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为个人提供所需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当马克思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
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
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青年的座右铭。
占有与被占有
生活的改善离不开生产的发展,个人的利益不能超越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个道理本来并
不深奥。但为什么有的人还是抑制不住地要提出种种过分的物质要求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物质
与意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清醒地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自身发展利弊共存的两重性,才能
自觉地抗拒无限制的物质欲望。
且让我们从远处说起吧。
狮、虎、熊、豹这些猛兽,当它们出没于丛林,挺立于岩角,是何等威风凛凛!但是,一旦把
它们送进动物园,雄姿不免大减,久而久之,甚至成为懒洋洋的困兽。一头终日在铁笼里打瞌睡的
老虎,几乎就象放大了的猫,。可见,即使野兽也不可饱食终日,养尊处优,条件、环境过于舒适
了,它们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
人类虽然早已脱离了动物界,但是在物质享受纵欲过度的情况下,似乎也难以摆脱类似命
运。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从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会在体内积聚过量的脂
肪、胆固醇,肌肉、神经也会逐步衰退,较之生活俭朴、粗茶淡饭的劳动者,无论在体力还是在精
神状态上都要大大逊色。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每个人为了生存的需要都必须
消耗一定量的物质(如食物、衣服等),为了消除劳动后的疲劳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有一定形
态的享受(如看书、娱乐等)。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使这种物质和享受保持在一定的限度
内,否则,超过了人体本身所能承受的水平,就会走向反面。比如,鸡蛋、猪肉都是富有营养的食
品,但如不节制饮食,酌量摄入,就会引起消化不良,伤害脾胃。美酒可以舒筋活血,是个好东
西,但如狂饮无度,也会酒精中毒,带来种种麻烦。
以上还仅是从生理上来看问题。更严重的是,过量的物质享受,对于人的思想、意志、情操、
品德,会产生一种可怕的消蚀作用。任何时候,谁只要抵御不住这种消蚀,他的雄心壮志就会无影
无踪,他的事业成就就会付之东流。有人曾经用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来说明这个道理,这里不妨再
引证一下:战国时候的田单,是齐国智勇兼备的名将。齐国败于燕国后,他率领老弱残兵,仅凭一
座小小的即墨城,经过长期苦战,最后转败为胜,收复齐国全部失地。以后,田单当了齐国的大将
军,率强兵亲征弱小的荻族,竟打了三个多月,死伤惨重,终未得胜。原来,他在即墨的时候,正
处在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当他去攻打荻人的时候,他已赫赫有权势,腰缠万
贯,挥霍无度’、‘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再愿意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也就软弱无能了。
唐朝灭亡之后,群雄割据。李克用在现在的山西一带称王,三面都是仇敌。临死前,他取三支
箭交给儿子李存勖,要李存勖秉承父志,征服三个敌人。李存勖整军经武,发愤为雄,经过十多年
苦战,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志。后来,他在洛阳做了皇帝,终日沉溺在享乐之中。洛阳宫殿如林,
12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他夏天嫌热,还要另建避暑楼,每天动用上万的人力,耗费大量钱财,晨昏朝夕,迷恋于酒色歌舞
之中。结果,国库空虚,民怨鼎沸,不到四年,就丧失帝位,被人杀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乏其例。有的青年在学生时代还是朝气蓬勃,勤奋向上?满怀
理想志气。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还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受到社会上“好花不常开,好景
不常在”、“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类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影响,思想就渐渐发生了变化。原先,他
可能还看不惯那些孜孜以求穿着打扮的人,如今他自己也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了。什么事业、抱
负,什么学习、成才,什么国家、集体,这时都置之脑后,被无穷无尽的物欲私念所代替了。如果
我们不早早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发展下去其后果无疑是严重的。
自然界有一种植物,它的花朵会分泌出一种如胶似漆的粘液,散发出芬芳醇厚的浓香。路过的
飞虫如若嘴馋,就会成为这植物的腹中之食而丧生。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对人也具有这种巨大的诱
惑力。这种诱惑往往包含着很大的危险性——导致人们无止境的追求个人私利,产生无法满足的贪
婪欲望,结果灵魂为物质俘虏,意志为物质消磨,情操为物质腐蚀,以致越出社会道德规范,干出
不道德的卑鄙行为来。无节制地贪恋物质享受,其祸害正在这里。也许正是鉴于无数这样的惨痛教
训,我国古代许多高风亮节之士,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句格言,告诫当时和后
来人勿为锦衣玉食、珍馐佳肴所困惑,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讲清廉俭朴的风尚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俭立
名,以侈自败”——这是以俭朴与奢侈为界,预示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发展前景,“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贪图物质享受,对
事业成就带来的危害。“乐不可极,极乐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这话无疑包含有物极必反
的辩证思想,提醒人们不可纵欲无度,孜孜以求物质享受,以免走向反面,毁掉自己。“且夫出舆
入辇,命日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日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日腐肠
之药”——枚乘的著名的《七发》,则进而把放纵耳目的嗜欲,贪图肢体的安逸,看作是消磨意志、
腐蚀灵魂的媒介诱饵,万万不可陷于其中。
如果说连封建时代的古人都懂得,一个人只有不断抗拒物质的诱惑,才能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
的美德和完成事业所需要的旺盛斗志,那末,生活在二十世纪今天的青年,就理应比古人更深刻地
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真理,也理应比古人做得更高明。
人们之所以不能耽溺于物质享受之中,还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从发展来看,时间是
无限的,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它又是极“吝啬”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对谁都一样,并不因人
而异有所差别。俗话说:“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在吃喝玩乐上消耗太多,在工作、学习、事业上
就必然用心少了。如果把个人的全部精力、思想、乐趣都集中在衣着打扮和小家庭的生活上,迷恋
于此,留连往返,那就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政治上和生活上都很有害的情绪,甚至会使人逐渐丧失
斗志而走向空虚、颓废、堕落。民间有“笨人贪吃”的说法,实际应是贪吃使人变笨,因为一个时刻
以求吃喝的人,是不可能专心致志以求学习、工作的。爱迪生有一次风趣地说过:“我国国民大多
吃饭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头脑不管用。”据他说,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过
多,活却千得很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笨。这就从人体生理的角
度揭示了胃与脑之间的内在联系。
记得恩格斯这样说过,人类对自然界的所有破坏,自然界几乎都一一给予报复。在物质生活领
域中也一样。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果过多地占有物质,物质也就给以“报复”——占有了
你,使你受它的制约。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
当你占有了一件东西,
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
你占有了房子,房子也。占有了你,
安于在封闭的墙壁内幻想或生气。
你制造电视机,它也塑造了你,
每晚的视野被规定了模式。
13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你给道路以方向,它也给你方向,
满足于在规定的轨道上迈进或彷徨。
你猎取知识,知识也猎取了你,
要按照它的资料进行分析。
你捕捉形象,形象也捕捉了你,
幻想就被圈进了一个天地。
你分享娱乐,娱乐也分享你,
它消耗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你占有现在,沉湎于现在,
常常会忘记着眼于将来。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确实,不管人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占有某种
资财,同时也被占有,被揉成各种形态。聪明的人,有作为的人,是那种懂得精心选择占有的人,
他们虽然也占有物质生活,但那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去占有知识。
彼埃尔居里说得好:“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
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作着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
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居优越地位,使它们在我们的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内心独自,也是一切伟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正确态度。
幸福不在于肉体的快感
幸福,一个诱人的字眼,青年人尤其憧憬幸福。可是,你可曾认真地想过,幸福对于人生究竟
意味着什么?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究幸福的本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论及幸福的诗句。在古希腊,
关于幸福的论争曾经是个时髦的课题,不知耗费了奴隶主哲学家们多少宝贵的时光,在近代,费尔
巴哈还专门撰写过《幸福论》,来探究幸福的含义。对幸福的本质的思索,也就是人类对世界和生
命本质的探索的重要内容。今天,当我们在讨论物质生活领域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候,就不能
不对幸福的真正意义作出正确的回答。
人们探求幸福的目光,往往首先落在吃、穿、住、用这四个字上,有吃有穿,无忧无虑,就是
幸福。但是,吃、穿、住、用这一切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华贵的衣料、高级的食品、崭新的家
具、现代化的电器设备,都必须用足够的货币去换取,所以有人又主张,有钱就是幸福。不过金钱
也不是万能的,无约束的绝对自由、无止境的寻欢作乐、无可名状的感官刺激,有时并不是花花绿
绿的钞票可以买到的。据此,有人得出结论:随心所欲就是幸福。总之,在有的人看来,有了物
质,有了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这种幸福观是正当合理的吗?
诚然,一要生存,二要温饱,这是人们从生理需要开始的最原始的要求。讲幸福,离不开这两
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人不能活下去就会丧失一切的话,那末,取得生存的权利就是幸福的起码
条件。如果说在货币还发生作用的今天,没有金钱就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以满足温饱的话,那末,
有钱也可说是幸福的一个标志。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第一,这种由生存和温饱所构成的享乐
是不能离开艰苦的劳动的,必须先创造幸福,而后才能享受幸福。第二,这种享乐只是整个社会生
活中的较小部分,离开了国家、集体和全体人民的幸福,个人所享受的一切就不能长久保持下去。
所以,不能简单地在幸福与享乐之间划等号。
人活着决不是为了享乐。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反之,人则要
求超过这个。”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所以活着只是为了觅食,吃饱肚子。人却不同,人是“万物之
灵”,是有思想,有生活目的的。为了生存必须吃饭、睡觉,可生存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吃和睡。古
14
。d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