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国军阀-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积极备战,以消灭对方,从而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

在开战之前,张作霖作为皖直双方调解代表参与会议,在吴佩孚坚持下,直系提出五条意见:会议通过调停政局5条:解散安福会;国务院总理靳云鹏复职;

撤换北方议和总代表王揖唐;

罢免安福系三总长;撤

消边防军,改编后改归陆军部直辖。

但是皖系坚持不能越过一个底线,那就是只能将西北边防军改归边防督办直辖,徐树铮仍留任西北筹边使。

在7月1日,直系发布《直军将士告边防军、西北边防军将士书》,在文书中声称:“此次直军撤防,原为扫除祸国殃民之安福系及倡乱卖国之徐树铮,对于先进泰斗,同气友军,毫无恶感及敌对行为。”这个通电是很讲策略的。他们把矛头对准安福系和徐树铮,而摘除了“先进泰斗”段祺瑞和西北广大将士,以缩小打击面。

希望将打击面由整个皖系缩小到安福系与徐树铮。

在这种情况下,徐树铮等人认为张作霖在谈判过程中明天偏袒直系,在7月7号企图逼迫段祺瑞将张作霖扣留起来。

但是段祺瑞感到张作霖曾经帮其多多,而面露不忍。

要知道张作霖何等人物,从一个胡匪成为中国近代风云人物,从段祺瑞面上神色,当即判定有异,立即扭之大吉。如此张作霖在皖直战争中帮助直系,打击皖系。

而在南方,孙文在第一次护法失败后,被迫从广州迁到上海租界写《建国方略》,南方军政府大权落入滇桂军阀手中,孙文即把希望寄托在陈炯明的粤军上面,以及杨兴所部的川军身上。

毕竟由于杨兴已经公开就任护法军政府元帅,而拒绝接受桂系整出来的什么护法军总裁什么的。

而人在上海租界的孙文也没有闲着,除了写书外,也在观察各方,准备东山再起。

除此之外,孙文有点像东汉末年汉献帝,颇具人望。1919年,在苏俄陷于内战的情况下,皖系大将徐树铮率部收复外蒙古后,不但向北京北洋政府伪总统徐世昌报告,也电告人在上海当愚公的孙文。

孙文当时回复: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作为名义上下属,在杨兴督率川军各部进入贵州,驱逐刘显世、袁祖铭,成立国民革命军的时候,杨兴就专门打电报给身在上海的孙文,将贵州省政府官员任命,将国民革命军组织架构,人员任命送给其批准。

在去年川军进入贵州后,孙文为了驱逐盘踞在羊城的桂系军阀,让人在成都的章太炎以大元帅府秘书长的名义联络杨兴,要求陈炯明在闽粤军进攻在粤桂军的时候,杨兴率领在贵州国民革命军各部进攻河池,如此夹击桂军,以利于粤军收复在广东。

陈炯明(1875-1933年),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出身,辛亥革命时,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

孙文一直想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他把朱庆润的20营省长亲军交给陈率领,但该部队在广东受桂系排挤,只好向福建发展,称援闽粤军。

至民国九年(1920年)已发展到2万余人,编为2个军,陈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许崇智为第2军军长。陆荣廷视其为心腹之患,因而极力想消灭之。

当时杨兴以贵州山路崎岖,道路非常难走,再加上贵州初定,皖直军阀,唐继尧俯视在侧,以及若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国民革命军贸然进入广西,很可能遭到桂系、滇系、以及北洋军阀联合攻击,而加以拒绝。

在皖直战争前,皖系滇系桂系军阀结成联盟,以对付孙文的粤军与杨兴的川军。

现在皖直战争刚刚结束,直系需要时间消化皖系留下的庞大遗产,而在这个时候,那个陆荣廷,已经与皖系滇系军阀结盟,正率军进攻在闽的粤军。

在云南,由于滇地贫寒,在连续在四川、贵州作战失败后,大量的滇军回到云南,以至于造成滇地兵满为患,很多部队不但军饷不能保证,而且粮食也难以得到保全。

一些奸猾之徒,借机占山为王,成为土匪,为祸一方。

但是唐继尧妄图巩固自己统治,全力保证嫡系部队待遇,对那些从四川退回的军队,不是想着吞并,就是解散,反正让其自身自灭,如此可以确保自己在滇地的绝对统治。

此外,唐继尧以护国、护法为名,不但私自屯兵贩卖鸦片所获得的大量金钱,而且还在滇地大肆掠夺地方财产,居为己有,大兴土木,修建豪华住宿,简直是穷奢极欲,从而造成滇军矛盾激化。

在几年前,唐继尧命令滇军进攻四川,遭到杨兴痛击后,士气一片低迷,唐继尧统治地位一度受到威胁。

但是,在这个时候,唐继尧加强了对各地统治,对反对自己势力进行打压,在其淫威下,当时滇军才没有发生内乱。

而经过二年多巩固自己地位,唐继尧为了摆脱自己不利局面,但是经济上受到杨兴围剿,在去年决定与皖系、袁祖铭勾结,控制贵州,希冀能够缓解手下对自己的不信任。

谁知,杨兴率部突飞猛进,很快的配合黔军控制了贵州形势,并且将滇军势力彻底驱逐出贵州。

在这种情况下,唐继尧地位更为危险,各部对其纷纷不信任,唐继尧一直寻找机会,以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以缓解大家对自己的不信任。

在北方皖直军阀矛盾深化之后,唐继尧分别派出使者去见皖系徐树铮,直系吴佩孚,桂系军阀陆荣廷,希望能够得到他们支持,在川滇战争中,以对自己进行军事支持。

北洋之徐树铮、吴佩孚乐得做一个顺水人情,西南军阀越乱,越利于自己未来武力统一中国,或者和平统一中国,因此对唐继尧的欣然表示同意。

而川桂之间,桂系军阀头子陆荣廷在两个满编师国民革命军进入贵州后,也感到巨大压力。

更为重要的,杨兴以护法军政府元帅自居,根本不承认受自己控制的护法军政府,在这种情况下,皖滇桂结盟就有了实质性意义。

在去年国民革命军进入贵州的时候,陆荣廷就决定派兵进入贵州,但无奈国民革命军迅速击败袁祖铭部,在这种情况下,只好作罢。

当即表示,只要唐继尧率部进入贵州,自己将派出两个师猛从河池出发,牢牢夹击在贵州的国民革命军。

在这种情况下,唐继尧决定攻下贵州,为云南烟土打开一条销路。

但是,唐继尧的行为遭到手下反对,云南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和在昭通的旅长金汉鼎、纵队长杨蓁等人认为:唐继尧穷兵黩武,“广搜民财,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浪费无度”,“私树党羽,不得人心”;云南“盗匪充斥,农工辍业,米珠薪桂,十室九空”,5月份顾品珍派出自己学生,川人朱玉阶将军赶到成都,要求杨兴相助,共同倒唐。

而在此时,章太炎也奉孙文之令与杨兴交涉,要求在陈炯明率领在闽粤军主力回师广东的时候,国民革命军能够出师桂北,牵制桂系主力。

如此,对国民革命军,将面对三个凶狠的敌人,那就是根据《杨王密约》,在皖直战争中,国民军需要兵出川东,以牵制吴新光的长江上游司令部的两个师。

兵出川北,以牵制皖系的陕甘大军。

与孙文粤军同盟,夹击桂军。

与顾品珍同盟,发动倒唐(唐继尧)战争。

第二百八十九章皖直大战

更新时间2012…3…1719:04:03字数:2685

看着墙上复杂的形势图,可以说在这次皖直大战中,国民革命军属于四面出击,军校教育总长杨杰,德国顾问马克斯。鲍尔等人连声叹息,认为这场战争非常不好打。

马克斯。鲍尔认为川省地处盆地,周围多山,最好通过这场战争寻找一条出川口,那就是集中主力,一举歼灭吴光新长江上游司令部的2个师,占领宜昌,获得出川口。

但何应钦则认为从地理位置来说,云南更为重要,即使占领宜昌,但是四川出海口还是被北洋军阀牢牢控制在手中。

不如集中主力,协助倒唐军一举打垮唐继尧,然后利用滇越铁路,通过越南河内获得出海口,而这条出海口,虽然还是受制于人,但不论如何比长江这条出海口更为安全。

而身为滇人的杨杰则认为倒唐军人多势众,再加上有川军在傍襄助,击溃亲唐势力,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应该将国民革命军主力集中于贵州,以与陈炯明一举击溃桂系主力,两支革命军会师于两广地区,如此将西南革命部队统一起来。

指着地图,杨杰抬起那硕大的脑袋分析道:总司令,我们与直系军阀的联盟基础非常脆弱,在皖直大战的时候,我们只要出兵牵制皖系军阀主力,使其不能增援平津战场即可。

而我们与顾品珍将军所部滇军,陈炯明将军所部粤军,乃革命的天然盟友,这次只要一举击败滇桂军阀,实现革命军各部的大联合,如此不消数年,总司令便可在孙大元帅的指挥下,挥师北伐,如此恢复辛亥革命时期南北对峙局面,指日可待亦。

总司令,将国民革命军主力放于贵州,摆出兵进广西的态势还有另外两个好处:其一,就是若皖直战争皖系若胜,我们可以将国民革命军迅速收缩会四川,依靠四川四周高山,保存国民革命军实力。

其二,若倒唐军兵败,在黔国民革命军可以迅速出动,以支援倒唐军各部,彻底挖去唐继尧这颗革命军中的毒瘤。

杨兴听后大喜,当即调动各部,以应付皖直战争,粤桂战争、倒唐战争时局。

电令广西人,第7师师长卢焘、副师长王铭章率领所部,进入安顺前线,以协助倒唐军讨伐滇系军阀唐继尧。

电令驻防贵州的第3师师长杨森,攻击广西河池,以牵制桂系主力。

电令驻防川南的第4师师长刘湘,进入舒州,以随时接应倒唐军各部。

电令鄂西国民革命军司令蔡济民率领所部东进,形成围攻宜昌之势,以牵制吴光新的长江上游司令部。

电令驻扎川北的钟体乾第5师,作出兵出阳平关,进入汉中之势。

电令驻防川东的第1师师长王瓒绪率领第1师主力驻防綦江,电令伍祥祯、李家钰的第2师,以随时支援滇桂粤战场。

驻藏的傅常第6师以及教导旅、炮旅处于战备状态,以应对可能的紧急局面。

公元1920年(民国9年)7月份,中国近代史有名的第一次南北军阀统一混战粉墨登场,当然有的史学家认为,这是南北军阀为了寻求各自内部势力的统一,而爆发的第一场南北军阀统一混战。

最先开打的是皖直战争,战前,皖军按战时体制组成定国军,由段祺瑞任总司令,徐树铮任总参谋长,段芝贵为前敌总司令,西路由曲同丰指挥,东路由徐树铮亲自指挥。

战争开始时,段祺瑞将边防军第3师开赴廊坊,陆军第9、13、15师向芦沟桥、长辛店、良乡、窦店、房山、琉璃河一带进发,南苑的飞机队也进入待命状态。

直系也组成讨逆军,分为两路,吴佩孚任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指挥,沿京汉线北上,曹锟亲兄弟曹锳为东路指挥,驻守京奉路,直系大将王承斌驻守郑州居中总策应。

在京津主战场,除了皖直军阀各部外,奉军第27、28师也开进关内,分布于京奉、津浦路和马厂、军粮城一带,以坐收渔人之利。

从双方兵力分布看,直军南扼京汉线,且河南、湖北、湖南连成一片,又与西南军阀(杨兴、陈炯明)结盟,因而无后顾之忧,东面与奉军联合,一起占领京奉、津浦路,西北方面还有亲直系的军队,在京直一带的皖军虽兵力不少,但处于四面被围的态势,皖军显然不利。

两军的主要战场在高碑店、涿州、杨村和廊坊一带。

在交战开始的时候,直军利用皖军急于求成心里,采取诱敌深入战术,避敌锋芒,伺机反扑。

7月14日晚,皖系边防军第1师向直系第3师进攻,直军经过激战,退出高碑店;同日东路的皖军由梁庄、北极庙向杨村的直军进攻,直军弃杨村退守北村,离天津18里。

到7月16日,吴佩孚率领所部第3师突然向高碑店撤出,采用侧翼迂回,突击穿插的战法,由固安向北猛攻,将边防军第3师击溃,边防军师长陈文远负伤而逃,直军占领南庆、长安城等地,切断曲同丰边防军第1师和刘询第15师的后路。

由于吴佩孚亲自率领的第3师连连获胜,战场朝着有利于直军方向发展。在这个时候,压垮皖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了。

皖系第15师原是冯国璋从南京带来的卫队改编的,其中许多人心向直系,因此一旦被包围,在师长刘询的带领下,所部投降。

如此直系军心大振,17日,吴佩孚指挥直军与曲同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