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杜鲁门因一位评论家发表一篇过于苛刻的评论而写给那位评论家的信。
“一
个头顶生疮、脚底流脓、浑身上下长着八个烂疮疤的窝囊货,我从来没有见
过你,要是我真的碰上你的话,那你得准备一个新的鼻子,下面还得兜上一
个护裆三角带。”
这位出言不逊、简单粗暴、有时连起码的礼仪都不顾的总统倒是宣泄了
一番,但这样做只能使对方更坚信自己的观点,逆反心理会使信念越发固执。
这一点,杜鲁门大概一窍不通。
还有一次,一位作家批评他委任某某人不够恰当。他得知后,暴跳如雷,
在华盛顿宴会上大声喊道:“每个人都在指手划脚地干涉我的工作,谁进内
阁是我的事,只有婊子养的才来干涉我任命哪一个!”
杜鲁门卸任以后,她的女儿玛格丽特生了一个男孩。做了外祖父的杜鲁
门十分得意,对他的女儿说:“等外孙长大了,让我来教他学说话吧。”
他的女儿瞪了他一眼,说:“去你的吧!”
你我的说话有没有过象杜鲁门那样粗鲁?如果采用这位时常在演说中破
口大骂的总统的态度,你便会在演说中失掉你所有的听众。因为每个人都有
敏感而不容侵犯的自尊,它需要你的尊重、培植和维护。一旦你以演说者,
抑或以高位、要职而自居,以威压人,出言俚俗,那么,听众便会在你“滔
滔不绝”的演说中暗自抵触、反抗,甚至逃之夭夭了。
所以,在演说中你应该尊重你的听众,要知道:听众是你面前的镜子,
从他们的表情中你会看到自己的态度。你要想让听众笑,你必须对他(她)
笑;你要想得到听众的尊重,就必须首先尊重他们。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不论你的听众态度如何,为了不让你的听众对你说:
“去你的吧!”你应该做的是:尊重你的听众。
(王永立)
卡内基的激励
法兰克·贝格是美国人身保险推销大王,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美收入
最高的推销员之一,可他起初投身此业时却一败涂地。他之所以建功立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要归功于戴尔·卡耐基的口才训练课程。”
“在我最初失败的时候,一位朋友推荐我参加一个最适合我的课程。我
跟着他来到一间教室,教室里坐着一群人。我们进去时,正好一位学员演说
完毕,另一个人站起来点评。我们坐在教室后面,这位朋友低声告诉我:‘现
在上的是大众演说课程。’我从来没听过‘大众演说课程’。就在这时,轮
到另一位学员演讲,他非常害怕,他的这种害怕反倒启示了我。我告诉自己:
‘我就象他一样,紧张、害怕又胆小,我可能比他还糟糕!’
刚才那位站起来给学员点评的人很快走来,我那位朋友介绍我与他相
识,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我很想加入。’我说。
卡耐基回答:‘我们的课程已上了一半,你最好等一段时间,新课程将
在一个月内开始。’
‘不!我希望现在就加入。’
‘好!’卡耐基先生微笑回答,他握着我的手说:‘下一个轮到你讲了!’
我当时紧张极了,不停地颤抖,事实上,我简直要被吓倒,然而,我仍
想说出到那里寻求帮助的原因。我虽然非常紧张,但我毕竟说了出来,对我
而言,这是一项空前的成就。在这之前,我甚至不敢在一群人面前开口说:
‘大家好!’
这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次演说的情景永远留在我脑海中,它是我生
命的转折点,卡耐基说‘下一个轮到你讲了’的声音常在我耳边徘徊,我的
成就应归功于我的恩师——卡耐基。”
就这样,卡耐基的大众演说课程给法兰克·贝格建立了自信心,提高了
勇气,扩大了视野,激发了热情,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服别人,使他
的推销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著名的推销大王。
(王永立)
奥斯卡金像奖得王的精彩致词
奥斯卡金像奖不仅是美国电影界的最高奖,也被视作国际影坛的第一
奖。全球各地的影迷们在饱览领奖台上影星们高雅迷人之风采的同时,也悉
听着获奖者精彩绝妙的致词。这里,我们不妨分类采撷几束,供作大家鉴赏。
简洁明快话到即止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奥斯卡金像奖的得主们谙熟这一艺术的规律,
他们大都十分注意简明扼要,无话则短,有话也尽可能精短,一般都不超过
四十五秒钟。
第11 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史宾赛·屈赛因成功地在影片中扮演一神父
而获奖,他的致词为:如果我的表演能有助于你们更深刻地理解弗兰根神父,
那就谢天谢地了!”“学院之父”梅耶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激动得
只有一句活:“这是我一生最感荣幸的时刻。”著名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
一生中仅获一次奥斯卡欧文·泰尔伯格纪念奖。“谢谢。。大家!”屈指可
数的四个字便是他在领奖台上所说的全部话。
当然,颂奖史上也有过少数“无节制”的演说。第15 届奥斯卡影后格丽
亚·嘉逊高兴过头,竟在受奖时滔滔不绝他讲了足足五分钟,人们讥讽她说:
“嘉逊的演说比她的台词还要长。”由此可见,啰嗦、冗长的发言是多么不
受欢迎。
谦虚自豪各显真情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脉脉的温情。奥斯卡奖的得主
们技艺超群、功绩斐然,但在荣誉面前也谦逊动人。
著名男影星马龙·白兰度第一次登上奥斯卡领奖台时,对人们说:“没
有许多人的帮助,哪有我的今天。”第25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西席·地密
尔演讲说:“我不过是成功之链上的一个环节。”奥斯卡奖史上最年轻的最
佳导演威廉·弗里德金领奖时表示:“我还得好好学习。”
著名女影星英格丽·褒曼在奥斯卡颁奖史上的谦虚精神则更是广为流
传。 1974 年度她在侦探片《东方列车谋杀案》中有出色表演,并因此而获
得最佳女配角奖,可她在致词却说:“能获奖总是好事,只是奥斯卡先生很
健忘,也不会选择时机,自从《美国之夜》上映后,我们都认为瓦伦蒂娜·科
特啬的表演最为上乘。现在让我夺去她的奖,我可有点于心不忍。。瓦伦蒂
娜,我并不是存心要这样的。”坐在台下的瓦伦帝娜深为感动,连连给褒曼
送去一个个飞吻。
与谦逊迥然相异的则是影星们的另一种风格——自豪、骄傲。不少获奖
影星在致词中大胆袒露真情,口头敢说心中所想,不矫饰,不做作,充满自
信,同样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4 届奥斯卡影后玛丽·德雷斯勒在颁奖台上激动地说:“我想,为人
应当朴实谨慎,可说真的,今晚我感到自己很了不起。。”1976 年,最佳女
配角比特丽丝·斯切特因出演《电视台风云》而一鸣惊人,她站在奖台上将
金像高高举起,大声叫道:“金像真沉呀!我是一匹黑马,真带劲!”其兴
奋之情使台下的人也倍受感染。
曾两度摘得奥斯卡皇冠的萨利·费尔德在1984 年度的颁奖仪式上自豪而
骄傲地说:“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此时此刻你们喜欢我!”台下报以
了热烈的掌声和笑声。
灵活应变巧妙别致
奥斯卡颁奖方法是较特别的,从1940 年起采用了彻底的“开封宣布法”,
即在颁奖人打开信封宣读获奖者名字之前,任何人(审计人员除外)都不知
道谁是获奖人,这就给颁奖仪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
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奖者的机智和应变能力也往往在这个时候通
过他的口才得以显现。
1942 年,颁发最佳歌曲奖的欧文·柏林自己也是该项奖的获奖提名者之
一,当他拆开信封时,却发现获奖者正是自己,他迅速作出反应,并且十分
风趣地宣布:“此奖颁给一个好小伙子,我从小就非常熟悉他,他的名字就
是欧文·柏林。”1952 年度,最佳女主角雪莉·布丝莱由于跑得太急,在上
奖台台阶上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她在致词时巧妙地解释道:“我是在经历
了漫长的艰苦跋涉后才到达这事业的高峰的。”
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因执导影片《桂河大桥》获奖,致词时他说:“当
时我们在丛林中挥汗如雨时,谁也没想到这座‘桥,会通往奥斯卡奖台。”
在“桥”字上作文章,十分巧妙。
最为别致的恐怕还要数第31 届最佳歌曲奖得主弗里德里克·洛伊的演
说,当时他刚动过心脏手术。他说:“我从我那颗有点破碎的心的深处感谢
大家。”
深沉隽永耐人寻味
奥斯卡金像奖的竞争是激烈的,影星的道路以及电影事业的发展也不是
一帆风顺的,在奥斯卡颁奖台上从来不乏对此深沉思考的警句。
72 岁的玛格丽特·拉瑟福特荣获1963 年度最佳女配角奖,她说:“如
此高龄获奖,似乎有点荒唐,可我希望这是我事业的新的起点。”
世界著名男影星达斯汀·霍夫曼因《克莱默夫妇》的出色表演而获1979
年度最佳男主角奖,他在受奖致词时说:“有杰出表演才能的人不一定能上
台领奖。。我不认为我战胜了杰克·莱蒙、艾尔·帕西诺、彼得·塞靳斯。。
我们都是艺术大家庭中的成员,都在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我们谁也没有战
胜谁。我为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誉而骄傲。”
幽默风趣轻松悦耳
幽默是一种情趣,一种智慧,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它带来的是一种轻
松、和谐、欢快的气氛。
1971 年度最佳男配角奖得主本·约翰逊领奖时煞有介事地宣布说:“我
的话也许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震动,也许全世界每个人都会把我的话牢记心
中,”他戏剧性地停了一下,然后说,“再没有比我更合适的获奖者了。”
台下为之大笑。谦逊动人的英格丽·褒曼同样不乏幽默的品性。当她1944
年第一次接过奥斯卡金像时就开玩笑说:“明天我就要与平。克劳斯贝和利
奥·麦凯里同拍《圣玛丽钟声》,我担心我不获这个奖,他们会不理睬我的。”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前妻简·惠曼因扮演一位聋哑母亲而获奖,她风趣地
致词说:“我因在影片中一言未发而获奖,我想我最好还是再一次缄口不言。”
1984 年,音乐传记片《莫扎特》压倒呼声很高的《印度之行》荣获八项
大奖,《印度之行》只夺得最佳作曲奖,得奖主莫里·古利致词道:“我今
夭所以获奖,是因为莫扎特本人没有参加竞选。”实在是巧妙风趣极了。
纵观上述精彩致词可见,获奖演说里也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技巧。近几
年来,我国影视界也开始采取与奥斯卡相类似的颁奖方式,衷心希望我国的
影星们能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在今后国内乃至国
际影坛的领奖台上,一展中国影星的潇洒风度和绝妙口才。
(予锋)
马拉多纳妙答记者
体育明垦最伤脑筋的或许正是与记者打交道。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一
经记者描述即传播天下。交际有术者,其内心世界因之得到升华,如明星灿
烂;乏此术者,忸泥造作,出言讷讷,形象随之黯然失色,甚至贻笑大方。
所以,大凡执著追求领奖台上获金牌的运动员,无不在攀登的道路上随时随
地强化自己的交际意识,尤其是口才的训练,以应付记者千奇百怪又猝不及
防的“袭击”。马拉多纳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是一项
把我们球员同全人类从感情上和精神上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
人们记忆犹新,在墨西哥的足球世界大赛期间,马拉多纳以他的巧盘妙
传,头锤劲射,赢得了足球超级明星的美称,然而人们是否还记得与他踢球
一样精彩漂亮的答记者问呢?
马拉多纳答记者问究竟妙在何处?
1。抒发成功的喜悦,情真意切富有个性。
运动员获胜的兴奋,夺冠的激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喜悦之情,一向是记
者百问不厌的话题。当“阿英之战”进行到第54 分钟时,马拉多纳带球突破,
连过对方四名后卫,最后晃过守门员,送球网底。当记者采访这个被公认为
第十三届足球赛最精彩的“射门”时,他向记者这样描述:
“这个球是我足球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入球。因为这一球奠定了阿根廷
队在本届世界杯半决赛取胜的基础。因此当我踢进第二个球时,我首先想起
我的妈妈,我的亲人,以及整个阿根廷。”
这位超级球星,先是在自己“入球”与奠定全队胜利的因果关系上,顺
理成章地表示了“自我价值”。虽有首功之劳,却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