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收藏天下
作品相关
收藏行话
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很陌生,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通俗地说,就是堪称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价值,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古玩风气在我国起源较早,它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也就是行话。古玩行话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现在介绍一下常用的古玩行话。
——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
——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
——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清朝及清以前的仿旧得叫“旧仿”,现在仿旧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
——而“捡漏”则是指卖者不识而买者有眼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叫“交学费”,懂行人买了新仿的货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的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
——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仿的,就只能说:“看不好”。
——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错,殊不知有些货是伪造古董的人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要价是“天价”。
——批货物连好带孬一起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
——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报,叫“打一”。
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等等。由于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了。
上面所提及到的,仅是众多古玩行话中的一部分。古玩行话根据种类或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可有不少有趣的学问呢。(非原创)
收藏热门(不喜勿看)
近年来,我国收藏品市场日益升温。受收藏品交易激增的推动,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拍卖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中国各大拍卖行的总成交额高达69亿元人民币,加上民间交易,我国全年的收藏品市场交易规模大约在100亿元以上。
有资料显示,美国最近10年各行业的投资回报率,按投资种类分别为房地产4。7%、股票17%、收藏品24%,收藏品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国内,近几年收藏品市场也是热点频现,书画、瓷器、玉器、邮币卡、青铜器、钱币、家具等领域的市场行情不断走高。在收藏品主体方面,全国目前有收藏爱好者7000多万人,以民营企业家、IT精英、传媒大腕、演艺界名流为全新阵容的新富豪,正在成为中国收藏品市场的强势群体。而向来走在投资潮流前沿的温州人,在经历了炒房、炒车、炒煤之后,如今也开始把资金投入到了书画、古玩、瓷器等收藏品上来。
收藏品种越来越丰富
据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常务理事、北京古玩城中鼎信文物店总经理周继海介绍,目前市场上收藏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以目前市场上较受追捧的艺术品收藏为例,除最传统的古代艺术品,如名人字画、陶瓷、玉器、碑扁、织锦等以外,现代艺术品外延更是不断拓展,不仅包括由现代艺术家在原有古代艺术品种类的基础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质进行创造的艺术品,还新增加了如人工活蝴蝶、陨石、海洋生物等新品种。相比古代艺术品,现代艺术品由于是现代在世的艺术家创作,易鉴别,尤其新兴的艺术品很少被仿制,所以在交易时好操作、风险小,目前在市场上交易量较大,属于短线、热线交易品,比如,奥运金币、1999年世博会纪念品等。而古代艺术品就显得老成持重,往往被用做长线、冷线品,伺机交易。
交易平台呈多样化趋势
作为收藏品交易最重要,也是最传统的平台,仅像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北京古玩城这样的正规交易场所,全国不下100家,大大小小的艺术品商店、跳蚤市场更是不计其数。
另外,拍卖行也是收藏品尤其是珍品流通的重要阵地,拍卖行的数量往往意味着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收藏品市场的规模。目前我国现有上百家专业的艺术品拍卖机构,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居多,业务量与日俱增。近几年来,还出现了如画廊、专业性网站和基于对艺术品的共同爱好而形成的民间团体、私人博物馆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集、藏、易平台,交易方式不断翻新,并伴有国际化的趋势。
收藏品投资已现泡沫
周继海提醒投资者,投资收藏品不同于投资股市。在股票市场,投资者用少量资金就能参与,还有较为成熟的投资机构可代为操盘,投资者无需掌握太多的相关知识和投入太大的精力。收藏品市场操盘手必须是投资者本人,尽管现在也有专家的意见可供参考,但最终的决策还在自己,这就要求投资者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对每一件投资品有鉴别能力,清晰了解该投资品的市场情况、价格水平,还要有能力把握运作时机等等“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收藏品市场上淘到“金子”。
如今收藏界流行一种观点:只要货真,就不怕价高,买了肯定会升值!专家认为,投资收藏品也需要谨慎,价高也有个限度,脱离了藏品本身的历史、文物、艺术价值而炒作出来的离谱天价,谁也不敢肯定在接手之后不会被“套牢”。而且我国拍卖市场的泡沫目前已经存在,假拍、流拍事件时有发生,价格虚高的现象严重。在最早出现艺术品拍卖的英国,具有权威性的拍卖机构只有几家,而我国现在就有上百家之多,拍卖机构的泛滥、水准参差不齐,已是不正常的现象,会造成市场交易的混乱。这一点是欲进入收藏品领域的投资者必须注意的。
服务领域空白点多
虽然我国有收藏爱好者已不少于7000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但中介、经纪人、鉴定机构、保养维护等相关服务领域和衍生业还极少有人问津。而收藏品服务在国外已经很成熟,比如中介公司可以从艺术品的鉴定、出具投资分析报告、保养,到咨询、交易等相关环节一条龙完成。不同的服务项目各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般在艺术品市场,服务费用占价格的10%~20%左右,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高技术、高利润、风险小的行业。
但在我国,收藏品服务市场才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七八年的历史,而且还不规范。目前,投资者只有找各大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进行鉴定和保养。因博物馆属国家级的文物鉴定和保养机构,缺乏市场服务意识,很少提供配套和一条龙服务,更不会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操盘,很难提供令市场满意的服务。但有庞大的交易群体和交易数量,因此专家认为这类服务市场的商机有可能比投资收藏品本身更具诱惑。
提示:投资者要看重藏品的收藏价值和艺术品美的意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