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陈名看了看公主,早己猜透了她的心事。不由暗道:嘿嘿,那潘仁美大才大奸,用不了三言五语.准保又骗取公主的信任。到那时候,我得提醒公主,省得她再上当。
众星替月,道队来到公馆。康平公主剐刚走下太平车,只见潘仁美跌跌撞撞地从院中跑来。他明显地瘦了,脸色苍白,一身病态。抢行几步,双膝跪倒:“母亲大人,孩儿给您老人家磕头。”说罢,泪流满面,痛哭不止。
康平公主性情慈善,虽然潘仁美只是个义子,多少也有点情分。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心里右些难过:“起来吧,跟我到屋中回话。”
“是。”潘仁美搀扶公主,走入上房。
陈名同知府刘成交代了几句,把大小官员们都打发走了。他也来到上房一看,见公主上坐,潘仁美正在哭诉前情:“母亲大人,您,您可得给孩儿报仇呀!”
公主面色冷淡:“报仇?谁是你的仇人?骗取国宝、变节投敌,你反倒要报仇?人间‘羞耻’二字,你忘尽了吧!”
“母亲息怒,容孩儿回禀。”潘仁美抽抽答答,又编起了瞎话。“孩儿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哄骗母亲。那灭,孩儿从辽营回来,去拜见杨继业,当时,佘洪洲也在帅虎厅,杨继业对孩儿说:辽兵围城,为的是凤冠,若把凤冠给他们,就云消雾散了。我说,凤冠是国宝.岂能外流?他却说:一顶帽子,保住全城,利大于弊。佘洪洲还对我说:潘将军是公主的义子,只有你能得到凤冠。事情一旦成功,我愿将女儿赛花许配给你。母亲知道,孩儿对赛花爱慕已久了,佘洪洲许亲,使孩儿利令智昏,才向您老人家说了假话。母亲爱子心切,将凤冠霞帔赏赐给我,我便拿给杨继业观看。谁知这个人心术不正,他明着派我去辽营送霞冠,暗中却用了‘调包计’,竟将火药换下霞冠,目的是把孩儿炸死在辽营。幸亏苍天保佑,孩儿命大,才得以逃脱。来到孟津,又气又累,一头病倒……”
老公主半信半疑:“仁美,这都是真情实话吗?”
“孩儿不敢撒谎了。母亲您想:我若真的变节投敌,就跟韩贵一块去辽国了,还回来干什么?既然回来了,又何必冒死送炸药?再者说,杨继业准备了同样的木匣和包袱皮。他不是预谋又是什幺?这个人好狠呀,还请母亲为我报仇!”
“这……”老公主沉思起来。对呀,仁美着想投敌,何必冒着生死去送炸药?我给仁美凤冠霞帔,杨继业并不知道。若无预谋,他怎么会准备木匣和包袱皮?种种迹象表明,杨继业貌似忠厚,心术不良啊。“唉,我儿委屈了。将来面君时……”
陈名心想:他委屈什么?这里边不定怎么回事呢!可是有些话又不便明说。只得劝道:“公主,事情已经过去了,冤仇宜解不宜结,您也不必动怒了。
“嗯,都是年轻人,过错难免。仁美,你也不必斤斤计较,明日随我一道进京吧。”
潘仁美终究心虚,不敢再闹,只得应承。
次日,公主道队离开孟津,一路无书。这天来到开封府。早有公差金殿送信,赵匡胤闻讯大喜,立刻传旨:“丞相赵普、总管太监孙明,你二人代表朕躬,出城恭迎凤驾。并转告公主,不必上殿,直接到后宫团聚。”
“遵旨。”内外二位大臣奉命而去,其隆重场而,不必一一赘述。
康平公主赵京娘在众人呼拥之下,来到皇宫内苑。兄妹久别重逢,免不了悲喜交加:“皇兄在上,受我大礼参拜。”
“起来,快起来。”赵匡胤何等英武,想起当年千里送京娘之事,也是不尽唏嘘。他向贺皇后摆了摆手,“你着,这就是京娘御妹,沧桑易变,我们都快要老了。”
贺皇后是位非常贤达的女人,千里送京娘之事,她早就听说了,也知道丈夫对京娘有着一片深情。今日相见,格外欢喜:“御妹,你皇兄十分惦念你,此次入宫,可不许你再离开。我早巳命人为你准备了住处,离昭阳院不远有座玉宸院,那里还算整洁,你我走动也非常方便。过一会儿让人领你去看看…………”
“多谢皇嫂,不去也罢。”
贺皇后何等聪明,她微微一笑: “御妹,你的心事我完全理解。当年,万岁爷千里送你,留下佳活,世人皆知。如今你住在皇宫,唯恐瓜李之嫌。哈哈,理它做甚?你只管住下,过些日子,让万岁爷为你寻个称心的驸马,到那时,谁还敢说半句闲话!”
康平公主虽然上了几岁年纪,听罢贺皇后这番话,不由得脸上发烧:“皇嫂,从前的那些事,不提也罢。如今我有两项请求,还望兄嫂恩准。”
贺皇后大笑:“御妹,你哥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别说两项请求,二十项,二百项又有何难?请慢慢讲来。”
“第一,当初兄妹结拜时,哥哥是位豪杰,我是个民女,那时候没想到能当公主。所以,我今天也不愿当公主,请兄嫂收回封诰。笫二。我的年龄渐老,皇嫂说要选驸马,那又何必?我早已心如冷废,兄嫂若想成全我,请为我修一座庵,我愿在青灯古佛旁了此一生!”
“啊?御妹,人间荣华,你我享受不尽,为什幺出家?”赵匡胤有点着急了。
“兄嫂若不答应.我立刻一头碰死!”
“这.这……”赵匡胤心慌意乱。
贺皇后明白了:当年,京娘不顾羞愧,亲口求亲,赵匡胤拒绝了。这对京娘的打击一定很大。使她心中再难激起爱情。如今,她的心上人当了皇帝,虽然能娶三官六院,却绝对不能娶她。她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出家二是死!唉,京娘好可怜,成全她吧。想到此处,贺皇后微微点头: “御妹,我为你准备了迎风洒,饭后你暂回驿馆居住。明日清晨,金殿候旨。”
赵匡胤不知皇后的打算,本想细问。贺皇后向他使了个眼色,他只好一切听从。夜间,夫妻共语,弄清其意,使赵匡胤叹息不止。
次日清晨,皇帝升殿。先是夸奖了陈名几句,由于迎请公主有功,提升陈名为礼郎尚书。然后又说道: “杜氏皇太后夜宿龙床,偶得一梦。观音大士告诉她说:一个月内,必患重病。若想消灾.除非找一个亲人遁入空门。这本是可信可不信的事情,谁料被康平公主得知,她却要坚决出家为尼。替皇太后消灾免祸。朕念康平公主一片孝心,只得答应。争日钦封康平公主为康平大士,一切开销由国家供给。再令工部敕造康平庵,要富丽堂皇,限三个月内完工报竣,钦此。”
“多谢万岁。”赵京娘含泪参拜。
“御妹,”赵匡胤知道京娘委屈,再次问道:“你还肯什么要求,尽管向朕提出。”
“万岁,我只有一件私人小事,还得请万岁恩准。”
第006回 教军场巧献文武艺 佘塘关喜结秦晋亲
京娘奏道:“承蒙圣恩,传我入都,途中多亏潘仁美保驾,这个潘仁美乃世家出身,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堪称国家栋梁之材。我已将他收为义子。今请万岁开恩,封他个一官半职,我将感激不尽。”
“这有何难?”赵匡胤心理明白:京娘终身不嫁,为的是我,我已经很对不起她了。如今她有这么个干儿子,别说还有点文武艺,即便什么都不会,也该封官。“御妹,你的义子就是朕的外甥,皇亲国戚,理该重用。来呀,传潘仁美上殿。”
“且慢。”大丞相赵普撩袍跪倒。“万岁,这个潘仁美暂时不能加封。”
皇帝不悦: “为什么不能加封?”
“因为,因为……”赵丞相有口难言。
书中交代:这个赵普乃是北宋名臣,他协助赵匡胤搞成陈桥兵变,为国家立了大功。前任丞相范质死后,由他继任。为相以来.又协助赵匡胤统一中原,加强皇权,所以深得赵匡胤的信任。赵普虽然手握重权,却为人正直,尊重同僚,因此,文武百官有事都愿意与他商量。
再说新任礼部尚书陈名,多年来一直是赵普的心腹。他们既是上下级,又是好朋友,平常素日无话不谈。昨天,陈名陪同京娘入都,当天晚上便去拜见赵普。赵普留他小饮,席前,陈名把途中的详情全向赵普做了禀报。尤其是谈了杨继业、潘仁美的所做所为。最后下了结论说:“这两个人,一个曾有铜锤换玉带的盟约,一个是康平公主的义子干儿,同时又双双具备文武艺业。我敢保证,他们二人的前途无量。只是……”
赵普见他吞吞吐吐,不由笑道:“陈大人,根据你刚才的介绍,你如果不带偏见的话,那么,杨继业将会成为国家的忠良,潘仁美必是朝廷的奸党!”
“这………正是这样。”
“好吧,这些话不要外传,因为播、杨二人都有来历。将来,我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对这两个年轻人实际考查。”
“相爷费心了。”
赵普以为:潘、杨当官是将来的事,谁知康平公主心急,今天早朝就推荐了干儿子。老丞相唯恐造成事实,皇帝金口玉言,一旦重封,再想考查也没用了。为此,他急忙出班奏道:“万岁,我大宋刚刚立国,求贤若渴。凡有真才实学者,理应破格重用。但是,对那些碌碌无为的人,还得多加慎重,否则会堵塞贤路,令人摇首。请万岁三思。”
赵普不愧是位贤相,话外有音,点明宗旨。如果遇上昏君,这番话就可能犯罪。轻者罢官,重者处斩。可是他偏偏遇上了英主,赵匡胤从谏如流,闻过则喜。他赔暗点头:是呀,我大宋立国不久,应该广揽贤才。如果重用庸人,那些贤才必然耻笑,谁还出来保我?多亏赵丞相提醒,险些误了大事。想到此处,他又抚案问道:“御妹,你那义子潘仁美确确才华吗?”
“这……”京娘也明白过来了,皇兄的江山比自己的情义重要。“据我所知,潘仁美会些文武艺业,究竟高低,还请万岁考查。”
“好吧。”赵匡胤点了点头,“明日辰时,由郑王千岁和赵老丞相在小教场主考潘仁美。郑王侧重武功,赵相审试文采。然后再把结果禀明朕躬,按其成绩,酌情封赏。”
“遵旨。”郑王和赵普双双领命。
郑王名叫郑印,正式封诰为汝南王。他的父亲叫郑子明,油匠出身,乃赵匡胤磕头的拜弟。当年,柴荣、赵匡胤、郑子明兄弟三人攻打天下时,曾在开封府大相国寺立下盟约:不得江山则罢,若得江山三人轮流坐。后来果然得了江山,三个人都没坐殿,却让郭威当了皇帝。郭威死后,传位柴荣,柴荣死时.按照相国寺的盟约,本应传位赵匡胤。可是柴荣却违背誓言.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太子柴宗训。当时正是五代十国,天下混乱。柴宗训刚刚七岁,靠他治理江山,必有亡国之优。为此,大军师苗光义、副丞相赵普、三王爷郑子明等大臣与赵匡胤商量,决定陈桥兵变,**后周,建立宋朝。为了斩草除根,很多大臣主张杀死柴宗训,赵匡胤终究不忍。他传下圣旨:加封柴宗训为云南王,远离京师。由于这位云南王年龄太小,又加封柴荣的胞弟、柴宗训的亲二叔柴华为摄政侯,辅佐侄儿柴宗训坐镇昆明。当时,摄政侯柴华也只有二十岁。虽说年轻,却深明大义。在他看来,赵匡胤灭周建宋是正确的。这样可使天下太平,黎民百姓免于水火。如果让侄儿即位,天下不服,势必又有几场征杀。就这样,柴华保着年幼的侄儿,高高兴兴奔往云南去了。
由于赵匡胤得的是柴家江山,他和柴荣又是生死弟兄,虽然重封了先帝遗孤柴宗训,心中仍不安宁,唯恐天下人骂他不仁不义。朝中的护国大军师苗光义看出他的心事,便含笑劝道:“万岁,您也过于仁慈了。历代社稷之争,哪有不流血的?别说是盟兄弟,即便亲手足,大杀大砍也数不胜数。更何况您还力排众议,不杀柴宗训,反而封他为云南王,选样大度的君主,翻烂史书,能找出几个?”
皇上被苗光义捧得很高兴:“大军师,照你这么说,朕之作为,民心所向吗?”
“当然,谁不赞您是一代英主。”
“好!”赵匡胤趁热打铁,为了进一步收买人心,他决定再重封郑子明。目的是让人们看看,我对同生共死的盟兄弟绝不忘怀。第二天早朝,传下圣旨:加封三弟郑子明为汝南王,并且兼理京师九门提督、紫袍太尉。一人三职,文武双街,这是不得了的殊荣。
郑子明是个实惠人。皇上对他选样重用,他只有尽心保国,报救皇恩。为此,他可就忙不过来了。文也抓、武也管,一时,权倾满朝。
任何一代皇帝,都把皇权看得极重。赵匡胤一见三弟郑子明极高震主,他又后悔起来。不由得又想起大相国寺的盟约:江山轮流坐。大哥柴荣已死,我已入主大统。将来我死以后,三弟郑子明的威胁太大。老赵家的天下让给姓郑的,实在不甘心。得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三弟呀三弟,我对不起你了。赵匡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