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之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落花之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棺频哪抗猓眉鋈豢醇业募ざ男奶路鹪谒的憧衫戳耍∧堑娜肥且恢稚衿娴腻忮撕途驳乃布洹<堑迷诠愣ぷ髌诩洌懈鐾战坦难肜鲜γ侨ザ赋岳笾Γ乩绰飞舷鲁翟诨牟莸亟馐质蔽乙唤盘叱龈銮宕嗷ù晒蓿龅闷渌父鐾乱卜追兹ヌ摺?上侵惶叩靡唤磐粒桓龌共磺商咴谑飞希吹梦孀沤胖褐苯小5玫茫∷膊幌胂耄耗悄氖翘叱隼吹模鞘且恢值却�

()好看的txt电子书
  在书房几十个瓶瓶罐罐里边,我最珍视的是奶奶留下的一个陶罐:柚子大小,宽口黄釉,釉下绘一朵看不出什么花的红花和几片细长的绿叶,绿釉没上好,眼泪似的流淌下来,有两道裂缝,用两脚钉锔了。据母亲回忆,她嫁过去时就看见奶奶用这个罐装针头线脑了,样子老得说是汉代的没准都有人相信。睹物思人,看见罐我就想起奶奶。小时候家里人多炕小,我常常睡在爷爷奶奶屋里。奶奶有一个六条腿的老式炕柜安在炕中间隔成里外屋,我和奶奶隔柜而睡。奶奶最大的特点是偏心。不知何故,六个孙子孙女,她基本只喜欢我这个长孙,有什么好东西只偷偷给我一个人吃。那年当兵回来探亲的叔叔带了一些乡下见不到的糕点糖果,晚间睡觉时奶奶的胳膊从炕柜底下伸进睡在里屋的我的被窝,塞过一把核桃酥和水果糖。我就缩在黑乎乎的被窝里悄悄地慢慢地嚼着吃着含着——那确确实实是我迄今为止人生中最美妙、最幸福的体验。由于那种幸福是同我和奶奶之间的一个秘密连在一起的,所以至今我都固执地以为幸福必须伴随一个秘密。并且认为大凡爱都是偏心的,没有偏心也就无所谓爱。爱惟其偏心而刻骨铭心。
  奶奶离开我整整三十年了。夜阑人静,我时常轻轻抚摸那个陶罐,得以重新感觉到奶奶伸进我被窝的手的体温……
  或许可以说,我们每人心里都收藏着一个古董,收藏着这样一个陶罐。
  
远去的鸡
鸡年,买鸡画挂历。雄鸡昂首四顾,母鸡低头觅食,上端印有几行字——“古人云: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传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风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默颂之间,心想古人果然厉害,寥寥数语,出自何等境界,何等襟怀,何等情思!而这“鸡文化”落到今人手里,统统沦为超市里的标签:香酥鸡、麦香鸡、鲜香鸡、白斩鸡、坛子鸡、厨王鸡、竹筒鸡、烤童子鸡、巴子熏鸡、叫花子鸡,还有什么山德士上校肯德基……较之古人,雅俗分明,高下立见。就说这鸡年吧,鸡眼巴巴熬过一轮十二载轮到自己了,却也没捞到半点好处,除了在电视除夕节目上以剪纸形象一晃露几次脸,还不照样在餐桌上任人戳食!至于五德云云,更是无人记起。
  而在古代,鸡除有“五德”之誉,在文学上也是饶有兴味的形象。如《 诗经·王风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诗经·郑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梅尧臣:“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韩元吉:“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对鸡的唱晓之德更是不吝笔墨:“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常先觉,临晨即自鸣”( 唐·李频 ),“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天晓啼一声”( 唐·崔道融 )。
  不过相比之下,鸡的贡献其实更为现实。在乡下,猪、狗、鹅、鸭未必户户都养,但鸡却是家家都有的。多则一二十只,少则三五只,或啄食于门前,或穿梭于田垄,或栖息于树阴,与人朝夕相伴,点缀寻常风景。在我老家,过去女人坐月子,无非老三样:鸡蛋、红糖、小米稀饭,主角是鸡蛋。左邻右舍亲朋故友送礼( 名为“下奶” ),往往送二三十个鸡蛋。是鸡、鸡蛋使得穷苦产妇虚弱的身子得到最低限度的滋补,使得嗷嗷待哺的贫家婴儿得到赖以活命的|乳汁。可以说,鸡、鸡蛋为我们民族的代代繁衍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八口之家,挣四十几元钱的父亲远在百里之外,家境相当贫寒。有时因没钱买猪崽而养不成猪,几只鸡成了家中除人以外的惟一活物。五更睁眼,偶尔听得大公鸡嘹亮的长鸣划破只有五户人家的小山村那满天星斗的清冷冷的夜空;午间打盹,常常被刚下完蛋蹿出鸡窝的老母鸡那报告“我下蛋了”急切切的叫声吵醒;日暮时分,有时会见到领一群小鸡崽的母鸡在山坡松树林里发现食物时自己不吃而“咕咕咕”叫来鸡崽争食的情景。当然,记忆最深的还是鸡蛋。那时,鸡蛋是家中惟一的奢侈品。艰苦岁月,人有时都吃不饱肚子,匀不出多少粮食喂鸡,鸡自然生蛋不多,五六只鸡,一只鸡一年也就生三四十个蛋。去掉留给来客人时用的和腌咸蛋的,就所剩无几了。荷包蛋只能在感冒发烧或肚子痛的时候吃得,煮鸡蛋一般也只有在过生日那天尝到。惟其如此,生日早上醒来突然发现枕边有两个热乎乎的煮鸡蛋时的惊喜那才真叫惊喜。至于咸鸡蛋,冬天实在没菜下饭了,母亲才会小心翼翼从坛子里捞出六个煮了。六个咸鸡蛋,六个小孩。没有第七个蛋,母亲自己没有。渐渐懂事以后,想到母亲日夜操劳的瘦弱身体和几乎持续整个后半夜的咳嗽声,我就谎说自己不爱吃蛋黄硬夹到母亲碗里。后来上了初中,来回步行十七八里,母亲时不时瞒着弟弟妹妹们炒个鸡蛋或煮个咸鸡蛋放进我的饭盒。书包里有了这样的饭盒,即使漫天飞雪或刮风下雨,上学时那###里路也一颠一颠走得特别来劲——我就曾经是那样一个乡间少年。
  如今,餐桌上鸡有了,鸡生的蛋有了,但那种感觉没有了——真正的鸡已经远去。想到在城里长大的下一代将来有可能体味不出“鸡声茅店月”的情境,心里就泛起一丝悲哀。
  
另一种怀念(1)
有人说,年轻人的目光总是坚定地投向玫瑰色的未来,而当一个人总是回头眺望来时路上那缕天际余晖时,便说明他已经老了——我大概就到了这一年龄的临界点。的确,日常生活中,较之对前程的希冀和憧憬,更多时候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怀念。怀念故乡那老柳树下凉森森的辘轳井,那小彩蝶般轻盈盈的杏花,那红得透明的圆溜溜的海棠果,怀念祖母额头慈祥的皱纹,怀念小学语文老师脸上的庄严……
  也有时怀念并未消失很久的身边景物。
  我是1999年暑期调来青岛的,调来不多日子我就发现宿舍后面那座小山是独自散步的好去处。一个人生活,加之人地两生,没什么朋友,除了教书看书,剩下的朝朝暮暮几乎全给了那座小山。出西校门不用五分钟就到山下那条小路。路极幽静,几乎碰不到人,脚下是软绵绵绿油油的杂草,路旁是不很高的刺槐和青松。路虽不长,但弯拐得很潇洒,随着渐渐隆起的山坡呈月牙形拐去另一侧,看不见尽头,我也有意不走到尽头,就在这长不过一二百米的荒草径上来回悠然踱步,小心享受“曲径通幽处”的美妙意境和无尽遐思。有时也爬上小山顶,从松树梢头眺望前方时而雾霭迷蒙时而水天一色的海面。
  秋天很快到了。小路两旁的灌木丛硕大的对生叶片变得红彤彤的,紫色和粉色的牵牛花或爬上槐树干齐刷刷举起小喇叭,或在树下密麻麻绽开娇嫩的笑靥。白里泛蓝的单片野菊花早已在路旁一伙伙摇头晃脑,不多日又有金灿灿的重瓣野菊一丛丛偎依着岩块或躲在树阴里舒眉展眼。偶有石竹花娇滴滴点缀其间。石竹花大约和康乃馨属同一家族,自动铅笔芯一般纤细的绿茎毅然挑起两三朵铜钱大小的镶着锯齿形白边的泛紫的小红花,分外惹人怜爱,极具秋日情韵。黄昏时分,夕阳把金色的余晖从山那边一缕缕斜洒过来,使这片山坡的花草树木更加显得光影斑驳,静谧温馨,漾出令人心醉的柔情。我就忘我地在那里流连忘返,由衷地觉得人世是多么美好,人生是多么美好,活着是多么美好。下山时偶尔采几枝野菊,带回插在小瓷瓶里置于案头。野菊花到底生命力强,插一星期都花色不褪花香不减,乖乖立在那里,默默陪我备课陪我阅读陪我写东西。台灯柔和的光环照着我、照着它。那是同美丽的邂逅,同田园的邂逅,同生命的邂逅。可以说,它是我来青岛后的第一个朋友,还有它的同伴:红叶、牵牛花、石竹花、荒草径……
  可是我已有三四年没见到这个朋友、这伙朋友了。
  又一个秋天过去,再一个秋天到来的时候,同样在那条小路,我惊愕地发现一台铲土机正举起巨臂,用铲斗把一棵爬满牵牛花的小槐树恶狠狠连根铲起,树底端的野菊花瑟瑟痉挛着随土块落下。惊愕之余,我开始愤怒,一股热血涌上头顶。瞧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我当即问他为什么把树铲掉你们要干什么,他缓慢而坚定地回答:“开发!”我问就不能去别处开发吗,他应道:“上头说了,就这里,这里正好开发!”
  后来我去了日本。一年后回来,我再次惊愕地发现原来的小路一侧矗立起好几座以蓝白两色为基调的市立学生公寓,另一侧仍有铲土机给山坡开肠破肚,小路本身也拓宽成平展展的柏油路面,两边人行道铺着彩色地砖。对此我不知是应感到欢欣鼓舞,还是应为之黯然神伤。是的,我能说什么呢?我带的研究生就住在这漂亮的公寓群里,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踩着彩色地砖骄傲地走去教室。试想,如果仍是那条小路和那片山坡,我的研究生住在哪里呢?然而问题是,那美丽的牵牛花野菊花很可能就在我的研究生的书桌和床铺的水泥地板下呻吟,那楚楚动人的石竹花说不定就在彩色地砖下吞声哭泣。如今我的朋友固然多起来了,但我最初的朋友却永远被压在了黑沉沉的地层深处,再也见不到它们撩人情怀的风姿,我的案头再也不会有那束野菊花同我对视对语,而它们当初曾给我这个异乡人的心灵那般深情的慰藉!想到这里,我的胸口缓缓塞满难以言喻的痛楚。
  
另一种怀念(2)
我知道,那其实更是怀念,另一种怀念。
  
乡关何处
乡下的大弟打来电话,告诉我老屋卖了,一万元卖给了采石厂。理由是原来五户人家只剩了他一家,电线杆倒了都换不起。更糟糕的是附近山头开了采石厂,放炮崩的石子时不时飞进院子,一颗大的竟砸穿了屋顶,差点儿砸着人。
  我不由得把听筒从耳朵移开,愣愣看听筒看了许久,好像听筒是弟弟或老屋。我能说什么呢?
  其实,若非我一再劝阻,老屋早就卖了。我不可能回去居住,这是明摆着的事,坐待升值良机更谈不上。我所以横竖不让弟弟脱手,是因为老屋既是老屋又不是老屋。
  老屋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爷爷一块石头一把泥砌起来的,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小山沟的西山坡上。房前屋后和山坡空地被爷爷左一棵右一棵栽了杏树、李树、海棠树和山楂树。春天花开的时候,粉红的杏花,雪白的李花,白里透红的海棠花,成团成片,蒸蒸腾腾,把老屋里三层外三层围拢起来,从远处只能望见羊角辫似的一角草拧的房脊。那时我已约略懂得杏花春雨的诗情画意了,放学回来路上一瞧见那片花坞心里就一阵欢喜。奶奶呢?奶奶多少有点半身不遂,走路一条腿抬不利索,自己鼓鼓捣捣在前后篱笆根下种了黄瓜、葫芦瓜、牵牛花。很快,黄瓜花开了,嫩黄嫩黄的,花下长满小刺刺的黄瓜纽害羞似的躲躲闪闪。葫芦花要大得多,白白的薄薄的,风一吹,像立不稳的白蝴蝶一样摇摇颤颤。最鲜艳的是牵牛花了,紫色的、粉色的、白紫相间的,迎着晨光,噙着露珠,娇滴滴,轻盈盈,水灵灵,玲珑剔透,楚楚动人。离院子不远,有一棵歪脖子柳树,树下有一口井,无数鞭梢一般下垂的枝条一直垂到井口。盛夏,我和弟弟常把黄瓜和西瓜扔进井里,过一两个时辰再捞出来分享,凉丝丝的,一直凉到脑门。山 坡稍往上一点就是柞树林和松树林了,秋天钻进去摘“山里红”的小果果,采蘑菇,捉蝈蝈……
  小山沟很多年月里没电,冬天有时回家晚了,远远望见老屋那如豆的灯光,我就知道母亲仍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等我归来,心里顿时充满温暖。夏日的夜晚,时常开窗睡觉。睡不着的时候,每每望着树梢或云隙间的半轮明月,任凭思绪跑得很远很远。在务农的艰苦岁月里,我又常在屋前月下吹着竹笛倾诉心中的苦闷和忧伤。
  而这样的老屋以区区一万元钱脱手了,失去了,连同祖父提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