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懿吃三国-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荀攸听到这里,不禁目光一动。怪不得叔父大人建议陛下将马腾任为卫尉拉在身边,原来是为陛下在关西一线伏下了一着绝妙好棋啊!只要时机一到,陛下就可以启用这着妙棋让曹丞相暗吃苦头……他心里明白了这一切,脸上却未现出任何异样来,只是静静聆听而并不多言。

“当然,曹丞相也未必不知他的布局不甚妥当,但他一来太过忌惮刘备会在刘表病殁之际于荆州反客为主、抢了先手,二来又太过轻视江东孙权的智勇之能,只想一鼓作气拿下荆州、生擒刘备,然后挟战胜之威,逼迫孙权不战而降。唉……刘备此人何等狡猾,岂能轻易被他所擒?孙权此人又是何等阴鸷,岂能轻易被他吓服?曹丞相这一番南征之役,只怕会遭到一场大大的头痛。”

荀彧讲到此处,面庞之上忽地浮起了一丝苦涩的笑意:“唉!愚叔对曹丞相一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今在这南征在即的紧要关头,愚叔却洞见其误而不加劝谏,这恐怕是愚叔十几年来在曹丞相身边并肩对敌的第一次吧?愚叔心中的酸甜苦辣种种滋味实是一言难尽……”

荀攸面色黯然,沉沉一叹:“可惜,曹丞相守节不终,最后还是背弃了‘匡扶汉室、忠君济世’的崇高之志,这也怨不得叔父大人。”

“虽说如此,我心中还是十分难受……十分难受啊!其实我一直是盼着大家齐心协力能够早日平定天下,重现尧舜盛世的太平之治!如果曹丞相此番南征获得全胜,天下必定重归一统、百姓必定重返安宁升平。亚圣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言,‘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念此二语,愚叔实是无颜面见天下士民矣!”

荀彧喃喃地自语着,伸手拿过案头上放着的那幅曹操《对酒歌》的帛书,静静地注视着,眼帘里泪光蒙眬。

正在这时,他的长子荀恽从书房门外轻叩而入,向荀攸点头打了个招呼,走近案前深施一礼:“孩儿给父亲大人请安了。”

荀彧的目光从手中握着的那幅帛书上移了开来:“你到城南的庶民棚居之区抚贫问饥的情形如何?”

“父亲大人,请恕孩儿不孝!您这个月二千石的俸米,已经被孩儿擅作主张给那些贫困庶民们分发干净了……”荀恽眼里泪光闪闪,“据说张大娘家的三个儿子、吴大伯家的两个孙子都要被官府征召入伍去充当南征的役夫,他们几家人都哭得泪人儿似的,只怕这一去征途艰险以后再难相见了。那里的百姓一听到朝廷又要用兵打仗,不禁人心惶惶。他们的生活可真苦啊,这才过了几天的安生日子呀。”

他话犹未了,抬眼一看,不由得急忙停住。只见父亲早已听得是泪流满面,一颗颗泪珠垂挂在他颔下须髯之上闪闪发亮。他慌得喊了一声:“父亲大人,您……”

“没……没什么的。”荀彧哽咽着声音,慢慢俯下脸去,捂住了胸口,再也讲不出话来。他从书房一扇开阔的轩窗遥望出去,仿佛穿越了许都厚厚的高大城墙,远远地投向了广袤的大地。

连绵的群山蜿蜒起伏,奔流的川河纵横交错,一汪汪湖泊清流见底,鱼虾成群,一片片森林阳光明媚、莺歌雀舞,肥沃的田园里铺满了绿油油的稻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村妇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耕作着、收获着,白发苍苍的夫子在塾堂上握着书简教孩子们用稚嫩的童音清脆地朗诵着文章辞赋……那是一幅多么富庶康乐的盛世画卷啊!

猝然之间,惊雷般的铁蹄“咚咚咚”从天而降踏碎了这美好的一切:大地仿佛在动荡之中战栗呻吟,纵横千里再没有一个平静的角落;高山崩坍、江河泛滥、地动山摇,一块块良田沃野如同草纸一般被揉皱、撕裂。一个个村庄燃起了熊熊烈焰,一座座城堡在震耳欲聋的金戈交鸣声中化为废墟……可怜的百姓犹如惊慌的蝼蚁一样在鲜血与战火之中挣扎着、溃逃着、呼救着、悲号着、诅咒着——一幕又一幕悲惨的景象层层叠加而来,淹没了荀彧的整个视野……

他的泪水宛若清泉一般沿着两边脸颊奔流而下:“唉……不能再这样下去啊!黎民何辜?黎民何辜啊!天地之间,民为至贵!我……我要去丞相府。”他一边喃喃地念着,一边猛地坐起身来。

“父亲大人,您……您要去干什么?”荀恽慌了,急忙伸手来扶。荀攸在一旁眼疾手快,一步上前抢先扶稳了他:“叔父大人,您……您真是仁盖天下、‘菩萨心肠’啊……”

“南征荆州,倘若一战全胜、据而抚之,便可天下大定。天下大定之后,升平盛世必将再现,天下百姓不能再这么受苦受难下去了。我……我要帮丞相彻底赢得这场南征之役,让天下重归太平、万民重获安宁!”

荀彧拭去腮边的泪水,面色一正,便欲整衣端冠挺身而出。

正在这时,书房门外一个家仆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朝着他“扑通”一头拜倒,声音里充满了无比的惊慌:“禀……禀报老爷:陛……陛下驾到……”

第2卷身在曹营,司马懿暗通孙、刘第11章曹操一出错,司马氏笑了第074节曹丕这颗棋

“司马兄近段时间里这个文学掾当得可真不轻松啊!”曹丕举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清茶,向司马懿笑道,“听说这一次南征励军诗会,居然因凑不齐人手而有些难办?”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是啊!今年的南征励军诗会,气氛是有些冷清啊……”

往常曹操东讨吕布、袁术,北伐袁绍、乌桓之际,许都名士大夫如孔融、杨俊、王朗、阮瑀等都会写诗作赋以励军威、以壮士气、以扬威德。然而,此番曹操诛杀了孔融,早已闹得许都儒林之中人人自危、噤若寒蝉。司马懿前去邀请那些名士大夫们参会献诗,结果应者寥寥,许都城中,除了华歆、路粹、董昭等少数几个曹府亲信之外,其他人士都闭门谢绝了。这也怪不得他们不予支持,就连曹府自家的三公子曹植亦因父相斩杀孔融,一直郁郁寡欢、一脸戚容,回避了司马懿登门提出的为他父相写诗作赋歌功颂德的要求。

不过,这场南征励军诗会开不开得起来,司马懿的心底倒并不担心。他早已做好了准备要把这场诗会开得别开生面一些——早在五天之前,他便已吩咐司马寅和文学署的胥吏们,到城南流民安置营中去找一些从荆州流亡过来的庶民,由他们联名写一份《欢迎南征喜讯书》呈送上来。在这份《欢迎南征喜讯书》中,那些乖觉的荆州流民们,在司马寅和文学署胥吏们的巧妙暗示下,把昏庸无能的刘表、野心勃勃的刘备描绘得鬼头鬼脸、万夫所指,也把英明神武的曹丞相此番南征之举歌颂成“解黎民于倒悬之苦的旷世义战”,是天命所在、人心所向、万民所盼的。有了这样一份《欢迎南征喜讯书》,司马懿相信自己是绝对能够得到曹丞相难得的赞赏和夸奖的。

当然,曹丕也绝不会仅仅是为了关心司马懿承办的这个南征励军诗会而来的,他是被一个有鼻子有眼睛的传言逼得跑到司马府来探探虚实的。这个传言一直若隐若现地在相府内外飘浮着,已经成了曹丕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这个传言就是:曹操极有可能在南征大胜、天下大定之后,返回许都立即着手以曹代汉的大业,并且册立曹植为嗣子,用他的文才与贤德揽服天下士民之心。

曹丕对这个传言基本上是信多于疑,父相对曹植的偏爱之情是毫不掩饰的,更是相府内外有目共睹的。但在它没有成为绝对的现实之前,他还是抱有一丝侥幸的,自己毕竟是嫡生长子啊!难道父相真的就不顾礼法把自己本应继承的嗣位让给曹植?因此,在四顾茫然之下,他想来想去觉得别人又都似乎不太可靠,只有找到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司马朗兄弟来摸摸虚实、问问对策。司马朗兄弟毕竟是天天周旋在父相身边的主簿和掾吏,他俩知道的消息一定比自己更快、更多,他俩给出的建议也一定比别人更准、更灵。

“司马兄,曹某听说父相大人这……这一次南征荆州,似乎有意要带上植弟一同出征,有这回事吗?”曹丕一连喝了两盏清茶,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嗫嗫地问道。

“唔……大公子身在丞相府中切近之地,自己还不知道吗?”司马懿显得微微一愕,“这事儿相府上下早就传开了呀,丞相已经点名要三公子陪他一同南下出征啊。”

“哦,哦,哦……曹某记起来了,父相大人是给我们提起过这事儿。”曹丕脸上闪过一丝窘然,急忙顺口掩饰了过去,“是啊,植弟他天资英挺、文武双全,又得父相大人这般悉心栽培与扶持,这个……这个……必定是能在南征之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

司马懿唇角掠过一丝淡淡的笑意:“倘若三公子在这一次南征之中建立了功勋,曹丞相将来对他的扶持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了……唉,我司马家一向坚守纲常礼法,主张‘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对曹丞相这些做法也不甚赞同,只是碍于曹丞相偏爱之心太盛而不好明言罢了。”

听到司马懿这番话,曹丕如遭雷击一般全身一震:这司马家兄弟真是我曹丕的知己啊!他能对我公然讲出这席话来,是冒了极大风险向我表达那一片拥立长嗣的诚挚心意啊!他心中狂喜之下,声音立时都变了调:“司马家不愧为儒林世家名门出身,一抬手一投足都遵循着纲常礼法,实与俗儒庸士之流截然不同。司马家的这一片深心真意,曹某永铭于心、没齿难忘……”

司马懿见状,慌忙避席而起,向曹丕施礼而谢:“大公子言重了。我司马家只是遵循纲常礼法顺道而为,您不必多礼——这一片深心真意,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仅此足矣!”

曹丕双目之中泪光盈动,深深地正视着司马懿,暗暗咬紧了嘴唇,默默地、缓缓地点了一下头。

司马懿见到曹丕这番情形,料知他果然已被自己这一番入情入理之言深深打动,便暗一思忖,心神一定,又徐徐吟起了一首乐府诗词: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

曹丕听他吟完了这首乐府诗词,不禁拍掌赞道:“司马兄诗书满腹,出口成章,曹某佩服之至。”

司马懿听着他这刻意讨好的夸赞,心底暗暗一笑,脸上却现出一片惶恐之情来:“哎呀!大公子谬赞了——这……这首乐府诗词并非在下所著,乃是前人所作。”然后,他语气一顿,看向曹丕的双眼,“这首乐府诗词最吸引在下的便是那一句——‘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这一句蕴意深远、振聋发聩,最是令人玩味不已。”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曹丕双眉一凝,在口里将这句诗词轻轻地念了一遍,倏然眼中一亮,急忙向司马懿拱手一礼问道,“曹某在此恭请司马兄不吝告以‘先据要津’之策!”

司马懿等的就是他这句话,此刻听到他亲口说出之后,才不慌不忙地一整衣冠,敛容而道:“大公子如此折节礼敬、不耻下问,在下倘若还是一味谦辞,未免有些待之不实了——也罢,在下就斗胆献丑了。大公子欲求丞相大人之信重,必先恪尽孝心、躬尽子道,切要顺父之心、得父之意,婉转奉承,不可懈怠。如今这举办南征励军诗会一事,便正是你用来展现孝心子道的绝佳之机!”

“哦?一切还请司马兄详言。”曹丕急忙追问。

“此番南征励军诗会确是有些冷清,曹丞相对此必是暗暗有所在意的。其他那些名士大夫们故作姿态、疏避曹丞相,这且不去论它;便是三公子一向以诗文绝妙而扬名天下,竟也不为曹丞相的南征之举作诗唱和,这便大大违背了孝礼子道。曹丞相对此口中虽不明言,心底却难免暗生芥蒂。”司马懿悠然言道,“倘若大公子能够打破这一片沉寂,慨然挥毫泼墨赋诗一首,积极为曹丞相此番南征荆州鼓而呼之,则曹丞相对大公子你的良苦用心而必会深有体察,亦必会深有所感,日后对大公子你的印象也一定会大大改观矣……”

曹丕听到这里,已是满脸都放出一片亮亮的红光来,眉眼间全是惊喜之色:“司马兄所言极是!曹某回府之后,便精心构思一篇励军壮威、宣德耀武的雄词妙赋送过来,请司马兄指点之后再呈父相欣赏!”

司马懿见曹丕如此迅疾地采纳自己的建议,也暗暗有些佩服他的纳言取谏之道,微微含笑点头而道:“大公子颖悟过人,在下钦佩无比。那么,在下就在此虚案以待大公子你的雄词妙作了。”

曹丕哈哈一笑,只觉胸中一块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