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青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这个“诗仙”的不凡风采并交个朋友。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间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信上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封信以后,正和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
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十里桃花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泼,万家酒店是指万家潭西一个姓万人家开的酒店。”
李白听罢,才知自己“上了汪伦的当”,大笑不已,并称赞汪伦的聪敏。
李白在汪伦家盘桓数日,临别之时,李白感激汪伦一片盛情,特作了《赠汪伦》绝句一首相赠。
大道理:汪伦利用李白爱桃花爱喝酒的特点,说暗含歧义的话,让李白始料不及,乖乖的上当了。
值钱的老板
从前,有个渔夫和妻子住在渔村的外面。每天早上,渔夫会出门到海里打鱼,而当傍晚他结束一天的工作返回家里的时候,妻子总会煮好一桌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等待着他。一天,渔夫提早收工回家,却意外地由窗外看到妻子和村子里当铺的老板在屋里偷情。他开门的时候,也清楚地听到当铺老板慌忙找地方躲起来的簌簌声响。
渔夫是个冷静而富有幽默感的人。他不动声色地走向前拥抱妻子,并且告诉她:“海洋之神赐予了我一对千里眼,我只需要注视一条鱼的一只眼睛,就能够见常人所不能见。”他告诉妻子,他发现房间的柜子里藏了一件奇怪且值钱的东西。为了证实他具备这样的超凡能力,于是他将柜子上锁,扛到了当铺的柜台上,向店里的伙计出价五十个金币,出售柜子和柜里的东西。
接着,渔夫让伙计慢慢考虑这笔生意,自己走到外头悠闲地踱步、抽水烟。这时,他听到柜子内憋闷得发慌的当铺老板在高声喊叫,要求伙计快些付赎金,好放他出来。
大道理:渔夫不动声色,就让当铺老板既吃了苦头,又赔了银子。
妙说诡辩
在哲学课上,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究竟什么叫诡辩?”
苏格拉底稍作考虑一下,然后说:“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谁会先去洗澡?”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苏格拉底反驳道,“因为干净人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却认为没什么好洗的。”
“再想想看,究竟是谁会先洗澡了呢?”
“是干净人。”两个学生接着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脏人比干净人更需要洗澡。”苏格拉底又反驳道。
然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如此看来,两个客人中究竟谁会先去洗澡呢?”
“脏人!”三个学生喊着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苏格拉底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
“怎么样,到底谁会先去洗澡了呢?”
“那看来是两个人都洗了。”四个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人都没洗。”苏格拉底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老师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学生们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苏格拉底说:“正是如此。你们看,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常见的诡辩手法有偷换论题、捏造论据、循环论证、机械类比、强词夺理、断章取义等等。”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做论证,其中有巧妙的不易发现的逻辑错误。能不能用实例说明一下怎样才能识破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苏格拉底思考了一会儿,给学生们出了下面的智力测验题:
“有两位工人,一同维修一个多年没有维修过的又老又旧的破烟囱。当他们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请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呢?”
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先去洗澡喽!”
苏格拉底说:“是吗?请你们注意,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觉得从烟囱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就不这么想了,而认为自己一定也很干净。我现在再问你们,谁会先去洗澡?”
两位学生很兴奋地争先恐后地回答:“哦!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肮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先跑去洗澡了。”
苏格拉底看了看其他的学生,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
只见苏格拉底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也是错的。两个人同时从又老又旧的破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而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不合逻辑,也就是诡辩中的逻辑错误。”
学生们又向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应该怎样看待诡辩的作用呢?”
苏格拉底回答:“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诡辩有效,但有限。巧诈不如拙诚,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蒋光宇)
大道理: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结论,这就是诡辩。会说的不如会听的。诡辩有效,但有限。巧诈不如拙诚,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不死之药
一天,有一个人拿着刚刚研制成的“不死之药”来拜见楚王。负责通报的官吏拿着此药进宫通报,另一位官吏拦住问:“这药可以吃吗?”通报的官吏说:“可以。”于是这个官吏将药抢过去吃了。
楚王知道后大怒,要杀死这个抢吃药的人。这位官吏从容地说:“我问那个通报的人‘这药可吃吗’,他说‘可以吃’,我才将药吃了。所以,我没有罪,罪在那通报的官吏。而且那官吏说我吃的是让人不死的药,如果大王您杀死我,那就不能算是‘不死之药’了。可见,是那位献药的人在欺骗大王。大王,您现今要杀我这个无罪的臣子,来证明那人欺骗大王,不如放了我啊!”
楚王一听他说的头头是道,又都合情在理,于是赦免了他。
大道理:吃药的官吏妙打擦边球,把责任巧妙的推给了别人,让楚王也无可奈何。
哪个更珍贵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一次,他向某地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滔滔不绝地为农民们作了详尽的,严谨的论证,但有一些听众却始终茫然不得要领,有一个农民代表还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微笑着道:“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脚还是右脚?”
顿时,全场掌声雷动,农民代表们都会意地笑了。
大道理:加里宁起初给农民代表们讲那些抽象的大道理,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不是很容易接受,而后来加里宁运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具体、浅显,农民代表们一下子就接受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少年妙对君王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总喜欢向大臣提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
那一天在御花园,国王指着盛满水的又大又深的水池问群臣:“你们看到那个水池了吗?谁能说出水池里有几桶水?”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这时,花园里一个小孩在奔跑着。原来,他是一位大臣的孙子,因其聪慧好学,深得王后的喜爱,常被带到宫里来玩耍。小孩见大臣们一个个对着水池发愣,忙问是怎么回事,当他得知国王的问题后,说:“这有何难?”
国王说:“好!那就由你来回答吧。”
小孩答到:“这要看是怎样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样大,那么水池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是水池的一半大,水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水池的三分之一大,水池里就有三桶水……”
国王一听,喜出望外,重赏了这个小孩。众大臣自叹不如。
我国历史上有个少年甘罗妙对秦始皇的故事。
年仅12岁的小小甘罗被拜为上卿,秦始皇对他的评价是“孺子之智,大于其身”。之所以如此,大概源自于他跟秦始皇关于“公鸡下蛋”的一次智论。
秦始皇听信方士“吃公鸡蛋能长生”的蛊惑,便命令甘罗的爷爷前去寻找。
甘罗看到愁眉不展的爷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便上前问道:“爷爷,您有什么心事吗?。”
“唉,皇上听信了方士的话,要吃公鸡蛋以求长生。现在命令我去找,要是三天之内找不到,就得受罚。”
甘罗一听,也着急起来。过了一阵子,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便说:“爷爷,你不用再为此事操心了,三天后我替你上朝去,我有办法应付皇上。”
听了甘罗的话,一向信任他的爷爷也就放下心来。期限到时,甘罗不慌不忙地随着百官走进宫殿。
秦始皇认识他,也听很多人讲过他聪慧好学,但还是认为一个小孩子跑到宫殿来简直是无礼取闹,便生气地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因为找不到公鸡蛋而不敢来了?”
“启禀陛下,我爷爷来不了啦。”甘罗一本正经地说,“他在家生孩子呢,所以只有我替他来上朝了。”
“胡说!”一句话把秦始皇逗乐了,“你这孩子,男人怎么会生孩子?”
“既然公鸡能下蛋,为什么男人就不会生孩子呢?”甘罗反问道。
秦始皇一听,自然知道自己错了。同时也看出了甘罗聪明和智慧,便破格任用了他。
甘罗,一个年仅12岁的孩童敢于并善于向中国历史上最暴戾的皇帝秦始皇说“不”,却获得了赏识。这正中了一句俗话:“一点智慧胜过一打权威。”(蒋光宇)
大道理:少年把人类的未来握在手里,少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世界上没有什么花朵比少年更美丽,没有什么珍宝比少年更珍贵。但要使少年更美丽、更珍贵,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小徒巧言揭中伤
某寺院甲、乙两僧素有嫌隙,甲僧心胸狭窄,总想找个机会攻击乙僧,又苦于找不到借口,甲僧于是就在乙僧的小徒儿身上打起主意来。
一天,他无事生非,向方丈诬告:“今天在大雄宝殿念经礼佛的时候,乙僧的小徒儿跪在最后一排做鬼脸,亵渎佛祖。”方丈听后表示要严厉惩处。第二天,方丈在佛事完毕后,叫出小徒儿询问这件事,小徒儿问方丈:“我在后排做鬼脸何人所见?”
甲僧抢前一步,横眉怒对地说:“是我亲眼所见的,你还想抵赖!”
小徒儿并不慌乱,问:“请问师伯您当时站在哪里?”
甲僧回答:“大家都知道,我当然是站在前排的。”
小徒儿此时说:“那如果您不回头看的话,怎么会看见我做了鬼脸呢?”
甲僧顿时满脸羞愧,无地自容。
大道理:小徒儿那句反问很有力量,如果甲僧狡辩说自己没有回头看,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诬陷,如果承认,它本身就是对佛祖不恭敬,因此陷甲僧于两难的境地。
没打算辞职
公司老板对新来的秘书小刘的工作不满意。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私底训话,这种不满似乎达到了非开除他不可的地步。
老板对秘书说:“我从来没有碰到像你这样一个办事马虎大意的秘书!我原先聘用的那些秘书身上所具备的优点你几乎都没有,而他们有的缺点你倒应有尽有!你的灵活性不够,太呆板,什么事儿都照本宣科;你的文才平平,远在他们几人之下;你总是不能把办公桌拾掇得使我满意,你的字儿写得也与他们几个相差甚远,只可惜他们几个都申请辞职了,不行,我不能让你这么一个不够格儿的秘书再浪费我的工资啦!”
老板唠唠叨叨地说完,似乎下定了要辞退他的决心。
秘书这时心平气和地对老板说道:“先生,您说了我那么多的缺点,可您却忽视了我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在听了您这么多批评之后,我仍然虚心的接受,没打算辞职呀!”
老板听他这么一说,不禁怔住了,紧接着,他哈哈大笑起来,小刘也因此保住了一个对他来说得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大道理:面对一个如此絮叨不休、吹毛求疵的老板,秘书小刘却没有反驳老板的批评,而是引导老板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来说明自己对公司的忠诚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