亚,避开了所有的公共集会
及所有爱戴他的人们。后来,他又默默地接受了政府的邀请,
出任华盛顿学院院长一职。不耽于沮丧与懊悔,一切复兴家
园的“战役”始终在默默的进行之中。应该说,罗伯特是明智
的,他懂得:“将军的使命不单单在于把年轻人送上战场卖命,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看来,罗氏是真
正弄懂了如何在“放得下”中实现自己价值的人,这情形恰如
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在于他在多
大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像罗伯特那样
跌倒之后又爬起“、拿起”之后又“放下”,这里面的大勇气和大
坦诚何其令人钦佩啊!还记得那年的大兴安岭大火吧?它把
当时任漠河县委书记、十三大代表的王招英也推向了由“拿得
起”朝“放得下”的转变之中:撤职、调离、取消十三大代表的资
格……大起大落的人生考验向她涌来。正是靠了这“放得下”
的从容,她终于挺过来,方才有了重建家园中的重新崛起
被选拔担任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市某区区委书记的。这
里,在起起伏伏上上下下的人生道路之中,我们不正看到了在
云谲波诡的另一种情况下,“拿得起、放得下”的韧性的光辉
吗 ?
第 243 页
新瓶装旧酒
退让有一种办法是表面上作出让步,实际上却暗中进了
一步。所谓“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又所谓“新瓶装旧
酒”。换了瓶子向对方退步,可酒还是老酒,酒力反而更大,因
为对方肯定已猝不及防地毫无还手之力了。
有一次,世界著名滑稽演员侯波在表演时说:“我住的旅
馆,房间又小又矮,连老鼠都是驼背的。”旅馆老板知道后十
分生气,认为侯波诋毁了旅馆的声誉,要控告他。
侯波决定用一种奇特的办法,既要坚持自己的看法,又可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在电视台发表了一个声明,向对方
表示歉意:“我曾经说过,我住的旅馆房间里的老鼠都是驼背
的,这句话说错了。我现在郑重更正:那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
驼背的。”
“连那里的老鼠都是驼背的”,意在说明旅馆小而矮“;那
里的老鼠没有一只是驼背的”,虽然否定了旅馆的小和矮,但
还是肯定了旅馆里有老鼠,而且很多。侯波的道歉,明是更
正,实是批评旅馆的卫生情况,不但坚持了以前的所有看法,
讽刺程度更深刻有力。
再如,英国牛津大学有个名叫艾尔弗雷特的学生,因能写
第 244 页
点诗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一天,他在同学面前朗诵自己的诗。
有个叫查尔斯的同学说:“艾尔弗雷特的诗我非常感兴趣,它
是从一本书里偷来的。”艾尔弗雷特非常恼火,要求查尔斯当
众向他道歉。
查尔斯想了想,答应了。他说:“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讲
过的话。但这一次,我认错了。我本来以为艾尔弗雷特的诗是
从我读的那本书里偷来的,但我到房里翻开那本书一看,发现
那首诗仍然在那里。”
两句话表面上不同,“艾尔弗雷特的诗是从我读的那本书
里偷来的”,也就是指艾尔弗雷特抄袭了那首诗“;那首诗仍然
在那里”,指的是被艾尔弗雷特抄袭的那首诗还在书中。意思
没有变,而且进一步肯定了那首诗是抄袭的,这种嘲讽和挪揄
的程度更深了一层。
运用“旧酒装新瓶”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要有明确的目的。
论辩技法是为论辩目的服务的。运用“旧酒新瓶”法,其
意图是在论辩局势不利的情况下灵活机动地换一个角度来进
一步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如果背离了论辩的主旨,就会变
为纯技巧性的东西,流于语言游戏,那么就失去了价值与意义
了 。
“旧酒”装“新瓶”“,装”法要巧。
酒”装“新瓶”其“装”法很多,但关键在于一个“装”字,
以上几例均很巧妙。例一是抽象的否定,具体的肯定,否定了
旅馆的小和矮,但还是肯定了旅馆有老鼠,而且还很多,卫生
条件差,只不过巧妙地转换了一个角度。例二是巧换同义词
“旧
第 245 页
句,同义词句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句,词句虽异,但含
义相同或相近,巧换同义词句,就能达到“旧酒”装“新瓶”的目
的。查尔斯前后两句话均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而后一句讽刺
意味更浓了。
这种方法的妙处有很多。它可以以假掩真、以应该实,它
反语正说,虚实不定,的确是令对手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的以
退为进的高超技术和策略。
第 246 页
无欲则刚,以退为进
在横渡江河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会最先登上彼岸。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
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相争。
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如凤
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一个个像乌眼鸡似
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
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
赴黄泉。
这里讲个关于老百姓的故事。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
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子,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
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
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
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
子默默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
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
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
那个儿子。
在我们这个物质还不太丰富的社会里,争名夺利的事情
第 247 页
每天都在发生,有人为的圈套,也有的自然是陷阱,它们如同
一巨大的游涡,把无数人都卷了进去。
对此,最聪明的做法是,迅速远离它!
孙子主张慎战。《孙子兵法》首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
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
关系到国家存亡,应持慎重态度。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
而与敌交战。孙武同时提出了“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
战 ”“,合 于利 而动,不合 于利 而止 ”的 思 想。并且 告诫 说“:怒
可以变害,愠可以变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此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历史上不少国
君怒而与师,将领愠而致战,结果导致了失败危及国家。
三国时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要举兵进攻孙权。
赵云对刘备说“:篡夺国家的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能先灭掉
魏国,则孙权自会屈服投降。所以,不应把大敌魏国置于一
边,反先去与吴国作战,战争一爆发,是不能很快结束的。伐
吴不是一个上策!”许多大臣也纷纷劝谏,但刘备一概不听,怒
而兴师,大举进攻吴国,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了大部分兵力,
蜀军从此一蹶不振。
与此相反,魏国司马懿忍诸葛亮脂粉之辱,不轻易出战,
最后大败蜀军。
正反例证都说明,君主、将帅都要以国家安危为重“,合于
利 而动,不合 于利 而止。”作为 统帅,制怒、控愠 事关 大 局,不
可不予以足够重视。
同样道理,我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人对事也要以制怒,控
愠 为 重。
第 248 页
哥德有一天到公园散步,迎面走来了曾经对他的作品提
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在哥德面前高声喊道:“我
从来不给傻子让路!”哥德却克己忍让,幽默地答道“:而我正
相反!”
一边说,一边满脸笑容地让到一旁。哥德的忍让避免了一
场无谓的争吵,也显示了自己的心胸和气量。
制怒控愠,克己忍让是一种美德。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
解,讹传导致的流言,他人无礼的挑衅……此时生气无助烟消
云散,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却能恢复原有的形
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清朝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
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都要起房造
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
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
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
见当年秦始皇。”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这样,
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古代开明之士
尚能如此,今天为人处事,更应该棋高一着。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会生活的人,并不
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
自我牺牲。
老子曾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
无所不做,惟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
为了论证这个道理,老子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许多辐条集
中到车毂,有了毂中间的空洞,才有车的作用;揉捏陶泥化作
第 249 页
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
屋,有了门窗 中间的空 隙,才有 房屋的作 用。所 以“,有”所给
人的便利,完全靠着“无”起作用。
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
的行为也是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
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征暴敛“,有为”过盛,
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当然,老子贬“有为”扬“无为”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就
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
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思
想不尽合理。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
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辞,而且需要沉
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
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
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
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我敌双方的力量对比。
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有为以后,
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