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是“得心应脚”,批评满口脏话的人是“出口成脏”,批评随地吐痰者
是“无所不痰”,批评楼上住户乱泼脏水是“居高淋下”等等,都使人觉得
新奇有趣,不落俗套。
语言贵在创新。上述诸例说明:别具匠心的增、删、调、换,是交际中
创造妙语,新人耳目的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语言技巧。
(王培焰)
“白杨树”与“真由美”
——比喻的妙用
在现代生活气息中,人们对说话已不满足于讲得清楚,表达明白,而发
展到讲究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喻说,在这方面能开辟广阔的锦绣前程。
反应特征,富有情趣。电影《牧马人》的主角许灵均从西北黄土高原来
到北京,探望几十年未见面的回国旅游观光的父亲。有一天,许灵均掏出一
张全家福(照片),父亲的女秘书指着照片上的小女孩,说她长得像“真优
美”(日本著名女演员)。而孩子的母亲,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在家里
总说女儿长得像白杨树。对小女孩使用比喻的不同反映出她们不同的特征,
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农家妇女的纯朴形象,一个高贵女子的现代风采。正是这
些特征化的比喻,才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
生动传神,印象深刻。一位老先生,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谈到开动脑筋
的重要时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这好比我们做馒头,要有一个面团,
同时要有一些发酵粉,然后面团就发啦。光有面团,没有发酵粉,发不起来;
光有发酵粉,没有面团,也发不成。你死记硬背,只能是给他一点面团,光
有面团在那儿,它不发,又有什么用呢?”用面团比喻掌握知识,用发酵粉
比喻开动脑筋,恰如其分,生动传神,使人们对抽象的掌握知识与开动脑筋
有了可想、可见、可触的感觉。设想,如果者先生直说,死记硬背不是一个
好办法,学生用这种办法读了很多书,但是不动脑筋,有什么用呢?就显得
呆板、乏味,激发不起人们回味的热情。
消除疑难,鼓舞斗志。毛泽东是以喻说理的大师,他的精彩比喻,人们
至今还记忆犹新:反动派就像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反
动派是纸老虎,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新中
国是喷薄欲出的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要蒋介石抗日,就像让毛驴
上坡,要前面拉,后面推等等,这些比喻,曾经以神奇的力量,消除人民的
疑难情绪,鼓舞人民的革命勇气和斗志,以至我们一读到它,就想起那激动
人心的战争年代。
以浅喻深,意味深长。关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关系,有位老先生用通
俗易懂的比喻说:“有的百货商店,商品种类繁多,货架琳琅满目。不过,
塑料制品跟锅碗瓢盆放在一个架上,未免杂乱一些。这没关系,重新摆一摆
就好了。还有的商店,东西摆得蛮整齐,塑料制品归塑料制品,锅盆归锅盆,
可就是东西不多,有的货架竟摆不满,你说顾客愿意进去光顾吗?最糟的商
店,就是东西卖光了,还不快点进货,货架上空荡荡的。”第一类商店,有
货摆得不是地方,它比喻文章有内容,只是结构安排有点毛病,这种文章不
难改,改了就是好文章。第二类商店,尽管东西摆得是地方,可东西太少,
没有人愿意进去光顾,它比喻文章的结构还可以,可是内容贫乏,不值得一
看。第三类商店没东西,比喻文章空洞无物,最要不得。老先生的比喻,不
仅贴切巧妙,言简意赅,而且使人浮想联翩,深化思绪,增加情趣,对知识
执著追求。
比喻描摹,形象易懂。当最初发明电话机时,爱迪生是这样对高贵的宾
客们说的:“如果能有从爱丁堡到伦敦那样长的狗,那么只要在爱丁堡拉着
它的尾巴,它就会在伦敦叫起来的。电线的传达就像狗的身躯一样。”爱迪
生用比喻来措摹,把当时十分抽象的电话机刻画得简单易懂,惟妙惟肖,使
宾客感到亲切、形象、生动、有趣。
摆脱困境,出奇制胜。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向陆文
夫提问道:“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清了清嗓子说:“西方
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
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打开盒子。”睿智的比喻把一个敏感束手的难题解
答得既简练又圆满,既形象又生动。他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不同生活习俗说
明了文学作品具有民族性。陆文夫的绝妙比喻博得了与会者雷鸣般的掌声和
欢笑声,反应之强烈、气氛之活跃为本届年会所罕见。
喻说是一门说话艺术,它具有形象逼真,鲜明生动,表现力强的特点。
在具体运用喻说时,还必须注意:
一、要精。精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即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之间必须有
沟通点。如果沟通点不准、不合,比喻的说服力就不强。其次是简明,即比
喻要简单明了,一点即破。再次是贴近,即比喻要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
二、要巧。巧的要求一是机趣,二是自然。所谓机趣,说是指比喻要构
思新奇、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所谓自然,就是指引发毫不牵强附会,承接
顺畅自如。
(张贵元)
“别解”——使谈吐诙谐的妙法
幽默诙谐的话语能使人愉悦,为交谈注入兴奋剂。生活离不了幽默,言
谈少不了诙谐。然而有的人能妙语联珠,诙谐风趣,令人捧腹;有的人却谈
吐平淡,让人乏味,有如平静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朋友,你想使自己的
谈吐诙谐风趣吗?那么,你不妨用用“别解”法。
所谓别解,指的是故意对某些词句的意思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
的言语交际需要。别解,往往会造成幽默风趣的言语特色,叫人忍俊不禁,
从而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比如《文汇报》(一
九七九年二月十日)报道说,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
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也上舞台了,唯独鬼戏未见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
出:“这叫做‘神出鬼没’”,妙语解颐,满座风生。这位同志用的就是别
解法。他对成语“神出鬼没”进行了别解。作为成语,“神出鬼没”是“出
没无常,不可捉摸”的意思,这里却别解为“神(仙戏)出(现了),鬼(戏
还)没(有上舞台)”。再如,一位少女问自己的情人:“小张,你怎么夏
天胖,冬天瘦啊?”小伙子应声而答:“这叫热涨冷缩嘛!”一句话逗得姑
娘咯咯笑个不停。这里小伙子对“热涨冷缩”作了别解。
词语有它固定的含义,绝大多数不能按其字面的意思来机械解释,而别
解却偏偏“顾名思义”,突破人们固定的思路或者说跳开常理,从而产生幽
默感。1945 年,郭沫若先生有一次在重庆同著名画家廖冰兄(笔名)等同桌
吃饭,当他得知廖氏因同妹妹(名“冰”)相依为命,故自名“冰兄”时,
故作恍然大悟地说:“哦!这样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名郁达,邵力
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郭老在此就是用“廖冰兄”一名的来由来别解“郁
达夫”和“邵力子”,附会新奇,闻之令人喷饭。
静态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下使用就转化为动态
的。动态词语一般则变成单义的了。别解法却利用语言的多义性,明知是甲
义,偏理解为乙义,有意混淆它们,求得言谈的活泼生动。如:A 正呆坐着,
B 走过来同他闹着玩,在他头上摸了一把,A 说:“欺负人家干吗?”B 微笑
答曰:“欺负人家与你何干?”B 的答话使得A 也不由地笑了,小玩笑开得
很是成功。我们知道,代词“人家”可以指别人,也可指说话人自己,A 说
的“人家”很明显是后者,但B 却故意将“人家”理解为前者,这样,既是
“别人”,当然与“你”没有什么关系!诙谐风趣,使人赞叹。
别解除了经常“顾名思义”、“利用多义”之外,还常利用音同音近的
谐音。比如谐音歇后语即是用这种别解手法创造成功的,当你使用这些歇后
语时也就是在不自觉地使用别解法了。如:
嗑瓜子嗑出臭虫来——什么仁(人)儿都有
石头蛋子腌咸菜——一盐(言)难进(尽)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别解风趣活泼效果的产生在于故意曲解某些词语
的含义。所以当你使用别解法的时候,一定要让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词语,
而不是“无意”。否则会使人觉得你是个无知的人。当然,特定的语境加上
你的聪慧会帮你的忙。
(胡习之)
“插说”的妙用
插说,又称插入语。它用于谈话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其一,能留下回旋的余地。在某些社交场合,话不宜说得过死。说得过
死,以后情况发生变化,就难以自圆其说,甚至会留下话柄,种下祸根。而
插说,常能让你左右逢源。例如,当别人问:“您知道李科长到哪里去了吗?”
答:“听说出差去了。”这“听说”就是一种插入语,表示消息来源不十分
可靠,话说得有一定伸缩性,而又不让问者失望。又如,有人问:“你姐姐
干什么去了?”答:“说不定在家里写小说。”这“说不定”也是插入语,
表示一种推测或估计,不能明确肯定,答得也有灵活性。再如,有人征求你
对某一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理意见时,你答曰:“最好是扣除当事人当月的全
部奖金。”这“最好是”既给自己的表态留下了商量的余地,又使人听起来
觉得你不那么武断专横,而显得易于相处。此外,“据报道”、“据反映”、
“看起来”、“看样子”、“听说”、“往少里说”等插入语,在谈话中也
能起上述作用。
其二,能表达肯定或强调的语气。在另一些场合,说话又不能有伸缩性,
尤其是作出是非判断或重要表态时,更应明确、肯定,有的还应加上强调的
语气,但又要显得婉转、文雅,不给人以“横蛮”之感。插说能巧妙地起这
种作用。比如,在某次法庭辩论中,某律师最后几句是这样说的:“。。从
以上这些证据来看,十分明显,责任不全在被告人,原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这里的“十分明显”一同就是插说,表达了律师明确肯定的观点和
特别强调的语气,以提醒法庭注意公平裁决,且他这样说,话语显得委婉,
毫无傲慢、武断的感觉。试比较,假如去掉“十分明显”这一插入语,话语
就显得生硬,难以为对方所接受。再如,某储蓄所业务员在回答一顾客关于
银行信誉和保密问题时说:“同志,请放心,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银行,
毫无疑问,信誉和为储户保密是我们的宗旨,是绝对可靠的。”话中“毫无
疑问”是插入语,很好地起了肯定答复作用,但又有婉转释疑的意思。再如,
交谈中,对方谈了自己的看法,而你却不能苟同,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你
怎么说好呢?说法当然有好几种,但若用插入语帮帮忙,效果就更佳。你不
妨这样说:“坦率地说,我有不同的意见。。”,或“不瞒你说,我难以接
受你的观点。。”既显得坦诚,又显得对对方的尊重。能起此种作用的插入
语,还有:“不可否认”,“不用说”,“尤其是”,“特别是”,“说实
在的”,“真的”等。
其三,能起限制作用。人们说话交谈,为了掌握好分寸,常常需要对所
表达的思想和所谈及的事物作一定的限制,即把它们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
度之内。要达此目的,可以借助插说,比如,某人在参观一所小学后,发表
意见说:“依我看,这所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是全省第一流的,希望好好
总结经验并能推广。”这里“依我看”是一种插说,它强调了发表意见者的
范围仅限于“我”,含有“仅本人一管之见,正确与否有待于大家讨论”之
意,听起来,给人以谦虚、民主之感。又如,法庭上律师发言指出:“。。
就当时情况而论,被告人的自我防卫是迫不得已的,其防卫程度并不为过。”
这里插入语:“就。。而论”限制了所指情况的特定范围,也限制了对防卫
程度作出判断的依据。可谓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此外,“依我想”、“依
我之见”、“对我来说”、“对他们而言”等都能起此种作用。
其四,能引起对方特别的注意。有时为了交际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的
话能引起对方特别的注意,但又不能用强迫命令的语气,而应用语言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