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第15节:先有法律后有坏人
孙虹钢:
雨果说过,〃世界上先有了法律,然后有坏人。〃制度是给人执行的,也是给人破坏的。有时,制度成为不能办事的借口。刚开始,制度是宽松的,后来设的篱笆越来越多。有很多规则是潜规则,不需要说明。比如,买菜刀时,不需要说明不能让刀刃对着人。有些规则不规定不行,比如开会,不规定准时就肯定永远有人迟到。
制度还有一个给人破坏的特征。破坏制度的时候让人觉得亲密。比如,按制度你只能住400元的房间,老板说,我破例给你住600元的,员工觉得老板违反制度对我特别好。
袁岳:
过去的民营企业开始时没有制度,随着企业发展,慢慢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组织要有制度。制度有〃三先〃规则。
第一是〃先定〃。先定规则,以后出现了情况也能按规则办理和接受。先王定下的东西是祖制,必须遵守。没发财时想好怎样分钱,没离婚的时候就说好怎样分钱。临时出现情况,再定制度,大家就不太能执行。第二是〃先知〃。光定制度了,没有进行宣传,员工不知道是没有用的。到时违反制度的人太多,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一些公司设有panyguide(公司导游),帮助学习员工手册。第三是〃先奖〃。无所给予是无所剥夺的。奖励的激励越公平,剥夺越有效。制度本身不只是为了惩罚,比如,我本身是流浪儿,你要流放我,那就无意义。
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程式化。比如,老实说,跨国公司的决策流程比国有企业批准一个项目快不了多少。再比如,中国人想问题与美国人不一样,家教、训练和教育都不一样,用美国人的标准衡量我们就不爽。程式化让有些员工觉得制度不够人性化,就像看法官判案时,我们会觉得法律缺乏人性。第二是官僚化。制度培养了一批靠制度吃饭的人,如果官僚多了,到处都像警察一样,排得整整齐齐的,员工就会觉得文化感少了。制度刻板的地方,官僚化严重,这种地方让员工觉得不能长期工作。第三是滞后性。时间和情况都发生变化了,制度是先定的,显得滞后了。因为制度是总结历史得出的。这时,改革还是守法呢?改革就不守法了,守法就不改革了。但制度也不能总是修改,制度总是改,员工就会觉得政策老变。但制度又不能不变,不变是不合理的。变与不变,改与不改,都是需要留心的。
第三部分第16节:老板要不要当得像老板
博弈点18
员工不要以为喊〃元庆〃了,
你就与杨元庆没有等级了
孙虹钢:
这提出一个问题,老板要不要当得像老板。传统企业等级明显,一般在这些企业能看到详细的组织结构图。现代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等级,其实老板在心底还是觉得应该有等级,而有些员工真的会听信这些话。比如在联想,杨元庆说,请叫我〃元庆〃,不要叫我〃杨总〃。有的员工以为喊〃元庆〃了,就真的没有等级了,其实不然。
一次,微软上海技术中心开会时,唐骏向总裁鲍尔默汇报,每人有五分钟时间汇报,唐骏觉得,那么多人,鲍尔默未必记得我是谁。后来,他去美国参加微软的一个经理人年会,会是在一个大的运动场开的,鲍尔默被人簇拥着经过唐骏身边时,跟唐骏打招呼说,hi;Jun。唐骏说他当时非常感动,骨头都酥了。这之后,他就把这种用语言来制造没有等级的感觉的方式运用起来。有一次,他在电梯里遇到公司的一个程序员,跟女朋友在一起。他叫出这个程序员的名字,随便问道:〃你们项目进行得怎样?辛苦了!〃第二天,他收到那个员工写的很长的Email,说他女朋友极崇拜他自己,说微软总裁能叫出他的名字,说明他在公司很重要。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唐骏就极大地提高了这个员工的忠诚度。但聪明的员工应明白等级的存在,心里有等级,做老板希望的正确的事情。
袁岳:
以前,我跟弟兄们一起干活,完全没有等级观念。后来聘请了一些人,他们认为应该有等级。这引起一些冲突,员工觉得袁岳都跟我们没等级,你怎么跟我们有等级?后来我就觉得组织扩大时,如果没有等级,很多事情很难办。等级是必要的,但运用方式有讲究。
我总结了关于等级的五个规则:第一,从老板来说,等级应该形成一种形象:老板只是革命分工,老板不能无所不管,要清楚老板管什么。如果老板什么都说了算,就没法分清老板和企业的关系。第二,老板也是一个人。只有把老板当成一个人,员工才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员工对老板过于推崇时,就不把老板看成普通人了。老板做一些普通的事情,比如叫出一个普通员工的名字,员工都会觉得意外。老板做错了事,员工的反应也会有意外。第三,老板不是绝对权威。老板不是代表所有正确的观点,老板只是大家接受的制度的执行者。现实中,很多时候老板高于所有的事,享有绝对权威,也承担责任。责任不分散,授权不分散,公司就无法很好地进行管理。第四,老板应积极地把体制化的权威转化为影响力权威。比如,我投钱,我办的公司,你要听我的。我是总经理,你是副总经理,你要听我的,这都是体制化的权威。如果因为你的贡献、你说的做的,我们心甘情愿听你的,那么这就是影响力权威。影响力权威是说你的等级的形成是人们自然心理接受认同的结果,而不是体制安排的结果。不要滥用等级带来的光环,任何权威都有光环,会有很多人尊敬你。但如果滥用光环,最后肯定会损害权威。第五,员工尽量尊重等级,老板应尽量淡化等级。这样员工看老板觉得可爱,老板看员工也觉得可爱。等级有形化是武化,等级无形化是文化。
第三部分第17节:糟糕的中层
孙虹钢:
穿的衣服不要比老板穿的更贵,开的车不要比老板开的更贵,这在有些组织机构是一种潜规则。老板发言你聊天,老板开门你下车,老板夹菜你转桌,老板上听你自摸……这种情况就是老板淡化等级,你跟着淡化,给你竿子上脸了,这样对双方都不好。
博弈点19
公司能否有发展取决于老板,
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中层
孙虹钢:
我们杂志发过一篇文章《糟糕的中层》。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层糟糕,从老板看,如果事情没执行好,是中层不行。执行好了,是老板英明;从员工看,进入公司是看老板和企业的品牌,离开公司是看直接主管的老板,也就是中层有问题;从中层自己看,觉得别的中层不怎么样,两个部门经理之间互相看不上。中层把两边的压力都担着,老板可以指责中层,员工可以向中层发泄。对于员工的发泄,中层不能告诉老板。对于老板的压力,中层也不能全泄给员工。中层的角色就应该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吃苦耐劳、把一切搞定。业绩下滑,老板要给员工打气:不能散伙,心气不能散。但可以批评中层:你看这是怎么回事啊?中层的角色定位是:搞定一切,但永远很糟糕。
袁岳:
中层相当于承重墙,它非常重要。一个公司能否有发展取决于老板,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中层。基层员工是泥土,不是决定发展的因素。但从老板和员工来说,都没有把中层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上。一些老板具有中层化的特点,比如,老板本身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习惯于直接管具体的人和事。一些基层有中层化的特点,基层员工拍老板的肩膀,不拍中层的。
建立有威信的中层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设立报告线,二是容许中层犯错误。
关于报告线,对于一个小型组织来说,是否有中层,问题不大。建造一个小房子,不需要承重墙。但是要建人民大会堂,就必须有承重墙。企业能否规范化地健康发展,在于建立强有力的、有威信的中层,高层要树立中层的威信。下面的人也有权力向高层报告,但那些是小报告,只能作为参考,大部分情况只作为例外和特殊情况。问责、问权、问利都要落实在中层身上,高层应直接面对中层。如果基层觉得:事情是我干的,跟中层无关。老板此时站在中层角度说话:对啊!中层是没干什么,就吆喝。但吆喝就是他的工作。
第三部分第18节:给中层犯错误的机会
要给中层犯错误的机会,如果老板全部监控,就不能建立健全的中层。要定出中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他做的好一点差一点,都要让他有独立的空间。有些中层发现,还真不能完全按照老板说的来做。如果中层有了错误,只要不严重,老板就应该尽量为中层说话,培养、维护中层的权威,站在中层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中层没有损害大的利益,是在合理范畴内的错误,老板就应该维护中层。强有力的中层,如果能独当一面,就能让企业健康发展。
孙虹钢:
创业团队可能会跟不上企业发展。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就曾觉得,打天下的弟兄跟不上发展。因为每一个中层做的是他的那一部分事情,而且是被要求急功近利,当时出结果的。而老板呢?信息量大,能够从容地多看几步,他的高度就一直在提高,中层可能跟上不上老板的心态发展。老板是不是应该让中层走出去,以便跟上企业的发展。给中层的忠告:在下层面前要维护老板的形象,在老板面前要维护下属的形象,不要把下属暴露在老板的枪口下。中层碰到老板越级,可以用一定方式表达意见,不能助长老板这种习惯,否则中层容易被架空。作中层需要培养责任心、策略心,但不要总是超出老板的要求。只要一次超能干,以后老板就要求你永远都能干,觉得你永远都行。我们可以画一个详细的分析表,呈现出中层大概需要处理五十多种内外关系。比如工作内、工作外,生活内、生活外、上级、同事、下级,家人、同学、朋友,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等。做中层真的很不容易。
袁岳:
中层中立化很重要。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公务员的地位是中立的。总统、部长换来换去,但不影响公务员的工作。在经营管理中也应该实行中层的中立化。在公司中,中层分管不同的范围,有些中层喜欢用自己的人,因为自己人明白自己的心意,理解自己的语言系统,符合自己的要求,好用顺手。站在大老板的角度来看,用中层自己的人在长远上让公司不稳定。一个公司被划分成几个山头,这里面会存在复杂的公司政治。有些中层在跳槽时,带着自己的一帮人投奔到另一个门下。这就像解放前的〃拉杆子〃似的。一帮人(〃杆子〃)一会儿投奔国民党军队,一会儿投奔日军。这个〃杆子〃是有问题的。
第四部分第19节:员工变成关键管理者
如果中层山头化,那么老板对中层的不信任感就会加剧。公司的中层应来源于专业、来自内部培养。也有例外,比如很多公司新建信息管理部门,其人员要从外面招聘。管理线上要尽可能将中层中立化,如果中层立山头,基层就可以利用他。如果中层是凭着本事、业绩、威信,从业务中打拼出来的,管理上是专业权威,那么员工利用小报告离间中层与老板的关系、利用中层的可能性就会减小。承重墙的中立化,有助于企业稳定。
少数高管可以空降,中层最好是内部培养起来的。业绩好的上市公司,他们都拥有很好的学习模式。员工不断进修、学习,发展空间较大。最好公司的高管不是空降的,最好的公司是有稳定、上进、内部成长的不断学习的中层。在基层中培养中层,在中层中培养高层,高层中某些稀缺资源从外面找来补充。UPS的几乎所有中层、高层都是开卡车出身的,从基层到中层到高层都是。
孙虹钢:
宝洁(P&G)只招本科生,并实行导师制。新人进入公司后,公司会安排一个资深员工带着他,像师父带徒弟一样。师父不是你所在部门的,公司还出钱让师父请你吃饭。
袁岳:
这个制度是从大学里学的。在哈佛,老师请学生吃饭是学校出钱的,不吃白不吃!
博弈点21
关键员工变成关键管理者
孙虹钢:
空降兵是关键员工,关键员工的留、走、用、管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