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戾气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二生肖戾气转-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早有誉于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这天德者,其孰能知之?《诗》曰:“衣锦尚絧,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曰:“予
  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概述
  《中庸》的主要思想,在于论述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这就是中庸之道。全书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阐明性、道、教三者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和为不易之常道。
  性,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人之道,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教,教化。含有修己化人之意,使道得以修明。性、道、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而以道为中心环节。就性与道而言,性是体,道是用,以道来体现人之性。就道与教而言,道是本,教是末,以教来修明人之道。因而道是须臾不可离开,如果可离,便不成其为道了。故虽独处隐微,亦不当离道,虽不见不闻,亦不能不存戒慎恐惧之心。中庸论修道,在慎独上下功夫。
  当喜、怒、衰、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叫做“和”。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正道。能做到中和,天地由此而运行不息,万物山此而生生不已。“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各得其宜,各得其所。因此,中和为不易之常道。
  第二、论述中庸之难行。
  中庸之道,非(炫书…提供下载…)常难行,过与不及都会偏离中庸。君子能时中,故其为真中庸;小人不能适中,而自以为中,故实为反中庸。知者、贤者以中庸为平凡而不屑知,不屑行;愚者、不肖者,则又不及知,不能行。所以“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民鲜能久矣。”
  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得中庸之道的人。舜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具有极大明智的人,好察、好问,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颜回也是一个,他择乎中庸,得‘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因此笃守中庸之道,唯圣者能够做到。
  第三、论述中庸之道的体用。
  中庸之道“费而隐”,用广大而体精微。它虽然高深玄妙,但却体现在于凡之中。其小者、粗者,即使愚夫、愚妇,不肖者,亦可知之,行之;其大者、精者,则察乎天地,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故中庸之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造端乎夫妇”。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忠、恕之道做起。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弟事兄以敬,交朋友以诚,这是忠;“施之己而不愿,亦弗施于人”,这是恕。从这些平凡事体中体现出中庸之道的高深精髓。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九十三回生肖天将齐出动 忠戌狗自以为是2
更新时间2012…3…28 12:09:54  字数:8733

 第四、论述治国以修身为本。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而仁以亲亲为大,故治民以亲为本,而事亲又以修身为先,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修身的内容有达道五,达德三。“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此五伦是天下的达道。“知、仁、勇三者”,是天下的达德。欲培养此三达德,应自好学、力行、知耻开始。能努力于此,则虽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和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的差别,及其成功则一。能修身,则可以治天下、国家。“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要治国,应掌握九条大纲,这就是“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这九者,仍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大学》以明德为本,以亲民为末。通过修身,确立中庸之道,以之治理国家,天下国家便可得而治了。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接着郑义看到了《孟子》的两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接着郑义看到了《论语》的十则,论语十则的解释是: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在温习就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酒后落叶的。”
  子贡问到:“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老子五章
  道可道,非(炫书…提供下载…)常道。名可名,非(炫书…提供下载…)常名。手机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极远啊,极深啊,它是一切微妙的总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译: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就无所谓丑了;都知道怎么才算善,就无所谓恶了。所以,有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因此,圣人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任凭万物自由生长变化,而不开创它。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不会失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抛弃了聪明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义,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抛弃了巧和利,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