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路线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场路线图-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事只有极少数人知情,而且限于高度怀疑并没有掌握铁证,猎头迟疑了一阵,没有把这段情况写进背景调查报告。但美资公司的另一位副总与这位新任副总裁共事时有过节,积怨很深,当他知道对手的去向后,也许出于对民营企业负责,也许出于报复心理,他利用与民营集团公司总裁谈合作之机,把他们新聘来的副总的故事全盘托出。

总裁对新来的副手很满意,没想到有这样的一段隐情,反复权衡后,决定给副总一次机会,再考验考验。于是他和副总深夜长谈,嘱其未来好自为之,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副总面临这样微妙和难堪的局面,心里别别扭扭,不久后,激情消退,干劲全无,于是挂靴而去。

因为精力所限,做全行业的猎头顾问很少,猎头顾问一般以行业划分,所谓资深顾问只对熟悉的行业资深、有经验,通常对别的行业并不在行。

职业人一旦有所成绩、小有名气,就开始被职业猎手注意和跟踪。我与某位大猎头在中粮广场楼下吃饭,她不时向另一桌人看。经其解释才知,那几个人是微软中国的MARKETING(市场人员),是她的潜在猎物,他们出生时辰、背景经历、结婚时间、爱人情况,连上个月在哪里打球受伤、伤在何处都一清二楚。

猎头从以前关注人才“在什么地方工作、担任什么职务”渐渐转移到候选人“在什么背景下做出什么业绩、怎么做的”,因此,公认的业绩是获得新职业机会的基础。

2.有广泛的朋友圈子,若想在圈子中有良好的口碑,最好是拥有不少粉丝。

猎头获得有效简历的重要渠道是朋友推荐,阅读一份格式化干巴巴的简历和经熟人极力推荐后再看他的简历,感受不一样。

像IBM公司等,内部员工推荐的应聘者成功率就高,在有些公司里,不熟悉的人介绍,根本不能入围。中国平安公司早期招聘员工,必须要有两名当地户口的担保人,否则不能被录取。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与猎头打交道(2)

 
 


 
   


人脉关系越来越显出重要性,有关系更容易铺就成功之路,有关系更容易创造挣钱机会,有关系更容易获取信息来源,有关系能办成许多有钱和有地位的人办不成的事。成功者、有钱人不一定有高质量的人脉圈子。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大家都说好的一个人,初步接触起来一般不会有反感,还会从他的点滴行为去印证别人的赞美。由此,对你印象好的人越多,你被猎头盯上的可能性越大。

3.经常参加社会和公益活动,不要吝啬自己无偿的付出,这是引人注意的机会。重要人物出席重要的场合,作为一般人,也尽量在能够露面的场合争取出头露脸,哪怕是很小型的活动。

在某次公益论坛上积极主动帮忙打杂的志愿者中有一个外表忠厚的小伙子,帮助转换舞台、撤椅子、调话筒、调节会场气氛,拾遗补缺,忙完了就坐在前排非常认真地倾听。会议结束后有礼貌地围住嘉宾提问。数百人参与的活动,这个小伙子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一次,他去某公司面试,他已经失业几个月了,面试的HR经理记起在几次公益论坛上见过他,印象很好,看他各方面条件不错,就聘用了他。

4.争取和猎头见面,电话交谈远远不够。面向全国各地海量面试的企业很多,有的招聘网站从中悟到商机,推出视频招聘方式,就是方便HR穿越空间的阻隔,不去异地面试,在屏幕上和候选人交流。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财力,但最终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因为见面不仅为了认识,更是一个全面考察的过程。人是最复杂的,招聘面试没有格式可循、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通过充分调动智力完成,没有经验的招聘官和阅人无数的招聘官,面试同等时间、问同样问题,他们对同一个人的判断可能完全不同,因为人不是有规格型号的设备,是最复杂的产品。

和招聘官通几次电话,不如见一次面。我算得上面试人较多的HR,只要我见过的,哪怕多年未见,我都记忆很深。给猎头留有印象的一个法宝,就是去和他面谈。

5.经常更新简历并在网络上发送。猎头公司大都会购买大招聘网站的人才数据库,定期下载简历、定向搜索,这是你被猎头找到的机会。

6.适度包装。绝大多数人都很普通,即,没有知名企业背景、没有让招聘官眼睛发亮的经历、没有骄人的业绩,那么在简历的写法、表达方式上不妨多下工夫,适度修饰。如同化妆的效果,不造假没换人,但是变得漂亮了,让人们养眼,没有什么不好。

猎头们是专业人士,如同保险公司代理人,入道不出六个月,准被训练得很职业。猎头分化很大,个性化很强,有的很为候选人着想,认为不合适的机会宁可失去获利点,也不盲目鼓动候选人。但是,猎头是商人,以赢利为目的,不是从事公益事业,如何与猎头打交道,充分利用他们的帮助,但过滤掉他们急功近利的虚假部分,需要当事人冷静的判断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著名职业经理人W,最早期的微软公司中国员工,30多岁做到上市公司副总,在一次政治争斗中失去高薪工作。面对大别墅的月供、高级坐驾车的消耗、贵族学校女儿的花费和全职太太的焦虑,W主动约见以前成天围着他打转的猎头YET,但YET判断他一时卖不出去,没工夫理他,不愿在他身上浪费时间。W很寒心,后来在行业前三的国际公司里任中国区高级副总裁,也拒绝见主动前来拜访的YET,“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她好像是你的朋友,可能也确实把你当朋友。但她是个商人,你得理解她。”我劝慰W。“是啊,你说得很对,她是个商人。”W对当年被冷淡耿耿于怀。

总之,与猎头打交道时掌握两点,一是平时保持密切联系,二是对于推荐给自己的机会,冷静判断是否可取。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毕业生的生存之道(1)

 
 


 
   


大学生毕业分配前夕,家长、亲友们使出浑身解数四处出击、烧香拜佛找关系,学生们走马灯似的参加招聘会、进出不同单位的人力资源部求职——这段时间他们是城市中最忙碌的一族。

小扣子是某部委领导的女儿,大学四年级应届毕业生,学校已保送研究生。

但看到就业形势一年紧似一年,担心三年后找工作愈加困难,万一爸爸那时有什么不妙的变化,失去靠山的自己前途未卜,是否先赶紧找个工作栖身?小扣子找我咨询。

我给她的建议是:读研究生。原因有二:一则,招聘应届生的单位比前些年有减少,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严峻的含义之一即是用人单位要求大大提高。本科生几年前是招聘队伍的主力军,现在变成最基本的条件,很多单位基本不要本科生;二则,就像歌曲中唱的“人总要学着慢慢长大”,未来的长路上父母不可能呵护终生,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立足唯一能够长远依靠的唯有自己的真本领。就算有关系罩着,招聘过程中表现太差,勉强用人单位接收也不是件容易事。

一般来说,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两条路是继续上学和找工作。

找工作时,向各单位招聘邮箱里群发个人简历效果甚微,因为求职的应届生太多了,单位只能接收极少量的人。可以尝试如下四条办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1.最大限度地利用父母亲友的人脉资源为自己铺路搭桥。不仅是找工作时有用,进入单位以后,这层关系还能在你刚踏入社会的懵懂青涩的职业生涯早期为你撑起一把保护伞。

2.充分借助身边人的能量。如学校导师、师兄师姐、学院中读EMBA的商业精英、同乡等。现代大学里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学究,年轻化的导师队伍早已融入商品社会的价值创造中,与市场化企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同乡、同学是圈子的骨干力量,有权势的人帮忙推荐个工作易如反掌。在秀木掩映的著名大学校园里常可见职场奋斗疲倦或挣够养老钱的“白骨精”们,重新回到校园体验清新的学生生活。他们除了读书之外,仍不停止和原来圈子中的人的联络,如果他们能够出手相助,对于没有人际关系、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来说无疑如雪中送炭。

不过,他们不是亲人,他们愿意真心提供帮助的前提是他们发自内心地看好这个学生。

清华大学的导师极力向人力资源部推荐他的女学生,问他为何如此卖力,他讲了一件事:两个班在运动会上产生摩擦,其中一个班的十几个男生把另一个班打人的几个学生关在楼顶教室几个小时。进入深夜时双方仍是剑拔弩张,一边不放人,另一边多名学生聚集在教室外,形势比较紧张。女学生是学生会主席,不顾双方情绪的激动主动承担起调停的责任,独自进到楼顶教室,以自己的聪明和雄辩的口才劝退了两个阵营。

她无意间发现被打学生的毛衣破了,第二天就自己花钱买了件新毛衣,然后以打人学生的名义送给被打学生,双方平静下来相互认了错,重归于好,顺利地平息了此事。导师说:我愿意帮助她,这样的孩子推荐给谁,我心里都踏实。

3.积极主动地出去找工作,参加校园招聘或参与社会招聘。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这是实实在在接触社会、追求自立自强的大好机会。

经济形势好、用人需求大,校园招聘非常火爆。招聘计划大的企业一般在头年的十一月左右组成招聘小组,分赴全国七八个重点大学集中的省市,如陕西、四川、湖北、上海、福建、江苏等。 




   


 
上一页         返回书页         下一页 
 
  
 毕业生的生存之道(2)

 
 


 
   


在西安交通大学,华为公司、TCL集团、大唐集团等展开激烈竞争,开出非常优惠的条件争相吸引优秀学子。有学生手握几份意向书,谈条件的余地比较大。

大企业校园招聘通常委托给中介机构,形式和流程比较规整,招聘宣导、笔试、面试等高度程序化。这样的招聘比较公平,走后门的极少,完全看自己的实力和表现。

4.努力争取进好的用人单位实习,是很好的求职捷径。身在其中,先知道招聘信息、先入为主,可以借助关键部门负责人的帮助,近水楼台先得月。

单位里几位实习生,临近毕业全想留下来,既解决大城市户口又获得如意工作,是每个大学生的最大心愿。有两个女孩经常结伴来人力资源部,询问政策和最新进展。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名额有限,一个女孩子知难而退离开,找别的办法去了。另一个女孩子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极力争取。虽然是实习生,她从来不把自己当临时人员,部门周末加班没有叫她,她知道后第二天一大早赶来,没有专项工作,她就帮助复印、接电话传口信、订餐等。部门经理对她印象很好,多次为她积极争取留京指标。

实习生们在笔试、面试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多种优势,了解单位情况回答问题时比门外的竞争者更靠谱,而且面试官都是平时熟悉认识的,自然印象分不会打低。

一旦步入社会,学生们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悟性高,嘴甜脑子灵,不亚于已工作几年的人;而有的人娇生惯养或者比较封闭,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状态。有的连邮件都不会发,复印几页纸用一个小时,不会做也不知道怎么向人求助。

应届生毕业后命运差别很大,遇上一个好单位,能够解决户口、提供食宿,并且指定指导人定向培养。如果跻身人员紧缺的朝阳行业,指导人为了让新人尽快上手,一定精心教授核心技能,这样不出二三年,新人身价倍增。

这样的好单位不多,大部分人找到一份从事低层事务的工作而已。大学生不断扩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时代,毕业后不失业是很多大学生的基本追求。

应届生的工资水平基本在1500元至12000元之间,普通高校管理类、非通用型专业学生工资比较低,计算机、通讯专业硕博毕业后收入比较高。

我招聘网络工程师时见到毕业后刚工作三个月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女硕士,工作于纳斯达克上市的大互联网公司,她说每月工资1万。我向这家公司HRD求证,她证实说:“是这个工资。她的条件一般,我们接收的应届生的月工资是1万到1万8。录取的学生经过六道考试,挑选出的学生素质非常好。”

就像中国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一样,杰出的公司挑最好的学生,杰出的学生给公司最大的回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