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细心周到,是最好的工作伙伴。和她们交往,不用担心流言飞语,也不会背上“大色狼”或“重色轻友”的“美名”。自己开心,老婆也放心。
怎么样?明白了没有?是敌是友,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如何扩充自己的盟友呢?
1.多关心别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你与同事在一起时,别忘了关心一下某位不在场的同事,说一句:“他最近很辛苦吧?”“真是太忙了”等话语,那么同事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对别人真的很认真啊!假如我们不在,他也会对我们如此关心的。”
慢慢地,同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融洽,共同成就事业的机会也就越多。
2.时不时给同事点小恩小惠
日本有一位叫斯皮尔巴古的导演,监制了一部《E.T》的影片,一下子风靡整个日本。有一次,他去一位同事家拜访,买了一套按照《E.T》中的角色仿制的玩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主人家的两个孩子。孩子们欢呼雀跃,高兴坏了,亲切地称他为E.T叔叔。从此以后,他每到那个同事家都会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这是一种接近与同事关系的妙法,当你送一些受同事家属喜欢的礼品给他们时,比直接送给他本人还要受欢迎。
除了上面两招,我们不妨在办公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带的美食,或你带的一些消遣品。这样,大家同样会对你更关注,不经意间就会和你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你完全可以与竞争对手一起共舞
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有竞争就会有对手。很多人讨厌竞争讨厌对手,因为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总是有一种紧张感,让我们不敢停下奋斗的脚步。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正是因为竞争和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不断攀登高峰,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或许不会这样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在日本北海道有一种鳗鱼,它们被捕以后很容易死掉。但有一个渔夫能使它们活得更久,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鳗鱼中放进他的对手——狗鱼。鳗鱼因为有了对手狗鱼而被激活,因而活的时间更长。这就是对手存在的意义。所以,对手也是我们一定要维护好的珍贵人脉。
一位名叫朗凯宁的作家曾写过一篇名叫《对手》的小说:
志和文成为对手,是因为一个女同学。那是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俩同时爱上了一个叫颖的女同学。颖是中共党员。她对他俩的条件要求非常明朗:谁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就嫁给谁。
                  第四章 你一定要维护好的几个天然人脉圈(5)
于是,志和文同时向党组织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年后,志成为一名党员。当文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时,志在讨论会上说文动机不纯,他是为了爱情。也许是命中注定,毕业后,他俩被分配在同一部门工作。他俩的争斗让颖生厌,结果谁也没有得到颖的爱情,得到的只是彼此的怨恨。这怨恨使他俩留一个心眼去盯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有什么纰漏,就毫不留情地捅出去。他俩的目标很明确。
志当上股长的时候,文无可挑剔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志无可挑剔地当上科长的时候,文也同样当上了股长。
他俩就这么相互盯着,相互攀升。
当志当上了处长时,文也当上了科长。
志当处长,有许多人送钱送礼物给他,他不敢要,他觉得文的一双眼睛盯着他。一回,他实在忍不住,心动了,收了人家送来的3000元。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文高兴得哈哈大笑,说:“这回你完了,3000元已经够处罚条件了,你完了。”他吓出一身冷汗,第二天就把钱送到纪检部门去了。
文的机会也同样多。
……
就这样,他们以无可争议的清廉和才干,拥有了更高的职位,且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眼下,他俩都到了要退休的年龄。
一天,两人相见,互望着对方,禁不住紧紧拥抱,且激动得热泪盈眶。是的,没有这样的对手,谁敢说人生途中会发生什么?!
一生平安,得益于对手的“呵护”。
他们都深深地感激对方。
一个能容忍对手发展的人,不仅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还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人。让竞争对手时刻在背后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不能有片刻懈怠,努力向前发展,实现双赢目的,实在是再好不过。
放下自私和虚荣,主动接受对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你诚心结交,对方也会坦诚相待,你就能从对手身上学到长处,从而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熟人:联系越多,关系越好
每个人的人脉网中都会有一些熟人,我们与他们非亲非故,可能只是出于工作关系有过一定的接触,可能是通过别人介绍在一起吃过几次饭,但不管这些熟人是通过哪种渠道认识的,都不应该忽略他们,没事打个电话发个邮件联系一下,当你遇到什么麻烦的时候,这些熟人没准就能帮上大忙。否则,如果疏于联络,熟人就会慢慢变成陌生人,这就好比你的人脉网络出现了一个大的缺口,流失的都是可贵的资源。
与熟人的联络可以是平常的问候,如果你曾经接受过他的帮助,那么表示感谢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你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留言或者电子邮件、贺卡等形式告诉熟人,你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他提供的信息。比如:“张杰,我只想告诉你,我遵循你的建议同赵伟谈过了。他安排我同一些重要领导和关系人进行了接洽。我想再次感谢你为我指引了正确的努力方向。”这不过是一句简单的电话留言,但当老朋友张杰听到时,一定十分感动。因为,他只是提了一个小小建议,你凭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的,却特地向他致谢,说明你很重视他。
示意熟人你已经得到了他们的帮助,即使这种帮助的价值不大,也会鼓舞他们的热情。千万不要认为,大家这么熟,一点小事情,不必放在心上,更不用表示感谢。对方帮助你,因为你是他的朋友,也许他并不需要你的感谢,但如果你向他表示感谢,对方一定很高兴,这至少说明你对他行为的肯定。记住,随时说“谢谢”,这不是见外,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尽量使用“我感谢你的帮助”这样的措辞来结束每次电话交谈,从而使熟人在下次接到你的电话时态度会更加友好。时不时地与熟人进行沟通,可以加深他们对你的记忆和积极的印象,并使你有机会向熟人介绍自己的最新境况和进展。
                  第四章 你一定要维护好的几个天然人脉圈(6)
在现实生活中,熟人的意义非常重要。有了熟人,才有人情,有了人情,才好说话,才有人脉关系,才能把别人难办的事顺利办成。
一位赵小姐给小李打电话。说起来,她们两个也算是“同学”,当时在一个学校学习,只不过专业不同,在大二时的一个社团里认识的,毕业之后很少联系。
小李接到“叙旧”电话,当然很意外。聊了一会儿,她便说出了自己的情况——她刚刚开始做公关,手头正好有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市场竞争很激烈,而且时间很紧,也很重要。她希望找点关系,帮她介绍一个报社的记者。问过大致情况,小李便推荐了合适的记者给她。这个记者跟小李的关系不错,而且还比较容易说话。
在记者电话到手时,她千恩万谢。一个多月后,赵小姐又给小李打来电话,说要请她吃饭,因为她介绍的那个记者帮了赵小姐大忙,她把这次的公关活动做得很成功。
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人情礼仪的社会里,人脉关系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人脉就好办事,有关系就好说话。因此,若要做事就要善于建立和利用人脉关系找靠山,这样办事就能顺顺当当,即使是难办的事也不在话下。
需要注意的是,熟人之间的这种“沟通”活动切忌过于频繁。每隔一个月接触一次是不会引起身居要职的熟人的不快。然而,如果你每周发一封电子邮件,或者每周都打去电话,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善意被滥用和过度使用了。一方面,对方可能很忙,没有时间跟你交流,只好敷衍了事,打击你的热情;另一方面,时间久了,大家没有什么可聊的,会让对方觉得你很麻烦,耽误了对方的工作,从而厌倦跟你交往。所以,联系的频率不宜过多。过一段时间联系一次,会让彼此都有新鲜感,有更多的话题,感觉会更亲切自然。俗话说:小别胜新婚,熟人之间的联系也是这个道理。
成功,同学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同学关系是非常珍贵的,因为校园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每一阶段都让我们回味无穷。从某种程度上看,同学关系是仅次于血缘、姻缘关系的一种社会网络。只要有求学的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同学,因此,同学关系也是我们要努力维护的天然人脉圈。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走出校门之后,在社会上所构建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多半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的关系。但相比之下,同学关系作为在学校读书期间所构建起来的人际关系,便显得单纯很多,这主要因为同学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利害冲突。而这种单纯的同学关系有其淳朴性的一面,利用同学关系处理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显得更加简捷便利了。所以,一提到“老同学”,就意味着一种期待,一种信任,一种实实在在的帮助。
很多大公司都是由同学合伙开办的,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和童年玩伴保罗?艾伦;惠普的戴维?帕卡德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同学比尔?体利特;雅虎的杨致远和斯坦福电机研究所博士班的同学大卫?费罗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创建多是先有同学关系,然后合伙创业的。
同学关系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好帮手。结交学友,与学友相互配合,就可以创造出非凡的成绩。
                  第四章 你一定要维护好的几个天然人脉圈(7)
恩格斯曾经称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把自己称作“第二提琴手”,他们都是伟大的作家,但又各有千秋,一经配合,就能相得益彰。恩格斯的思想十分敏捷,写作神速,文笔流畅,马克思则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他们合写的作品,既丰富又精确。恩格斯写《反杜林论》时,马克思放下自己的工作,为这本书写了有关经济学史的部分。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又常向恩格斯请教商品流通中的一些问题。马克思从1851年夏天开始,每周要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两篇文章。当时,他还不大精通英文,不能熟练地用英文写作,恩格斯就经常把马克思用德文写的文章翻译成英文。这对伟大的学友“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为人类伟大的事业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同学关系呢?
1.加深与同学的关系,在需要时让同学主动帮忙办事儿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凑巧的是,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使得老师十分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却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他。
2.找出共同点,激起同学办事的兴趣
托同学办事,对方能不能答应你的要求,能不能全力帮你把事情办好,关键是看他是怎么想的。只要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激起对方的兴趣,同学也好,朋友也好,甚至陌生人也好,他就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你。
强调共同目标,可使同伴迅速团结起来。同学之间,许多事情能办成,大多都是以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立场作为起跑点的。
任何一个人,一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