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心中的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唤起心中的巨人-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不妨可以一试,当某个人没有缘由地对你口出“三字经”,看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是无动于衷呢还是勃然大怒?如果有人称呼你“善人”、“白痴”或“花花 公子”,请问你是否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各位,请不要忽略字眼对人们情绪的影响,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字眼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字眼犹如丝线,让我们用来编织自己的经验。”──赫胥黎 

    我最初研究字眼影响情绪的奥秘时,经常会怀疑难道只要把日常使用的字眼换一下就能使情绪产生那么大的变化,可是随着后来更深入的探讨,我不由得不信服字眼确能神奇改变我们情绪的这个事实。根据康着顿百科全书的记载,英文中所包含的单字至少有五十万个,而我从其他资料更得知实际上可能接近七十五万个,其数量之庞大可说傲视群伦,排名第二的是德文,总数也不过只有英文的一半而巳。 

    虽然英文拥有数量这么庞大的单字,可是我们一般人常用的却少的出奇,有不少语言学家告诉我平均我们常用之数约在二千到一万之间,若保守估计英文单字为五十万个,那么我们常用的只为实际总数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而已,想想看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呢!根据我从同义字手册中所查到有关描述情绪的字眼约超过三千之数,最让我吃惊的是其中属于正面的竟然只为负面的一半。据我的统计,具有正面情绪的字眼为一千零五十三个,而具有负面情绪的字眼为二千零八十六个,几乎是前者的二倍。譬如就以描述“悲伤”的字眼来说, 总共有二百六十四个,而描述“快乐”的字眼却只有一百零五个。无怪乎美国今天会有那么多的人经常觉得情绪低落。 

    在我的研讨会中都会作一个调查,想知道每位学员在一周中平均会有哪些情绪反应,差不多大多数人所能写出来的情绪种类不会超过一打。为什么会这么少呢?我认为那是他们已经习惯于掉进固定的情绪窠臼之中所致,也就是说他们之中有的人不时沮丧,有的人不时生气,有的人不时觉得不安,有的人不时会害怕,有的人不时情绪低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乃是因为他们不时使用同一类的字眼来描述每一次的遭遇,结果那类字跟所描述的状况就真成为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必须谨慎选用字眼,务期这些字眼能使你振奋、进取和乐观。”──安东尼·罗宾斯 

    要想不掉进少数习用的负面字眼陷阱里,你必须扩大使用字汇的范围,在此我不妨给你一些提醒。我们常看的圣经共使用了七千个不同的字;诗人约翰·密尔顿一生的著作用丁一万二千个不同的字;至于莎士比亚则总共用了二万四千个不同的宇,其中有五千个只不过使用了一次,这些字当中有一些还是他自己发明的,不过今天却成为我们常用的字眼。语育学家所作的研究发现,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字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可别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就以我们所说的英语来看就是一种具有“动词导向”的语言,因为我们说的话便影响了我们的思考,进而主宰了我们的行为,无怪乎我们会对“起而行”的民族性而深感自豪。相对于中国人而言,他们十分看重 “安定性”,因而在各地的方言中都充分反映出名词的重要性高过动词,就他们来看名词代表始终如一,而动词(即行动)却如清晨朝露,刹时便会消逝。 

    因此我们切切不可忘记,我们口中的话(字眼)会主宰我们的意念,终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正如我们在上章中所提过的,只要我们在问话当中改变一个字眼,那就会带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的人生也就因此改观。当我钻研字眼的影响力越深入,就越发觉得字眼实在具有莫大的威力,它不仅深深影响着我的情绪,也影响着我周围其他人的情绪。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 

    不断使用什么样的字眼就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在前面说过,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脑子里就会有什么样的储忆;相反地,若是我们没有什么样的储忆,就不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字眼乃是储忆的具象,如果硬有了字眼,我们就无法把相关的观念呈现出来,譬如说有些美洲的印地安部族就没有“撒谎”这个字眼,因而他们就没有撒谎这样的念头和行为。没有相对的字眼,就没有那样的观念,像菲律宾的塔沙迪部族在谈话中就没有“不喜欢”、“讨厌”和·战争”这样的字眼,真是多么了不起的观念啊! 

    让我们回到先前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觉得乏味,乃是因为他的词汇之中役有那个字眼的话,那么我倒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有哪个字我从来没使用于形容自己的感受?”答案是“消沉”。在以往我曾有过挫折感、愤怒、好奇;遗憾或压力很大的这类感受,可是就从未有过意志消沉,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我生下来便不识消沉的滋味?并非如此,事实上八年前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段日子里我的心力全被这种情绪一点一滴地给消耗掉,总觉得此生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很幸运的是有一天我终于觉悟,决心挣脱这种意志消沉的痛苦日子,因为那样活着跟死了没有什么两样。就因为我深深感受到意志消沉的痛苦,因而在脑子里建立起一条对那种情绪排斥的神经链,日后只要一有发生那种现象的可能,便自动会有其他积极的字眼浮上心头,所以从此便不曾有过消沉那样的感受。 

    当我把有关字眼的神奇功能跟(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肯 ·布兰查德提起时,他也跟我说了个亲身的例子,只不过改了几个字眼就改变了他的情绪。有一次他去非洲打猎,半途车子爆胎而陷在进退不得的困境、那时他的心里可真是急的不得 了,可是他的太太玛姬跟他说了句安慰的话:“没关系,这只是增加了一点点不方便。”没想到就这么一句话,就使得他先前的急躁心情立时缓和了下来,有过那次奇妙的经验后,如今这个字眼经常挂在他的嘴边,有时在高尔夫球场上打偏了球,他只是笑一笑地说:“这一击没如我的意。”心里可并没有任何气急败坏的感觉。只是改变个字眼,便把情绪导向另外一个方向,结果人生也随之改变了。 

    一旦你明白了字眼的力量,日后在说话时便会十分留意所 用的字眼,因为这不但会影响你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到 周围的人。自从我认识了字眼转换的妙趣后,就发现这实在是 个帮助别人的好工具,我一直忘不了第一次有心用这个方法, 去帮助一位名叫吉姆的朋友,他的事业做得不错,可是碰上了 一连串的麻烦,使得他整天忧心忡忡。当我跟他聊起来时,差 、不多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他不止十次地跟我谈起他的心情是 多么的祖丧,情况是多么的不乐观。为了试试转换字眼是否能 扭转他的心情,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问道:“你是真的心情很低 落呢,还是只因为碰到了点挫折所致?”他说道:“我只是觉得 有些挫折感。”我又问道:“如果你肯听我的建议,我相信有办 法能消除这个挫折感,让你振作起来,不知你是否愿意一试?” 他点点头同意了这么做,于是我便跟他谈起字眼对人情绪的影 响,而就是他用的字眼不当,因而才情绪低落,这时我郑重地 向他说道: “你是否能跟我合作,在未来的十天里不再使用 ‘倒楣’这个字眼,一次都不准再用,如果你发现自己没当心 而用了这个字眼,那么就赶快改用另一个能使你振奋的字眼。 譬如说当你一说到,倒楣’,就赶快改口为‘我只是有点不顺 利而已’或‘我会好转起来的’或‘情况正在转好’,可以吗?” 

    他同意照着我的话来试验个十天,结果如何各位知道吗? 只不过把他习惯用的字眼稍微改了一改,整个情况就完全地变了,我不再看到他每日愁眉苦脸,似乎工作得更加起劲。两年后我告诉他要把这件事写在这本书里,他很高兴地说自那次以后就没有一天情绪低落过,因为那些会使他情绪低落的字眼早 已丢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各位请记住,用字眼的转换来改变情绪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而它的功效也确实是立竿见影,只要你一使用便能够立刻改变你的人生。 

    在此我再跟各位举个著名的例子,那是发生于一家全国性的卡车服务公司,只不过改了一个字眼就大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工作品质。那家公司的管理阶层发现他们所送的货物中有万分之六会送错地方,这使得公司每年得额外赔上二十五万美元的损失,为此公司特别聘请了戴明博士去给他们诊疗一番。根据戴明博士的观察,发现这些送错的案子中有五成六是因为该公司的司机看错送货契约所致,为了能一劳永逸地消除这样的错误,而使该公司能做好服务品质,戴明博士建议最好把这些工人或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 

    一开始公司觉得戴明博士的建议有些奇怪,难道把职位头衔改一改就能把问题解决?难道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可以了?可是没有多久绩效就出现了,当那些司机的头衔改为技术员之后不到三十天,先前万分之六的送错率一下子便下降到了万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从此那家公司一年可以节省下二十五万美元。 

    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字眼的转换不管是用在个人身上或企业整体上都有相同的效果。我之所以自创丁一个CANI!的新名词,而不直接从日本人那里套用“改善”这个名词,其目的就在于让国人在心目中建立起、持久面不懈地改善”的理念;一旦当大家开始不断使用这个字以后,它便会在各位的心里渐渐产生作用,至于具有实质的意义并影响到我们的意念。英文就有不断创出新字眼的本领,如果你常常翻阅最新版的字典,便会发现有许多新字出现,它们都衍生于外国或某些群体所特用的语言。这些新字在初看时可能对我们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可是随着时光的流转,对我们的影响会日渐增加,最后便成为只要一提起来便会大大影响我们情绪的字眼了。 

    软化会造成他人痛苦的用字 

    我们不能轻视字眼对我们或其他人所造成的情绪影响,因此如何善用我所谓的“强化性字眼”和“软化性字眼”乃是大家所应注意的一件事,这会使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不管是和异性谈情说爱或是和别人洽谈生意,可以更精确地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出来。 

   数年前我的事业正逢难处,不时我会找有关的人表达出心中的不满,当他们来到我面前时,我不是说道:“我实在很恼 火。”便是:“我实在很为这件事担心。”各位可以想想看这么说的后果,往往会激起那些人强烈的抗辩或不痛快,事实上我并无意挑起这样的反应,可是这样的说话方式必然会让员工们拿出护卫自己的态度,结果弄坏了大家的心情,更无心去寻求解决眼前问题的答案。 

    当我了解了字眼的威力时,从此便改变了说话的方式,哪怕是真的对某件事感到很忧心,但我可不会像以前那样说,而改口道:“我对那件事稍微关切,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帮得上忙?”这种说法首先便能降低我的情绪反应,其次还能有助于我和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何以见得呢?因为、“关切”和“担忧”是两个不同程度的字眼,如果你说你很担忧某件事的进展,在对方的心里便会以为你怀疑他办这件事的能力,然而当你改用“关切”这个字眼便软化了你的口气,同时再加上“稍 微”就更软化了。像这样软化自己说话的口气;不仅能使对方不起疑心病,同时更可加强我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效果。 

    你可曾想到这么做对你家庭的快乐有多大帮助吗?平常你是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想到所用的字眼,竟然会在他们身上产生那么大的后果。孩子就跟大人一样,也希望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在说话时应当谨慎,免得让他们误解。如果你对他们不时向你问东问西而搞得心烦时,可千万别没耐心地说他们“你这笨蛋”或“你这蠢货”因为这么做会让他们从此低估自己,相反地,你应该这么说:“我对你这么问东问西已经有点受不了了,你是不是可以过来让我们好好地谈一谈?”这么一来你就不会太过情绪化,同时也可使你们更亲密地、更理性地沟通,让孩子知道你受不了的是他的方式,并不是他的人,而他那种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当你心情不佳时,说话的用字要特别注意,否则事后便会后悔,许多人际关系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