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珪允为知已,无逆于心,还望公瑞贤弟也不要以客套的谦逊之词相待才是!”第五琦在旁也跟着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刘晏以字相称,自是表示彼此间的亲近,更有允为好友之意,我眼见当前如此情状,也想与他们处好关系,遂不再客气,微笑着答道:“禹珪兄乃是天宝年间的常科进士,小弟实不及也;而士安兄勤思善谋,更是精于筹算事务,公瑞更是难及!所以,方才小弟是持平之语,算不得客套之言!”刘晏及第五琦听我言语间称呼的亲热,不由心中欣喜非常。
我却语气一转,目注二人说道:“不知二位贤兄,对于现在的商家有何看法?”中华古国最重仁、义、礼、信,但商人却一直被烙上了“奸”字,有所谓“无商不奸”!所以初唐时期,大唐子民的职业按顺序分为士、农、工、商四类,享有不同的权利和地位,而商人则为最后的一等!由此可知,在大唐之初,商人的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士族与新兴贵族甚至均不屑与商人结为姻亲!
而中唐盛世之后,带动经济繁荣的商人的地位虽然没有多少的改变,但有许多的有识之士清楚地意识到,商人在一国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渐渐开始关注商人,甚至帮助商人。这由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对抑工商观念猛烈冲击,使社会上,公开提出抑商轻商的人很少了,而我之所以这么问,却正是打算听听他们的看法,以为今后提高商人的地位而做准备。
第二百六十六章 商家渊由
第五琦闻得我的问询,面上微现一丝尴尬之色。我知道,他是想起自己适才流露出来的轻商态度,而我恰恰又是个粮商!为了摸清第五琦所代表的一部分人的观点看法,也为了缓和第五琦的尴尬,我连忙出语说道:“我们三人一见如故,小弟也毋用讳言:小弟自离书斋,涉身商旅,不过半年时间。但见所遇官吏文士,多有鄙薄从商者,因此,小弟心中抑郁非常,却不知从商者到底有何罪过,落得地位如此低下?是以想请教二位兄长,世人对商家为何有此看法,还望二位兄长有教于我!”
第五琦闻言面上的神色渐渐恢复正常,慢慢思索起来,刘晏沉吟了一下言道:“商者,交易之媒也。本来,他们是保持物价的相对平衡,使货物各得其需地流通起来,以促进人们生活发展、交流的人,于国大有益处,虽有些利润,但他们也是有投入、有风险的。而且,自古以来,爱国多智的商人也不在少数。既有郑国商人弦高,用十二条牛犒劳偷袭郑国的秦军,使其不敢攻郑,上演了富商救国的一幕;又有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而后急流勇退经商致富的范蠡。按说,商人是应该博得朝廷和人们的尊敬的!”
刘晏话至于此,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复又接着说道:“所谓‘成周既成,迁殷顽民’,二位贤弟当知,商人的起源由来,商人就是被周朝视为顽民的殷商遗民!而周朝之后,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为本,百姓们的税、赋、役三重的责任,也要求人员的固定。以方便税赋的收取,便于劳役的支派。而商人的特性是随利而走,当然不会受朝廷的欢迎。
而且,大多数人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领域高卖低买,赚取中间差价。便认为其奸黠狡诈。不事生产而徒分其利,反害农桑,故有重农抑商一说。加之见之衣鲜宅豪的妒嫉。在大臣和文士酸儒的刻意描述和诱导下,商人形象日渐沉沦。商人也就没有合理的地位,只能在官民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我从没有听到过关于商人如此透彻地分析,如今依着这话想来,事实确实如此!我心里不由暗暗忧急,当今时代,我大唐国力鼎盛,却空放着巨额利润的商机,白白便宜外国异族:胡商遍布大唐各大都会、名城。水路上宏舸巨舰,千舟万艘,往还繁忙。而我国接近整个士族阶层却抑商轻商!这怎么不让我为之忧急。
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前世时的一个现象:那些最早下海经商的人里面,最多的是广东、福建、浙江一带,一贫如洗的文盲农民;其次是城里那些在别人的眼里。没有出息的混混;最后才到那些抬不起头的知识分子、受打击的国家干部堕入商海!过去的无产者由此变得腰缠万贯,过去的混混成为人人关注的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甚至在政协当了委员或者成了人大代表!
这时,第五琦心有感触的话语,使我收回了遐思:“国民承惠于商,商人得利于民,这本是皆大欢喜的局样!按说禹珪身任度支之职,早就深知商之重要,但由来已久的观念却依旧萦存于心,说来真是惭愧,就如前朝所废止的九品中正制一样,虽说已废止了百余年,但如今选拔官员,查看履历,甚至论及嫁娶,还依然讲究出身门户,哪里曾完全草除?”
我点头称是,闻得刘晏二人的言语,我心若有所悟。看来,只要把为商者,在一国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阐述明白,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应该不是多么难为的事!思想之间,我心中对怎么安置刘晏和第五琦,也已然有了定论。
这时,两桌酒菜已排摆停当,我举杯向刘晏二人敬道:“今日有幸得逢二位兄长,增长了不少阅历见闻,小弟心中万分高兴!士安兄的漕运三策,当真是妙极可行,小弟一定向右相陈公倾力举荐!来,我们兄弟三人尽饮此杯!”刘晏二人闻听我言,也放开忧绪,面带微笑,随杯而尽。
“其实,自见公瑞,为兄就认为公瑞决非平凡之人,不论是气质风姿,还是言谈行止,无一不是贵公子的模样!士安兄可曾注意,我们这个贤弟的家眷们,由始自终,静雅稳重,并谨守《礼内侧》中的训言,虽品茶进膳,却也不完全撩起帷巾,更不要说脱下帷帽了!”待得三杯酒下肚,气氛更是轻松自然起来,第五琦目光一扫旁边一桌皎玉等人,轻笑着说道,刘晏的目光在我面上一扫,但笑不语。
我知道,他们这是想借机与我的内眷见礼,是想与我再进一步深交的意思。然而,我现在这随身的四女,个个绝非人间凡品,堪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极品美色,若是在这听松阁中展现相貌,当着熟读“关关雕鸠,在河之洲”的酸儒们,以及大腹便便的商贾们,若是出现几个自以为是的情圣,他们岂是三言两语能打发掉的?那我不是自找多事,自寻烦恼吗?
我佯作不解地转而言道:“禹珪兄过奖了!适才小弟班门弄斧,倒让两位兄长见笑了,不若两位兄长也各作一首诗题壁,既让小弟一瞻二位贤兄的文才,又使这听松阁中,再添不让于桃国三结义的佳话!后世人谈及兄弟情谊,说不得又要道一声,‘武有桃国三结义,文有松阁三兄弟!’”我既不能让四女脱下帷帽以礼相见,只有以话语来敷衍了。我故作豪放的言语倒让刘晏二人眼中一亮!
要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学识是颇具信心的,并且在他们看来,以我的文才学识,日后也必不会埋没于商旅之中。是以,他们俩认定,我们三人日后必有所建树!而刘、关、张流传千古的情谊,也让他们的气血在微醺的酒意中一涌。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书法
借着微醺的酒意,第五琦拿起适才我放入架中的毫笔,蘸足了浓墨,然后,礼让给一边的刘晏。刘晏微一沉吟,也不再客套,颌首接过毫笔,在窗边的墙壁上书写了起来:“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囟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刘晏吟诵之间,运笔廻环牵丝,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墙壁之上,顿然显现出一行行笔画连绵回绕联缀的草书。我看着刘晏这手枯与润、浓与淡、滞涩与酣畅、紧密与疏朗、简率与严谨等等相映成趣的文字,心里震撼不已。我虽知道,有唐一代对书法之重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专列书学,为国学之一。书法艺术的创作繁荣空前,名家辈出。但万万没有想到,被后世誉为一代财相的刘晏,竟然在草书上有这么高的造诣!
这并不是我低看刘晏,要知道,草书虽然最适于表现浪漫而又蓬勃的盛唐气象,但唐代取士的规范之一却是“楷法道劲”!而且,草书飞动飘逸,具有幻境仙界般空灵,似乎只有狂酒悲歌的狂人或者超尘脱俗的逸士才更适合掌握!难道以严谨筹算而著称的刘晏,竟有与其政界地位形象相悖的放荡不羁的一面?
思忖之间,我暗暗打量了一下相隔不远的书法大家——颜真卿。颜真卿虽最擅楷书,并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但他初学褚遂良,后师张伯高(张旭)。而褚遂良书尚空灵,张伯高字若颠狂。所以在草书上颜真卿绝对也是大行家。但见颜真卿目注壁上的题字,不自觉地不住点头。
我轻咳一声说道:“士安兄果然大才!先不说这诗的清雅,只看这行云流水般的神融笔畅,真是让小弟佩服不已啊!”要知道草书既不似别种字体那样可以多次着墨。更不能像绘画那样可以多次设色。不可逆滞的一笔而下,使得草书成为各种字体中最讲究即兴发挥的一种。
刘晏笑了笑说道:“古语有云‘善既不达于政,而拙也无损于治’,书法是经艺载道的工具,为王政之本。更非圣人之业。只以娱情而已!再说,公瑞地笔法丰腴雄浑,骨力道劲。最是那字中所蕴的凛然气概,更是我怎么学都学不来的!”他这番话自是在自谦之词了。
“有公瑞、士安的珠玉在前。禹珪本不敢再行献丑,但禹珪实在心慕刘、关、张的忠义,且试赋一诗,以全三人之义”,第五琦默默地品赏着刘晏的诗句和书法,闻得我和刘晏地赞评、谦逊,他以手斜持着笔管,微微一笑言道,同时也挥笔于壁。朗声徐吟道:“二月山间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语止笔收,第五琦微笑着度步一边,显露出自己所书的诗句。不出我所料。第五琦所所写的字体依如其人,正是法度森严、结构平稳的正楷字法。
“这位兄台的楷书真是高妙!用笔稳健平实,结体较长,清秀之中带有险劲!兄台莫非师宗欧阳率更?”颜真卿实在是见猎心喜,在品刘晏草书时,已是心痒难耐,如今又见第五琦的正楷字法,忍不住出声相询。
欧阳率更,即是“初唐书法四大家”中的欧阳询,因他官至太子率更令,所以颜真卿尊称他为“欧阳率更”。欧阳询的楷书笔力道劲,法度森严,结构平稳之中寓险奇。他的楷书,被后人奉为楷书的极则,称为“欧体”或“率更体”。颜真卿初师四大家中的褚遂良,同是继承二王所开创的娟秀文雅这一传统的风尚,自是很容易地品出第五琦的书法所宗。
第五琦和刘晏转目而视,颜真卿这才惊觉自己不该出声。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从容而起,向同桌中人略一示意,便即举步走了过来。
“小人见过公子!”在向刘晏和第五琦搭言之前,秉性忠直、笃实义烈的颜真卿先向我施礼问候道。我见他以所扮的身份见礼,便让他免礼直言:“颜管家勿需多礼,有何见解看法径可直言!”
刘晏和第五琦得知颜真卿乃是我的管家,也起身客套了几句。刘晏侧还好说,对颜真卿一无歧视,而第五琦虽则经过今天的交流,在思想上对商人的印象、态度有所转变,但终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完全转变过来,何况是面对“商人”家中的上等仆人——管家?所以第五琦对于颜真卿的态度有些懈怠傲慢。
颜真卿是何等人?他既是书史上承先启后的杰出人物,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又是历史上“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的忠义名臣,安史兵乱,河北各郡皆降,唯其固守御贼,百出奇谋,历挫叛军!而四朝连与六相作对头,却终不改其志!
颜真卿这样的智谋、胸怀,当然不会在意第五琦的态度。当下客套已毕,颜真卿近前细细品看壁上书法,不觉再次说道:“这手草书婉若银钩,飘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似和风吹林,若偃草扇树,触类生变,融载其华。嗯,已算位列上乘;而这揩书正如我适才所言,用笔稳健平实,结体较长,清秀之中带有险劲,几已得欧阳率更的形神!只可惜,有些拘于成法,致使虽道劲紧结,庄严雄秀,但尚缺二分神韵!”言下不胜惋惜。而颜真卿之所以不品评我的书法,实在是近日他随侍一边,对我的书法笔意早已经了然于胸,不用再多赘言了。
注:文中刘晏和第五琦所写的诗句,实是唐人郑遨和陆希声的茶诗,为的是信手拈来,在这个情节上借用一下。
第二百六十八章 户