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国军阀- 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现在既然是民国了,那当然要经济大发展,造船业要迎头赶上。

所以,为了改变目前现状,希望大家能够在一起,分析造船业发展现状,提出合适的,可行的解决办法。

随后,决定分主讨论,让那些造船业主,议员分组讨论。

经过三天讨论,认识基本统一了,广东造船厂多,规模较少,在东洋人、西洋人造船厂支持下,难以与之有效竞争,需要政府对其发展进行有效扶持。

为此,特别制定《造船业发展纲要》,以确定振兴民国治下造船业。

建立民国造船同业公会,谭礼庭被推选为会长,卢作孚、何谓文等人为分会长。

确定将官办的黄埔造船局、黄埔水雷局、协同造船局,再加上民生实业投入200万大洋的资金,组建黄埔造船厂,任命何谓文为经理,经营自负盈亏,主要生产大型远洋运输舰,海军炮艇,机器。

确定以广东军装机器局、广南造船为主,组建官商合办的广南造船厂,以谭礼庭为经理,以生产大中小运输舰。

确定以广东军火局中造船业务,均和安机器厂,组建官商合办均和造船厂,以生产大中小运输舰。

确定将民营造船厂进行合并,组建5家商办造船厂,以生产中小型运输舰,渔船。

组建民生实业远洋运输公司,主要经营远洋运输业务。

鼓励商人购买国产造船厂,对购买大中型国产运输舰的,政府将提供3年税收减免。

由当地政府出资,在广州、湛江、汕头、海口6个渔业局,鼓励渔民成立渔业合作社,由政府贷款给渔民购买渔船,渔民通过贩卖打捞所得,分10年归还购买渔船款项。

海军则选派军官,无偿培训渔民舰船知识,航行技术。

在这种政策影响下,海军中一些人员就有点心里晃动了,在战舰上每个月也就是10多20个大洋,但是如果到渔业公司去,一个月能拿过40几个大洋。

趁着这个机会,杨兴逐步将海军老血液抽出来,换成新型血液。

在海军中,建立起退役制度,对达到退役年龄的,坚决退役。

在这种政策推动下,特别是那些先期成立的渔业合作社的影响下,经过10年努力,渔民逐渐告别过去以木船为家的生活方式,大家纷纷购买渔船,出海捕鱼。

此外,杨兴与顾问团团长马克斯。鲍尔谈判确认,在广州成立一个中德海军联合办公室,秘密研发与生产德国U型潜艇。

在重庆,秘密成立一个战车生产办公室,秘密试制坦克。

作为交换条件,中国火车机车、车厢、矿山开采设备,进口额的50%以上购买德国产品。

要知道如今西方各国对中国进行战舰禁运,中国已经无法向国外购买先进战舰,听说中国将秘密制造潜艇,再加上一战中德国潜艇所表现出的战斗力,温树德等人内心也颇为释怀。

而德国也因为一战战败,而不允许再生产潜艇。

在处理完造船事宜后,广州出现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人在广州独立自主,研发成功一架飞机。

在刚刚占领广州后,居然发现有一支飞行大队,所部竟然有12架飞机,大惊,连忙惊问其故,为何在我军进攻时,陈炯明飞机没有起飞,这支航空大队是怎么来的。

如此,竟然扯出了杨仙逸,及其故事。

杨仙逸,1891年生,出生于华侨家庭,字学华,号铁庵,广东省香山县(今香山市)人。其父杨著昆,是旅夏威夷的著名侨商,有清末“中国两大糖王之一”的称号,1909年杨仙逸开始在美国就读大学期间,秉持“航空救国”主张,专门选择航空专业学习。

1918年他在夏威夷创办“图强飞机公司”。同年受到孙文相召,任“援闽粤军飞机队”总指挥,率飞机队轰炸叛军莫荣新部,为打败莫荣新部立卓越功劳。之后他去日本、美国等地向华侨募捐,购回飞机十二架,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队伍。

在陈炯明发动叛乱后,杨仙逸率领飞机队士兵逃出广州,如此在讨伐陈炯明战斗中,飞机开不起来,如此陈炯明所部被击溃。

如今,杨兴在广州建立大元帅府时,杨仙逸率领所部回到广州,虽然听说孙文已经赶到重庆,颇为失望,但听说这个杨兴对新东西特别支持,当即前来面见杨兴。

杨兴大喜,当即热烈的接见从美国归来的中国最老一批飞机人才,黄光锐、杨官宇、周宝衡等人,当即与大家一起讨论飞机制造,并且对众人说道,先建造一架国产飞机,缺钱给钱,缺人给人,只要中国的飞机能够飞上蓝天,没有余恨。

最后租用一栋红楼为飞机制造厂厂房。厂内设备很简陋,仅有电锯一台,其余均属小工具。

杨仙逸专门从美国购买了一批航空器材及100余箱工具作为工厂的基本技术设备。

正式开工时,大家打开从美国购得的航空器材和工具的包装箱,大吃一惊,原来,设备在美转运途中已被窃去一大半。无奈,只好咬牙干下去。

飞机由杨仙逸亲自主持设计,设计时参考了美国寇蒂斯JN-4DJenny飞机的特点,双机翼,翼展长10。16米,机身长6。4米,巡航时速为128公里,航程能够达到350公里,可作侦察、轰炸两用。内设双座,装有炸弹架,可携带23公斤炸弹4个。

飞机的机身用木制成,动力装置是1台美国寇蒂斯公司制造的OX-5型8汽缸V型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为66。2千瓦。其余的主要部件和设备也都是国外制造的1923年3月,广东飞机制造厂的中国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成功制成。此后,经黄光锐、周宝衡等人多次试飞,并作了改进。

历史上,在1923年6月,举行了正式试飞仪式,孙文和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视察。黄光锐还驾机搭乘宋庆龄环游广州上空一周。降落后,孙文和宋庆龄在飞机旁拍照留念。

这架飞机以宋庆龄在美国求学时的学名“乐士文”命名。孙文题下“航空救国”四字以资勉励。宋庆龄用英文题词:“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

1923年9月,杨仙逸随孙文赴惠州督战,试制地雷时不幸牺牲。不久,美籍工程师因患肠热症在二沙头颐养园病故,飞机厂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

杨仙逸之后,陈友仁接任航空局长,他将飞机制造厂改名为飞机修理厂,迁往东山,以一皮革厂旧址为厂房。由原工务科长周宝衡任厂长,当时修理厂的经费是由航空局直接掌握的,周宝衡曾向陈友仁要求增加经费,以恢复飞机制造工程,但陈友仁不同意。

周宝衡、黄光锐、杨官宇等人认为陈友仁是外行,曾先后离职到市公安局当交通督察,以示消极对抗,工厂一时陷于被动。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成立,由林伟成任处长,周宝衡等才回到航空处当飞行员,杨官宇为飞机修理厂厂长。1927年春,航空处派飞行员丁纪徐、周宝衡、黄光锐、杨官宇等赴苏联深造,广州维溥造船厂厂长卢维溥被任命为飞机修理厂厂长。

卢维溥是留美学生,与孙科有亲戚关系,自视甚高,曾讥笑飞行员是汽车夫,因而飞行员对卢心存疙瘩想不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人员,竟然如此坎坷,想不到中国第一架军用飞机,竟然有这样一个调侃的名字。

第三百五十三章勇士号飞机

更新时间2012…5…2723:00:04字数:3488

不过,现在一切发生改变了,由于杨兴穿越,这些飞机设计、制造人员、飞行员的命运,完全改观。

1923年2月,国民政府在广东举行盛大的飞机试飞仪式,在万众瞩目中,中国第一代试飞员黄光锐载着大家亲手研制、制造的飞机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消逝在众人视野之外。

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眼前实现了飞天的梦想,一些穿着长衫、留着长长的胡须的老人、学者热泪盈眶,有的竟然相拥而泣。

但是,接下来不安再次在人群中扩散,有的人显得不安,有的人担心黄光锐在飞行过程掉落,有人担心黄光锐回不来。

如此害得杨仙逸连连向众人解释,向众人保证,飞行绝对没有任何问题,黄光锐会安全无恙的回来。

就在众人担忧之中,在远方天际传来清彻的发动机轰鸣声,接着,大家看到一个小白点,不知道是谁喊道:那,那,那就是我们的飞机。

在这个声音的感染下,人群骚动,大家不约而同的高举着双手,指着远方那个小黑点,高喊着,有的不顾维持秩序警察劝阻,向前方奔跑着。

随着小黑点越来越清晰,随着大家再次清晰的看到飞机的全身,随着飞机平稳的停止在草地上,人民显得更加激动,叫好声,欢呼声响彻四方。

在“国民政府万岁”、“国民革命军万岁”的欢呼声中,黄光锐打开舱门,向众人飞飞手示意后,跳下飞机,来到杨兴身前。

看到周围一遍欢腾,杨兴显得兴致非常高,执意让黄光锐载着自己绕广州一圈。

听到杨兴这个冒险要求,这可吓坏了众人,大家拼命的拉着杨兴,坚决不同意。

到最后,大家被迫各退一步,由杨兴的警卫长杨大牛代替杨兴,坐在副驾驶上,绕广州飞行一圈。

杨兴虽然显得万分无奈,显得无比沮丧,只有目送黄光锐、杨大牛等人再次消逝在视野中。

飞行非常成功,看着黄光锐、杨大牛等人再次走下飞机,杨兴显得无比遗憾,对众人说道:“飞机,是中国的明天。飞行员,勇敢者的职业”。

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这架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飞机被命名为勇士一号。

在随后庆功宴中,杨兴与一批飞机制造元勋交谈过程中,中国飞行员一些做法让杨兴感到阵阵震惊。

比如,为了提高飞行员飞行过程中精力与体力,国外的做法是飞行员必须吃一斤牛肉,而我们国家积弱成贫,杨仙逸等人做法竟然是吃大麻。(我听台湾张友骅在凤凰卫视上讲的),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国民政府难以供给这样多肉,因此,为了保证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处于亢奋状态,主要通过食大麻达到的。

熟知大麻危害的杨兴当然不许,连连加以劝阻,到最后竟然强制命令,空军的补给将放在最优等,所有飞行员,饭菜管饱,上飞机前,必须吃1斤猪肉,否则不能上飞机。

此外,飞行员衣着也太单薄了,除了有一个皮帽能够裹住脸,其他的就是陆军防护了,想到前世看到一个个空军神采飞扬,当即与杨仙逸等人商讨,只要是国外有的飞行员装备,中国也一定要装备,可能质量有点差距,但不能在起跑线上落后一步。

杨仙逸等人大惊,虽然孙文、张学良等人非常注重中国空军,但仅仅是注重而已,想不到杨兴不但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生活细节上还大家考虑。

在庆功会上,杨兴说出自己忧郁,由于在广州,没有相应机械设备,建议大家搬迁到成都,建设成都飞机厂。

杨兴解释道,在西南地区,有很多崇山峻岭,分布着很多质地不错的森林,将飞机厂搬迁到成都,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楠木。

杨兴解释道,在未来,飞机绝对要做到快,机身绝对不可能永远由木头制造而成,其主要部件必然转换为密度较小,硬度很大的铝合金焊接而成,而在贵州已经发现一个大型铝矿,已经建立起一个大型铝矿厂,每年生产铝矿大概有5千吨,如此完全可以保证飞机制造之用。

杨兴解释道,西南为中国的大后方,现代国防工业应该建在敌人打不到的大后方,而不是建在广州这个沿海地区,若是中国与列强一开战,列强立马占领广州,占领我们的飞机制造基地,如此这个仗不用再打了。

看到杨兴使出浑身解数劝解,刚刚投靠国民政府的广东省省长唐绍仪也出面规劝道:“大家知道王宠佑吧,也就是合川钢铁联合公司总经理,他原来仅仅是汉阳钢铁公司的一个工程师,被总司令说服,在合川开矿后,现在成为中国的钢铁大王。”

杨兴目光鼓励道:“杨仙逸,黄光锐、杨官宇、周宝衡,各位仁兄,我们都是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拼搏精神,应该有年轻人的创业精神。

过去李鸿章说国家无海防,整个国家国防就名存实亡。

我现在认为,在数十年后,若是没有飞机,一切白搭。

因此,兴决定拿出一百万个大洋,作为中国飞机发展基金。兴成立成都飞机厂,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在广州正式成立航空班,为了祖国航天事业,希望大家不辞艰难吧。”

国民政府初建,财政困难大家当然心知肚明。想不到杨兴一下拿出100万银元建立中国飞机发展基金,想不到杨兴准备建立真正的飞机厂,而不是在广州那样小打小闹的装配厂。

杨仙逸等人也显得热忱颇高,不但同意到四川创业,更为重要的向杨兴推荐了大量的中国第一代飞行人才。

毫无疑问,王助首先被杨仙逸提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