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紧缩。代表大会指出,这种集中制尽管对某个历史时期来说是正
确的,但是它‘造成了臃肿的官僚主义机关,并使这种机关产生特
殊化的倾向’。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列宁式的英勇气魄规定,
这种集中化的严重后果是‘削弱了党的精神生活,如此等等。这
一切引起了党内的危机’。因此,代表大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引
起,采取了改造党和国家的全部制度的坚决方针。应该懂得什么
是军事集中制。它是在军事共产主义条件下执行的、有官僚主义
的集中制。在斯大林时期,我国生活就是建立在这种集中制之上
的。但是,还有民主集中制,它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平建设时
期的不可动摇的准则。斯大林死后,我们经历了党的危机。这也
[俄]叶戈尔
库兹米奇
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第 218 页
是从官僚主义集中制向民主集中制过渡的危机。。。这种危机并
没有结束。改造却停止了。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改革的呼声,到

年代已经不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种呼声是如此强烈,以致
在得不到官方反应的情况下,逐渐出现了持不同政见者。但是,在
既得利益者们眼里,改革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切。
改革会使他们失去得到的东西。因此,他们对改革的要求置若罔
闻,对所有与改革有关的主张都予以棒杀。这样,经历了勃列日涅
夫时期的苏共,简直成了一个百病缠身而又讳医忌药的老头。
从根上烂起的腐败
如果说,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还有什么方面的发展引人注目
的话,那就是腐败现象。它和特权现象几乎是孪生兄弟。勃列日
涅夫时代的腐败发展到了极致。如阿尔巴托夫所说:“这个停滞
时期对于机关和官僚制度说来,可以说是真正的黄金时代。斯大
林偶尔用残酷的镇压‘整肃’过机关,赫鲁晓夫也折磨过它,不断
地在上层调换人们的岗位,进行无穷无尽的改组。勃列日涅夫提
出‘稳定’的口号,成为稳定的化身和形象,如果我们把稳定理解
为静止不动的话。
“”事实上,负责的岗位都成了终身的岗位,而官
僚们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很多州委书记、部长、党和苏维埃机关的
负责人占据自己的职务有年之久。想出了一套很高超的
保护十分无能的官员的办法,使他们不为自己的行动承担任何责
任。例如,如果发现州委书记在本州应届选举中有可能落选,就把
他调回到苏共中央组织部担任视察员职务,两三年后又推荐他
(实际上是任命他)到另一个州去担任州委书记。不称职的部长
《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论文选译》,外文出版局
编译参考》编辑部
年出版,

页。

第 219 页
从一个部调到另一个部,或者‘为他’建立某个新的部。为完全垮
掉的干部寻找或建立清闲但待遇优厚的职务,往往派到某个国家
当大使。
”“在停滞年代,就这样使负责干部和担任高级领导职务
的人最终形成一个特殊阶层(共和国、州、区的干部则形成自己的
‘小阶层’)。这有点类似某种贵族制度。与荣誉相联系的终身
制,享受高生活水平(至少按照苏联标准来看是如此)和各种特权
(用品的供应、住宅的保证、医疗和休假,甚至丧葬

。),这个阶
层和社会上其他人的鸿沟不断扩大。这是一个真正的越来越脱离
社会的阶层:他们孤立地生活、治疗、休养,在这个阶层中往往形成
自己的家族、氏族关系须知这个阶层的子女们在一起度时光,
互相认识,往往通婚。不仅如此,正是在停滞年代,迈出了下述合
乎逻辑的一步:试图建立交权制度,或者叫做特权继承制度。也就
是通过建立专收这些子弟的教育制度,然后通过一套任命和提升
职务的制度来达到继承权力的目的。
”②
如果说,是苏共不能正确认识群众和群众的利益造成了党群
之间的严重隔阂,那么,腐败现象所起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加深这种
隔阂,使之走到恶化的地步,并且最终造成了党和群众的严重对
立。腐败现象是埋设在苏共内部的、足以炸毁苏共全部阶级基础
和社会基础的炸弹,而“民主化”
“、公开性”则是这枚巨型炸弹的
引爆器。
苏共党内的各种腐败现象有以下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腐败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发生,表现为腐败分子对国有财
产的贪污、盗窃和大量侵吞。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作“谢洛科夫现
象”,因为它以著名的“谢洛科夫贪污案”最为典型。谢洛科夫是
[俄]格

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②[俄]格

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
年版,第页。

第 220 页
苏联大将,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任内务部部长。同时他又是勃列日
涅夫的私人朋友。仗着这层关系和手中的权力,谢洛科夫的腐化
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他把内务部从国外进口的
辆豪华车
中的
辆留给自己,分别给自己的儿子、女儿、儿媳和老婆使用;他
把一桩重大投机倒把案起获的赃品据为己有,价值
万卢布;他
在全国各地盖别墅无数,分给自己的亲属享用;他在家中雇用裁
缝、厨师、摄影师、建筑师、按摩师、传记作者,为女儿雇家庭佣人,
所有开支均从内务部报销。类似谢洛科夫这种无所顾忌地侵吞国
家财产的腐败现象,在苏联具有普遍性,只是在腐败者的官职、侵
吞的数额、侵吞的具体方式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第二,腐败在干部委任制的前提下发生,表现为腐败分子的不
法行为有组织地进行。苏联干部制度中的委任制和变相委任制,
造成了广泛的任人唯亲和结党营私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勃列
日涅夫本人就喜欢任用和他一起在第聂伯一彼得罗夫斯克州工作
过的人,以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盘根错节的联系,被老百姓称为
“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帮”。这种制度,促成了一个个官官相护、
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使得腐败现象也带有组织性。这里同样有
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即乌兹别克贪污案。该加盟共和国的许多
重要人物都卷入其中:上至共和国党中央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
席、最高苏维埃副主席、内务部部长和副部长,下至州、市、区党委
第一书记、企业的领导人。这些人串通一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虚
报售给国家的棉花数量,将因此而获得的金钱中饱私囊。据统计,
该案揭出的卢布金额为
亿。更有甚者,这些人不但用贪污的金
钱过糜烂生活,而且用来发展地下企业,乃至发展黑手党来保护自
己。这种有组织的腐败和官员犯罪在苏联同样为数不少。
党内腐败现象的揭露对苏共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因为,这些
现象过去多数是被掩盖起来、不为人知的。世纪
年代的改
革开始后,在“民主化

“、公开性”的压力下,这些现象都集中在

第 221 页
年代末
年代初苏共党员大量退党,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这种情绪。
时间内暴光,很容易造成冲击波,似乎苏共罪大恶极。
道德的失落
我们很少对执政党错误施政在道德方面造成的消极后果作出
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是十分奇怪的事情。因为归根结底,评价一个
党对社会的统治的好坏、成功与否,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
还必须加上社会文明程度。而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不仅仅是、而
且不主要是人民的政治意识,而应当是基本道德水平。从这个角
度讲,现实社会主义的挫折是显而易见的。大概勃列日涅夫时期
最为典型。
第一,言行一致问题。我们前面列举了苏共的种种特权现象。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机关的特权绝非苏联所独有。任何国家
都不可能把领导人和一般公民同等看待。而且,众所周知,比起西
方发达国家来,苏联领导人在这方面的享受并不特别值得羡慕。
许多西方人士都谈到这一点。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特权往往被
老百姓如此看重,引起如此强烈的反感?在众多原因中,恐怕有一
个原因是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在共产党的理论中,没有
这些特权的合法地位,这些特权恰恰是被批判的对象,不存在这些
特权被认为是共产党领导和其他政党的领导相区别的本质特点之
一。就是说,在苏联,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特权是否存在,而在于它
确实存在、却被有意掩盖了,在于党的理论对这种特权没有一个客
观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解释。人们从这里得出的结论,不是执政
党是不是一个有特权的党,而是执政党是一个虚伪的、不承认事实
的、说一套做一套的党。这就从根本上破坏了党掌权的道义基础。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我们仍然用特权现象作例子,
把它和工资问题联系起来作一些思考。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

第 222 页
论,工资收入的差别是官员与群众产生隔阂的重要原因。因此,当
巴黎公社在工资问题上率先提出国家公职人员与工人同工资时,
马克思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
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
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
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后来的列
宁也十分津津乐道于此。现在,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里面含有不少
空想的成分,因为它的前提是“一个普通的厨娘也能管理国家”。
在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其实,问题并不在工资本身。合理的工资,
甚至不合理的工资,引起的愤慨也远不及表面上不体现为工资、实
际上拥有特权来得猛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工资体现的
是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特权则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是
不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这个问题上都忽视了这一
点。特权问题的核心不是国家公职人员该不该按劳取酬,而在于
它和执政党举起的“平等

“、公仆
”的旗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正
因为如此,在进入改革时期后,《真理报》上有人提出,可以提高高
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但是要取消他们享有的大部分特权,让他们和
普通人一样排队买东西。人们不会去详细地计算特权到底造成了
多大的不平等。只要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这个国家实际上的平
等程度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如,那就已经具备了导致领导这个国
家的党垮台的基本要素。
第三,形式主义问题。当执政党不能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大
众的理想、又想利用强制力量来达到这个目的时,形式主义就会不
可避免地泛滥起来。无数教训表明,不能简单地把形式主义看成
只是一种作风。形式主义对共产党道义上的损害是极其巨大的。
在这方面,博尔金的看法非常正确
“:也许玩弄数字可以哄骗某个
人,但是形式主义给党造成了不可补救的损失是有目共睹的。最
具创造性的那部分社会力量同苏共的疏远,大量不相信理想但却

第 223 页
很有能量的人拥入苏共,不仅破坏了而且瓦解了党的队伍。不道
德行为、贪污受贿、入党收费、出卖党证等事越来越多这个曾
几何时不大的、坚如磐石的、以自己的领袖和进步思想闻名全世界
的党,如今人数发展到反常的规模,变得臃肿笨重,染上了难以治
愈的疾病。

第四,党内风气问题。由于党本身的不正确导向,斯大林时期
形成的出卖良心、糟蹋人格的现象,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又有一个大
的发展。个人崇拜重新泛滥,一大批吹牛拍马者、阿谀奉承者、投
机钻营者在这个时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有一个很荒唐的例
子:一些人投勃列日涅夫所好,帮勃列日涅夫写了几本小说体的作
品。这还不算,他们还精心组织了捧场和叫好的队伍和场面。这
几本书不仅被连载,而且出了单行本,几乎成了党的教育系统的必
读书。作家协会立即将小说提名候选列宁奖金,并匆匆授予。阿
尔巴托夫评价道
“:这一文学事件本身,比起其他为了满足领导古
怪要求而破费的大笔款项来,大概不算昂贵。但是我认为公众意
识和社会道德蒙受的精神损失是巨大的。全民演出了一出荒诞可
耻的戏,不论演员(演“主角”的人“作者”除外)还是观众都
并不信以为真。这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政权的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