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浮世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海浮世恋-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担人沟靡狻!�
杨易没有注意到我的反应,他问我:你也喜欢这首歌? 
我想了想,一笑:谈不上,只是想起了你下午抽烟的样子,刚才进来,又看见一个人坐在边上,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样子,就点个歌给他。 
杨易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说:现在,我已经一点也不愁了,我觉得美国人真是英明,他要我留在中国,原来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这么好的女孩子在等我。 
等你?太自以为是了吧。 
算我说错了,等你,应该是我在这里等你。你知道吗?本来下午来会个老同学,就该回去了。可是偏偏我又不想走,当时我不好意思问你叫什么名字,可是这么走,我也不甘心。我想,也许晚上我有机会在舞厅遇到你。我一直在这里,等,没想到,你真的出现了。 
真的? 
我看了杨易一眼,眼中盛满了一种男人无法抗拒的深意。 
杨易也笑了,眼中同样盛满了一种女人无法抗拒的深意。 
那一刻,我斜眼看了陈光明,他正站在舞厅边上,大大咧咧地抽着烟,还冲我一笑。 
我也回应了他一笑。 
杨易问:你认识他? 
嗯。一个朋友。 
哦。 
杨易跟我谈了很多,他的梦想,他的工作,他的爱好,他大有搂着我不放的趋势。我也乐得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听着,微笑着,给陈光明看。 
但是,不久,陈光明走了。 
我辛辛苦苦绷着的架子一下子坍塌了,我一下子觉得杨易的无聊,一下子厌烦他关于美国的滔滔不绝。我在跟这个痴迷美国的人扯什么淡啊?莫名其妙。 
我不想再笑了,我说:杨易,我累了,我想先走了。 
杨易说:我送送你。 
无法拒绝的热情,杨易送我出来。 
春寒料峭的晚上,杨易像美国电影里的绅士一样义无反顾地脱下了外套,披在了我身上。然后,他的手就那么自然地搭在了我的肩头,好像一对不错的恋人。这就是舞厅的好处,一下子能把两个浑身不搭界的陌生人拉到二十公分的距离,然后,有机会的话,再近到没有距离。杨易就是这么做的。 
到宿舍楼下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奇妙的一天,我从地狱到了天堂,都是因为你。说完,他深情地看着我,给了我一个猝不及防的吻,然而又纯洁地停在了额头。 
我的心跳得很快,这不是我想象的。我没有想过这么快邂逅一个新的人,这么快走近一段新的感情。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杨易,起码比陈光明来得可靠。 
杨易只要一有空就来找我,提着各种各样的水果,什么最新鲜上市,就是什么了。白天,他不上课的时候,就给我写信。于是,白天我看他写的信,晚上赴他的约会。他一次次跟我描绘,我们一起去美国,读博士后,留在美国实验室做实验,成为对人类有价值的科学家的场面。 
每次说到这里,杨易的声音渐渐提高,可是我的心就就渐渐下垂。是啊,成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是美国。可是我呢?我去美国干什么?当杨易的陪读太太吗?分享他那一点点可怜的奖学金?打扫房间,做一个科学家的家庭主妇?在宁静的美国,浓荫下,终老此生? 
杨易的热爱美国,我无可非议。可是他一定不知道,他为我描述的美丽前景远远没有那三个晚上,陈光明为我描述的几个场面动人。 
对于我,这个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来说,火车车窗外,在沙漠中孤独奔跑的羚羊远远比美国、乡村别墅、老别克汽车来得动人。 
这并不是说杨易和杨易的未来有什么问题,对于另一个女人,比如说,后来杨易娶的那个女人,这简直太好了。我相信一定有另一个女人比我更信仰科学,更把去美国当科学家的专职太太作为人生终极目标。 
可是,我不行。我宁愿跟一个破衣烂衫的人去流浪,死在沙漠里,没有孩子,没为人类做了不起的贡献,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那么太当真。可是,我喜欢,起码在那个时候,我喜欢。 
所以,每当杨易说起美国的时候,就是他离我最远的时候。 
那一年的圣诞节,我在杨易的家里闹到累了。 
杨易坐在桌子边上,他说:看会儿书吧,也该安静一下了。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牛津英汉词典,一个手握着我的手,另一个手就这么一页一页地往后翻着。 
我很惊讶:你在看英语吗? 
他说:背辞典。 
天哪,晕倒,圣诞节的晚上,你居然背辞典? 
杨易笑笑:安静一会吧,宝贝,你不累吗? 
再累,也没有背辞典累。 
背辞典不累,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新华字典。字典里很多故事,我至今认为我良好的文学功底跟看字典有很大关系。你知道吗?全世界最好的一本书,就是辞典。这本牛津辞典我看了九年,从大学到研究生,到现在,九年。可是还是有我不认识的词。所以不看怎么行? 
我抢过他的词典,上面密密麻麻的注解,我瞠目结舌。 
我说:考考你吧。 
杨易高兴的答应了。 
圣诞节的晚上,我一个一个地翻着那些我闻所未闻的单词,看着杨易那两片薄薄的嘴唇轻轻的吐出一个个清晰的单词,我觉得眩晕。杨易几乎无所不知,他就是一本活的牛津英汉辞典。 
我放弃了,他拿回了词典,淡淡一笑说:大家都有长项。对了,我有礼物送给你。 
还有礼物? 
我看到了厚厚的一本:不会是辞典吧? 
我撕开了包装纸,看到了一本书:徐志摩诗集。 
说句实在话,我还是有点失望。 
女人总是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我宁愿喜欢一支口红、一瓶香水,也不要一本书。张爱玲第一次拿稿费也不过是去买了一支口红,男人永远不会明白这样的花钱逻辑,可是任何一个女人都会觉得这是这么得理所当然,熨贴而合理。所以,这本书就像杨易买给我的所有的苹果、柑桔、草莓、柚子一样合乎男人的口味,却不对女人的脾胃。尽管,这是一个喜欢读书、也经常买书的女人。 
我装作很喜欢的样子,却难掩失望之情。我甚至连翻都没翻。 
可是杨易取出了那本书,轻轻地读给我听。他说:我想找一个女孩子,可以安安静静地坐在我对面,就像现在的你,我们一起读书,火炉暖暖地烧着,以前,我觉得这是一种奢望,可是我竟然遇见了你。你愿意和我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吗? 
杨易握着我的手。 
脚下的小火炉烧的火烫火烫的,就像杨易所憧憬的结果。 
如果那一天,如果那一夜,我没有从杨易温暖的大手里抽出我的手,一切将会是怎样? 
可是,我愣住了,我生生地抽出了我的手,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你开玩笑吧,对我来说,这太遥远了。你吓到我了。 
杨易很尴尬,徐志摩的诗集和牛津辞典摊在他面前,显得那么突兀。 
我站起来:太晚了,我要回去了。你背你的辞典吧。 
杨易也站了起来:我送送你吧。 
算了。别浪费时间了。 
我毫不犹豫地准备往外走。 
杨易合起了《徐志摩诗集》,放在我手里。 
我想了想,告诉他:太重了,留在你那里,改天再拿吧。 
杨易没有说话,他说:我明白了。 
我走出杨易的房子的那瞬间,觉得好轻松。这样结束吧,本来就是一个误会,误会彼此会走到大家都理想的结局,但是太快,太快地走到了大家都不想要的结局。杨易,是聪明、脆弱而敏感的。 
三天后,我还是收到了水果还有那本《徐志摩诗集》。 
此刻,这个失眠的晚上,我突然那么渴望再找到那本《徐志摩诗集》,好安慰我在墙壁的这一边,难以克制的伤感。 
我开亮了台灯,蹑手蹑脚地下床,自己都觉得有点可笑。但是,我一定要找到那本《徐志摩诗集》,多少年了,我从没有打开过它,但今晚,我想念念徐志摩的诗。 
我拿出了书橱最外面一排的书籍,我记得《徐志摩诗集》被我放在了最里面的一排最不显眼的位置,就像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往事。果然,灰色的书脊上,黑色的五个字——徐志摩诗集。 
我拿出了书,掸了掸灰,然后坐到床头,翻了开来。     
PART 5   
41.那是一本爱的日记   
每首诗旁边都密密麻麻地写着杨易的心情纪录,就像他在牛津英汉辞典上做的那样。 
我看着那本诗集上的批注,眼角有一点点酸楚。 
杨易这么写:上海的天这么冷,三月了,风吹在脸上还是刀割一样的疼。可是,我要去看我的屏儿了,她离我那么远,可是心里想着她,风吹在脸上,慢慢的竟然没有了感觉,慢 
慢地竟然有点暖意。我想我是陷入了爱情,只有爱情,可以让我每天从上海的东边骑车到上海的西边,20公里还是30公里?也许是上帝要考验我对屏儿的诚意,才把我放在了她身外那么远的所在。可是我要对上帝说:我不怕,我要去见我的屏儿了,屏儿在窗边等我,她的眼睛就是我的终点。 
杨易外表的冷和内心的热是这么对比鲜明,我在这本险些被我遗弃的诗集里阅读着杨易每天的心情纪录。 
记得那天杨易来送书的一天,照例带来了水果。我想,也许他是来做最后一次尝试的,如果那天我愿意走下楼去,再看一眼他的眼睛,也许我们不会这么分手。但是,我听到了他呼唤我的声音,却留在了原地。我对我的室友说:你下去,告诉他,我不在。 
杨易并不相信,他执拗的在楼下等了我两个小时,但是,我没有下楼。 
于是,杨易托我的室友带上来他的水果和诗集。 
我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诗集,才发现这是一本爱的札记。杨易在最后一页这么写道:屏儿,这是我跟你在师大相遇的第一天。你让我心潮澎湃,狂浪不能自已了。我居然就这么吻了你的额头,你光洁如玉的额头上竟然留下了我的吻了。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天,我像变了一个人。回到家,我这么兴奋,我四处找爱情的诗,想看看我是不是还不够疯狂?我在房间里大声地朗诵徐志摩的诗,只恨自己是学物理的,没有生花妙笔,送给你人世间最美丽的文字。可是,只有最美丽的文字才配得上你啊。我想,也许我应该把我每天爱你、想你的话都写在这本诗集边上。这样,徐志摩的美妙文字也属于你,而我,像丑小鸭一样的感情也可以捎带在这美丽的词句边上一起给你。于是,美丽的,简陋的、别人的、我的,都是你的了。然后,在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可以一并给你,我的心和我的一切。——杨易。 
我的眼角,慢慢的,有一滴泪珠滑落。 
这就是杨易的爱情。 
我轻易放弃、残忍抛弃的杨易的爱情。 
杨易在一年之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那时候,我们已经整整一年没有联系,杨易,就像他出现的方式那样,又突然地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我完全理解杨易的走,我一直觉得杨易是选择了一种最美妙也最令人回味的方式走的。就是那袋水果和那本诗集,然后默默地消失。没有一个电话、没有一封信、甚至再也没有一次偶遇。我说的那句话,让杨易深深地痛苦了,失望了。 
一年后,他打来的电话里平静而安详:谢谢你,今天是个好日子,我终于拿到了美国签证,很快,我就要走了。真的要感谢你,感谢你鼓励我去作第四次傻瓜。 
然后,杨易挂了电话。 
电话这头,我很难过。 
突然间,那时候,杨易跟我描述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刺激着我,也许,我已经无意间失去了这一生最爱我的那个男人。也失去了我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 
我的眼角有点湿润,我觉得自己有点傻。都是什么时候了,我怎么开始想杨易,想那个莫须有的未来。但是我忍不住问我自己,当赵睿在若干年后出现在我面前,我那么义无反顾地嫁给他,我尽管找了那么多的理由,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一点像杨易?难道不是因为,他也有着一样的安静、一样的执著、甚至一样的出国梦?潜意识里,难道我还不敢承认,我害怕再一次失去杨易,因为幼稚的理想和无知的傲慢,而再一次和幸福失之交臂?难道我还不敢承认尽管杨易的样子已经渐渐地淡化,但是,杨易始终是陈光明的负面,牛津辞典和没完没了的Party、狂欢就像地球的两极,可是无缘的我,不是太早、就是太迟。 
我不敢想象,那一个圣诞夜,我没有从杨易的手中抽出我的手,而是任他牵着我的手一路走到美国,那我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又会怎样看待在中国的这样一个女人,以派对、聚会为乐事,写着速朽的文字,然后等待着一个莫名其妙的孩子一天天地变大。我会怎么看待这个女人?羡慕还是鄙夷? 
我无法想象。 
可是这一夜,伴随着陈光明在薄薄的墙壁的那一面哼哼哧哧的声音,我忍不住一再想象、然后推翻自己的想象。我承认,怀孕让我变得如此多愁善感,离婚又让我变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