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使德国粮食自足。
它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农民很久以来一直觉得自己在一个似乎只以企业界和劳工界的利益为怀的国家里被忽视了,如今一旦发现受到很大的注意并被称为民族英雄和光荣公民,在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感到得意的。达里又任意把农产品价格定在一个有利可图的水准上,而使农民得到较前为高的收入,这就使他们更加高兴了。在纳粹统治的头两年中,农产品批发价格上涨了20%(蔬菜、乳制品和牲畜还要涨得多上些),但是这种好处由于农民必需购买的东西的价格,尤其是机械和肥料的价格的同样上涨而抵销了一部分。
至于粮食自足,这是纳粹领袖认为必要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在策划战争,这在下文将要谈到。但是这个目标永远没有达到,而且把德国这样的土地质量和数量跟它的人口联系起来看,这也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尽管纳粹在大肆宣传“生产战斗”方面所作的一切努力,这个国家所能做到的,充其量是达到83%的自足。只是在征服了外国领土后,德国人才有足够的粮食来使他们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撑得那么久。
第三帝国的经济
希特勒在头几年中所以能获得成功,其基础不仅在于他在外交方面的许多不流血征服的胜利,而且在于德国的经济恢复。这种经济恢复,党内人士甚至某些国外经济学家都称之为奇迹。而且在很多人看来,也确乎是个奇迹。
失业是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现在已缓和了,1932年失业人数达600 万人,4 年以后己减少到100 万人不到。国民生产从1932年到1937年增长了102 %,国民收入则增加了一倍。在一个观察家看[259'来,德国在30年代中期的忙忙碌碌景象很像一所庞大的蜂房。工业的机轮发出来的声音隆隆不绝,每个人都忙碌得像个蜜蜂似的。
纳粹的经济政策多半是由沙赫特博士决定的,因为希特勒讨厌经济学,而且对此几乎一窍不通。纳粹经济政策在头一年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大事扩充公共工程和刺激私人企业,以此来使失业人员就业。政府的经费由发行特别的失业证券来提供,对筹集资本和增雇人员的企业则慷慨地减免它们的赋税。
但是德国的复兴的真正基础是重整军备,纳粹政权从1934年起就使企业界和劳工界,还有将军们的精力都用在这个目标上。纳粹的辞汇中开始称德国的整个经济为Wehrwirtschaft(战争经济),这种战争经济经过处心积虑的筹划,不仅在战时,而且在战前的一段和平时期,也能有效用。鲁登道夫将军1935年在德国出版了一本题为《总体战》(《Der Totale Krieg》)的著作,这个书名在英文中误译为《The Mation at War》(《在作战中的国家》)。
他在这部著作里强调说,有必要在跟其他一切方面同样的极权基础上动员国家的经济,以便恰当地准备总体战。这种主张在德国人中间不是完全新的东西,因为在18和19世纪的普鲁士,我们已经谈到过,政府全部收入的大约5/7 都是用在军队上的,而且那个国家的整个经济一向被认为主要是实现军事政策而不是实现人民福利的一种工具。
现在就是由纳粹政权来把“战争经济”适用于20世纪30年代了。其结果正如军事经济参谋部长官格奥尔格,托马斯少将所总结的:“一个国家,像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被迫那么做的那样,即使在和平时期也已有意识地和有步骤地把它的全部经济力量都用来准备适应战争的需要,在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德国,不用说,并不是“被迫”在这样一种规模上准备战争的,这是希特勒有意识地作出的决定。在1935年5 月21日的秘密国防法中,他委任沙赫特为负责战争经济的全权总代表,命令他“在和平时期就开始进行他的工作”,赋与他“指导经济备战工作”的权力。这位举世无双的沙赫特博士没有等到1935年春天就在开始建立德国的战争经济了。在1934年9 月30日,他出任经济部长后不到两个月,他向元首提出了一个《到1934年9 月30日为止的战争经济动员工作情况报告》。他在这个报告中得意地强调说,他的部“已负责从事经济备战工作”。在1935年5 月3 日,他被任命为负责战争经济的全权总代表以前4 星期,他向希特勒上'260' 了一个个人的条呈,开头的话是“迅速而充分地实现军备计划,是德国政治的唯一问题[着重体是他自己用的' ;因此其他一切都应当从属于这一目标”??沙赫特向希特勒解释,因为“重整军备在1935年3 月16日[这是希特勒宣布征兵36个师的日子]以前不得不完全伪装起来,所以必须使用印钞机”来支付开始阶段的费用。他还颇为高兴地指出,从国家的敌人(大部分是犹太人)没收来的款项以及从冻结的外国帐户所取得的其他款项,对购买希特勒的枪炮很有帮助。
他得意他说,“这样,我们的军备有一部分是用我们的政治敌人的钱来支付的”。
虽然他在纽伦堡受审时矢口否认他曾参加纳粹发动侵略战争的阴谋,他自称他所做的正好相反,然而事实仍然是,对希特勒在1939年发动的战争,没有一个人像沙赫特那样在德国经济准备方面尽了那么多的责任。这是军方所直爽地承认的。在沙赫特的60寿辰,1937年1 月22日一期的军方刊物《军事周报》称颂他是“使得国防军的重建工作在经济上成为可能的人”。它又说,“多亏沙赫特的手腕和巨大能力已国防军才得不顾一切货币上的困难而从原来的10万人发展到目前的兵力”。
为了使第三帝国在进行战争方面作好准备,沙赫特把他的得到世所公认的金融奇才的浑身解数都施展了出来。印钞票只是他的绝招之一。他操纵通货的神通之广大竟到了这样的程度:据外国经济学家的估计,有一个时期德国的货币竟有237 种不同的价值。他同几十个国家谈判了(对德国)惊人有利的物物交易,而且使正统经济学家感到惊奇的,他竟用事实表明:你欠一个国家的钱愈多,你同它做的生意也就愈多。他为一个没有什么流动资金和几乎没有财政准备金的国家创造信用的本领真是一种天才的杰作,或者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个操纵圣手的杰作。他发明的所谓“米福”(Mefo)票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米福”票是国家银行所发行的票据,由国家予以保证,用来支付军火制造商。这种票据,德国各银行都接受,最后由国家银行予以贴现。因为它们既不出现在这个国家银行的公开报告里,又不出现在政府的预算里,所以对德国重整军备的程度起了保守秘密的作用。从1935年到1938年,它们专门用来支付重整军备的费用,共发行了120 亿马克。财政部长施维林·冯·克罗西克伯爵却感到发愁,他有一次向希特勒解释说,这只不过是一种“印刷钞票”的办法而已。在1936年9 月,戈林代替了沙赫特成为经济独裁者,虽然他'261' 对经济几乎像希特勒一样无知。在他的铁腕下,开始实行四年计“划,德国转入了总体战争经济。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使德国在四年后能自给自足,这样战时的封锁就不会使它窒息,进口减到最低限度,对物价和工资实行了严格的管制,红利限定不得超出6 %,设立了巨大的工厂,制造人造橡胶、人造织物、人造燃料和由德国自己的原料制成的其他产品,并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赫尔曼·戈林工厂,从本国的低级铁矿砂中炼出钢来。总之,德国的经济为战争而动员起来,企业家们虽然利润激增,却变成了战争机器中的齿轮,他们的工作受到了许多限制,需要填写大量表单,以致于在1937年继任沙赫特为经济部长和在1939年又继任沙赫特为国家银行总裁的丰克博士不得不悲哀地承认,“同官方的通讯,现在占了一个德国制造商的全部商业通讯的一半以上”,“德国的出口贸易每天有4 万笔交易;然而每一笔交易要填写多到40种不同的表单”。
工商业家原来非常热情地欢迎希特勒政权,因为他们以为它会摧毁有组织的劳工,让一个企业家经营无拘无束的自由企业,现在被多如山积的表单文件压得透不过气来,政府又规定他们产品的种类、数量和价格,不断增加的赋税又负担很重,外加受到永远没有完的对党的巨额“特别捐献”的剥削,所以变得大为失望了。弗里茨·蒂森就是这种感到失望的企业家之一,他原是最早、对党作过数额最大的捐献的人之一。他在战争爆发时逃出了德国,承认“纳粹政权毁了德国工业”。他向在国外碰到的所有人都说:“我当时真是个笨蛋!”然而,在开头的时候,企业家们自欺欺人地相信纳粹的统治能满足他们的全部希望。固然,“不可变更”的党的纲领中的一些诺言,在他们看来是种不吉之兆:把托拉斯国有化,在批发贸易中分亨利润,“把百货商店收归公有,并以低价祖给小商人”(第十六条条文),实行土地改革和取消抵押品的利息。但是企业界和金融界人士很快就发现,希特勒毫无一点履行党纲中任何一条经济诺言的意思,提出这些激进的诺言只是为了骗取选票而已。
在1933年的头几个月,纳粹党里有少数激进分子试图控制企业协会,接管百货商店,建立一种跟墨索里尼企图建立的相仿佛的劳资协作国家。但是,希特勒很快就把他们赶走,而代之以保守的企业家。希特勒早期在经济问题方面的导师、要想取消“利息奴役”的怪人戈特弗雷德·弗德尔获得了一个经济部次长的职位,但是他的上司,一生靠贷款收息的保险业巨头卡尔·施密特博士,不给他具体工作做,而在沙赫特继任经济部长后,就把弗德尔免职了。
小商人们曾经是党的主要支持者,期望希特勒总理会给他们,'262' 很大好处,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完蛋了,被迫沦为靠工资为生者。
1937年10月颁布的法律干脆解散了一切资本在4 万元以下的公司,并禁止设立资本不满20万元的新公司。这很快就干掉了全部小企业的1/5。另一方面,甚至在共和国时期就得宠的大卡特尔,得到了纳粹党的进一步加强。
事实上,根据1933年7 月15日的一项法律,成立卡特尔成了强制性的事了。
经济部受权组织新的强制性卡特尔,或者命令各公司加入现有的卡特尔。
在共和国时期组织起来的多数企业和贸易协会的这种系统,纳粹党依然保持着,虽然根据1934年2 月27日的根本法,它们在简化的领导原则下重新组织过,而且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各厂商都必须加入为会员。在一个复杂得令人难以相信的结构的顶上,是德国经济协会,它的领导者是由国家任命的。它控制着7 个全国性经济团体,23个经济协会,100 个工商协会和70个手工业协会。在这个迷宫似的组织、经济部和四年计划的大量办公室和机构以及无穷无尽的数以千计的命令和法律中间,即使是最机灵的企业家也常常会弄得晕头转向,如果他们要使一家公司的业务能够开展,他们必须雇请特别律师。为了要打道路子接近那些有权作出决定的负责官员,或者要在政府和贸易协会的无数规则和条例中钻空子,贿赂贪污的现象就产生了,为数之大在30年代末期已达到天文学的数字。一个企业家对本作者说,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必需”。
然而,企业家们虽然不能过清静日子,利润却很大。重整军备的主要受益者重工业的利润,从兴旺年份1926年的2 %增加到最后一个和平年份1938年的6。5 %。即使法律限制红利不得超过6 %,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妨碍。正好相反。在理论上,按照法律,凡是超过这个比例的数额就得投资在政府公债上——根本没有想到要没收,实际上,大多数公司都把朱分配的利润再度投资在它们自己的企业上,这种未分配的利润从1932年的1。75亿马克增加到1938年的50亿马克,而这一年在各储蓄银行里的全部存款只有20亿马克,还不及未分配的利润的一半,这一年以红利方式经过分配的利润,总数也只有12亿马克。除了巨额利润外,企业家对希特勒使工人们安分守己也感到高兴。不再有不合理的工资要求了。实际上,虽然生活费用上涨了25%,工资还减少了一点。尤其是,没有损失浩大的罢工了,其实,任何罢工都根本没有了。这种不听话的表现在第三帝国是verboten(禁止)的。
劳工的农奴状态
在第三帝国中,德国工人被剥夺了工会、集体谈判和罢工权利,变成了一种工业农奴,差不多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