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快地游着。
徐光文才是个真正的文人,身上的文人气正得很,不该说的他常常三缄其口,只把言语诉诸笔端,该说的时候,他常常会据理力争,理直气壮,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这一点上,吴雁南只有羡慕的份,觉得自己特没有个性,特窝囊,但想学,却又找不到底气。
交流的程序很简单,四个人七嘴八舌地问,徐光文左顾右盼地答。先问手术,再问病情,然后闲扯,然后掏出王子俊早已拿好的四百元钱,往徐光文的手里放。
“你们这是干什么?我要知道这样,就不出来给你们开门!这算什么事,走吧走吧,我这一身汗,就为了等你们这个啊?”徐光文的风格出来了,说话也特刻薄。
四个人只好脸上挂着笑,讪讪地退出来,又重新置身于毒辣的阳光地里。
这时候,吴雁南的电话响了,他一接,竟是尹立原的声音:“吴老师,你在家吗?”
“不是,在街上,什么事啊,尹主任?”
“你能不能到教导处来一下?”
“好,我马上就到。”
吴雁南挂了电话,正要告别大家独自先走,周思前的手机也响了,他一接,吴雁南就听到了这句话:“尹主任啊,什么事啊?”
吴雁南便不忙着走了,望着周思前,耐心地等着。
“好,我马上到。”周思前说。
“是尹主任找你吗,他也叫我去了。”吴雁南对周思前说。
“那我们一块吧。”周思前说。
两个人别了程宏图和王子俊,相跟着把摩托车骑到西湖中学的教学楼下,停好了,就快步走进教导处。
“哟,二位一块来的啊?那好,我可以少说一遍了。”尹立原看见两个人,笑着说。
两个人不说话,望着他们年轻有为的主任,等着下文。
“今年中考阅卷抽用我们学校的老师不多,语文组要四个,你们两个愿意去吗?”
“好啊,我以为尹大主任交代什么事呢,下雨天打小孩——闲着也是闲着,还有钱挣,去,雁南。”周思前笑着说。
“当然啦,主任,还得谢谢您呢。”吴雁南也笑着说。
“那你们在这儿签个字,要保证遵守一切阅卷要求,责任自负。”尹立原递过来两张简易合约。
“好咧。”两个人答应着都签了字,这能有什么责任?
“吴雁南,收发室有你的一封信,小刘找不到你,这回你来了,你自己去拿吧,可能是北京来的。”尹立原对吴雁南说。
两个人别了尹立原,周思前先回家避暑去了,吴雁南又跑到收发室,接过小刘递来的信。谁呢,是不是教院的哪个同学,听说赵博远、彭明天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又找了工作,都过得春风得意的,也许是他们还惦念着这位贫贱之交吧。
他打开信封,抽出两张写得满满的信纸,看起来。
“男主角:”这是称呼,吴雁南的心跳加快了,他赶紧翻到落款,果然上面写着三个字:女主角。
他把信胡乱折好,装进衣袋,跑进办公室。这里,是暑假期间最安静的天地。
他把门带上,平静了一下心跳,重又掏出信纸,展开,读起来。
男主角:
还保留这个称呼,我知道你不会惊讶,相反,你一定会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心情走向一片清凉,因为你会因为北方的鸿雁传书,而想起许多难忘的往事。
你一定已经听说了,在这一年里,我和我的家庭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知道世俗之人看我时会用什么样的目光,甚至你也会在心里偶尔生出些许鄙夷。我不怪他们,更不怪你,因为我要走的本来就是一条不被人理解的路。
现在,我嫁给了汤姆教授,他比我大十岁,他生在一个讲究民主自由的国家。他在中国在北京更能体会到中国某些体制的不健全,我常把我生活过的小城的故事说给他听,也把你的故事说给他听,他觉得非常惊讶,他本来要写一部叫做《中国到底有没有体制》的书,现在他更坚定了这个决心。他要我做他的助理,结果我做了他的妻子,他说他要把我的名字和他的一起写在这部书的封面上。
我可以想像到你的心态,物质上不必说,在中国,有能力的人只会被气死,不会被轻易饿死。但你的心,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感到迷茫、慌乱、落魄而卑微?如果是这样,你一定要想想自己未来的路。人生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么长久,奉献也不会像许多人描述的那么灿烂。你不走自己的路,你就不会有人生的价值,那么你的奉献顶多只能博得别人给予挣命者的一点同情甚至不理解。
北京很好,文学气氛特别浓厚,我通过汤姆也结识了一些文学界的朋友。现在文学虽然不像八十年代那样吃香了,但他作为一种千古流传的事物,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只是这空间也少不了人的关系的渗入。总之,认识文学界的朋友,出版社的朋友,对你将来要走的文学路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还结识了这儿的一些叶县老乡,宋伟和李芳是你的学生,赵博远和彭明天是你的同学,还有彭明天的爱人,他们都是很有素质的人,我们常有往来。大家提到你,都会发出一声叹息,觉得你生活在叶县教育的夹缝里真的不值得。但是,我只是做为一个朋友、大姐,给你一个建议和一份邀请。如果你真的来了,请给我一个机会,让那第一个迎接你的人是我。因为,我觉得我最了解你的心灵。
奇奇还好吧,聪明吧,健康吧,她虽然是梅思月生的,但名字是我起的,我在心里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和小风一样常常思念。零八年奥运会,这里会有很多机会,但不知有没有我们的再度重逢?我愿意像最初的那次接触,摔倒在你的身上,看一眼你高傲又慌乱的眼睛。
吓着你了吧,我爱汤姆,我也想念曾经,别不多说,夏安!
女主角
05年6月12日
三
从芮敏的信中,吴雁南体会到了一种来自遥远地方的慰藉,但同时也隐隐生出些许不安,觉得芮敏的关心像一个咒语。难道远在北国的佳人,嗅出了小城的某种气息,提前给曾经的人儿提一个醒?吴雁南不愿往下多想,他拿着信犹豫了好一会,把它放进办公桌的抽屉,他知道自己的家太小,藏不住这样的秘密。但他刚把信放进去,又拿了出来,是呀,这里终不是自己的领地,还是不放心。他想了想,又把信看了一遍,记下了地址和信纸背面留着的手机号码,把信慢慢撕碎了,塞进垃圾桶里。是的,他不是在撕一份情感,真的只是在撕一封信的本身,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保守秘密的一块地方,他只有用脑,记下该记着的。
中考阅卷持续了一个星期,在此期间,发生着许多事情。
首先是高考结果的出现,叶县依然是全市本科达线率最低的县。叶县的人口一百五六十万,全县高中有七所之多,但总本科达线人数依然比邻县花县一个二中还少好几十人,较往年依然有所减少。叶到底比不上花啊,只是一个衬托,这衬托让叶县人很难受了几天,也就只好承认现实,咱比不了别人家,和咱自家兄弟较较劲还可以吧。
看一看叶县的七所高中,三所乡镇高中自然都在地下,职高今年已送走了第三届毕业生,本科考上十几个人,算是有了一个开始。大家目光所向,自然还是三所重点高中,“一中的学生”,达线人数自然最多,“二中的领导”,达线的学生也不少,“西湖中学的老师”,达线的学生还是第二位。这种比较的结果,是秦弘一先舒了长长的一口气,然后把紧张的目光从全县范围收回来,细细打量着自己的小家。
文科果然像许多老师预言的那样,学生们突击突击,早起晚睡背诵政史地,还真考得可以,六个班总共走了九十多人,比平均每班走掉十三个人的总数七十八多了近二十人。虽然石德厚和李爱华接的班级都刚刚完成了任务,虽然“受鸟罪”的魏天寒班只走了六七个人,但总数够了,“双飞”自然有份。其中应该说明一下的是,高三(8)班的黎亮亮夺得了西湖中学的文科状元,吴雁南资助三年的陈日同学考上了本省师范大学中文系。填自愿的时候,吴雁南并不太主张陈日报师范类学校,但看那孩子一股劲要做老师,大有承恩师之志的意思,吴雁南又想到他填报的师范大学是全国重点,以后回来想必不会遭到自己这样的待遇,就平静了。文科老师咧开了嘴,据说有好些从三年级退下来的班主任都想入非非地要带文科了,说明文科在西湖中学将成为一块新的大肥肉。
可是,这回苦了理科班主任和理化生老师。理科八个班,按每班十五人计,应达本科线一百二十人,结果总共就达线八十来人,没有一个班完成任务,双飞自然免谈。大家的心思还不只是放在能不能外出考察上,面子第一啊,来年,妈的,再也不带理科了,现在的学生都是些什么东西,越来越像木头,书,难教啊!可是,理化生老师在怨天尤人中又只好认了,的确,谁也没见过一个物理老师带文科班主任的,那就来年像03年吴雁南、周思前那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苦口婆心绞尽脑汁地拼吧。
再一件事,是吴雁南年年都会参加,但今年比较特殊的事情。学校一二年级的期终考试赶在了中考阅卷期间,吴雁南这一次可以不用监考,不用阅卷,不用统计分数,还有几百元的阅卷费赚,真爽!看来,正月去尹立原家送了两瓶酒真没白送,要不然,此时此刻还在教室里干本职工作呢,哪有时间出来赚外快?
第三件事,其实是吴雁南和石德厚、田爱学酝酿了好一段时间的事。石德厚和田爱学看中了吴雁南所住的东湖路小学的教室,想在其中开办一个暑期班,来找吴雁南商量,并说可以三个人一块干,英语、数学和作文一起辅导。吴雁南当然求之不得,曾经的作文三级跳的梦想,有了一次实现的机会,岂不是天意!三个人一拍即合,吴雁南一问林校长,也是欣然同意,只收五百元钱一个月。
中考阅卷终于结束了,一个星期的辛苦,赚得了五百多元钱,吴雁南很高兴,在家休息了一天,就和方、董两位老师雷厉风行地着手辅导班的创办了。其实招生是最简单的事,大家在学期结束前就在班里进行了宣传,英语、数学自然是许多学生想补的科目,又听说是以前的吴编辑辅导作文,又有许多学生增添了热情。开班的那天,好家伙,来了七八十人,挤在一间教室里,热火朝天的。每个学生收一百五十元钱,算一算,每个人补习一个月,可以净挣三千多元。
梅思月很高兴,每天都把开水烧得多多的,冷得凉凉的,她仿佛看到自己的房子因为丈夫期末六千多元的补课费和这一次的补习外收入,又垒起了一面山墙。这个务实的女人,她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热情,每天的脚步都迈得特别勤快,笑得也格外开心。
四
时间就这样紧张热烈而又充实地过着,几天以后,雨季也如期而至了。下午的时候,从南方飞来的乌云,越积越厚,最终铺满了天空。天色由亮变暗,又由暗变亮了,老人们爱说一句谚语“有雨四方亮,没雨顶上光”,看着亮亮的四方天空,雨肯定要下了。
这天下午是吴雁南的作文课,看到天空中风云突变,想想也快放学了,他就准备让学生提前一点回家。但大家都说没什么,下雨最好了,早就想下雨了。吴雁南也不好硬赶,就和大家一起,眼睁睁地看着雨先是随着狂风扑向地面,继而连扯成线,横着斜着的乱飞,地上,一会儿便起了水。
久旱忽逢甘霖,大家兴奋地大声叫着嚷着,吴雁南也显得年轻起来,他甚至在雨稍小的时候,试着跟在几个调皮的孩子后面走进了雨地里,但又觉得很不好意思,就装作回家一样,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雨下得真大啊,你怎么不让学生回去呀?”梅思月见丈夫进了屋就问。
“叫了,都在看雨呢,又都没带雨伞,等下得再小些,就叫他们回去。要不然淋坏了,这暑假期间,私自补课,我是负不了责任的。”郑雁面抱起扑过来的奇奇,走到门边说。
“哦。”梅思月也靠向门边。
“奇奇,跟爸爸背首诗呀,”吴雁南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奇奇也含糊地说了一遍,并拍着小手,想再往外去,但吴雁南没顺着女儿的意思,因为外面的雨又大了起来。
“应该是好雨知时节,当夏乃发生了。”梅思月笑着说。
“当夏乃发生了。”奇奇又学着妈妈。
一家人就抱在一处,大笑起来。
半个多小时以后,雨终于歇了一会,梅思月找了几块干抹布,递给推自行车的学生们,大家就擦了坐骑,骑上去,顺风顺水地跑了。
但雨只留给人们十几分钟喘息的机会,又瓢泼似的下了。吴雁南关严了门窗,和奇奇玩起了积木。
“雁南,你看,进水了!”梅思月突然叫道。
“哪,哪儿?”吴雁南一边叫道一边顺着梅思月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