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全德眼睛一寒,问道:“他二叔在上海?”
“在公共租界开了家小公司,这个小赤佬还是他一手带大的。”陈其美似乎不想多说,扭头问道:“全德阿哥,你也是帮里老人了,现在又是南市警察局局长,兄弟拜托你那件事怎么说?”
曾全德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挥挥手让几个手下警戒靠过来低声说道:“兄弟全部准备好了,就等英士你一句话,只是子弹我这个局长也才三发子弹,要找书平兄动动脑经才行。”
陈其美皱皱眉,上海这边最有希望出任都督的就他和李书平两人,所以被他视为绊脚石,可此刻却又不得不巴结人家,毕竟李书平制造局有路子,所以想了半天后咬牙道:“等晚点我去问问他,他和高昌庙那边熟,应该能弄点子弹出来。”
“有子弹我这里就没事了。”曾全德看了眼四周,靠近少许说道:“英士,你是知道的,这几年兄弟们都是紧巴巴过日子,上次和说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不行。”陈其美知道曾全德想说什么,上次他就打过高昌庙制造局(江南厂)的念头,说等起义后就把制造局划到他管辖,可这件事他不敢动,因为高昌庙影响是在太大,价值不菲,国内除了汉阳外找不出第二家,他要是动了也吞不下去,所以说到:“高昌的事情不要再想了,你我都暂时吞不下,最好办法是把它留在上海,又不会生脚跑掉。”
陈其美看了眼脸色不悦的曾全德,心道这个人还是要用用的,笑道:“钞票嘛不是没办法,过几天一动手,上海肯定要乱一乱,反正你们只要支持我出任都督,我就睁一眼闭一眼给。再说了,我要是坐上那个位子,上海还不是你们的天下?”
能当上警察局局长,曾全德岂能听不懂弦外之音,立刻就笑迷了眼睛,捡起报纸说道:“杨秋,看来是个人物。”
这句话又勾起了陈其美的嫉妒之心,叱道:“什么人物,一个小赤佬!让活曹操去头疼好了!”
陈其美口中的活曹操自然就是北方枭雄袁世凯,这位“隐居”了三年的北洋掌门人的的确确在头疼,他真没想到这次居然看走眼了!好不容易才等到了心仪的总理大臣位子,可迎头就在武胜关吃了一通闷棍,精锐善战的北洋居然被一个无名小辈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尤其是最后的“回马枪”现在更是疯传大江南北,虽然报纸上宣传的数字言过其实,但近千具尸体还是让他隐隐肉疼!北洋是什么?是他坐天下的唯一资本,要是在湖北消耗太大,就算出山恐怕也得不偿失。
更严重的是,杨秋居然一夜间出任了鄂军总司令!一把将原来党人和黎元洪分属的军权全部掌握到了手心里,而且随着就任电文发到全国各地,加上他在武胜关的“英勇”表现,已经隐隐有革命第一少帅的架势,要是被他再进一步,借机收揽湖南、江西这些地方的兵权,恐怕就真成了心腹大患了!
现在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望着夏日里荷叶清脆,现在却萧瑟无比的池塘,袁世凯不禁皱了皱眉,旁边杨士琦没注意到他的神色,专心念道:“满清当政,昏庸无道,马关耻辱,辛丑遗恨!吾辈身为军人,不忍中华沦丧,举事武昌、光复湖北!此次革命非一族私怨,实则国家已到生死存亡之刻!唯有共和,集全国之力方可扭转乾坤!使我中华重立大国之列北洋创自甲午,练于小站,意为雪耻!袁公宏图,苦心数年,殚精竭虑,终得精兵数万,麾下三杰罕世将才!如此强军本该御敌于国门之外,扬我中华雄风,却先失领军雄才,后又充作残喘炮灰!
吾不得已亲率飞虎精锐北上,堵于武胜关血战数日,虽侥幸得逞,却见两军尸横遍野,均为汉人袍泽,实在心有不忍!如今国事艰辛,时局动荡,天下有志之士皆盼袁公出山收回刀枪!辰华添为军人,深悉军人之心,故在此立誓!袁公如愿撤出北洋,襄助革命,推翻满清,湖北军民定会一致拥戴袁公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等他念完杨秋发出的劝袁世凯反正的电报后,杨度在旁边呵呵一笑:“天下兵马大元帅!呵呵,宫保不妨考虑考虑。”
“皙子莫要取笑了,什么狗屁大元帅。”
见到袁世凯说话时还歪着嘴角,杨度知道这位心里想什么,岔开话题笑道:“这个杨秋,还真有些本事,先炸武胜关拖住华甫入关脚步,回身借故把孝感搅乱,不动刀兵就赶走了孙武,独揽兵权,连黎宋卿都奈何不得他。还听说这份电报是他自己掏钱发的,看来还是位多金的主!”
最后这句话连袁世凯都被逗乐了,因为全国通电是以明码向千余家电报站同时发的,每个收到的人都可以将它公之于众,所以一趟下来少说上万,还真是有钱的主才能玩得起把戏。
见到他笑了,杨士琦这才说道:“刚才卜五(徐世昌)也从北京发来了电报说,杨秋出任湖北民军总司令和劝正电报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铁良等人更是趁机要朝廷收回任命,调禁卫军南下抓捕宫保以防万一,其它大臣也都忧心忡忡,听说太后和摄政王已经在考虑北狩,要往热河暂避。”
对铁良调禁卫军抓自己的事情袁世凯毫不在意,可听说皇上和皇太后准备北狩而去心里有些急了,要是他们走了,那这出戏还有什么意思,连忙问道:“北狩?那个蠢才的主意?”
“还不是载涛那些人想出来的,说热河还有数千满八旗子弟兵,到了那边就可召集蒙古六部,配合禁卫军可保北面安宁,再不济也能退守关外。”
“愚蠢!”杨度虽然信奉袁世凯才是唯一能安定全国的人,但对清政府寻求蒙古帮助很不满意,骂道:“蒙古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这些年和俄国勾结早就想把爪子伸进东北,居然还想从那边调兵?就不怕引火烧身!”
袁世凯知道自己这回是真没第二条路走了,再不出手北面恐怕也稳不住了,但湖北该怎么办呢?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就这么耗着?而且他总觉得这个杨秋会给他带来大麻烦。对这个人,到底是该拉拢还是应该绞杀在萌芽中呢?!
杨度看穿了袁世凯的心思,说道:“宫保想得太多了!俗话说的好,拳怕少壮,棍怕老郎!杨秋仗着武胜关地利锐气逼人,可打仗不是靠几口气就能赢的,要是真有能守住恐怕他也不会丢下关隘跑回孝感去防御。华甫一向用兵老到,入关后又是一片坦途,只要能把握好分寸,胜算还是很大。至于杨秋。”
杨度沉吟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昨日得到消息,黄克强这两天就要到武昌了,我知道这个人的脾气,性格耿直、一心为公,绝对不会愿意看到杨秋统揽兵权一点点把他们排挤湖北之外,所以不如让刘承恩先去口风。”
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差不多,袁世凯也稍稍放心了些,只是仗不能这么一直打下去,湖北打烂了他又能得什么好处?真要拿几万北洋给满清卖命的事情他是不干的,所以扭头忽然问道:“皙子可还记得那个汪公子?”
杨度玲珑心,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一笑:“宫保放心,我这就去联系他,要是可以的话不如让克定兄也随我一起前去多亲近亲近,这样也好先和南面搭上线。”
“就麻烦杏城帮我发封电报给华甫,让他想办法狠狠打一下杨秋和湖北的势头!不要让人家觉得北洋好欺负!”袁世凯点头同意后,矮胖的身子忽然直起,似乎恢复了当年睥睨天下的气势,继续说道:“再发一封给北京。”
“三天后(11月1日)我亲自去武胜关督战!”……
第九十三章新机枪和工业
短短两天,经过数十家国内外报纸的转载,杨秋执掌国防军总司令,发全国通电劝正袁世凯的消息就轰动了大江南北,连带因为第一个报道武胜关战情的《天铎报》都一夜成名,戴天仇更是成为了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战地记者。
每每看到报纸上那张堪称经典,以战火为背景,杨秋背靠飞虎战旗,手指所向士兵跃出战壕发起反冲锋的照片,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辗转难眠。
年轻人把他视为偶像,因为他才22岁!且国防军内主要军官几乎都是年轻人!拍手者称他为霍骠骑转世,因为当年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将军就是在这个年纪英年早逝。恨他者咬牙切齿,认为他拥兵自重、祸国乱政、为人薄情寡义,大战初起就对内部同志下黑手。
然而无论是谁,都必须正视他的传奇经历。
八镇辎重兵、满清巴图鲁、42标标统、右路军司令、再到国防军总司令!总计才花了百余天。抢占阳夏、首战刘家庙、擒瑞澄、败张彪!飞取武胜关、逆流小北伐,光复全境,血战北洋,到才发生的惊艳回马枪!赫赫战功、锐意逼人。无数传闻、事迹似乎一下子全被加到了这位新任国防军总司令的头上。立宪派的期盼、党人的梦想、还有北方的深深诅咒,竟然全纠葛到一个人身上了。
茶寮、街角、酒店甚至青楼妓寨,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总免不了说上几句,羡慕、嫉妒或者爱慕中,名望开始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中迅速扩大。
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位被杨度戏称为“年少多金”的总司令,正趴在汉阳枪炮厂实验靶区泥地里,和普通士兵一样操作刚刚定型的ZB26轻机枪。
嚯嚯嚯嚯。
喇叭状的枪口帽窜出一道火舌,低沉有力的嘶鸣中,双脚枪架深深插入泥土,弹壳不停地从机匣内蹦跳而出,对面厚重的门板靶标被打得千疮百孔。
等连续打完六个弹匣后,在旁边观看郝文宝等几位警卫连机枪手还以为它和麦德森一样需要让枪管冷却休息,却不料旁边却忽然伸来一双带着厚厚手套的大手,抓住枪管的固定环向上一转,枪管瞬间就脱离了闭锁的凹槽,然后反操作换上了一根新枪管,整个过程还不到半分钟机枪就又恢复了嘶鸣。
郝文宝这些机枪手可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不仅把杨秋亲自撰写的《机枪战术条例》背的滚瓜烂熟,还在武胜关打了多天,论经验绝对是目前国防军中最拔尖的,所以立刻就看出了这挺新式轻机枪的价值。速度、火力和麦德森相当,因为是20发弹匣所以火力持续性差了些,但零件比麦德森少一半,制造更加简单,更重要是这个换枪管的设计,彻底解决了枪管过热后机枪需要休息的问题。
可杨秋却并不满意,最主要还是枪管耐热性问题,正常的ZB26起码200发连射才需要更换,可这边却最多150发就要换一次,所以必须加粗枪管增加热容量,喇叭状枪口帽也要改为防尘退制器。
此外装弹口和弹匣之间明显太松,原本漂亮的螺纹状散热器简直不堪入目,枪管闭锁固定环射击时有颤动,说明削冼工艺还有问题。此外还有个很大问题,那就是使用汉阳仿制的钢壳7。92尖头枪弹时,六个弹匣就卡壳三次,全都是因为不合膛,可见子弹和枪管加工上有多大缺陷,而且这种子弹后座力也实在是太大,远比不上自己最心仪的7。62*54R底缘弹子弹,至于整支枪的做工……
只能说QQ和宝马都是轿车!
将枪交给早已心痒郝文宝后,杨秋才起身对旁边的苏洪生笑笑:“苏老,您这回可真是我的及时雨。”
苏洪生脸上也有些得意,自从那晚杨秋给了他正确图纸后,他立刻组织最好的师傅全力开工造这种机枪,加上之前他自己对照图纸琢磨了一个多月弄出几套散件,所以这回一下子拿出了10挺新式轻机枪。不过他可不敢在杨秋面前邀功,笑道:“这枪还没名字呢,司令给起个吧。”
“既是汉阳造的第一款机枪,就叫汉一型轻机枪吧。”
“汉一型,好!即表明了是汉阳造,又是我汉人自己搞的第一款机枪。”萧安国拍手叫好,抄起一把机枪掂了几下:“我们在武胜关消耗不少,重机枪一下子没了4挺,这回总算是能稍稍补回来些了,就是弹匣容量小了点。”
“轻机枪嘛,不能和重机枪比。”杨秋倒不在意弹匣容量,轻机枪和重机枪本来就是两码事,后者消耗实在是太大了,要不是为了这场战争他甚至都不想装备,所以再和德国的后续交易中也根本没有提出继续购买马克沁,倒是对产量和后续改进提出了严格要求。
“这枪零件少,用了司令您说的计件制后,现在每三天就能出一支,这还是工人不熟练,有三五月每天一支也可以保证。”几人一边走一边向枪炮厂走去,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戍卫营士兵在把守,因为杨秋对这里非常看重,所以萧安国还特意把几个新兵营驻扎在附近,担负夜晚巡逻任务,就是怕有人搞破坏。
一个月十挺速度真不算什么,但要不是苏洪生搞过类似的麦德森,给他三个月也未必能造出来,纯靠手工又是初次制造,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等德国的设备抵达,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