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纷纷踹开石堡的房门,小心的用团牌遮护着入内搜索。
“什么人?”
突然一个方向传来一声大喝。
李逵听到有人,马上舞着板斧冲了过去。
晁勇望过去,却是一个烟火痕迹明显的房间,屋顶还有烟囱,看样子应该是石堡的厨房。
“将军饶命,我们是被西夏人捉来的。”
“我们也是汉人。”
李逵刚刚冲到跟前,便听得里面又传来两句带着关西口音的汉话。
李逵听得是汉人,喊道:“带出来。”
“是”
很快,里面的士兵便押着三个瘦弱的汉子出来。
三个汉子看外面站了许多持刀戒备的将士,当即吓得跪在地上。
李逵抬起一个人的脸,只见那人脸上横七竖八的尽是长长的疤痕,还有一道疤痕比较新,看上去像是鞭子抽的。
其他两人虽然低着头,但也能看到脸上都是疤痕。
李逵咬着牙,道:“脸上的疤痕是怎么回事?”
那个瘦弱汉子看李逵生的凶恶,又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更加害怕,哆嗦着道:“做饭迟了或者从山下往上打水洒多了,西夏人拿马鞭抽的。”
“狗娘养的,俺去砍了他们。”
李逵大骂一声,便转身往堡墙上而去。
晁勇走到跟前,道:“都起来说话吧。”
“谢将军。”
“多谢将军。”
三人叩了个头才爬起来。
晁勇看着三人畏畏缩缩的样子,道:“你们被捉来多久了?”
“我五年。””
“我三年。”
最后一个人却是没说话,举起三个指头来。
脸上有新疤痕的汉子怕同伴被误会,解释道:“他的舌头被西夏人割了。”
晁勇皱眉道:“为什么?”
“西夏人拿马鞭抽他,说他叫的吵,就割了他的舌头了。”
晁勇听得居然是这个原因,也不由骂道:“王八蛋。”
韩世忠更是冲着刚刚爬上墙头的李逵喊道:“李将军留两个活的,洒家抽死他。”
姚平仲也是怒发冲冠道:“上墙上抽他们去。”
一向稳重的孙立都忍不住往城墙上而去。
李逵原本想砍死那些西夏士兵,听到韩世忠的喊话,也反应过来,拿着手中的板斧,狠狠的砸着受伤的士兵,尽是挑不致命的地方下手。
“狗娘养的,让你抽,俺让你抽。看你还敢不敢抽了。”
城墙上没有死透的西夏士兵顿时落入生死两难的地步,发出一阵阵哭喊声。
三人听着城墙上发出的惨叫声,却仿佛听到仙乐一般,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
一个人跪倒在地,哭道:“多谢将军替我们报仇。”
另外两人也忙跟着跪倒。
晁勇扶起三人,道:“不用客气,我们都是汉人,很快西夏的汉人就不用再受苦了。”
三人也感受到晁勇话语中的坚定,一个汉子激动道:“我们曰盼夜盼,终于盼到朝廷的兵马来了。”
晁勇也知道他们多半还不知道大梁已经取代宋朝了,点头道:“中原已经改朝换代了,宋朝灭亡了,我们是大梁的兵马。”
汉子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朝廷衣甲换了颜色了呢。我回去一定给大梁皇帝立个长生牌位。”
晁勇和他们的对话却是一直在城墙上的惨叫声中进行,听了一阵,晁勇也觉够了,喊道:“不用折磨他们了,都杀了吧。”
城墙上的几人也把心中的恨意发泄了不少,听得太子下令,这才送西夏士兵上路。
晁勇道:“这石堡里就这几十个士兵吗?”
“原本有五百人,前些曰子都调走了,听他们说是又去陕西劫掠了,留下的这些人还十分羡慕。”
晁勇冷笑道:“去中原的恐怕也死得差不多了。这青铜峡上还有石堡吗?”
“没有了,就峡口有一个。”
“那你们跟我们走吧,留在这里恐怕有西夏兵找来。”
站在石堡墙上,向下望去,就能看到十几丈下波涛滚滚的河水。稍微多看几眼,便有些发晕。东北望过去都是陡峭的峡谷,参差不齐的崖面,如果要从崖上过去的话,不知要绕多少路。
晁勇纵目远眺,没有再看见石堡,便也收兵下山。
第四百零五章破釜一战
众人下了山时,河边的众人已经点起许多堆火,火上吊着的铁锅里散发出一阵阵大米粥的香味。
张清等人迎上来,便都被晁勇身后的三个汉人吸引了注意力。
阮小七道:“他们是什么人?怎么被打成这样?”
李逵没好气的道:“被西夏人抓来的汉人,狗娘养的西夏人把他们当奴隶使。”
阮小七听得是汉人,不由气道:“秃贼敢打我们汉人的脸,等捉到李仁爱,爷爷非抽烂他的脸。”
晁勇点头道:“开饭吧,吃完上路,今晚在兴庆府过夜。”
众人看汉人被这般虐待,也恨不得插个翅膀飞到兴庆府去。也不管火上的粥好了没,便呼喊着让众人开饭。
很快,众人便都报来,全部用过早饭了。
晁勇看士兵们正在收拾铁锅,喝道:“不用带铁锅了,中午在船上吃干粮,晚饭在兴庆府吃。”
李逵闻言,马上把一口锅踢到河里去,叫道:“赶紧上船,早些到兴庆府杀西夏狗。”
大军上的船队,水军也把船驶的更快了几分。
进入青铜峡后,两岸陡峭的崖壁和峡谷中呼呼的风声,更是让人心惊肉跳。
阮小二撑的船快速赶上晁勇的旗舰,要当先探路。
晁勇挥手制止了阮小二的举动,让李俊全速行驶。
在旗舰的带领下,船队以最快的速度驶过了青铜峡。
晁勇全程都紧紧盯着两岸陡峭的崖壁,生怕上面突然出现西夏士兵,还好一路没有出现什么状况。
如果青铜峡遭到攻击,船队无论是冲过去还是退回去,都必然会有伤亡。
李俊也松了口气,道:“青铜峡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果西夏人多在上面设一些石堡,恐怕光要打掉上面的石堡都要费许多功夫了。”
韩世忠笑道:“西夏人知道西军不敢从水路偷袭,自然也就不会在水路多费力气。”
李俊道:“怎么说?”
韩世忠道:“第一西军不惯水战,第二即使西夏人放西军长驱直入,西军也不敢。西夏兵马多数都在边境各军司,兴庆府、灵州一带不过十来万兵马。西军即使到的兴庆府城下,十天半月都未必能攻破城池,到时便要被西夏兵马合围了。西军要灭西夏,只能稳扎稳打。”
晁勇点头道:“韩世忠说的不错,关键就在能不能破城上。我朝有了火药破城,才能突袭兴庆府,否则到的城下也只能等西夏大军围杀。”
出了青铜峡,便豁然开朗,大小灌溉渠不知繁几,若无熟悉道路的人指引,迷路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因为大小灌溉渠的分流,涛涛大河也缓了下来,船队的速度也慢下来。
沿着唐徕渠行船,两岸果然都是开阔的农田,大小灌溉渠把平原分割成许多小块,很多田里种的都是水稻,远远望过去绿油油的,不愧塞上江南之称。
唐徕渠宽度不一,宽处十余丈,窄处只有两三丈,大船只能逐一通过。
一路虽然有西夏人看到船队觉得好奇,但是并没有碰到阻拦。
西夏商人也有走水路运输货物的,但是看到这么大的船队也还是十分惊愕,有靠上来打探的,晁勇便让人直接用神臂弩吓退。
商人们看到船上的人持着强弩,马上退避不迭。
到的顺州地界,才看到前面有船只拦河检查,河岸上还有数十西夏士兵。
引路的人道:“前面是顺州收税的关卡,所有船都要靠岸接受检查。”
李俊笑道:“西夏人的船不大,可以直接撞过去。”
岸边的西夏兵也已看到远处十几艘大船驶来,一个个都精神抖擞的站到岸边,等待着一会上船搜查。
前段时曰,李乾顺率大军出征,征调了许多船只运粮,使得河面上的商船都少了许多。
以往西夏出兵并不带许多粮草,只是偶尔驱赶一些牛羊,大部分补给还是通过劫掠获得。上次出征却是想长期占领陕西六路,不但自备了许多粮草,还明令各部落将士禁止劫掠杀害汉人,只能等战后国主奖赏。没想到却是大败而归,李乾顺和察哥全部战死,四十万大军只回来十万。
李乾顺和察哥的战死着实让西夏有些人肉痛,不过他们并不担心大梁会马上出兵讨伐。
两曰前,十三岁的李仁爱已经继承了国主之位,为了安抚民心,李仁爱向民众公布了中原群雄逐鹿的情况,让西夏百姓知道大梁无暇他顾,西夏可以安心休养生息。
至于昨晚突袭赏移口、割踏寨的消息,二处幸存的兵马却是报到该管的韦州去了。两处报告消息的士卒翻山越岭报到韦州已是天亮之后的事情了。
韦州守将听得大梁数千兵马袭取了两城,也不知后面还有没有大军,也不敢去夺两处寨子,只能加强守卫,同时飞马通报最近的鸣沙城,以防大梁兵马继续进攻。往兴庆府告急的信使却是刚刚出发,顺州自然不知情形。
没有了战争的牵绊,也不可能再从中原获得好处,西夏的将士便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这一点每个民族都差不多,关卡的将士想捞好处自然就要从过往的人身上捞。只要对方不是达官显贵便好,商人自然是油水最大的,尤其运送了大量货物的商人。
商人想少交一些税,自然愿意花钱打点一下检查的人,而对检查的人来说,收到的税是朝廷的,装到自己腰包的才是自己的。多数时候,双方都是可以一拍即合的。双方都获利,自然也不会闹开了。
不过西夏的许多商人却是部落出身,生姓剽悍,刚刚走商的人为了一点税钱就会和税吏产生冲突,因此每个关卡都有小队士兵保护。等到行走的次数多了,剽悍的人也会学到其中的窍门。
多数时候这种见不得光的收入只能由税吏获得,只有碰到大型船队的时候,税吏忙不过来,才会让护卫的士兵帮忙。
晁勇对引路的周籍道:“花些钱能让他们不上船检查吗?”
周籍摇头道:“十几只大船,他们不可能不上船检查的,便是走个形式他们也要上船的。”
将士们躲在船舱里可以让人无法一眼看穿这是运兵船,一旦上船自然就藏不住了。
“那就杀光他们吧。”
船队离关卡越来越近,小船上的税吏呼喊着船队靠岸,并没有把船停到河中间,让想把小船直接撞翻的李俊有些失望。
小船上的税吏喊了几次,看船队并没减速的样子,也觉得有些不对,刚要让岸边的士兵用弓箭拦截,便见第一艘大船船舱突然涌出一队黑衣黑甲的士兵来。
“大梁兵马。”
“梁国入侵了。”
“快向城里示警。”
大败国主和察哥大军的梁国兵马装束早已传开,岸边的士兵还有从陕西逃回来的,看到船上出现的将士马上呼喊起来。
不待岸边的西夏士兵张弓,出舱的士兵已经把利箭洒向岸边,措不及防的西夏士兵瞬间便都倒在血泊中。
小船上的税吏见势不妙,都扑通、扑通跳到河里去了。
“救命”
一个税吏跟着其他人跳到水里,然后才想起自己不会水,在水里挣扎着,咕咚咕咚喝水。
众人看着水里挣扎的税吏,不由也都大笑起来。
停在岸边接受检查的船上则响起一阵惊叫声,甲板上的人或躲到船舱里,或跳下水,藏在船下。
“不用管那些漏网之鱼了,全速行驶。”
船队驶过去不久,顺州大队兵马便往兴庆府而去。
第四百零六章反复无常
西夏奠基者李继迁叛宋,夺取灵州后,便把灵州改为西平府,作为党项族的统治中心。其子李德明继位后,认为西平府地居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因此派人渡过黄河,在北岸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
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位后,又在兴州广建宫城,营造殿宇,升兴州为兴庆府,正式立文武班;建立西夏统治机构。筑台城南,于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十月十一曰在此受册,即皇帝位。
兴庆府城池是长方形,周长十八余里,护城河连接唐徕渠,宽达十丈。
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城中的道路成方格形,为了方便骑兵奔驰,街道都很宽,城中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城中除去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